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为什么我们本想要激励孩子,最后却总能成功激怒孩子?

为什么我们本想要激励孩子,最后却总能成功激怒孩子?

育儿



前几天,常爸带小小常出门儿,在小区里碰到一个年轻的爸爸带着他3岁左右的儿子,想要去小区里的小花园玩儿。


通往小花园的路上有个小河沟,要是能跨过去,那就能抄近道去小花园;跨不过去,就要多走几步。小朋友面露难色,估计是有些害怕。而这位爸爸为了鼓励儿子,就说——

“这个你能跨过去吗?我猜你肯定不行!”

“人家晨晨哥哥才能跨过去呢,你咋能和晨晨哥哥比?”


爸爸这么一说,3岁多的小娃娃也被激起了胜负心,小脸涨得通红,鼓足勇气大步一迈,竟然真的跨过了小河沟。


爸爸开心地拉着儿子的手走了。看着这一幕,我心里却有点说不出的滋味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一种现象:我们中国的家长特别喜欢用激将法来激励孩子。具体表现就是,激励的话从不好好说,而是反着说——

我就知道,你肯定不会主动去学习!

你这么不虚心,这学期能进步才怪呢!

你能变勤奋?那岂不是猪都能上树了?

……


诸如此类,因为用的都是差不多的配方,所以听上去也都是雷同的味道。


但“激将法”好用吗?当然好用!要说历史上“激将法”用得最有名最成功的,莫过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话说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去东吴劝说孙权共同抵抗曹操。但是他又知道,孙权对抗曹操的决心并不坚定。于是,他不提抗曹,而是建议孙权投降,原因是曹操兵力雄厚,将士众多,他希望孙权量力而行。


果然,心高气傲的孙权听了很生气。这时,诸葛亮又说自己有破曹良策,经过一番实事求是的分析,孙权的抗曹决心变得坚定起来。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就此罢手,因为他还要继续说服周瑜。


这次他用的依然是激将法,说想要向曹操投降,避免江东陷入曹军的攻击,只需要将“二乔”送给曹操即可。由此成功激怒周瑜,二人订下联合抗曹的大计。


估计不少家长会说了:作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诸葛亮可以说是足智多谋的化身了。这个计谋既然是他想出来的,那肯定是有用啊。所以我们家长用一下,错哪儿了?


激将法的两种变身——你肯定都见过


其实“激将法”的核心很明确,就是否定对方的价值。


人最害怕自身价值被否定,一旦被否定了,他就想极力去证明。而不管用什么外衣包裹,激将法的内核都是对孩子的否认和批评,因此,激将法直击了人的最根本需求:存在价值需要被认同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是怎样使用激将法的呢?


发表在《应用心理学》期刊上的一篇文章把激将法分为两种:

1

直接激将


通过直接贬低或否定对方,使其对自己的认知产生心理反差,继而激起对方想要证明自己的决心。



比如说,孩子要去参加书法比赛,父母期望他能拿个好成绩,惊艳亲朋好友。但又怕孩子骄傲自满,不敢光明正大地鼓励孩子,于是就阴阳怪气地说“我猜你肯定拿不到什么好名次!”希望以此激励孩子的斗志。

2

间接激将


通过夸奖他人、树立榜样等上行比较的方式,来刺激对方不服输的心态,继而激起对方要证明自己的决心。



这个大家就太熟悉了,不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吗?这招常爸也用过!


2019年我带小小常去新加坡玩,为了激励他读书,我就随口胡诌说“你的新加坡同学现在一次已经能读30页书了。”结果小小常两个晚上就读完了一整本90页的书。(详戳:“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好用,难怪所有家长都爱用


怎么样?好用吧!效果简直是立竿见影呢!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曾经好使的招数,会让孩子长大后,就深恶痛绝了呢?


激将法会激发“战逃反应”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我们似乎都挺擅长注意别人的失败和坏习惯,并且对别人展开批评。


心理学家把这种“关注缺点并试图纠正的行为”称为“消极的规训”。而关注优势、个人抱负和发展并加以强化的行为则被称为“积极的教导”


专业人员曾经对两种教导风格相关的大脑神经反应展开研究,他们的研究对象是31名大二本科生。

其中一组研究对象接受“积极的教导”:

  • 如果你的生活中一切都很理想,10年后你会做什么?

