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给马有铁算完粮食账后,我发现了《隐入尘烟》的真正彩蛋

给马有铁算完粮食账后,我发现了《隐入尘烟》的真正彩蛋

科技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被风刮来刮去,麦子说了个啥?


被飞过的麻雀啄食,麦子说了个啥?”


在内娱鸡飞狗跳的2022年,文艺片《隐入尘烟》用甘肃农民马有铁夫妇被嫌弃的一生与卑微的爱情,震到无数观众说不出话。


从头到尾,电影没出现一个爱字,但爱得深沉入骨,没说一个苦字,也苦到肝肠寸断,越苦越甜,越甜越苦,看完越感动越难受。


电影出圈后,口碑票房一路走高,也惹来一些争议。主要是认为电影呈现的人情世故,过度渲染了农村人的麻木冷漠,似乎老实、忠厚、勤劳,能干的主角马有铁,其人生悲剧皆因乡亲们的冷漠与吸血,村里似乎没有一个好人。



马有铁与曹贵英结婚的2011年,农业税已经取消好几年,扶贫工作稳步推进,互联网也正进入移动时代。而他们村子原型所在的甘肃张掖高台县,地处历史悠久的河西走廊,是土地肥沃的产粮区,还挨着交通要道,并不是什么信息闭塞的山沟。


可是,为什么导演的镜头下,包含马有铁在内几乎所有村民们,面对靠粮食发财的张永福们,连抽血都不知道谈条件,犹如木偶一般任人宰割,只会欺负弱者,完全没有报团取暖的乡土氛围呢?


现实中,农村的苦,物质的匮乏没人会质疑,哪怕为蝇头小利打得头破血流、鸡飞蛋打也能理解,但群体精神的麻木冷漠与人情淡薄就有些反常了,才会引来很多对农村怀有美好记忆的观众强烈质疑。


看完电影了解幕后故事就知道,《隐入尘烟》的导演来自地道的甘肃农村,除了海清外所有演员也都是当地乡亲,甚至导演亲戚,不太可能故意抹黑农村。事出反常必有妖,今天我们就来挖掘一下电影隐藏在半真实半虚构的剧情深处那个更深刻的粮食话题。



从农业的角度来看,《隐入尘烟》像一部纪录片,依照农时轮转,非常严谨地还原了一个甘肃农民从购买种子化肥、翻耕整地、锄划松土、扬场脱粒、犁地耙土、复种二茬最后收获卖粮、结算收入的完整过程,甚至粮食行情也与当年的行情基本吻合。


正是在这种还原现实的故事背景,轻描淡写就勾勒出了笼罩在马有铁乃至整个村庄上的粮食购销体系。


作为吸血者,种粮大户张永福不但生病时吸马有铁的血,平时承租村里的地、用村里的水、雇村里的人,却还要借口“粮食卖不掉”向村民拖欠租金与工钱,其实也是吸全村人的血。


如果只看电影,很多人都会感觉既然粮食卖不掉,张永福似乎也是没办法。


但有意思的是,查询资料可知,由于2009年东北玉米减产,2010年玉米进入牛市,到2011年,玉米价格从3月到9月还在不断上涨,供不应求,不存在卖不出去,张永福儿子所谓的“一颗粮食没卖掉”是彻彻底底的谎言。


2011年以来粮食价格分析及后期走势展望.农业展望,2011,7(08):3-5.

实际上,每当价格开始上涨,粮贩子和大户们非但不愁卖,还会有惜售心理,就是等等价格再涨点,好像正在上涨的股票一般很少人卖。

所以说,张永福卖少点或许还可信,但所谓“一颗粮食没卖掉”就是根本不怕人戳穿的的蹩脚谎言,是有意而为之。

查询当年资料,可以看到,2010/2011年度,玉米市场上惜售心理是格外强烈的。靠种粮食开上宝马的张永福要把握这个大行情并不难。

2010国内玉米行情回顾

此外,2011年一开年,国际化肥价格就飙升,比如占了种地成本一半的钾肥价格就翻了一倍,其他还有农药种子,全面上涨。


这样的行情,如果张永福选择在年初卖掉粮食然后继续租村里的土地雇村里人种,一是粮食价格肯定是卖低了,二还会承担化肥种子暴涨的成本,所以干脆用“一颗粮食没卖”的蹩脚借口来囤积惜售等高了再卖、转嫁种地成本成本上涨的风险、甚至玉米8毛价格的时候按照每斤1元抵给村民变相压低租金。

