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凭什么?
作 者:微澜
来 源:正和岛(zhenghedao)
安徽,藏不住了
安徽的低调藏不住了。
前不久,2023年中国科大少年班录取名单公示,全国共有45位学生入选。其中,安徽省入围11人,排名第一。
而这也是安徽首次超过浙江,夺得头筹。
在拿下这个第一之外,可能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安徽早已拿下了N个含金量拉满的第一:
安徽高铁里程第一,汽车整车出口全国第一,液晶显示屏产量全国第一,冰箱、洗衣机和空调产量全国第一, 量子科技专利全国第一(世界第二),人工智能专利全国第一,中药材出口量全国第一……
除了这些第一,近些年来,安徽的诸多数据也频频被媒体报道,更是引来兄弟省份们羡慕的眼光。
比如,在大量城市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安徽2022年常住人口达6127万人,相比前一年还增长了14万人。这个增长数据,意味着什么?除了浙江人口增长37万外,其他省份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再比如,截至今年7月底,安徽省上市公司总数达到了172家,居中部第1位、全国第7位,实现了一年内从全国第9位到第8位、再到第7位的两级大跨越;其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截至2021年底就累计达8325家,居全国第1位。
单拿安徽省会城市合肥来说,其常住人口963.4万人,全市GDP12013.1亿元,同比增长3.5%,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增长,合肥也都超过了隔壁强邻——南京。
……
这一组组的数据都像是在说明一个既定的事实:
安徽的发展,是真的藏不住了。
要知道,过去安徽存在感之低,可能只有兄弟省份江西才懂其中的无奈。
就连安徽网友都自我调侃:
“安徽什么时候能有存在感?可能只有在评选哪个省最没存在感的时候,安徽才有那么一点存在感。”
智纲智库王志纲也曾评价安徽:“40年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主题下,大江南北各显神通,沿海开发、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只有安徽却远远的站在聚光灯之外,茕茕孑立,踽踽独行,寂寞地守着江淮大地。”
大江大河奔涌40多年,安徽这个曾经一度让人心疼的小透明省,在不断地用高速的发展,让大家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想法:
安徽,真的远远被低估了。
安徽,最让人心疼的省份?
事实上,安徽被远远低估,也不是长久以来的事。
用鲁迅笔下的阿Q的话来说,“自己祖上曾阔过”,阿Q祖上有没有阔过不知道,但安徽往前到推个几代,是真的阔过:
经济上,从明朝中期至清朝乾隆末年,徽商就是中国经济史上有名的十大商帮之一,称雄中国商界300余年。
当年安徽与江苏、上海更是号称天下最为富裕之地,所缴纳赋税占全国三分之一,甚至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安徽经济仍排在全国前五位。
人文上,长江和淮河将安徽划成了三个区域——皖北、皖中、皖南,也让安徽三块地方养育出了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地处平原的皖北豪爽仗义、淳朴友善,位于丘陵的皖中不畏艰险、敢闯敢拼,至于山岭之间的皖南则是崇文重教、自强不息。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安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也是安徽;“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是安徽;“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同样是安徽。
人才上,且不提宋朝的程朱二人,明朝的开国皇帝这些不朽人物,就近代来说,你也能抓出一大把,李鸿章、胡适之、陈独秀、段祺瑞等,他们在一个时代的风云里上演了一场“你方唱罢我登场” 的大戏。
新中国成立后,就更是数不胜数,单论商界,就能列出一个长名单来。如果你真要仔细琢磨,安徽从古至今说不定也能弄出一个“安徽群星闪耀时”。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20世纪90年代,却出现过乞丐乡、讨饭县、艾滋病村等。
在2000年之后,熬不下去的安徽农民更是离开故乡,纷纷外出打工,人数达1300万之多,占全省人口总数20%,成为中国四大劳务输出大省之一。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字就能解释:
穷。
为了生存,安徽人就只能沿街要饭,以求果腹;因为穷、没钱,也就只能去卖血,以至于血液交叉传播感染艾滋病;而为了养活全家,安徽人也只能背井离乡,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那么安徽又为什么会这么穷呢?
