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六大“通关秘籍”破局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六大“通关秘籍”破局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其他


2022年初,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险企应将数字化转型纳入整体战略规划,设定分阶段实施目标,长期投入、持续推进,最终到2025年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


中国保险业经历了长久的粗放式增长,近年来面临诸如获客难、增员难、渠道产能低、费用率高、产品同质化、服务与需求错配等“绊脚石”后,整个行业正加速步入“高质量转型”。此次转型虽由短期挑战而触发,但不应以解决短期困境为目的。转型应致力于发展出顺应客户长期需求的、可持续迭代的保险业务模式和专业能力,而数字化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推动力量。


与此同时,新冠疫情也正加速驱动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疫情导致线下业务受阻,线上经营能力成为险企拓展业务的关键。根据海外实践,我们观察到疫情正促进消费者风险意识与保障需求提升,长期将为行业带来新机遇。险企应提前布局,考虑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把握市场机遇。


基于BCG在保险业的丰富经验和深刻观察,众多险企在数字营销、渠道工具、智能风控、智能服务等领域已尝试诸多专项突破创新。然而,数字化转型回报周期长,散点式投入产出难见效,导致险企难以下定决心,构建全面、规模化、可持续的数字化战略部署


BCG认为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不应只关注眼前所面临的行业挑战,更应具备长远的战略格局与视野,关注共同富裕、老龄化趋势、健康中国、绿色经济等重大社会议题,围绕真正的客户需求,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客户解决问题


在监管机构和政策大力支持下,从市场环境大趋势以及险企变革的迫切需求出发,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为实现长期可持续目标,BCG建议险企应明确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核心目标:


  1. 把握大势,拥抱转型阵痛,坚定迈向“高质量经营”的发展之道


  2. 秉承初心,立足客户所需,坚持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3. 夯实基础,突破顽疾壁垒,以转型加速科技与组织文化变革


“如何在2025年的收官之年,取得数字化转型的显著成效?” 针对该通关目标,BCG基于对业内数字化转型中常见“陷阱”的深度观察,结合海内外领先实践,总结提炼出险企数字化转型的“六大通关秘籍”


秘籍一:全局一体化改造,而非散点式创新


我们观察到,险企的数字化项目通常聚焦单一业务流程、单一渠道、单一产品、单一系统的改造,而未考虑到整体业务策略,缺乏前中后台统筹规划,导致数字化转型迅速遇到瓶颈。


常见陷阱举例:

针对单一业务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

某产险公司将部分产品理赔环节线上化,方便客户实现线上快速赔付。


然而,当客户持有多张保单时,仍需根据产品类别走不同的理赔通道。理赔入口、核赔标准与流程均不一致,个人信息资料需反复收集,导致实际理赔体验比原先的人工协助更加繁琐。


造成客户体验不佳的背后存在诸多原因,例如跨产品的核赔标准不一致,底层数据架构仍旧以保单为中心,缺乏客户风险数据等。


数字化转型从来不是IT部门的独角戏,不等于单纯地上线系统,而是公司整体业务模式的转变,涉及业务流程、运营、组织、人才、文化、技术支撑能力的改变。通过自我颠覆与革新,重塑商业模式。《指导意见》亦明确强调,险企应统筹规划数字化转型工作,确保各业务条线协同推进转型工作。


我们认为,针对任一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创新,均应考虑以下问题:


  1. 是否从客户痛点出发:倾听客户需求,将解决客户真正痛点列为首要目标  


  2. 是否具备全局视角:针对单一客户痛点,提出跨渠道、跨产品、跨业务流程、跨IT系统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3. 是否已打破部门墙,贯通前中后台协作:针对单一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改造,往往需要渠道、产品、运营、科技部门的多方协作支持