如果张永福这个全篇都没露脸的反派真有现实原型,那么此人这种一举三得的骚操作,不管是歪打正着还是精心计划,都比电影情节所展现的的更精明也更无情。

可怜的马有铁流转给张永福家两亩地,租金一共一千元,换来1000斤玉米,已经亏了200元,马有铁还主动刨了160斤,一共亏了360元。

到了电影末尾,大概九、十月份马有铁卖粮时,粮贩子又看准他急着卖钱安葬贵英,就按高水分,把小麦扣掉124斤,玉米扣了200斤,总共给了3974元,合每斤0.72元。实际上,现实中当年甘肃玉米价格大概在2300元每吨左右,约1.15一斤,粮贩子一次性从马有铁这里赚了每斤足足0.42元的差价,比张永福还狠。

2011年10月7日玉米价格行情

这里有个细节,等到算完账结完钱后,粮贩子才补了一句“这么高的价格我根本不收”,暴露了坑完人后良心不安试图掩饰的虚伪心理,留下马有铁愣在原地足足十几秒的长镜头。

紧接着又是一个马有铁对着保障的化肥种子账单长时间沉默不语。

一年下来,种了五亩地,被割三四轮,马有铁辛苦净收入只剩下2400元粮食收入与628元地租收入,需要几百年不吃不喝才买得起张永福家的大宝马,连个像样的葬礼都办不起。

比起哥嫂嫌弃、村民嘲讽,在粮食上被割韭菜的遭遇不是马有铁一个人的独有的待遇,而是整个村庄的压抑处境。

因为现实中的张永福们背后,极大可能还站着一群“靠粮吃粮”的“硕鼠”、“蛀虫”。

2022年9月14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改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九个不同领域的部门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22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目的是多管齐下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


实际上,从2017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几大部门联合发布做好粮食收购的通知,而今年不同在于,还强调了,要持续巩固去年开展的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强化震慑作用。

强调“震慑作用”很有意思,说明是粮食系统的腐败普遍性存在,而且很手段多样,防不胜防。

粮食是立国之本,从古至今,再基层的粮食部门在老百姓眼里也都是极其权威的存在,直接拿捏着农民的命根子,就是到了建国后,粮站也依旧排在了基层部门“七站八所”之首,是农村最风光的职业,也是贪腐频发的地方。

从中纪委这两年查处的涉案情节看,一些粮库“硕鼠”胆大妄为、贪得无厌,作案时间长、次数多、涉案金额大。有的把国家粮库当私有企业,内部管理搞“家长制”,把企业变成个人取款机。有的内外勾结、团伙作案,“塌方式腐败”时有发生,如江苏省仪征市基层粮站发生腐败窝案,15个基层粮站中有14名站长被查。


这些人贪污粮款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类是“等级粮”、“差价粮”、“坑农粮”,二等粮当三等粮收,甚至提高水分、杂质、霉变比率等等,压级压价,虽然差价一斤只有几分钱,但积少成多,一个粮库负责人被查后,犯罪金额累计十几万也不成问题,而且老百姓很难投诉成功,只能忍气吞声。

第二类叫“升溢粮”,既是坑国家也坑老百姓。

一般粮站从农民手中收粮时,如果粮食水分、杂质超标,按国家标准要扣除一定斤两,但实际中没有办法完全准确估计粮食水分杂质,只有烘干、除杂等处理后,才有可能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多,多出来的就叫“溢余”,很难避免。

例如100斤粮食经过“扣量”按98斤收购,实际去除水分杂质剩了99斤,多出来的一斤粮就属于“升溢粮”,按规定应该登记入账,防止变成个人侵吞手段。

但评价水分杂质往往靠手感,就有人就故意多扣农民的分量,甚至在磅秤上做手脚,隐瞒就私卖“升溢粮”、侵吞粮款,一个粮站站长如果狠心点,长年累月,非法获利可达上百万。


第三类是“转圈粮”、“空气粮”,这类损失最大、牵涉最广、危害最深。

本来,当市场粮食低于一定价格,国家就会启动保护价收购农民的粮食,防止谷贱伤农,保障粮农利益,俗称“托市粮”。然而,粮站提前与粮食贩子勾结,虚构合同,把低价格的商品粮转为价格更高的“托市粮”,然后瓜分中间差价。

如四川省某国有粮食公司总经理就勾结粮商,将1276吨稻谷以陈粮价格卖出,再回购其中896吨陈粮入库,账面上却按新粮“托低价”核算,20万元差价轻松落袋。

至于“空气粮”,就是“转圈粮”的升级版,连粮食都不用动,粮库与粮商两边做账,差价就落袋了。

托市粮收购费用高,保管费用高,一次“转圈”几千吨粮食就能获利几十上百万,是当前“靠粮吃粮”最主要的方式。在江苏某地查处的窝案中,负责监管的粮食局、粮食购销总公司都也参与其中,层层截利,共同分赃。

