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看到孩子闲下来就心发慌?斯坦福研究发现,饱和式学习,到头来多是无用功

看到孩子闲下来就心发慌?斯坦福研究发现,饱和式学习,到头来多是无用功

公众号新闻

本文转自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

作者:Luna,已获授权


做父母的,有时总会看不惯孩子彻底闲下来。信奉“努力就能获得成功”,一些美国父母也希望孩子学得越多越好,甚至不惜让孩子“饱和式”学习。但,让孩子学得“连轴转”,真的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吗?

斯坦福大学一项研究结果,却讲述了另一种事实。

前不久,有博主分享了在高铁上遇见的一对母子的故事:


一开始,那位妈妈柔声细语地指导孩子写作业,写错了,她问孩子再写一遍好不好;孩子改对了,她也会立刻鼓励“对,就是这样”。


孩子说累了,妈妈也一起休息。她会跟孩子聊高铁为什么这么快,给孩子介绍路过的桥是怎么修建起来的,看到其他乘客取行李也会考考孩子英文怎么说……


这位妈妈真的很努力,但是也真的太努力了,在作者乘车的两个半小时里,她完全没有停下来过一分钟。生怕孩子少做一道题,少思考一个问题,就被别的孩子甩在身后。

其实不止中国父母会这样,美国不少父母也这样。担心孩子未来工作、收入不理想,生活质量、幸福感倒退,让大家谁都不敢“踩刹车”。

“相信良好的教育能给孩子更好的工作,相信辛勤工作总能保证向上流动。这让美国在近一个世纪,一直痴迷于物质上的成功,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付出不懈努力。”

这是《大西洋月刊》特约作者Derek Thompson在《工作主义让美国人痛苦不堪》这篇文章中描述的场景,也是当下父母的写照。

《大西洋月刊》特约作者Derek Thompson


标题中的“工作主义”也直接点明了一系列焦虑的源头——作为收入和生活的保障,工作确实很重要。但是当这种重视过了头,把工作当作个人身份和人生目标的核心,把它当作衡量孩子人生成败的唯一标准,并用工作思维看待一切人与事,对工作的执着就变了味。

在工作主义的思想下,为了保证孩子未来的工作与收入,父母们对待孩子的教育也像对待工作一样,觉得学习越多越好,只要学习就一定有正反馈,不惜让孩子饱和式学习。

但连轴转的劳累也在讲述另一个事实——埋头忙碌并不一定能获得相应的回报,斯坦福大学就曾有研究发现,超过限度的持续忙碌,最终会毫无结果。


当教育成为高薪工作的敲门砖,

中产父母们教育、工作一起卷



工作主义,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词,已经不折不扣地渗透进了日常生活中,而且和孩子的教育深度捆绑。就拿美国学者们的研究来说,中产家庭、精英群体都处在一种深深的忧虑中。

美国哲学家Matthew Stewart观察到,当今美国中上阶层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相信通过天赋、学习和工作,可以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具体的衡量标准就是教育程度和物质福利。

即便他们已经很富有,依旧非常注重拥有一份好工作,并且愿意超长时间工作,而孩子的教育更是家庭生活的重中之重。


今年,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发布了一项关于美国家长教育现状的调查。在孩子获得大学学位这个问题上,越是高收入、高知的家庭就越看重。

51%的高收入父母、35%的中等收入父母、46%的低收入父母都表示,这一点对孩子举足轻重。


51%研究生学历的父母、43%本科学历的父母、40%高中或以下学历的父母,非常重视。


*美国高收入家庭年收入高于131,500美元,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范围为43,800美元至131,500美元,低收入家庭年收入低于 43,800美元



从族裔来看,高达70%的亚裔父母表示,大学文凭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是所有族裔里比例最高的,而抱有同样想法的白人父母仅占到29%,是比例最低的。

不过,对于孩子们达到经济独立,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不管哪个族裔的父母,88%都达成了共识。


但是,富有又高知的中产父母也时刻处在危机之中——成功的可能性似乎变得越来越小。要增加孩子成功的概率,就更要为孩子争取有利的机会,把教育最优化、价值最大化。

在《工作主义让美国人痛苦不堪》的作者Derek Thompson看来,长时间的工作已经变成了精英们争夺地位与收入的重要方式,尤其是那些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精英。

