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周报:CXO 龙头性价比高,企稳回升【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投资要点
本周、年初至今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1.48%、-8.86%,相对沪指的超额收益分别1.53%、-12.10%;本周医药商业、医疗服务及中药等股价较为强势,生物制品、器械及化药等股价跌幅较大;本周涨幅居前塞力医疗(+42.59%)、华森制药(+18.20%)、德展健康(+14.19%),跌幅居前一品红(-17.19%)、翔宇医疗(-16.44%)、欧普康视(-14.49%)。涨跌表现特点:本周医药板块小市值个股涨幅更加明显,尤其是GLP1及SPD等产业链概念比较活跃。
低估值与需求改善,CXO迎来左侧布局良机:医疗研发外包指数当前PE_TTM为23.1,处于2017年年初以来的4.3%分位数水平,板块估值水平低。从需求来看,全球新药管线、药企医药研发投入均呈现了向上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国内新药IND受理量在23Q1和23Q2分别有84%和85%的同比增长;同时,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快速放量,GLP-1多肽治疗减肥适应症疗效突出,都将带动多肽CDMO需求快速增长,需求改善下,CXO迎来投资良机,建议重点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金斯瑞生物科技、诺思格等标的。
强生 CD3/GPRC5D 双抗获 FDA 批准上市;首个帕金森iPSC衍生疗法获批临床;原启生物:中国首个靶向GPRC5D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获批临床:8 月 10 日,强生制药宣布 First-in-Class 双抗新药 Talquetamab 获 FDA 加速批准上市。Talquetamab 是一款 CD3/GPRC5D 双抗,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 ≥4 种前线疗法(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 CD38 抗体)的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成人患者;8月10日,细胞治疗公司Aspen Neuroscience宣布,FDA已经批准了其自体细胞疗法ANPD001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该产品使用从患者皮肤细胞中提取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制造多巴胺神经元前体细胞(DANPCs),通过替代因病损失的多巴胺神经元来治疗帕金森病(PD),该研究是美国首个使用自体iPSC来源的多中心1/2a期治疗试验;Ø8月10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原启生物靶向GPRC5D治疗R/R MM(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产品OriCAR-017注射液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获得正式批准。公开信息显示,这是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获批临床的靶向GPRC5D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目前已经获得了OOPD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具体配置思路:1)血制品领域:天坛生物、卫光生物、博雅生物等;2)创新药领域:百济神州、恒瑞医药、海思科、荣昌生物、康诺亚、泽景制药-U等;3)优秀仿创药领域:吉贝尔、恩华药业、京新药业、仙琚制药、立方制药、信立泰等;4)耗材领域:惠泰医疗、威高骨科、新产业等;5)中药领域:太极集团、佐力药业、方盛制药、康缘药业等;6)消费医疗领域:济民医疗、华厦眼科、爱尔眼科、爱美客等;7)其它医疗服务领域:三星医疗、海吉亚医疗、固生堂等;8)其它消费医疗:三诺生物,我武生物等;9)低值耗材及消费医疗领域:康德莱、鱼跃医疗等;10)科研服务领域:金斯瑞生物、药康生物、皓元医药、诺禾致源等。
风险提示:药品或耗材降价超预期;新冠疫情反复;医保政策风险等。
1. 板块观点
1.1. CXO 龙头性价比高,企稳回升块
本周、年初至今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1.48%、-8.86%,相对沪指的超额收益分别1.53%、-12.10%;本周医药商业、医疗服务及中药等股价较为强势,生物制品、器械及化药等股价跌幅较大;本周涨幅居前塞力医疗(+42.59%)、华森制药(+18.20%)、德展健康(+14.19%),跌幅居前一品红(-17.19%)、翔宇医疗(-16.44%)、欧普康视(-14.49%)。涨跌表现特点:本周医药板块小市值个股涨幅更加明显,尤其是GLP1及SPD等产业链概念比较活跃。
历史大底部,多因素支撑医药板块企稳回升?主要原因;其一简易续约等医药利好政策拐点出现;其二集采对处方药及部分器械影响基本结束,随着新产品获批开始进入业绩放量阶段;其三从二季度复苏角度看,医药在所有行业中确定性最高,医药中报很可能是资金首选,尤其是中药、处方药等,其中处方药2024年增长很可能提速;其四医药板块具备抵御国内外市场风险。中药、医疗服务及处方药市场大都在国内;其四医药板块连续下跌三年,2023年PE约23倍,其中最贵的医疗服务2024年估值约30-40倍。
【投资策略】具体配置思路:
创新药领域:百济神州、恒瑞医药、海思科、荣昌生物、康诺亚、泽景制药-U等;
优秀仿创药领域:吉贝尔、恩华药业、京新药业、仙琚制药、立方制药、信立泰等;
耗材领域:惠泰医疗、威高骨科、新产业等;
消费医疗领域:济民医疗、华厦眼科、爱尔眼科、爱美客等;
其它医疗服务领域:三星医疗、海吉亚医疗、固生堂等;
