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法谈 || 始于觉性,止于至乐
小文 云南
修行,不只是打坐或者经行,那仅仅只是修行的外壳。真正的修行的实质,就是我们自己的心!人是好是坏,是快乐还是苦,全都源自于心。
心,是最迅捷灵敏的,它不断地跑,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一天到晚不断这样子……
我们训练心(的觉性),让它非常灵敏,一样也很难。我们一定要给心找一个工具——通过修某个禅修业处。比如说我们打坐、经行、去觉知呼吸、做手部动作——全在于我们自己擅长什么,用任何禅修业处都是可以的。但不管用哪个禅修业处,一定要去知道自己的心。比如说我们呼气、吸气,心溜掉去想别的事情了,我们要及时地知道;呼气、吸气,心跑去紧盯、聚焦禅修业处了,也要及时知道。不管修哪个禅修业处,我们一定要及时地知道自己的心。
心,通常会错在两个地方:一是它会跑去迷在别的地方,另外一个就是去紧盯在里面,比如说,紧盯自己的业处。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地捕获,心迷了及时地知道,心跑去聚焦了也及时地知道,到了最后我们就能够读懂自己的心。
如果能够读懂自己的心,我们就会知道:心,它一天到晚都在演绎造作,想好的,就会有快乐;想恶的,就会有苦。但不管是想好的还是想坏的,不管是有快乐还是有痛苦,每一样,全部都是短暂停留的事物。因此,快乐、宁静、好,依然不是我们的目的地。
我们断恶、行善、训练让自己能够纯净无染。什么时候心它没有掺杂着烦恼,心就会清澈。
烦恼它不害怕什么的,它害怕觉性,也就是(觉性)及时地捕获它们。因此,烦恼生起在心,我们及时地知道、及时地捕获自己的心。心贪去知道、心瞋也去知道、心散乱、心萎靡不振,就如其本来面目地去知道。知
道了之后就会看到,每一样全部都是短暂停留。生气也是短暂的,爱也是短暂的。
迷失了,如果说没有训练过的话就会迷失很久,但如果有觉性的话,就只是迷失瞬间。
大家在世间,就是努力地找寻快乐,努力挣扎着逃离苦。如果我们修行的话,就会看到:苦和乐它们都一样是短暂的事物,没有所谓的恒常持久的快乐,即便是苦,也不是恒常持久的。比如说失恋了,非常苦,觉得说这个生命只有苦,(但)到了最后也不是的。
因此,(如果)我们想看到实相,就要不断有觉性地去捕获、觉知自己的心,就会看到实相:每一样在我们生命中的事物都是短暂的——我们就不会迷失在快乐之中,也会不迷失在痛苦之中,就不会迷失于陶醉之中,对于行善也不会陶醉其中,也不会迷失着去造恶。我们的心就会中立——对于每一样事物都会中立,对于苦乐好坏都是中立的。
当心一旦中立之后,心就不会挣扎,它自身就会有宁静。我们大家所认识的快乐,是依靠于外在事物的那种快乐,比如说看到满意的色、听到满意的声音、或者闻到满意的气味、或者接触到满意的(身体方面的)触、或者想到了比较满意的事情。那些是世间的快乐,它不是恒常持久的快乐。但如果我们的心来到了宁静快乐、来到了寂止之乐,它本身就是有快乐的。即便身体会老、病、死,心依然会有宁静快乐;即便与所爱的事物分离,心依然会宁静快乐。所以,真正的宁静快乐,也就是涅槃寂止之乐。由于觉性,由于智慧,心宁静于烦恼、宁静于所有的挣扎与造作,通过觉性和智慧。觉性是去及时地知道什么生起在身和心,智慧是明白身心的实相,知道说每一样全部都是短暂停留的。
因此,看待世间要看到:全部都是短暂的。每一样事物,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全部都是短暂的事物。因此,如果能够这样照见的话,有一天我们的心就能够从苦中脱离,就可以离苦。
小文 云南
译者注:口译过程之中有不精准之处,全部归责译者,请求大家原谅与宽恕。
2023年9月1日隆波帕默开示
翻译:赵一鸣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