  • 你会住在哪里?

  • 你将如何度过你的时间?

  • 你作为一个人会是什么样的?

  • 你想和谁在一起?


这一类问题,重在引导人们对内心进行剖析,对未来进行展望,思考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

另一组则接受“消极的规训”:

  • 你在这里遇到过什么挑战或你希望在这里遇到什么挑战?

  • 你的课程学得怎么样?作业和阅读材料都做完了吗?

  • 你的课程表要求有多高?

  • 你多久去上一次课?

  • 你希望在这里得到什么成绩?

  • 从老师那里得到了足够的时间吗?

  • 你对自己在这里的时间、经历或表现有什么担心吗?



这一类问题把人们拉回现实,强迫面对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去搞定它们。


通过对大脑活动的扫描结果发现:积极的教导激发了奖赏回路、美好记忆、乐观情绪区域的活动;而消极访谈则激活了焦虑的大脑回路(这与我们感到悲伤和担忧时激活的区域相同)


而激将法正是这样一种“消极的规训”。看似是在鼓励孩子,但表达出来的其实是“你还差点儿意思”“你不行”。当家长使用激将法时,就等于开启了孩子的防御机制,让他们变得焦虑和沮丧。并且,因为负面情绪比快乐情绪持续时间更长,导致了人们倾向于花更多的时间去想不好的事情。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我们往往更容易记住批评,而不是积极的评论。所以,激将法的确在激励孩子这方面起到了作用,但同时,那些父母的嘲讽、批评和打压也会在孩子以后的人生中阴魂不散。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长大后,依然对曾经那些“别人家的孩子”耿耿于怀的原因。


究竟该怎么和孩子好好说话?


从孩子出生到孩子长大,我们每天都在和孩子交流、沟通、不得不承认的是:有些家长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好好说话。


和孩子交流≠给指示,而是要与孩子进行双向对话。这意味着家长既要说话,又要倾听孩子说的话。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给指示”不是件困难的事,但如何平心静气地聆听孩子的话,并且给孩子一些合理的想法和建议,那就不容易了。


为此,心理学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少说“不要……”


“不要把玩具乱扔!”
“不要把两种笔混在一起!”
“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一天中和孩子的交流,有很多都是以“不要”开头的。我们不想让一些事情发生,“不要”是最能干脆利落地表明我们态度的一组词了。


但是,“不要”并不能帮助我们看到积极行为,相反还会强化我们不想看到的行为。


下次和孩子说话时,不妨想象我们和朋友在说话,可以帮助我们改掉“不”的习惯。试想一下,当我们有朋友做客时,我们很少对他们说“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吧?出于礼貌,我们会使用更加开放和尊重的建议,比如“也许你可以试试这么做?”。那么,试着这样对待我们的孩子,相信会有不同的效果。


多用“我”开头,少用“你”开头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在训斥孩子的时候,是不是经常用“你”做开头?


像是“你真邋遢”“你真讨厌”,或者“你真笨”……仿佛“你”字一抛出来,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能最大程度让孩子感受到威慑力。但这样做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孩子除了感受到咄咄逼人,行为上却并没有多么大的改善。


这时候,不妨试试使用“我”开头的陈述。这种方式能够鼓励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期待,然后通过行动去实现。例如:

把“你很烦”改成“我不想玩,因为我累了。”

把“你的卧室太邋遢了”改成“我需要你收拾你的东西。”

把“你说的话一点儿道理都没有”改成“我不明白,你能再解释一遍吗?”