案例研究


某险企以提升客户体验与加强风控为目标,对理赔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


  • 倾听诉求:客户认为理赔流程繁琐,不同产品标准与流程不同,难以理解与自助操作。


  • 渠道配合:前期客户经营与服务阶段,通过各类触点前置收集客户风险数据,建立客户预筛选模型。


  • 产品设计:识别跨产品风险类型,推进跨产品条款的标准化与核赔标准的统一化。


  • 服务优化:主动识别客户理赔需求,供跨产品一体化的理赔通道与说明


  • 系统升级:升级数据架构,打通统一客户视图,以客户为中心而非保单为中心。


  • 组织协同:建立常态化的跨部门协作与沟通机制,持续动态优化。


最后,通过前中后台全面改造,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赔流程数字化改造。为客户带来便捷数字体验的同时,推动险企自身风险体系的标准化、专业化。


秘籍二:由用户洞察驱动服务体系升级,而不仅是交易体验优化


数字化转型应本着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标。若险企一味将目光放在提升短期销售效能上,未能真正洞察客户长期的服务需求,转型效果常常差强人意,“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往往也就沦为一句口号。


常见陷阱:

以产品销售为数字化转型的唯一目标

某寿险公司以增加短期销售为核心出发点打造客户数字化渠道,在数字渠道增加大量投放,以第三方提供的健康医疗服务为噱头用以获客。


然而公司未真正投入资源,布局健康服务生态并构建完善的服务运营能力,无法保证客户有所需时,能享受到真正有质量的服务。


此类转型或许能够提升短期的销售指标,但难以持续,违背了“以客户为中心”高质量转型的初衷,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对企业品牌声誉、客户信任的损耗。


我们认为,险企应从数据出发,真正洞悉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用客户洞察驱动对客户产品服务体系的升级,并考虑以下问题:


  1. 是否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人身险应回归保障本质,关注客户期望“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真实需求。产险应保障多样化的财产与人身安全,针对核心风险场景推陈出新,持续创新产品与服务,实现事前防范、事中介入与事后服务全覆盖。


  2. 数字化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洞悉客户?通过多渠道数据收集,多维度客户标签体系,改变过往“千人一面”的营销手段,还原更真实的客户,实现真正的“千人千面”服务。


  3. 是否构建了长期服务生态与能力?长期可持续的服务能力建设,涉及战略性资源投入,包括医疗/养老/财富管理等合作网络建设、服务团队与运营能力、数据建模等。


案例研究



某海外险企提供精细化、个性化、全覆盖的客户健康管理服务,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及诊疗赔付。此外,还形成了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线下诊疗、药品销售、保险赔付、后续随访管理的医疗服务闭环,包括:


  • 构建完善健康管理网络,签约3万多名医生,旗下拥有社区护理中心、外科手术室及设备等;


  • 通过其零售药房、送药上门服务网络,提供全方位的药品福利管理服务;


  • 通过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为医院、商保公司、政府医保计划等提供数据及分析服务,并共享数据。


该公司还有效获取并整合用户数据,实现控费目标的同时,发掘数据价值,形成新业务增长点。


秘籍三:全面重塑客户旅程与业务流程,而不仅是打造数字工具


近年来,保险行业上线的App、小程序、服务号等数字化工具数量激增。但是这些工具真的都为客户带来便捷了吗?我们观察发现并非如此。


常见陷阱:

照搬互联网模式,打造客户线上平台

某寿险公司投入大量开发与营销资源,推动App用户与月活高速增长。


然而,线上流量与线索缺少线下承接团队。年资长的绩优营销员资源丰富,缺乏动力。新人欠缺服务经验,导致用户服务体验较差,最终浪费大量线索资源。


此外,公司未针对线上用户特点设计新的获客产品,导致营销投放转化率不高。同时,产品规划中没有充分考虑获客与价值产品如何相互补全,难以换算投入产出比。


我们认为,保险与互联网行业存在天然差异,保险本质上是重服务的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仅应考虑服务的速度与便捷度,还应当考虑如何保留服务的温度,以人为本,为客户提供真正安心的保障体验。因此,在所有数字化工具的创新中,均应考虑以下关键:


  1. 端到端重塑客户旅程:借助数字化平台构建契机,重塑客户经营视角,梳理核心经营环节与服务触点,提升从获客到长期服务的端到端能力。


  2. 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目标:业务与技术双轮驱动,回归业务本质,与险企现有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最终回归价值创造。


