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 | 博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古老学问,指对动物、植物、矿物、生态系统等所做的宏观层面的观察、描述和分类。最近几年,周遭参与博物活动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了:当天空出现绚烂的晚霞时,微信朋友圈经常刷屏,其中不乏对此颇有研究的人士,介绍这种天象的含义;周末逛公园,时常能遇见观花看草的团体,家长陪着孩子来进行自然观察,成为一种比一般休闲娱乐更有意义的选择;当春秋鸟类迁徙季节到来的时候,不少社团又呼朋引伴,组织大家来观看迁徙的鸟类。
刘华杰形容博物活动“无用而美好”。无用,是将博物相对于科学而言的。虽然参与博物活动的人,也能借由“公民科学”的方式参与到科学研究中,但对大多数的博物爱好者而言,无论是收获科学的认知,还是为科学做贡献,都不是必然的。“他们得到的是一种地方性的知识。比如,哪种鸟春天会来?哪种植物是有毒的?怎么可以通过云彩,来推测明天的天气?这种知识,能帮助他们更加美好地去生活。”
而美好的感觉是什么,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对于刘华杰来说,那意味着自由。自由是当无法出门的时候,通过凝视窗外的一只鸟或者一棵树,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愉悦;自由更是对生命法则的深刻认识,知其不可为而不为。
《北方有棵树》的作者欧阳婷曾在后记中描述过相同的感受:“爱自然,也许更像一种本能,感受人以外另一种形式的生命,欣赏细节,获得欢愉。但是,总有那么一刻,不再满足于对植物仅仅停留于表面或者美学上的‘审美’,迫切地想像一个博物学家那样,叫得出世上万物的名字。这些其实也是常识的范畴,只不过有时是不被人注重的常识。”
希望在自然中,你也能找到属于你的那份美好。而一旦你开始留意,就不会再视而不见。
11月24日(周五),《三联生活周刊》联合北京DT51将举办一场名为“博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主题沙龙。活动特邀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刘华杰,前媒体工作者、自然写作者欧阳婷,并由《三联生活周刊》主笔丘濂担任主持,谈谈我们生活中那些值得被细心观察的角落,一起感受自然治愈人的力量。
刘华杰
丘濂
从拜占庭手稿到 19 世纪的杰作,从牡丹、马蹄莲到菊花,这些精美的复制品在准确性和美观性上都令人目眩。无论是轻柔卷曲的叶片、纹理精确的果实,还是纯粹的美丽和多样的色彩,我们都在赞美一种既温柔又精确的艺术形式,在我们对周围生态环境和自然植物的珍贵性日益增强的意识中,这种艺术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共鸣。
内容介绍:
《何为理想生活》是风靡全球的理想生活指南,自出版来,已有英、德、法、荷、捷、俄、挪等9个语言版本在世界范围内热销。在Instagram上拥有百万粉丝的“都市丛林”(Urban Jungle)博客,汇集了全球超1200位绿植爱好者,共同发起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提案:“与植物同居,过更有格调的生活!”
《何为理想生活》精选其中18位人气博主的绿色提案,介绍11种好看又好养的明星植物:仙人掌可以塑造雕塑风格,龟背竹可以营造热带雨林风,镜面草能打造视觉焦点,肖竹芋可以让植物群大放异彩……还有30余种超上镜的植物造型技巧:利用高低错落摆放打造“小丛林”、利用背景墙突出植物颜色等,随心切换波西米亚、狂野沙漠、极简北欧等颜值爆表的家居风格。
书中包含每种植物的护理卡,以及植物相框、植物吊篮、苔玉、玻璃盆景等高颜值植物周边的简易制作方法。超100张绝美大片,四色印刷、装帧精美,伴你开启舒适、健康、美好的“都市丛林”生活!
《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植物学指南》是一本实用的指南,读这本书,园艺爱好者们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以及影响它们生长的因素,从而获得更好的种植结果。当然,这也是一本植物学和园艺术语的参考书,集结了植物学家们观察和研究成果。
精美的植物插画和简明的示意图贯穿全书,帮助读者们轻松理解三千余条植物学词汇和专业术语,更方便读者把园艺知识运用到每日园艺实践中。
这本书涉及所有的植物学知识,从植物的组成部分到植物的病虫害,每一章节都有类似“播种”和“剪枝”的实用指导。“园艺小贴士”专栏更是匠心独具,提供了分分钟都可以拿来使用的园艺技巧和建议。“植物学家和植物花家”专题则介绍了植物学史上的著名人物和他们的传奇故事,提醒读者,直到今天我们仍在种植这些了不起的植物学家们曾经收集、研究和描绘过的植物们。
对于园艺爱好者而言,翻开这本书就像打开了植物世界的知识宝藏——他们的花园也将因此而繁荣。
花是衡量我们生活质量的一把标尺,一个象征。人人都喜欢花,但又有谁真的懂花呢?仔细观察花并探究花的构造、功能与起源的人更是不多。
这部令人动容的著作从我们熟悉的玫瑰萼片讲起,内容涉及花的结构,花何时开放、何时凋零,花粉与传粉,花与昆虫的有趣互动,花与人的亲密关系,一直到花的演化历程。从诗歌、历史、神话、考古等,来展现花的知识和文化,尽显大自然造物的奇妙和精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