其它消费医疗:三诺生物,建议关注我武生物等;
低值耗材及消费医疗领域:康德莱、鱼跃医疗等;
科研服务领域:金斯瑞生物、药康生物、皓元医药、诺禾致源等。
中药领域:太极集团、佐力药业、方盛制药、康缘药业等;
血制品领域:天坛生物、卫光生物、博雅生物等。
1.2. 细分板块观点
【创新药领域】
自2015年我国药政改革开始,国内创新药的竞争环境更加开放、竞争方式也由以往后端的商业化推广往前端的靶点选择、临床开发等环节转移,创新药的竞争更加激烈和全方位。从2015年至今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创新药研发上市、进口药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政策,随之而来的是整个新药开发模式的大变革。从靶点选择、到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再到研发管线的构建,都影响着未来企业的现金流和价值,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成药性评估和临床转化,尤其在临床转化环节效率与策略的正确与否最终决定着一个药品的上市进度与最终商业价值的大小。
医保国谈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机制完善,不再追求“大降价”的结果,规则和要求在波动中调整,变得更加稳定和可预测,意味着医保谈判逐渐有了相对宽松的气氛和环境,能够让创新药企在动态平衡中寻找到机会,实现患者、医保和企业的多赢。医保支持创新旗帜鲜明,创新药“应配尽配”,突破药占比、医保额度指标限制,打通进院“最后一公里”成为多项政策的核心支持点。
Beta行情对创新药及其产业链股价的带动作用是非常强劲和迅猛的,是创新药投资的冲锋号角。板块应充分关注,加息周期美元流动性、国际局势中美关系、疫情波动、国内审评审批以及医保政策等对国内创新药产业链的Beta行情的影响。2023年创新药已经迎来全面估值修复行情,创新药的价值被重新发现,依然处于底部位置的创新药行业具备布局价值,应密切跟踪可反转或确证公司逻辑的催化剂。在个股选择方面:1)关注估值拥有上升空间,弹性大且催化剂密集的公司;2)关注拥有加强公司估值逻辑的催化剂且市场认可度高的领域内龙头。推荐:恒瑞医药、和黄医药、康诺亚、荣昌生物;建议关注:康宁杰瑞、百济神州、信达生物、亚虹医药、康方生物、科济药业、亚盛医药、先声药业、开拓药业等。
【医疗器械领域】
医疗器械行业百花齐放、黄金投资时代的大趋势不变,核心原因:1)受益新基建、贴息及防疫医疗资源储备等政策,医疗设备装机量加速;2)细分领域国产龙头不断突破技术壁垒,进口替代加速;3)集采影响逐步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随着疫后院内手术量恢复,创新器械公司迎来快速恢复;4)科创板将加快更多优质器械公司上市。我们建议关注以下几类,1)医疗设备类企业,政策友好,国产替代+海外出口推动长期稳定发展,如核磁、内镜、呼吸机等领域;2)集采逐步出清、进口替代空间大的院内耗材方向,如化学发光、电生理、PCI介入耗材等领域;3)新技术、新术式带来的新的诊疗方向,如介入瓣膜、神经介入、癌症早筛、手术机器人等;4)自费产品,受益于消费升级,重点推荐眼科如角膜塑形镜领域;5)器械CDMO,短期受益上游成本端降价,长期依靠不断加强的精密制造能力,客户/订单量激增,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如医疗设备上游核心零部件领域。
【疫苗领域】
逻辑1:众多重磅产品进入收获期,业绩确定性较高。1)消费端:刚需品,新冠疫情影响逐步消除,中长期受益消费升级,二类苗接种率逐步提升;2)产品端:两大趋势:a、产品向多联多价升级,如三联苗、四联苗,以及四价流脑结合、四价流感疫苗,麻腮风水痘、五联苗等;b、国产新品种兑现:如13价肺炎疫苗、2价HPV疫苗,以及4/9价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人二倍体狂犬疫苗、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等。目前已进入国产重磅疫苗陆续上市的阶段,随着重磅疫苗品种放量,疫苗公司高业绩增速确定性较强。逻辑2:疫苗管理法出台,行业集中度提升,利好龙头。全球最严《疫苗管理法》出台后,行业再次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的概率将大幅降低,在严管控的同时,疫苗管理法也明确鼓励疫苗生产节约化和规模化,行业集中度有望提高。逻辑3:新技术带动疫苗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容。新冠疫情加速了mRNA技术在人用疫苗上的应用进度,也加速了在疫苗领域的技术创新,国内mRNA疫苗研发布局逐步丰富,有望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药店、医疗服务、医美领域】
药店: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下,药店板块业绩表现更加亮眼。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药店板块仍将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连锁化率提升的趋势下稳健增长。一方面,头部连锁药店公司在资本助推下,稳步推进在全国的复制扩张,同时精细化管理推动内生性增长加快。另一方面,处方外流持续推进,药店业务量仍将不断增长。推荐: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建议关注:一心堂、健之佳等。
医疗服务:在疫情考验下,医疗服务板块展现快速恢复能力与长期增长韧性,头部企业投资价值凸显。随着居民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赛道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尤其面对医保局控费等政策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作为避险赛道更值得投资。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除和居民医疗支出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行业将在短期迎来修复性增长,在中长期也具备坚实的成长逻辑。推荐爱尔眼科、华厦眼科、通策医疗、三星医疗,建议关注普瑞眼科、海吉亚、固生堂等。