  3. 充分考虑与传统渠道的关系:尤其在人身险行业,数字平台与传统渠道往往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应扬长渠道优势并赋能渠道,共同经营客户,最终实现1+1>2的效果。


案例研究



某寿险公司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客户数字化平台,并驱动业务流程与团队升级改造:


  • 明确以业务价值创造为核心,构建客户数字化平台;


  • 根据核心业务场景,构建平台内的数字化触点与功能,并进行功能优先级排序;


  • 针对线上客群特点,设计专属获客型产品,并基于客户需求设计产品智能推荐逻辑;


  • 设立专门在线顾问团队,负责线上客户沟通与解答,建立特定话术库与销售引导路径,在适当场景下引导客户与线下代理人或专属服务团队匹配;


  •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线索分配规则,针对高潜客户,建立线下与线上专属服务团队;


  • 借助线上平台改善孤儿单经营,重塑孤儿单沟通流程,并升级孤儿单分配机制,例如提升营销员的资历与经验要求,并允许客户在特定条件下选择与更换营销员。


秘籍四:完善的科技能力、数据架构与治理体系是基础条件


根据BCG与众多险企的合作经验,科技能力往往是数字化转型中的掣肘与短板。伴随险企业务转型加速,基础IT架构、数据治理体系也要加快升级改造。《指导意见》亦强调了科技与数据能力建设对险企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


常见陷阱:

数据用例与数据资产管理脱节

  • 业务端提出用例需求,后端难以实现(例如缺少数据集市、数据管理不规范、系统与数据库繁多割裂、数据治理与维护工作不到位等诸多根因)。


  • 业务与技术沟通存在鸿沟,或数据BP角色缺位,导致数据部门开发的数据产品缺乏实际应用场景。

  • 业务人员依赖经验判断,不相信数据分析结果,对数据基础工作认可度不足。

  • 数据管理后知后觉,数到用时方恨少。不提前布局和投入数据治理,导致某些关键数据缺失或者不够精准。


数据资产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共同发力。


  1. 自上而下的数据用例规划:以服务业务为导向,基于业务场景和实际用例,逐步搭建数据资产。用例往往来源于最紧急重要、最能直接产生效益、价值可视化的场景。


  2. 自下而上的数据治理体系搭建:通过全面盘点数据资产,结合市场趋势和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数据资产建设蓝图。推进数据的资产化管理,包括数据资产投入规划、收益评估和投产比分析等,关注数据资产的前瞻性布局与中长期规划。


案例研究



某产险公司搭建智能定价平台,为核损自动化的实现提供完整、实时及可靠的数据支持。


  • 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和统筹规划,以核损自动化为核心数据应用场景,推进“人工+系统”结合的数据收集。


  • 建立数据信息平台,各级机构共同参与数据录入,综合车型、配件、工时与价格四大数据库,直接算出最终定损金额;同时,对接查勘员设备,提供实时数据。


  • 多个数据源持续补充更新数据库,包括数据采集团队、主机厂、配件供应商、历史赔付记录等。


最终实现了定损案件无人工自动审核,实现极高的定损精准度。通过持之以恒、厚积薄发的耐心与坚持,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甚至将之产品化,创造了新的业务模式。


秘籍五:转型变革管理与敏捷机制、数字化关键人才至关重要


根据我们的观察,险企往往为数字化转型增加大量的科技团队编制。然而基于上述案例可以发现,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IT项目,通常需要险企全局统筹和跨部门的共同努力。组织机制的破局关键,在于业务与科技的深度协同。


我们认为,转型变革管理与敏捷机制对于数字化转型有效落地尤为重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市场上有许多企业在进行着“伪敏捷”的尝试。


常见陷阱:

陷阱一:设置若干项目组,但缺乏统筹,未真正实现跨部门协同


  • 项目组成员以单一职能为主,项目组之间各自独立办公,汇报至各自领导。

  • 未设立公司层面的转型管理办公室,领导层与统筹人员缺位。

  • 项目组之间缺乏关联,呈点状开发态势,缺乏日常沟通机制。


陷阱二:授权不充分,尚不能完全突破传统内部决策与管理机制


  • 未针对专项项目设立单独的预算池与决策审批机制。

  • 即使领导者有充分的授权意愿,对转型项目设置了“保护伞”,也很难完全摆脱固有财务预算、法务合规、人事管理、行政审批流程机制的束缚。

  • 领导层持续的转型决心和长久承诺尚需时间检验,仍被传统业务运营节奏牵绊。


险企领导人在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如何直面诸多挑战:


  1. 如何实现全司一盘棋的统筹,厘清项目与项目间的关联,协调跨部门事项并分配资源。


  2. 如何与现有业务紧密结合,既做到独立创新,又能基于原有业务实现突破。


  3. 如何打破新旧体制冲突,与组织内诸多利益相关方沟通,推动变革。


  4. 如何把控转型风险,阶段性制定预算与试点方案,实现小步迭代,分步推广。


我们建议险企设置转型变革管理办公室(TMO),负责统筹数字化转型整体方向,管理与协调跨部门项目,确保业务和科技的融合,并配套完善的转型治理架构与变革管理机制。


案例研究



某保险集团设立转型变革办公室(TMO)


设置转型指导委员会,由一把手与核心领导班子构成,主要职责包括:


  • 设立转型愿景与目标。决定转型的整体设计、里程碑阶段与资源分配。

  • 统筹落实专项项目运营计划,监控目标与结果。


设立改革转型办公室,直接向转型指导委员会汇报,由全职管理人员与外部顾问构成,主要职责包括:


  • 推动成果达成,加强跨部门协作,确保资源分配到位。

  • 监督整体项目与具体工作,跟踪各项举措的进展和结果 。

  • 识别、协调并解决问题,特别是跨职能协作问题。


建立跨部门的敏捷协同机制:


  • 跨部门团队、联合办公:调动跨职能(渠道、产品、运营、科技、数据)等人员,发挥各自所长,能力互补,并建立协作沟通机制。

  • 充分授权,端到端负责:设定明确项目目的与关键指标,并对团队充分授权,端到端地为业务价值创造负责,并制定专项激励制度。

  • 快速迭代,小步快跑:规划设计与试点结合,定期复盘试点项目实施经验,迭代升级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


数字化人才是转型的核心推动力量。我们了解到目前国内大部分险企均面临数字化人才缺口,尤其是数字化掌舵人、复合型人才十分抢手。随着《指导意见》的发布,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人才需求井喷,险企应该提前准备好“人才争夺战”。


我们观察到市场上部分关键岗位十分紧缺,例如系统架构、互联网运营、需求分析师等。险企理想的数字化人才往往是复合型人才,期望他们既懂业务,又懂技术,既能将技术用在实处,又能对技术提出符合业务发展需求的升级要求。


险企应将选拔数字化掌舵人作为数字人才梯队建设中的首要任务。通过掌舵人的力量,带动数字化团队的发展建设。


如何选择数字化掌舵人

  • 数字化掌舵人必须是懂技术、懂业务、有能力、有魄力的管理者。


  • 具有数字化转型实战经验的“强将”优先,具备技术管理能力和变革实战经营。


  • 必须具备较强的变革意识、跨职能协调与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发挥理念、技术与经验优势,推动转型变革落地。


  • 从人才招募角度,可外聘“大牛”或选用内部培养的骨干力量。


秘籍六: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地离不开五个要素


  • 险企一把手应当表达决心,可亲自领导一个转型项目,身先士卒,行动示范比语言宣传更具影响力。


  • 投入转型专项资源,为转型设立治理架构与预算制度,明确决策治理委员会成员,保证敏捷的审批决策流程。


  • 充分授权且配足激励,为敏捷小组制定关键目标结果,定期追踪指标达成,并配套足够的激励举措。


  • 集中资源投入标杆试点,树立尖刀项目作为转型突破口,复盘成功经验,树立全员信心,在复制中迭代。


  • 积极引入外部合作伙伴,驱动内部变革与能力建设,借鉴成功经验并少走弯路。


下面,我们将分别就人身险、产险行业目前所遇到的关键挑战,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来破局进行讨论。