忙碌的工作是精英们社会人身份的信仰,而饱和式教育则是他们父母身份的信仰。满满的工作日程成为了富裕生活的保证与象征,在教育上,只有把孩子的时间也物尽其用,才能让父母们感受到对孩子未来的安全感。


有少儿频道曾做过一项调查,虽然家长都觉得孩子应该享受一些纯粹的快乐时光,但还是有超过1/3的家长希望,孩子们在休息时看的电视节目也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看完能学到点什么。

布朗大学教授Hilary Levey Friedman在走访了近100户中产家庭后发现,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音乐、体育的兴趣培训已经成为标配。为了防止意外让孩子不能继续学习,只要孩子的时间足够,每一类还都选了两项来培养。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讲席教授Dalton Conley在《高等教育纪事报》上曾撰文写道:“作为一名父亲,如果不支付SAT补习班费用,我就无法和自己和解。如果我放任他们放学后出去瞎玩,而不去参加高质量的实习和其他课外活动,那我就是个糟糕的家长。”

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Robert Fran在《华尔街日报》上这么写道:“对于今天的富人来说,没有‘休闲’这回事,工作就是他们的游戏。”

而对于孩子,父母们深信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很多孩子从小就过上了按日程表生活的日子。


持续忙碌≠效率

错误信念让家长和孩子陷入无效忙碌



西北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副教授Adam Waytz曾听过这么一则轶闻:一位移民到美国不久的男士,很快就认为“忙”(busy)这个词的意思是“好”。因为每次他向别人打招呼“你好吗?”的时候,人们总是回答“我很忙。”

虽然故事有点搞笑,但现实确实如此。曾有研究在美国、法国、韩国三地进行调查,发现付出更多努力的人,即便努力没有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出,还是会被认为品德更好,更乐于奉献、更诚实、更值得信赖。

父母们精挑细选、见缝插针安排的各种课程和体验,看到孩子跟上日程表的反应,如出一辙。


但是,忙碌真的能到来更好的效率吗?

斯坦福经济学教授John Pencavel就在研究中发现,一个人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每小时的工作效率就会急剧下降;每周工作70小时的人完成的工作量和每周工作55小时的人相同。

那对孩子来说,会不会有不同的效果?遗憾的是,很多研究给出的答案是“没有”。


先说学习方面。

担心学校的作业练习量不够,很多家长都想着给孩子加加餐,安排额外的练习题,觉得多练习多熟悉能让孩子学得更好。

但南佛罗里达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就发现,过度学习在短期内效果很好,但长期来看,基本没有用。

实验以抽词汇卡测试的形式进行。第一组参与者共进行了5轮,没有一位参与者能够在一轮内一个词都不错;第二组是“过度学习组”参与者进行了10轮,每个参与者都至少获得了3轮满分。

一周以后,第二次实验中,过度学习组的成绩依旧领先。但是四星期后再次实验,两组的成绩已经没有差别。

仅仅四周,过度学习的优势就已经减少了这么多。此后又有多项不同的研究都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研究人员们认为,如果目标是长期记忆,那么过度学习或许并不是很好的策略。


到这时候,有些父母可能会想着,那让孩子学点不同的东西,换换脑子,是不是就能避开过度学习的负面效应了?

那这就不得不说说大脑是怎么学习的了。大脑特别重要的一个区域就是前额叶皮层,它有三个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功能——有助于保持注意力和动机,帮助控制冲动并忽略干扰,让人可以制定并执行计划。

但是前额叶皮层的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它过度劳累,那三个重要功能都没办法执行。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在累的时候,就算是父母把他们按在座位上,他们也很难集中注意力,还容易发脾气。


而看起来比较不费脑子的课外活动,也讲究一个过犹不及。

今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现,参加一项学校体育活动和另一项非体育课外活动的学生比没有这些追求的学生更可能进入高选择性的大学。重点在后一句,但参加任何一种类型的两项或多项课外活动,并不比只参加一项有优势。

简单来说,让孩子课外踢足球很好,但同时还让孩子打篮球和游泳,并不会产生两倍、三倍的好处。

研究人员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如今想要从一项课外活动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已经非常耗费精力了,参与两项、三项,所需的精力更是成倍增长。二是在活动上耗费了过度的精力,孩子们就顾不上自己的学业了,而学业才是申请大学的硬实力。

早在《不平等的童年》中,就有老师反映:孩子们的日程安排得太满,经常由于有活动或是太累而请假,不能顾及学业。比如孩子周末去其他地方比赛,就会因为晚睡而影响新一周的学习。“有个孩子今年就请了三次假,每次足足一个星期,他妈妈还担心他的数学成绩!我说,嘿,让他每天来上学就对了。”


道理说出来,相信很多人都懂,但心里总觉得不公平。俗话说,钱扔到水里还能听个响。父母倾尽所能,有时甚至是“透支“自己的这些付出,难道不应该在孩子的学习上得到正面的反馈吗?