医美:伴随消费升级大趋势,医美行业蓬勃发展,医美赛道资产证券化加速且备受青睐。疫后医美消费场景修复,消费医疗有望恢复性增长。展望未来,我们看好医美板块,主要原因包括:1)我国医美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医美接受水平不断改善;2)医美产品呈现多样化,国内品牌份额趋于提升;3)医美行业市场逐步规范化,将利于正规持证品牌获取存量市场份额。推荐: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华东医药等。
【CXO/IVD/原料药领域】
CXO:行业长期看有壁垒、有空间,中短期看景气度高,是医药领域牛股辈出的板块。我们判断2018-2028年是中国CXO公司发展的黄金十年,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收入体量有十年8-14倍的收入空间,未来全球最大的CXO公司将出现在中国。中国在该产业链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可以“多快好省”地为客户提供需求。建议关注头部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司及在产业链某阶段具备特色企业,推荐:泰格医药、康龙化成、九洲药业、药明康德、和元生物,建议关注药明生物、诺思格、普蕊斯。
IVD:2-3月诊疗量有望全面恢复。疫情后院端诊疗量被严重压制,尤其是2022年的疫情反复,对IVD业务造成较大影响。随着疫情管控放开,感染在春节触顶,短期医疗压制情况有效恢复,预计2023年2-3月后诊疗量将全面恢复,带动诊断需求的快速恢复。我们认为IVD常规业务将在2023年迎来全面恢复,其中我们最看好1)化学发光,作为最新免疫组学,未来需求空间大,推荐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等龙头;推荐科美诊断,关注普门科技等被低估的二线标的;2)平台化IVD企业,关注迪瑞医疗等;3)ICL企业,推荐金域医学,建议关注迪安诊断等。
原料药:短期看原料药行业在2023年成本逐季度恢复,利润释放阻力消失。中长期看特色原料药需求稳定、竞争格局优化,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是传统化药必然趋势,建议关注客户结构优化、下游增速较快、掌握关键中间体环节的原料药企业,推荐普洛药业、华海药业、同和药业、司太立、天宇股份等,关注浙江医药。
2. 低估值与需求改善共振,CXO迎来左侧布局良机
2.1. CXO板块行情与基本面回顾
2023年年初至2023年8月11日,医疗研发外包指数下降16.41%。CXO板块年内经历较大幅度回调,若从2022年初来看,至今回调幅度达44.19%,而从2021年7月最高点来看,至今回调幅度达55.57%,我们认为影响板块回调的主要因素有:1)泡沫化估值回归;2)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导致投融资下滑,特别是生物医药投融资出现大幅度的下降;3)地缘政治的不利影响,如药明生物UVL事件;4)新冠疫情对医药制造,全球运输等造成较大冲击。我们认为受益于MAH政策、国内创新药相关支持政策、CDMO产业向亚太等低成本地区转移、国内完善的医药制造产业链和工程师红利等,国内CXO企业仍具有全球竞争力。
当前医疗研发外包板块估值(PE=22.86),显著低于历史市盈率中位值(PE=68.43),CXO处于底部位置。回顾自2014年以来的A股医疗研发外包指数(851563.SI)市盈率变化情况,估值高点出现在2021年7月,为130.61倍;最低值出现在2023年6月,为19.13倍。截至2022年8月11日,板块市盈率为22.86倍,低于68.43倍的历史中位数,处于4.10%的历史估值分位。从估值角度看,CXO在底部位置已持续较长时间。
2.2. 全球创新药新增管线数量任保持增长,将维持行业长期扩容的趋势
2023年全球新药管线数量达21292个,相比2022年新增1183个管线。根据Pharmaprojects数据,尽管经历了全球投融资不景气的冲击,全球新药研发仍处于积极向上的态势中,2023年全球新药管线数量达21292个,同比增长5.88%;2023年新药管线处于活跃状态的医药企业达5529个,同比增长2.09%。短期的生物医药投融资冲击下,新药研发仍显示了充分的活力,我们认为,随着最新一轮的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生物医药投融资有望大幅改善,从而继续刺激全球新药研发。
国内医药研发费用仍保持稳健增长,海外Biotech研发费用在2023Q1出现反转。从统计的A股医药企业研发费用情况来看,2022年上半年R&D累计投入493.5亿元,同比增长18.9%,2022下半年R&D累计投入621.7亿元,同比增长14.6%,国内医药企业仍维持了稳定的研发投入。而从美股来看,我们统计了300余家Biotech,2022年逐季度的累计投入研发费用增速呈下降趋势,在第四季度出现了同比下滑,而进入2023年后,第一个季度累计研发费用达到151.2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出现了明显的反转。研发费用的持续增长有助于带动上游CXO企业订单上的良好表现,从而进一步催化业绩。
国内新药研发仍保持了活力,短期面临需求压制,长期看好行业健康发展。从CDE公布的新药IND受理量数据来看,在摆脱疫情影响后,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新药IND受理量同比增长分别达84%和85%,国内新药管线仍然十分充足,我们认为短期受投融资影响,一方面,新药临床需求释放有所放缓,后期随着外部环境改善,临床试验需求将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逻辑;另一方面,临床CRO为轻资产运作模式,在行业竞争加剧和行业监管趋严的当下,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CXO仍具有长期投资逻辑。