如果你想去找原因,能列举出很多方面来:
比如,王志纲老师曾对区域发展提出过“四口理论”——即渡口、河口、江口、海口,不管是城市还是区域,都遵循从渡口到海口进化和转移规律,并用“四口理论”分析过安徽为何日渐落魄:
江口时代是农耕文明的绝唱,武汉、南昌、南京能成一时之盛,都是江口之利。安徽在这个时期,以徽商的身份征服了长江下游的江口文明,长江沿岸的安庆、芜湖等城市也得到发展,但终究没能像湖北那样形成省域性的江口核心城市。
江口时代,安徽棋差一招。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切换到以海口为中心的江海三角区域,大工业文明拉开了序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海口区域强势崛起,不靠海的安徽,又一次错过机会。
再比如,也有人说,安徽的农村改革浅尝即止。作为改革的先行者,安徽小岗村在上世纪80年代率先实行家庭包产到户的新制度,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并因此取得巨大成功,快速摆脱了贫困的状态,解决了吃饭温饱的问题。
但后来的小岗村也没有继续进行体制创新,改革光环逐渐暗淡下来,正如当地村民所说:“我们虽然摆脱贫穷,但却没有富裕起来。”安徽最初的改革先发优势,也被其他省份超越,在后来的乡镇经济发展上,也逐渐落于人后。
而在导致安徽过去发展惨淡的原因中,最让人心疼的是安徽多年来遭遇的洪灾。
全国有98个泄洪区,安徽一省就占了24个。
作为全国最大的泄洪区,安徽可以说是北治淮河,南护长江;上保河南,下保江苏,扛下来许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有数据统计,平均每隔五年,安徽人就要面对一次大洪水,最近的100多年里,安徽先后在1910年、1911年、1921年、1931年、1938年、1950年、1954年、1991年遭遇过特大洪灾。
每一次特大洪灾,都意味着成百上千万人受灾,几千万亩农田被淹没。
每一次泄洪,背后可能都伴随着蓄洪区数十乃至百万人背井离乡的故事。
一场洪水下来,可能一个安徽人的半生积攒心血全被冲走了,家里养家糊口的东西就全没了,洪水就是这样一次次洗劫安徽人的财富。
安徽歙县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因为安徽人和安徽这片大地,在前线不断抵挡着洪水的冲刷,替江苏、上海挡下了子弹,江苏、上海才能更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发展中去。
所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如此。
安徽网友2021年在安徽经历洪水的留言
安徽向前冲
安徽,让人心疼,但安徽自身却彷佛丝毫不觉得自己需要被同情。
《安徽卫视》有一栏火爆全国的节目叫《男生女生向前冲》,也展现了藏在安徽人骨子里的那股不服输、肯吃苦、敢闯敢拼的精神。
在过去这股精神塑造了安徽徽商三百余年的“传奇”,尽管徽商在太平天国战争中遭到了毁灭性破坏,但在当下,这股精神又孕育出了“新徽商”。
在每年上千万安徽人离开老家,去往经济发达地区打拼的背后,诞生了太多安徽创业者的传奇故事:
安徽天长人张近东在南京创办的苏宁电器,一度是中国最大民企;
安徽太湖人李斌在上海创办了蔚来汽车,如今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性企业;
安徽桐城人方运舟在浙江创办了合众新能源,旗下品牌“哪吒汽车”如今月销量稳定在一万台以上;
安徽金寨人董经贵在无锡创办的雅迪控股,如今已经是“中国电单车之王”;
安徽桐城人祝义财在南京创办的雨润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商之一;
安徽滁州人刘修才在上海创办的凯赛生物,在长链二元酸领域可以卡外企的脖子;
安徽和县人江宝全在南京创办的金箔集团,是世界五大真金箔生产中心之一;
安徽合肥人唐斌森在北京创办的元气森林,成为新消费的最大黑马,估值高达150亿美元;
……
(该部分引用自文章《新徽商凶猛》,作者:江右三郎)
也正是靠着这股拼劲,2022年,安徽省GDP突破4.5万亿元,增长3.5%;总量跻身全国前十、较8年前提升4个位次,增速更是居长三角首位。
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安徽,甚至直接来到安徽。
1.各地政府来了
包括上海、江苏、江西、四川、河北等多地省市党政代表团“一把手”带队前往安徽,对当地招商创投发展学习取经:
2月18、19日,江西省党政代表团赴安徽考察,走进安徽中国视谷、奇瑞超级工厂、科大讯飞等处,实地了解安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上的打法和成效;
3月10-11日,河北省工信厅厅长付振波率省工信厅、邢台经开区调研组赴安徽省调研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并赴比亚迪、江淮蔚来、合肥国轩等企业实地调研;
3月16、17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率上海市党政代表团来安徽考察交流;
3月21日至22日,江苏省党政代表团在安徽考察,包括省委书记信长星、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率江苏省党政代表团来安徽考察。
……
2.资本和投资机构来了
有数据统计,2022年合肥资本到访量排名全国第4,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这三座一线城市。
过去的一年里,合肥市政府引导母基金去年密集接洽了国内包括红衫资本、毅达资本、华润资本、中金资本、中信建投等100余家创投机构,对接项目200多次。
由合肥市政府引导的母基金相继招引设立了47支参股母子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参股基金更是超1500亿。
3.企业家和创业者们也来了
比如,2022年以来,安徽省已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等创业者18万人次;再比如,在今年5月底举行的“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中,大众汽车、比亚迪、中建材等多家企业成为安徽的招商合作伙伴,现场更是集中签约了174个重大产业、科技项目。
于安徽而言,这样一份骄人成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十多年,甚至数十年的寂寞中不断积累、沉淀,最终产生质的转变。
凭什么是安徽?