其实,社会心理学早就用了一个词来解释这种现象——努力辩护

努力辩护:越是在一件事情上努力,人就越是觉得这些努力有价值,即便这件事本身没什么价值,也是一样。人总是会为自己付出过的努力进行合理化。


说这些道理不是要否定父母们的付出,而是希望父母能这个闭环逻辑中跳出来,接受过犹不及的教育规律。


学会休息,才能让忙碌更有效率



要让自己和孩子从这种无效的忙碌中解脱出来,就需要从思考问题的模式上做出一些改变。

在企业里,如果员工会因为忙碌得到奖励,而忽略是否有工作成果,那么,员工就很容易为了忙而忙,而不是重视效率。同样的问题,在孩子的教育上也值得父母思考:

我们真正看重的是孩子学得有成果,还是仅仅是看到他们忙起来带来的心理安慰?

如果对这个问题有了答案,那么接下来的几步就容易迈开了。


首先,掌控忙碌。

父母作为孩子教育的主要规划者,要先为庞杂的待定事项排好优先级。

美国急诊科医生Darria Long曾经在TED上分享过自己是如何掌控忙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为所有事情排列优先级,医院急救的分类方法,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红色事件——不处理就会立即危及生命的事。

黄色事件——很严重,但不会立即危及生命的事。

绿色事件——次要,可以稍后处理的事。

黑色事件——最糟糕的情况,无能为力,必须放弃的事。
Darria Long就有非常忙乱的一天:屋子漏水,一岁的宝宝在急诊室,四岁的孩子等着她筹办学校的募捐活动,电脑里还有需要马上交稿的书稿。

稍作思索,她就安排好了事情的轻重缓急:优先处理急诊室里的一岁宝宝;然后回家堵上漏水点后,一边烘干地板,一边赶书稿;而学校募捐活动,她实在没有精力处理,只能放弃。

有研究表明,如果人对所有事情给都一视同仁,当作红色事件来反应,那么人的应激水平会是正常人的两倍。这会让人感觉到压力更大,大脑更容易因为烦躁、愤怒,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明尼苏达大学家庭研究教授William Doherty就在《纽约时报》上提到,很多父母都深信自己的孩子有“隐藏的天赋“,如果不能尽可能地开发和培养,那就辜负了孩子。而身边家长圈和媒体的报道,也让父母们总是处于其他牛娃的光环压力之下。

教育里的有些事,不是非做不可,更不是非现在做不可。William Doherty说:“就算父母没有让孩子在6岁就学舞蹈,也未必会剥夺他们在未来成为舞蹈演员的职业可能。”


当看到孩子闲下来的时候,或许 “浪费时间“这个念头马上就会窜出来,但是我们也确实可以停下来想想,“孩子刚写完作业,是不是有必要无缝衔接进入新的学习?”“孩子有门课最近有点落后,是不是有必要立刻找老师补上,会不会有别的原因?”……

其次,科学休息。

曾在斯坦福大学和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的Alex Soojung-Kim Pang甚至认为,忙碌不是取得成就的手段,而是取得成就的障碍。

不会科学的休息,盲目持久的忙碌最终只会陷入低效,甚至无效。

在《科学休息》这本书中,他讲述了一项关于柏林一家音乐学院小提琴学生的研究,揭开了优秀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差距原因:其实,这些音乐学院学生的练习时间并不比普通学生多,但他们在两方面做得特别好。

一是他们的刻意练习更有效率。刻意练习本身没什么乐趣可言,但是在每天刻意练习的4小时内,音乐学院的学生们不是在简单重复或随意演奏,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到一个针对性的动作上,全心全意地练习某项技巧。

二是他们更会休息。音乐学院的学生同样面对一个矛盾,刻意练习需要极大的努力付出,每天能支持刻意练习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他们会精心安排练习和休息的时间。和普通学生相比,他们的练习频次更多,但每次练习时间更少,每次练习80~90分钟,就会休息至少半小时。