最后把国家本该补贴农民的钱,都侵吞到自己肚子里了。


具体操作中,还有虚报数量、以次充好、以旧当新、虚假收购、压价压级、拖欠粮款、冒领补贴等等……这些种种粮仓腐败行为几乎贯穿粮食购销所有环节,不仅仅损害粮食购销本身,还恶化了靠粮食生存的农村社会环境。

比如“升溢粮”、“等级粮”问题就让马有铁这些小农民承担不起与粮站、粮食公司沟通的代价,让本就不高的种粮利润更加微博,没有动力去扩大种植,结果便宜了张永福这种与村官们关系好的种粮大户。他们既了解行情套路,也能拿捏村民,就可以轻松把成本转嫁给了底层,马有铁终究难逃割韭菜的镰刀。

而“空气粮”“转圈粮”需要各方配合,于是粮站、粮食公司、粮贩子乃至管理部门利益结为一体,严重时甚至将以次充好、以陈抵新进入粮食储备库,以国家粮食安全为代价最大化自身利益,彻底变成法外之地,使得当地农民敢怒不敢言。

上面这些操作是近几年挖出来的,而《隐入尘烟》的背景是2011年,电影故事情节背后的粮食问题恐怕只会比今天更严重。

所以,马有铁的亲戚同乡们并不是天生就麻木冰冷。实际上导演也用借鸡蛋、抗议低价、羡慕贵英、调侃闹洞房的几个瞬间也告诉观众,他们不是无知冷漠,也是渴望摆脱内耗的。


架不住粮食购销的“暗箱操作”实在太多了,而且这个领域的人自古都是精通PUA的高手。

明朝粮官就有一种叫“淋尖踢斛”的艺术。

说的是,官员在验收公粮时用脚使猛踢斛,斛顶上粮食会撒下一部分,就叫“损耗”,归官员个人口袋。

这一脚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轻了粮食掉不下来,重了掉下来太多,难免引起公愤,需要粮官们长期练习脚力,在《明朝那些事儿》里被戏说为“那一脚的‘风情’”。

英国经济学家哥尔柏将这种PUA形象比喻成“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这种在灰色地带疯狂搞擦边球的手段让老百姓无处申辩,想要反抗还容易遭报复,也促使粮食官员、粮食贩子、粮食大户结成了利益同盟,一点点挤压农民利益,长期侵吞国民财富。

《隐入尘烟》的马有铁以及村民们就没少被PUA,所以处境始终停留在温饱线附近,饿不死也吃不太好,而且存不了钱、也长不了见识,承担不起外出打工、创业的风险,更没有留在城市的技能与机会,只能被死死禁锢在土地上任人宰割。


农民们糊涂吗,不糊涂,反而是太明白太习惯围绕粮食的套路手段,甚至有无数次表达抗议终究敌不过层层压力,无法改变的生活轨迹,只能默默放弃反抗、接受现实直接躺平算了。

马有铁以及大多数村民深陷于这个不公平的粮食系统,连国家给的补贴与扶持都被截走,只能眼睁睁在张永福、粮贩子们长年不断的PUA中,变得麻木冷漠,才能接受平凡但残忍的现实而不至于太过痛苦。

说到底,对于电影中农村的麻木冷漠,甚至自私自利的氛围,我更愿意称之为:

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自我心理保护。

在黑泽明1954年电影《七武士》中,有这么一段关于乱世中农民心境的独白:

“你们把农民当做是什么?
以为是菩萨吗?
简直笑话。
农民最狡猾,要米不给米,要麦又说没有。
其实他们什么都有,什么都有。
表面忠厚但最会撒谎,不管什么他们都会撒谎。
掀开地板看看,不是在底下就是在储物室,一定会发现很多东西。
到山涧深谷去看看,有隐秘的稻田。
不管什么他们都会撒谎!
一打仗就去杀残兵抢武器
听着。
所谓农民,最吝啬,狡猾。
但是...是谁令他们变成这样的??”


