专访佗道医疗程敏:扎根五大赛道,布局“大而全”的初创公司该怎么走?
2022年佗道医疗佗手®骨科手术机器人、道影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获批上市;2023年年中道影三维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佗影®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获证并实现商业化,下半年预计还将有1款产品上市。
程敏直言,佗道医疗如今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他最初的预期。
一次手术观摩,让一位资深工程师毅然投身手术机器人领域
程敏的创业过程,是拿着技术找领域。
他是科班出身的工程师,本硕博都“扎根”在中科大的机器人实验室里,毕业后进入到一家大型机器人公司担任CTO。彼时,程敏所负责的项目多以特种机器人为主,并以此领域为切入口,同时辐射电力、消防、能源、交通、市政、石油石化等行业智能机器人领域,致力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2018年,程敏在德国世界医疗机器人大会上第一次亲眼见证了一台机器人辅助手术,并听到了在场很多医生及从业者分享手术机器人在临床应用中呈现出的实际价值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在患者层面,手术机器人能在保障手术效果的同时做到微创、精准、恢复快;在医生层面,可加速医生职业成长、减少不必要的射线损伤,从而延长职业寿命;从医疗行业来看,针对我国医疗资源紧缺、医患分布不均等问题,手术机器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推动分级诊疗。”这次见闻改变了他的职业规划。
2019年,佗道医疗正式在南京成立,正值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爆发期,海外医疗器械巨头纷纷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多笔大额收购发生在这个新兴领域。强生收购Auris Health;史赛克以5亿美元收购了姊妹公司Mobius Imaging和Cardan Robotics;施乐辉收购机器人公司Blue Belt Technologies。海外巨头的先发,为手术机器人市场积累了更多的临床证据,同时达芬奇、Mako手术机器人在全球的畅销也展现了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潜力。
彼时,国内也有一些手术机器人企业“冒头”,但普遍规模小、发展尚处早期。面向中国庞大的患者群体、日益凸显的医患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社会责任感驱动着程敏迈入手术机器人这个新兴市场,他知道这有很大一片蓝海待开拓,但同时他也清楚,这条路注定投入大、风险大。
带领一家初创手术机器人企业,程敏认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与布局,从临床需求切入开发产品是关键,但目光还要再放远一些,从产品的商业化来倒推,开发临床需要且商业化路径可行的产品。
程敏提到:“根据应用科室的不同,手术机器人领域被分为很多个细分的板块。当手术机器人走到商业化阶段时,公司体系资源的消耗很大,特别是在市场端的投入。如果选择单品类或单个赛道,很难分摊高额的市场成本、运营成本。因此,在手术机器人平台的基础上一定要有多款产品持续推向市场,这样才能分摊成本,最终让公司实现盈利目标。”
佗道医疗选择布局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设备共五大赛道。这是一件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决定。
初创公司人力有限,单条产品管线投入的资源也有限。但与此同时,佗道医疗布局的5个赛道之间有一定关联性,并不是单纯的5倍人力成本投入,底层的技术可复用,研发市场经验可参考。同时,通过为临床提供不同科室的产品、更完整的解决方案,可增加与医院之间的粘性,建立品牌形象,还能不断复用已有的销售网络。
程敏深知核心技术及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因此大力投入研发。在佗道医疗近400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超50%,研发团队中硕博学历比例超50%,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与医学影像处理等领域经验丰富。
公司已搭建起核心技术平台,包含机器人精确控制技术、多模态医学影像融合技术、光学空间重建与定位跟踪技术、多轴机器人构型与控制技术、末端精密传动结构与控制技术等多个技术。
在核心技术平台的基础上,佗道医疗快速布局五大赛道,目前已覆盖14款产品、5条产品线。
推出超融合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如何做出临床想要的产品?是程敏及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手术机器人最大的壁垒不在技术,而在于结合临床需求开发有实际作用的产品。
最初他们也走过弯路,“我们最开始的产品方向是全自动骨水泥注入机器人,可以说是拍脑门想象出的临床需求。后来通过与临床沟通,结合国家注册审评的政策,砍掉了一些看似高大上、实则没有临床价值的功能,才形成了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最终的方向”。
医疗器械发展的关键便是做好医工结合。佗道医疗与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开展深度合作,找到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的三大痛点。一是术前准备时间长,只是机器人的准备时间便超半小时,还需调节术中影像设备C形臂;二是缺乏适配的C形臂,传统的C形臂不是为机器人使用设计的,在体积、配合操作便利性上有一定调整空间;三是手术机器人的操作精度、智能化还需提升,且进口产品价格偏高。
影像设备与手术机器人的融合是临床的选择。因此,佗道医疗推出的是“骨科手术机器人+C形臂”的解决方案,重塑了机器人手术流程。基于“骨科手术机器人+C形臂”的超融合设计,一键配准仅需72秒,减少约30分钟的手术时间,同时融合构型大大减少空间占用。
佗手®骨科手术机器人可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及各类脊柱减压、融合、强化手术的螺钉内固定操作中,辅助医生精准完成通道建立。根据C形臂获取的医学影像,医生可在机械臂台车进行骨骼参数、内固定螺钉的方向、入点等手术设计;基于医生的规划,机械臂精准辅助完成手术,操作精度提升近20%,并通过光学跟踪系统进行实时位置监控和伺服控制,提高手术安全性。