当时的研究者总结道,每日的刻意练习,不是说学生有多少时间就都要投入进去,而是看他们有多少精力和脑力可以用于全力以赴的练习。毕竟在练习以外,他们也还要上课、做作业、参与各种活动。

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科学休息,其实不妨把时间表倒过来设计,先考虑必须要满足的事情,比如睡觉、写作业、自由放松的时间,然后再安排额外的课外活动和补充学习。

休息并不可耻。相反,有研究表明,合理安排刻意练习和休息,不仅能让孩子的练习能有效率,也能让他们更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因为他们会理解,时间宝贵,合理利用,才能最大化时间的价值。

英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佛莱Lyn Fry就说过:“知道如何用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填满自己的空闲时间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如果父母帮孩子填满了空闲时间,那么孩子就永远不会自己去学习到这件事。”


作者丨Luna

参考资料丨1.《高铁上遇到的一对母子,让我两个半小时里都在反思……》

2.Workism Is Making Americans Miserable

3.Is ‘Workism’ Dooming Civilization? Notes on the New Pew Parents Study.

4.The problem with America’s semi-rich

5.Duke, Baruch, or Bust: Parents Debate

6.If Pricey Private Schools Are Still Worth It

7.Beware a Culture of BusynessAn ER doctor on triaging your "crazy busy" life

8.Family Happiness and the Overbooked Child

9.No need to load up o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study finds

10.Back To School: Cramming Doesn't Work In The Long TermThe Science of Study Breaks

11.《科学休息:迅速恢复精力的高效休息法》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超美的!这些竟都是无用之物?藏在豆瓣的“无用美学”,带我探寻美的世界老烟记事(354) 小巫见大巫大学读什么专业?斯坦福学生的选择颠覆你的认知!GPT-4竟成Nature审稿人?斯坦福清华校友近5000篇论文实测,超50%结果和人类评审一致Nature Neurosci. | 研究发现,逆境会永久改变我们的大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研究组与刘龙超研究组联合培养博士后招聘启事普京的秘密(2)——化学武器和间谍(3)我看那些撈到錢的腐敗分子7成美国年轻人躺平啃老?斯坦福教授:20岁就要把孩子推出去!苹果被曝研发聊天机器人;传抖音社交负责人转做大模型;斯坦福研究发现GPT-4“变笨”丨AIGC大事日报Science子刊 | 睡眠不足真的会「变傻」!新研究发现,睡眠剥夺降低大脑「排毒」效率,增加痴呆风险Obesity:研究发现,“午睡超过30分钟”或增加肥胖风险1.5万中国人研究发现,这样睡觉更容易得癌症|本周论文推荐Facebook推荐系统研究新进展:结合多模态信息与排名式学习的搜索EBR系统如何与高手交往?斯坦福讲师教你4招我与孙儿比童年 冷明看他闲下来我就难受,这确实是一种病本是为了省钱,到头来花更多钱!美国男子抱怨加Costco会员是最大错误被群嘲。癌症逐渐年轻化!浙大、哈佛研究发现,30年来年轻人癌症激增79%斯坦福三申三录,哥大连中三元,哈耶普斯麻申四录四,斯坦福、MIT、CIT、CMU等九大理工强校理工专业大满贯,是怎么做到的?研究发现,隔离令和口罩令能够明显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斯坦福招生官:“我们想要寻找能够做出改变的人” | 写在斯坦福R1截止日新研究发现,额外服用维生素可能是在喂养肿瘤Nature|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肿瘤抑制子p53或在组织修复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财闻联播】学术造假?斯坦福校长宣布辞职!泽连斯基:必须摧毁!俄方:关闭!研究发现,休斯顿去年的仇恨犯罪增加了近30%【教育】看到孩子闲下来就心发慌?饱和式学习,到头来多是无用功数字西部世界?斯坦福AI智能体小镇开源最新研究发现,屏幕时间过长与孩子发育迟缓有关研究发现,高颜值也会成为亲密关系里的「挑战」!国人为什么爱抱团一看到孩子闲下来就心慌,你是不是也这样数据误用?斯坦福校长辞职!防痴呆先“抗炎”!BMC Med:超16万人大规模研究发现,“促炎饮食”将导致痴呆风险提高!《带着孩子跟着唐诗宋词去旅行》体验式学习,开启一场触碰灵魂的亲子之旅!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