作为最古老最基础的职业,进入现代社会后,农民的地位越来越尴尬。

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恩格尔系数提高,粮食的经济地位在不断下降,但社会对粮食的需求却不断上升,肉蛋奶都需要粮食。

与此同时,农民种地的收入越来越跟不上社会财富的增长,农民越来越少、农村越来越空心化,然后就拖累了整个社会对农业的投入,产量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结果是,一个国家经济越增长,粮食越要依赖进口,农民反而越遭嫌弃。

今天,国际局势越来越撕裂、恶化,战争与金融危机的叠加,粮食依赖海外进口注定被卡脖子,促进国内生产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

如何促进呢?答案只有一个,通过大力补贴“农业农村农民”来弥补粮食生产市场价值的不足,从而保证粮食生产的公共属性与基础地位。

然而如果与土地最密切的农民失去了话语权,再多国家政策补贴也到不了土地,任何涉及农村的改革都将寸步难行。


印度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独立之前,印度常年饥荒,独立后,印度在中央政府扶持引导下搞“绿色革命”,粮食生产有过一段时期的大幅提高,人口得以急剧膨胀。

面对粮食需求的更大的压力,印度政府选择政策扶持,选择学习美国,走农业补贴的路线。

但问题是,印度农业还是带有殖民地色彩的封建状态,耕地被农村地主垄断,购销渠道又被殖民时代留下来的中间商垄断,他们截留了政府给农民的补贴,与贸易商、农业资本一起在国内外低收高卖,囤积居奇,压榨农业剩余价值,阻碍农业健康发展与危机国家粮食安全。

2020年6月,印度穆迪政府曾经颁布三项新的临时农业法案,允许农民直接按市场价把农产品卖给收购商,结果掀起了持续时间最久的农民抗议活动,最后还演变为2.5亿人参与的全国大罢工。

抗议者认为,政府把农民扔到自由市场环境下,等于送羊入虎口。


但这并非穆迪本意,他是真想改变农民处境,毕竟也是他的票仓,于公于私都是希望能够拉拢农民的。

在穆迪看来,中间商取消后,农民的确要直面贸易商与大资本,但印度中央政府少了一个谈判对手,可以提供条件促使农业资本参与封建土地改革,一边提高农业生产率与农民种地收入,另一边也能释放被禁锢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最终实现城市化工业化。

然而这种一举多得的美好改革终究只是穆迪的一厢情愿,因为骑在印度农民头上的利益集团太多了,印度农民早就麻了,跟着中间商坑归坑,但还能有个稳定的预期,而改革之后一旦失去土地,进城找不到工作,政府只怕是也管不了他们了。

而且,地主、宗教、种姓、贪腐,甚至中间商们,都长年累月地在麻痹农民的反抗意识,威逼利诱恐吓PUA逆来顺受的农民,甚至长期灌输洗脑“自杀”是一种犯罪的理念,防止农民大量自杀,乖乖接受命运的安排。


总之,出于对现实的妥协与未来不确定的恐惧中,食不果腹的农民选择跟随中间商们与地主们的卡车、拖拉机,成为了印度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最大阻力。

同样是人口与农业大国,虽然经过七十年的现代化发展,中国也长期面临横亘在政府与农民之间食利阶层的问题,也同样陷入农业发展与农民境况矛盾的陷阱,农村陷入人口流失与空心化的难题。

而中美贸易战开打后,两国粮食进出口的谈判博弈就被推上外交前线,直接动摇中国粮食安全的大局,迫切需要对问题重重的粮食系统的进行整顿。

所以在2018年之后,中央多个部们机构不断联合发文要求切实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一边完善透明市场机制,打掉不法中间商,降低农民交易难度与成本,另一方面整顿粮食系统内部贪腐问题,保障补贴与政策能够畅通到达农民手中。

否则,面对美国的粮食霸权,即便给予再多补贴,本该给农民的东西也像印度一样被食利阶层拿走,让农民永远处于体系中被收割的对象,彻底失去对农村的信心,三农问题也就必然进入死胡同。

农业化学之父李比希有一个著名的肥料木桶原理,大意是农作物生长需要很多养分,就像是木板箍成的木桶,木桶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农作物的产量也取决于土壤中最缺乏的那种元素。


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农业农村农民的地位,就是土壤,供养着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枝繁叶茂。

中国经济的未来需要发达的农业、繁荣的乡村以及幸福的农民,正如农作物生长需要大量补充土壤中氮磷钾等等关键养分,这也是取消农业税、农村三通、全面扶贫、“保价粮”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思维根源。

2022年的中国的经济GDP占比中,农业以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虽然只有16%,但在建国至今七十年历程中,农村与农民发挥的根本作用远大于明面上的数字。

前三十年,对粮食的统购统销为中国工业化起步贡献了最紧缺的原始积累,城市人口的上山下乡也消化缓冲了工业化必然出现的就业与社会危机,后三十年,农村农业继续发挥着补贴城市工业的作用,农民却在粮食经济地位的弱势中离开土地,为城市化提供最充沛的劳动力。


建国初期,由于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民,才打赢了淮海战役与粮棉大战,改开初期城市企业改革寸步难行又是农村土地承包与乡镇企业启动了新一轮经济工业引擎,加入世贸后中国经济又遭遇2008年金融海啸,还是农村如海绵一样吸收了失业潮的震动,又给经济危机后过剩的产能提供了市场.....