2.3.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快速放量,多肽CDMO盈利投资良机
GLP-1多肽原研药2022年销售额破200亿美元,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临床需求叠加超重患者减重需求,GLP-1多肽药物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容。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基数庞大,以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为代表的GLP-1多肽药物畅销全球,礼来的Tirzepatide开始2022年获批上市,2022年销售额达4.83亿美元,而2023H1销售额就达15.48亿美元;而司美格鲁肽在2021年获批减肥适应症后,在2022年销售额达772.37亿丹麦克朗的高基数下,2023H1仍实现了大幅增长,销售额达621.66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87.22%。司美格鲁特和替尔泊肽的快速放量,带动全球多肽CDMO产业链。同时,海外的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已经在减肥适应症上表现了出色的减重效果,而国内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在减肥适应症的二期临床试验中,接受玛仕度肽9 mg剂量组治疗24周时受试者体重下降幅度比安慰剂组的受试者体重多下降15.4%。全球减肥市场空间广阔,多肽产业链有望进一步扩容,这也为CXO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4.CXO投资思路
当前时间点来看,中国CXO企业仍具有全球竞争力,短期受需求释放节奏影响估值回调,而国内新药研发长期需求仍十分强劲,CXO空间依然广阔。我们认为随着美联储加息进入尾声,投融资等指标有望率先改善,CXO在低估值和需求修复的双重背景下将迎来投资良机。
选股思路:
1、 一体化龙头:药明康德、药明生物、金斯瑞生物科技、康龙化成;
2、 多肽CDMO产业链受益标的:药明康德、凯莱英、诺泰生物、圣诺生物、昊帆生物;
3、临床CRO优质标的:泰格医药、诺思格、普蕊斯;
4、高景气、强α属性标的:小分子CDMO凯莱英、仿制药CRO阳光诺和及百诚医药、CGT CDMO 和元生物。
3. 研发进展与企业动态
3.1. 创新药/改良药研发进展(获批上市/申报上市/获批临床)
8 月 10 日,强生制药宣布 First-in-Class 双抗新药 Talquetamab 获 FDA 加速批准上市。Talquetamab 是一款 CD3/GPRC5D 双抗,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 ≥4 种前线疗法(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 CD38 抗体)的复发性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成人患者。支持数据主要来源于 I/II 期 MonumenTAL-1 临床试验的结果。结果显示,405 μg/kg、800 μg/kg 两种不同剂量的 talquetamab 治疗分别达到 73.0% 和 73.6% 的总缓解率,CR 率分别为 35% 和 33%
8 月 7 日,亚盛医药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同意其核心品种 Bcl-2 选择性抑制剂 Lisaftoclax(APG-2575)开展一项全球关键注册性 III 期临床研究,用于治疗既往接受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SLL) 患者。这标志着 APG-2575 的国际临床开发获得重大进展,是继该品种于 2021 年 12 月获国内 CDE 批准开展用于治疗 R/R CLL/SLL 患者的关键注册 II 期临床研究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8月10日,细胞治疗公司Aspen Neuroscience宣布,FDA已经批准了其自体细胞疗法ANPD001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该产品使用从患者皮肤细胞中提取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制造多巴胺神经元前体细胞(DANPCs),通过替代因病损失的多巴胺神经元来治疗帕金森病(PD),该研究是美国首个使用自体iPSC来源的多中心1/2a期治疗试验。
8月10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官网显示,辉瑞已启动一项在亚洲成人中评估zavegepant鼻喷雾剂用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的3期研究。该试验将在全球共计64家研究机构开展,计划在国际入组1400人,在中国入组980人。zavegepant是一款CGRP受体拮抗剂鼻内喷剂,已在美国获批用于急性治疗偏头痛成人患者。
8月10日,CDE官网公示,质肽生物1类新药ZT002注射液第三项适应症获得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拟开发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ZT002是一款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有希望实现每月仅需注射1次。此前,该产品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减重治疗,以及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的适应症均已在中国获批临床。