再回过头来细分看,安徽凭什么能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背后也有4大因素,其中,最后1点尤其值得深思。
1.从合肥来,到安徽去
首先,安徽能达到今天的“顶流”,合肥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为省会城市,合肥的变化某种程度也正是安徽快速发展的缩影:
1952年,合肥正式成为安徽省会,当时的安徽面积5万平方公里、5万人口、5条街道、5家企业(3家是铁匠铺),充其量只能算个小县城;
2003年,合肥GDP只有477.78亿元,全国排名八十开外,当时的淄博是合肥的两倍;
2006年,合肥GDP首次突破千亿,超越山西太原;
2008年,合肥GDP达到1664.84亿元,超越云南昆明和江西南昌;
2014-2016年,合肥GDP更是每年增长600亿,达到6274.3亿元,先后超越石家庄、福州、西安等,进入省会十强;
一个十分不起眼的省会城市,用20多年的时间从80名开外,跃居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的第11位,成为中国城市经济格局的最大“搅局者”。
可以说,合肥是安徽形象的最佳“代言人”。
但合肥并没有因此“吃独食”,而是大方地把自己的发展经验传授给了兄弟城市,让合肥模式,走到安徽的各地去,从而让安徽各地干部都掌握合肥干部的能力。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
省会更强,能让更远处、更高处的人们看到安徽,也才能让安徽更多地方城市走出去获得更多的资源。
2. 顺应大势
合肥这个省会城市很重要,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大势”的价值。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于安徽来说,长三角一体化就是安徽的“大势”。
自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以来,安徽就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存在了。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长三角是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全球高能级要素集聚地和资源配置中心。
加入长三角“朋友圈”,安徽就能直接参与产业分工,对接大虹桥枢纽,联动上海自贸区,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嵌入全球产业链。
拿山多田少的滁州市来说,滁州市曾经是一个不起眼的穷市,但靠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红利,抓住江浙沪产业转移的机会,实现了华丽的逆袭,经济总量从2011年的全国180名开外,跃升到2021年的87名,上升位次居全国城市之首。
3.战略眼光重要,战略担当更重要
作为安徽省会城市的合肥,近几年凭借投资和引进京东方、蔚来汽车以及联发科、长鑫存储等明星企业成功出圈,成为“最强风投城市”。
很多人认为合肥和安徽只是运气好,“赌”对了企业,“赌”对了人,但殊不知,他们遗漏了安徽另一方面的能力。
兰小欢的《置身事内》提到:“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是计划经济,所以地方政府掌握着大量资源(土地、金融、国企等),不可避免会介入实业投资。”
地方政府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环境,它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参与者。
也因此除了选对赛道、战略眼光正确,安徽对企业做到的很关键的一点,其实更在于其战略担当,也即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以合肥与蔚来的双向奔赴为例:
表面上看是安徽和合肥选择了蔚来,但实际上安徽为了汽车制造积淀了几十年的努力。合肥有合肥工大这个曾经车辆工程是王牌专业的大学做企业人才培养,有安凯、江淮等几个做了数十年造车的企业底子,还有合肥的铸造、锻压、焊接类等企业也有很多,机械和材料两个学科的技术都值得信任,这些背后的沉淀是很多地方政府看不到的。
另外,在合肥市政府做投资蔚来汽车决策之时,也正是合肥市政府领导换班子期间,而拍板投资蔚来汽车的正是即将退居二线的市委班子。
但当下一届市委班子就位后,依然坚定地执行这一留下来的投资计划,甚至后来对蔚来投资从一期还延续到了更大投入的二期。
许多企业和政府合作,最担心的就是班底一换,项目就洗牌。新官不理旧账,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但这么多年来,安徽省的各级政府却坚持着“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永做好朋友”。