该机器人已完成国内第一个机器人同类产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国内已上市的成熟骨科机器人品牌作为对照对象,试验结果显示,佗手®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螺钉置入优良率和手术精度均优于同类对照产品。同时,佗手®骨科手术机器人已获得红点设计大奖,成为全球首款获得该奖项的脊柱导航定位机器人。
2022年,佗手®骨科手术机器人、道影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陆续获批,佗道医疗自今年一季度起正式在临床推广其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拥有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和生产管理体系,自研核心零部件,在产品质控、供货周期、价格上有一定优势。同时,公司计划自建销售网络,一方面是为了加强临床教育及市场推广,有利于塑造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是打地基,为接下来多款产品的市场推广打基础。
五大赛道迅速发展,
找到“内卷”市场的突破口
骨科手术机器人赛道之外,佗道医疗在其他赛道同样发展迅速。程敏介绍,佗道医疗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获批拿证;腔镜手术机器人拟开展临床试验;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正在开发功能样机,因该市场尚无成熟的产品可参考,技术论证及临床验证的周期会更长。
我国手术机器人起步较晚,腔镜手术机器人和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其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两块市场,但目前仍是进口主导。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1年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7.6亿美元。
近年来,国家层面大力发展手术机器人,鼓励国产创新手术机器人发展,多省市发布手术机器人收费标准,进一步推动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手术机器人产品发展。
手术机器人相关政策
2022年,手术机器人迎来获批拿证的高峰期,国产手术机器人集体落地,迈过研发的壁垒走到了商业化的大山前。在相对“内卷”的腔镜手术机器人赛道,达芬奇仍占据垄断的地位,据Intuitive Surgical直觉外科公司2023年Q1财报,截至2023年3月底,达芬奇手术系统总安装量已达到7779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建立了完善的专利壁垒,且商业路径成熟,目前已开始下沉到我国基层。
但程敏还是找到了发展的机会点。“对大型的高端治疗器械,国家政策倾向是国产替代。国产品牌除了在性能、质量上要跟上达芬奇机器人外,还需把握价格优势,同时利用好本土化优势,开发更适合中国人体质或中国临床环境的产品。”
佗道医疗的腔镜手术机器人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零部件及算法均为自研。在业内首创一键摆位技术,提高手术操作效率,还可自主规划手术操作路径。同时该腔镜手术机器人配有多重术中安全提醒及保护措施,大大提高临床应用安全性。
对于赛道内卷化的趋势,程敏并不认为这就是坏事,相反,内卷是大浪淘沙的机会。在手术机器人技术上,力反馈、多器械协同等技术待完善;在临床应用上,手术机器人会向着智能化、全自动、全流程覆盖等方向发展;在商业化上,进口手术机器人面临销售成本高、耗材成本增加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对手术机器人的推广销售产生影响。
针对手术机器人三甲用不上、基层用不起的现状,程敏认为:“手术机器人是一个新兴、小众的产品,开局很难大刀阔斧,推广初期很难做到批量化使用,这就导致企业前期投入成本无法分摊,目前市场定价会比较高。但随着时间发展,市场规模扩大、政府支持、国产发展,价格会逐步下降。”
佗道医疗提供在临床中“可广泛使用的、医生愿意用的、用得起的”手术机器人,并提供与手术机器人配套的核心器件、优质持续的售后服务,拓宽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边界,通过市场上量带来手术机器人增量,实现综合性盈利。
谈到佗道医疗的布局,程敏提到要先在中国市场扎根,通过国内临床反馈不断打磨产品至更成熟,同时在更有优势的国内树立品牌,再进军海外市场。目前正在考察欧洲、中东地区。“出海是大趋势,但没有准备就进军海外市场,是一次希望不大的冒险。”
又一个5年,成为“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领导者”
过去5年间,佗道医疗发展迅速,向着“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领导者”的目标稳步迈进。而程敏也从一个研发为重的工程师,发展为成熟的手术机器人老将和企业管理者。在产品思维上,他越来越看中产品的实际价值和定位;在企业经营和团队管理上,他也积累了更多经验,带领一支近400人的高战力队伍。
从手术机器人市场旁观者到亲历者,他也对这个赛道有了新的感悟。“手术机器人涉及到各项核心技术与系统的高度整合,其商业化与监管机构、医院采购决策方、临床医生评价、患者接受程度相关,涉及到多方角色。同时,医疗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政策决定了细分市场的兴衰,企业要洞察政策调整,顺应其发展。”
在百强大会上,程敏基于多年的经验积累,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企业要深入临床,制造出真正好用的产品;其次,要有全局思维,考虑到医疗产品涉及的众多利益相关方,平衡好利益。此外,企业发展需要有战略定力,做好长期艰苦奋斗和投入的打算。最后,公司需要打造从供应链到质量到生产再到社会服务一整套体系的服务。”
未来,佗道医疗将在已有赛道继续深耕,真正深入到临床应用中。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找到一些新的方向,推出差异化产品。在医疗行业,特别是在高壁垒的手术机器人行业,5年只是很短的一个发展周期,佗道医疗有足够的底气再花5年、10年做更好的手术机器人产品,同时推动手术机器人技术下沉,惠及更多的患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