8月10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原启生物靶向GPRC5D治疗R/R MM(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产品OriCAR-017注射液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获得正式批准。公开信息显示,这是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获批临床的靶向GPRC5D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目前已经获得了OOPD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8月9日,诺华宣布,旗下BTK抑制剂remibrutinib用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III期REMIX-1和REMIX-2两项研究均取得积极结果,达到所有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这也是首个在自免领域成功完成三期临床的BTK抑制剂。诺华表示,如果获得批准,remibrutinib有望成为十年来首个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新型药物。
3.2. 仿制药及生物类似物上市、临床申报情况
3.3. 重要研发一览
8 月 10 日,辉瑞首次在中国登记启动了鼻喷雾剂 Zavegepant 的全球多中心 III 期临床,用于偏头痛急性期治疗。这项临床研究拟在境内纳入 980 例患者,全球拟入组患者 1400 例。Zavegepant 是第三代、高亲和力、选择性的小分子 CGRP 受体拮抗剂,来自 Biohaven 的 NOJECTION ®偏头痛平台,是临床开发中唯一同时具有鼻内和口服制剂的 CGRP 受体拮抗剂。
8 月 11 日,华东医药宣布,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Arcutis Biotherapeutics, Inc. 签署了产品独家许可协议。中美华东获得 Arcutis 在自身免疫领域全球创新的罗氟司特外用制剂(包括罗氟司特乳膏剂 ZORYVE®和罗氟司特泡沫剂 ARQ-154)在大中华区及东南亚的独家许可,包括开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权益。ZORYVE®乳膏(0.3%)于 2022 年 7 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 12 岁及以上患者的斑块状银屑病(包括间擦区域)。
8 月 11 日,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礼来在国内首次公示启动了口服小分子 GLP-1R 激动剂 Orforglipron 的全球多中心 III 期临床 ATTAIN-1(试验登记号:CTR20232459)。这也是 Orforglipron 在国内启动的首个 III 期临床试验。这项临床早在 2023 年 5 月 12 日就在 ClinicalTrials.gov 上登记,并在 6 月 5 日开始受理入组,全球已入组 124 人,目标入组人数 3000 人,主要指标完成日期预计在 2025 年 9 月 12 日。
8 月 10 日,据 Insight 数据库显示,齐鲁制药 1 类新药注射用 QLF3108 启动 I 期临床试验(登记号:CTR20232436),针对晚期实体瘤,目标招募人数为 36 人。
8 月 8 日,信达生物宣布,其抗 PD-1/IL-2 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研发代号:IBI363)的部分早期临床前核心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 Nature Cancer 期刊上。IBI363 是由信达生物自主研发的潜在同类首创(First-in-Class)新药,有效成分为 PD-1/IL-2 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
8月11日,药明生物宣布,与Boostimmun就产品管线的研究和发现服务签署合作备忘录。Boostimmune致力于开发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新一代癌症疗法和靶向创新靶点的ADC。根据合作备忘录,药明生物将成为Boostimmune独家研发服务合作伙伴,支持Boostimmune开发不同类型的候选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和重组蛋白。
8月9日,再生元宣布以每股4.00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Decibel Therapeutic,本次收购的核心是 Decibel 的三个听力损失腺相关病毒 (AAV)基因治疗项目。根据交割时的应付金额,拟议收购对Decibel的总股权价值约为1.09亿美元,如果实现CVR里程碑,则总股权价值高达约2.13亿美元。收购将加速并进一步为听力损失的关键基因治疗项目提供资源。
8月8日,安斯泰来和 Poseida 宣布达成一项战略投资,以推进 Poseida针对癌症细胞疗法的开发。根据协议条款,安斯泰来将总共投资 5000 万美元,其中 2500 万美元以私募方式每股 3 美元的价格,收购Poseida约 8,333,333普通股;另外2500 万美元获得 Poseida 临床阶段项目P-MUC1C-ALLO1 的独家谈判权和优先选择权。
8月7日,Vistagen公布了PH94B(fasedienol)治疗社交恐惧症的III期PALISADE-2研究的积极结果。PH94B是一种基于pherine设计的作用机制新颖、快速起效的first in class鼻喷雾剂,可调节控制恐惧和焦虑的嗅觉-杏仁体神经回路以及减弱交感自主神经系统的张力。蔼睦医疗拥有该产品在中国、韩国和东南亚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