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友善


友善的话语有哪些好处,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不仅能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更好地沟通,同时话语里的赞赏和尊重也能让孩子更加珍视自身价值,让他们更加茁壮成长。比如:

“谢谢你帮我洗碗。”
“你把你的房间打扫得真干净呀!”
“我喜欢看你和你妹妹愉快地玩耍。”


当孩子自我感觉良好时,他会觉得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安全的,和他人的相处也会更加轻松愉快。而当我们威胁、命令或训诫孩子时,他会觉得自己很坏,觉得自己不受爸爸妈妈的喜欢,甚至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即便当下他因为胜负欲而取得了短暂的成功,长此以往,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的恶果会逐渐显露出来。



看到这里,你还会用“激将法”来激励孩子吗?


诚然,在教育孩子时,适当的技巧和“伎俩”是有必要的。但无论如何,“真诚”永远是人际交往的不二法门,也是教育孩子的必要准则。


相较于“正话反说”,有话好好说的效果更好;与其用激将法,不如正儿八经地给孩子赞美鼓励。关于激励孩子,你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吧!


参考来源:


https://www.doc88.com/p-31373140540802.html

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65757

https://www.lifetimes.cn/article/457lv6jgNMC

https://hbr.org/2013/12/when-you-criticize-someone-you-make-it-harder-for-them-to-change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20624-why-criticism-lasts-longer-than-praise

https://www.mother.ly/life/8-expert-tips-talk-effectively-kids/

段锦云,徐婷婷, &陈琳. (2019).激将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6(4), 358-366.

Jack,A. I., Boyatzis, R. E., Khawaja, M. S., Passarelli, A. M., &Leckie, R. L. (2013). Visioning in the brain: An fMRI study ofinspirational coaching and mentoring. Social neuroscience, 8(4),369-384.



往期推荐


什么?夸奖和批评孩子的次数居然还有个黄金比例?

别光强调努力和毅力,有更重要的事你教给孩子了吗?

有话就不好好说,你也是那个低情商父母吗?


1

END

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美本“五小私校”太冤枉!常年排名前30,但却总被当野鸡....奖励孩子本是好意,但触犯了这些奖励禁忌,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贪得无厌从KPI换到OKR,激励考核更畸形?你可能陷入了“激励陷阱”!为什么我总是想要对方证明“ta很爱我”?为什么我们要做《2022年中国企业教练白皮书》?明明害怕孤独,却总是逼走朋友:你以为的「独处」,可能是种致命危机!彩票的诱惑惊呆了!这篇论文全文都是脏话,最后却发表了!15岁儿子厕所身亡,母亲悲痛欲绝: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优秀又乖巧,最终却换来悲剧?“看着妻子,我就忍不住发火”:为什么我们会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为什么我们需要雷军这样的“活化石”为什么有的产品经理拿到需求后,总能快速判断用户的根本需求是什么?而我却......为什么要孩子?为什么不要孩子?这30个理由哪个说服了你——他当过六次世界首富,最后却坐了大牢为什么皮肤没有任何异样,却总是痒痒痒?三亚疲惫七日:「为什么我们永远赶不上变化」为什么我学了那么多育儿经,却还是教不好孩子?为什么我们建议每个孩子都接触一点戏剧呢?皇室公主从小被骂有辱家门,长大后却可能成为最大赢家?浅谈糖尿病人的运动华映资本:为什么我们敢于聚焦长周期的新能源赛道?土豆疫情出行实录 | 为什么我们深爱中国,为什么我们终将胜利华人女子好心收留流浪汉,包吃包住,最后却落得无家可归!还欠下一大笔债务...华人女好心收留流浪汉,包吃包住,最后却落得无家可归!还欠下一大笔债务...为什么很多孩子小时候成绩优秀,长大后却泯然众人?网传吸金瓶向朝鲜学习的内部讲话急诊来了个肾结石的患者,最后却被内分泌科收入院!为什么每逢大危机,贝佐斯总能力挽狂澜?ZT:锻炼时谨防痉挛欠债700亿的贾跃亭,携1亿美金又回来,为什么他总能搞到钱?《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什么我们仍然迷恋武侠江湖?IPO公司股权激励之激励对象非员工之案例解析从小被5只猫带大的金毛,明明它家里地位最低,却总鄙视主人太丰富了!489份英文演讲稿,英语老师看到都要激动到哭!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