这点真想要做好来,实在是不容易。
4.成为一流的“服务员”
对于这一点,在正和岛此前发布的文章《合肥为什么这么牛》就进行过分析,于地方政府而言,做好“指战员”的角色或许并不太难,做好“服务员”却殊为难得。
但实际上,安徽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始做好“服务员”这个角色了。
上个世纪,在“文化大革命”及中苏交恶的背景下,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迫外迁,恰逢饥荒年月,其在多地碰壁,河南、江西和湖北纷纷拒绝,只有安徽释放了欢迎信号。中科大先落地安庆,由于区域有限、条件艰苦,1970年搬迁至省会合肥。
在那个物资匮乏、口粮普遍短缺的年代,合肥以及整个安徽都拿出了极大的诚意。
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所说:“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玛丽·安托瓦内特进入巴黎,成为王后,拥有权柄但不作为,干扰朝政,误国误民。20年后,巴黎人民将她判处死刑,送上断头台。
但合肥和整个安徽做的事情却与玛丽皇后恰恰相反,把能为中科大做的都做了。据了解,在安徽基础设施还未完全完善之时,当时政府没有开通暖气,却为中科大单独开通了暖气,政府时不时停电,但却要求电力部门要维持中科大的用电。
“半个世纪以来,合肥市乃至安徽省节衣缩食,给钱、给地、给政策,甘愿倾尽资源支持中国科大发展。”
而到现在,这种态度同样没有改变。比如,在重要企业的一些重大活动上,合肥市的主要领导有时也会不请自到,主动来为企业造势、帮忙。
“你们好好发展,我们好好服务。企业的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服务,我们努力提供好政策、税收、环境方面的服务”。
再比如,正和岛在安徽的同事分享过一个真实的情况:为了做好企业“服务员”这个身份,安徽省政府的大楼经常和BAT的总部大厦一样,晚上灯火辉煌,很晚才熄灯。
可以说,安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服务企业,目的也只有一个,给民营企业信心,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结语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无论是城市,还是人,都是如此。
1991年,安徽砀山人李西廷为了打破外企在医疗器械行业的垄断,在深圳创办了迈瑞医疗,他不知道能打造出中国最大的医疗设备企业;
1995年,安徽无为人王传福辞掉国企“金饭碗”,在深圳创办比亚迪,他无法想象自己能够建立中国最优秀的新能源车企;
同样是1995年,安徽潜山人王文银,放弃日企提供的百万年薪,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名叫携威实业的企业,他很难意识到在多年后,他将成为“世界铜王”。
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切的人与物便开始按照既定的线路往前走,按照冥冥之中的指引和预感,不断地相遇又分离。
任何一个时代,总有人停留在过去,缅怀昨日的种种况味;也总有人看向未来,在茫茫无边的道路上追求伟大的梦想。
时光对每一个人、每一个时代而言,都具有同样的意义。
但最重要的是,那股不服输、肯吃苦、敢闯敢拼的精神永远不能丢掉,因为这股精神不只是属于安徽人,也藏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如同京津冀最近遭遇的这场暴风雨,疫情之后,我们已许久没有经历这样的大灾难,但同舟共济的中国人不会被任何一场灾难打败。
灾难过后会有新生,暴风雨过后,也一定会迎来阳光。
河北加油,还有同样在遭受汛情的黑龙江和吉林加油!
参考资料:
[1]. 《安徽很忙》,卢克文工作室,
[2]. 《存在感低、穷、只见高峰不见高地?安徽要撕掉这些标签》,徽平台
[3]. 《合肥为什么这么牛》,正和岛
[4]. 《新徽商凶猛》,秦朔朋友圈
[5]. 《为什么是安徽》,正和岛
[6]. 《最近,好几个省”一把手“去安徽学”招商引资“了》,融中财经
好文推荐:
排版 | 武小周
编辑 | 星辰 轮值主编 | 孙玄
杭湾书院·未来企业领袖班
由方太集团名誉董事长茅理翔先生和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先生共同发起成立杭湾书院,依托中西合璧的方太企业经营实践和方太企业教育体系,精准面向18-25岁大学应届毕业生为主的未来企业接班人;构建明心、健身、齐家、治企、爱国利天下五大教学主题,旨在培养年轻一代企业家成为利国利民的大才。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