4.行业洞察与监管动态
本周无行业洞察与监管动态
5. 行情回顾
本周(2023.8.7-2023.8.11)生物医药板块下跌1.48%,板块表现优于沪深300的3.39%的跌幅,优于上证指数3.01%的跌幅;截至8月11日,医药指数2023年初至今跌幅为8.86%,沪深300至今涨幅为0.33%,上证指数2023年初至今涨幅为3.24%。2020年初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对国内经济,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一定冲击,医疗产业的确定性成为国内外资金追捧对象;但由于医药板块位置高、估值贵、医疗基金收益率高,板块有所回调,目前板块估值已至较低位置。长期来看,医药行业仍将不改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5.1. 医药市盈率追踪:医药指数市盈率为26.03,低于历史均值13.49
截至2023年8月11日,医药指数市盈率为26.03,环比上周下跌0.46,低于历史均值13.49;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1.73,医药指数的估值溢价率为121.9%,环比上周上涨2.8%,低于历史均值62.9%。
5.2. 医药子板块追踪:本周原料药涨幅0.68%,优于其他子板块
本周(2023.8.7-2023.8.11)生物医药指下跌1.48%,板块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3.39%的跌幅,优于上证指数3.01%的跌幅;子板块中,表现最佳的原料药板块上涨0.68%,最弱势的医疗器械板块下跌3.25%。2023年初至今,表现最佳的子板块为中药,涨幅为3.26%,优于医药指数8.86%的跌幅,优于沪深300指数0.33%涨幅,优于上证指数3.24%的涨幅。
5.3. 个股表现
6. 风险提示
1、药品或耗材降价幅度继续超预期:
国家加大集采范围,药品和耗材的集采带来了药品和耗材的大幅降价,随着国内医药和器材市场的竞争加剧,集采对降价的推动作用将会更加明显,未来药品和耗材集采降价幅度可能会超预期,对企业的利润造成较大影响。
2、医保政策进一步严厉等:
医保局作为中国医药行业最大单一支付方,其支付政策变化可能直接导致相关公司盈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
7. 附录
免责声明: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研究报告仅供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转载,需征得东吴证券研究所同意,并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
公司投资评级:
买入: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15%以上;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5%与15%之间;
中性: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5%与5%之间;
减持: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介于-15%与-5%之间;
卖出:预期未来 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大盘在-15%以下。
行业投资评级: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大盘5%以上;
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大盘-5%与5%;
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弱于大盘5%以上。
分析师承诺: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分析师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分析师承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获取任何形式的补偿。
免责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swsc_bm,国广有话说)由东吴证券研究所朱国广团队设立,系本研究团队研究成果发布的唯一订阅号。
本公众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
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朱国广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发布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如需了解详细的报告内容或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东吴证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团队不对任何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对所载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推送信息仅面向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在未经授权前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东吴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点“在看”给我一个小心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