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降压药,6年后为什么却心衰了,是药物副作用吗?吃药必须注意这点
作者:纪文洋
前些天看门诊,退休多年的62岁老李过来看病,坐下来还有点气喘。
老李发现高血压病已经6年了,听说高血压容易导致心脏病,所以每天都会吃1~2片复方罗布麻,他觉得中药降血压副作用少。
因为平时感觉身体不错,没有哪里不舒服,也嫌去医院太麻烦,所以都是自己到药店买药,连社区的免费体检都次次缺席。
近1个月来,原本天天去买菜的老李觉得全身乏力,整天不想出门,走走就会气喘,还经常口干、头晕,症状逐渐加重,所以家人带他来医院想拿点药治疗。
经过检查发现,老李的血压达172/98mmHg,抽血检查:低密度脂蛋白5.42mmol/L(升高),空腹血糖9.6mmol/L(升高),NT-ProBNP(心衰的指标)为2746pmmol/L,明显升高,心脏彩超看到心脏扩大,室间隔增厚,
结果出来后,老李沉默了。
他很不甘心的问:“我明明天天吃药,怎么还会得心脏病?是不是吃降压药引起的?难怪大家都叫我不要吃降压药,副作用太大了。”
是啊,老李天天吃药无效,还发展成心衰了,那吃药有什么用?真的是吃药的副作用导致的心衰吗?
我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2.45亿,但是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一直都比较低。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我们建议的治疗目标值应小于140/90mmHg,而如果合并糖尿病的话,则建议控制血压应低于130/80mmHg,这样才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很多病人虽然长期吃药,但忽略了降压达标,血压并没有得到良好控制,因此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仍然在持续。
之所以我们建议要将血压降到目标值,是基于很多个大型研究得出的结论,只有将血压控制的目标值,才能显著降低包括全因死亡风险以及各种心血管意外风险的发生。
例如:ADVANCEE研究,这是一项纳入1万多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涵盖了20个国家/地区的215个中心,结果显示:以普利类为基础的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血压,并且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事件,风险达9%,同时显著降低全因死亡风险达到14%。
同时还有多项研究显示ACEI能抑制心肌重构,防止心室扩大,因此目前也是指南推荐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适应症贯穿了心力衰竭A、B、C、D4个阶段的患者。
当然,如果有些患者ACEI不能耐受,也可以改用ARB,也就是沙坦类降压药。
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5大类,ACEI(普利类)、ARB(沙坦类)、钙离子拮抗剂(地平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这些药物的适应症各有不同,必要时需要联合用药以便更好的控制血压。
刚开始治疗可以单药治疗,并根据血压情况逐渐加到最大量;也可以联合用药。
一般来说,血压≥160/100mmHg,建议可以用2种降压药联合用药,这样可以减少副作用,同时增大疗效。
降压药会有副作用吗?
当然,所有的药物都可能出现副作用,但是目前一线的这些降压药副作用不大,发生的几率也不高,医生通过合理的选择,完全可以增大疗效,而减少或者不出现副作用。
降压治疗往往存在5个误区:
1.血压升高就吃药,血压降了就马上停药。
这样会导致血压每天不停的波动,加剧心血管意外的发生,平稳降压才最能保护心脏血管。
2.感觉头晕就吃降压药,好转就停药。
其实高血压多数没有症状,而且血压低也会导致头晕,曾经有位病人就是血压低导致头晕,结果他误以为血压高自行多吃了一粒降压药,结果晕倒住院。
3.担心降压药的副作用,或者担心药物依赖而拒绝服药。
请记住,高血压很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很高,而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很小,并且不一定出现。
另外,悄悄的告诉你一个事实,降压药没有依赖性,不存在“吃了就停不下来”这种事情。
4.吃药后就不再关注血压了。
事实上,只有把血压降到目标值,降压治疗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5.降压药吃久了会耐药,要经常更换。
其实这是毫无依据的,只要血压能控制稳定,不需要经常更换降压药。
老李因为长期高血压没有得到良好控制,血压不达标,吃药后收缩压还在160mmHg左右,结果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最后导致心力衰竭,而老李又有糖尿病、高脂血症,更是加重了病情。
因此,吃药治疗一定要注意血压达标。
当然,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来说,除了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以外,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必不可少,例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多运动等等,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让患者获益最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