今天中国的城镇常住人口虽然已经63%,但从户籍上看,农村户口人数依旧高达56%,大部分人即便进入城市,也依旧保留着农村户口与村里的政治权利,农村不会消亡,只会继续发挥它的基础性甚至决定性作用。

“三农问题”从来都不只是经济问题,正如同马有铁的命运从来不是算粮食账能够算清的。

电影里贵英走的第二年,现实中全球粮食价格攀上高位,打贪反腐一波又一波,粮食购销领域的整顿也持续到今天,依旧在不断深入,警钟长鸣,并随着中美全方面博弈的展开,变得更加迫切。


一句话,哪怕隐入尘烟甚至卑微到泥土,马有铁曹贵英夫妇乃至亿万默默耕耘的农民,就是木桶上那块最短的板子,对他们利益的关注与保护,决定着我们未来发展的最终高度。

还有一点,可能超出很多人的预想,那就是粮食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占比一直都比较高,不少省市至今保持在百分之四五十,东北更为突出,部分地区甚至在60%左右。

自从2021年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以来,《隐入尘烟》故事原型所在的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已经开展专项监督检查3次,相关行业部门上报自查发现问题16个,其中立行立改13个、长期整改3个。而整个甘肃省,自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共发现涉粮领域问题线索342件。截止7月分,已立案185件306人,追责问责270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72人,组织处理198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

一场全国性各省整顿工作也在持续推进......

让一个个乡村走出麻木冷漠的陷阱,扭转底层农民如麦草般随风飘摇的命运,或许,这才是《隐入尘烟》最好的彩蛋。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酷玩实验室视频号

热点视频推荐↓↓↓


关注农民!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隐入尘烟》火了,更值人间清醒...美国分裂,for good?中国钢琴大师一人一曲《隐入尘烟》,无常人间。戴锦华|《隐入尘烟》让我们看见不可见之人《隐入尘烟》“逆袭”预期票房破亿,抖音“带货”文艺片新顶流?《隐入尘烟》,真的隐入尘烟了李健一生中都在度蜜月,马有铁一生只爱了四季就隐入尘烟点赞高球夫妇,成双会所出入《隐入尘烟》李睿珺: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导演|垂直入戏《隐入尘烟》:创造了暑期档属于文艺片的“票房奇迹”《隐入尘烟》,乡土中国的暮歌,躺平一代的社会寓言 | 二湘空间​《隐入尘烟》:别再怜悯马有铁命苦了,他活的比你想象中高级《隐入尘烟》票房逆袭,看哭所有人:他们“卑微”的生命,不应该被遗忘!《隐入尘烟》,还是失了现实眼看票房破亿,《隐入尘烟》究竟是怎么爆火的?精读丨《隐入尘烟》如何讲述了一种行将消逝的西北乡村生活《隐入尘烟》电影里的河西走廊,也是我所拍摄的家乡《隐入尘烟》火了,但那对卖艺谋生的山东夫妻却不为人知...《隐入尘烟》揭示的这两个命题值得深思镬气大排档菜式《隐入尘烟》导演李睿珺:像我这样平凡的“失败者”逆袭!《隐入尘烟》票房破亿:尘归尘、土归土,唯爱永恒。《隐入尘烟》逆袭过亿,是今年最大的惊喜《隐入尘烟》逆袭爆火,触动人心!电影原型地珍藏“河西走廊最绚丽的风景线”!《隐入尘烟》之后,又一部深入西北故土的诚意之作来了《隐入尘烟》爆火:一部讲农民恋爱的片子,能给我们怎样的育儿启示?中国文艺片排级,《隐入尘烟》算第几?《隐入尘烟》被下架,我们对三大命题的追问不能“隐入尘烟”《隐入尘烟》这下真的隐入尘烟了看了《隐入尘烟》,才发现我对西北一无所知《隐入尘烟》,绝不会“隐入尘烟”《隐入尘烟》:供中产“观看”的农民电影《隐入尘烟》,隐入尘烟2022美国南方历史名城之旅(八)圣奥古斯丁 St. Augustine - 下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