通过数字化转型破局人身险行业挑战


近年来,在寿险代理人渠道向高质量转型的过程,由于动能切换,代理人继续呈现高脱落趋势,从业人数持续下滑,导致行业增速整体放缓。《人身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进一步倡导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规范人身保险售前、售中、售后行为,首次提出销售人员及产品分级,引导代理人走向专业化。


在行业趋势与政策背景下,大部分公司选择深度渠道与产品改革,改变人海模式,通过拥抱短期阵痛来换取长期发展。我们观察到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下:


  1. 增员难度加大,导致获新客难:增员曾是许多保险机构拓展新客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人口红利消失,增员难度加大,随之带来获新客的难题。


  2. 客户经营能力缺乏:保险潜在客户的特征在变化,传统代理人无法满足客户对服务的期待,导致多年来产能未能显著提升。


  3. 产品同质化程度高: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长期重疾风光不再。各险企虽积极行动,采取一系列手段创新产品,试图扭转颓势,然而尚未实现真正差异化的产品。


随着消费者保险需求的多元化,人身险销售渠道一定会向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结合数字化转型规划,我们建议人身险公司考虑三条破局之道。


破局之道一:布局数字化营销,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在消费者市场,随着中产阶层群体壮大、人口结构改变、年轻消费者群体成熟,对保险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基本保障,进入高质量、差异化和专业化的新阶段;同时,投保行为的决策过程也转向主动信息收集、主动消费、线上交互和全链路体验评估的新旅程。


我们建议险企全面提高线上与数字化的营销能力,帮助代理人获客,提高以科技驱动获客的效率。首先,有效盘活公域和私域流量是打造成功线上营销策略的关键(参阅下图)。



其次,我们观察发现,成功的数字化营销往往具备以下三大特性:


  1. 贴近用户且可用性高的平台,功能不断迭代、流程重视用户体验、具备大规模用户运营能力,以应对跨越空间限制带来的激烈竞争。

  2. 完善的运营体系,深度围绕线上平台、目标导向、精细化管理,以应对跨越时间限制带来的运营挑战。


  3. 目标驱动的数据分析能力,多维度大规模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闭环体系、用户洞察,以挖掘大量的数据价值。


寿险数字化获客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长险转化。客户转化路径非常长,所以险企需建立一支全新的线下营销服务团队,承接线上流量线索。


结合数字化渠道客户的特点,我们认为合适的线下营销团队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 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


  • 对数字化工具敏锐,愿意学习和接受新事物。


  • 年轻、从事保险行业时间较短,缺乏人脉,需要客户资源。



破局之道二:数字赋能渠道,线上线下融合,共同深耕客户经营


保险高潜客户的特征正在发生变化, “一个产品,一套话术”的传统展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为满足客户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代理人的素质需要不断提高,险企也需要利用数字技术为代理人赋能。


险企往往只顾开发新客户,忽略了存量客户的巨大价值。因大量存量客户来自传统线下渠道,险企客户数据仅拥有少量基础信息。针对薄弱的数据基础,险企应通过代理人、运营服务人员收集数据,或通过营销活动吸引客户主动提供基于补足后的数据,险企可从不同维度对客户进行详尽的特征评估和价值认定,完善客户标签体系


同样,代理人数据也需补足。完善队伍的画像标签,为实现队伍与客户的精准匹配奠定基础。配套针对性的经营策略,包括系统性的线索分配方法及代理人匹配机制、客户激活方式及触客时间选择、需求导向的产品服务推荐等。


精准匹配并不是存量客户经营的终点。数字化管理工具还可协助代理人进行展业。同时,内勤人员也可通过系统对代理人进行客户经营进度、营销动作执行和营销效果追踪管理。通过执行反馈数据,企业内部可不断迭代优化线索分发规则和营销策略。


最后需要注意,在《办法》中对人身险销售流程进行了规范,其中包括对投保人的保险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和缴费能力前期评估的要求,将在更好满足投保人不同保险需求的同时,也能让其在财务上负担得起。


破局之道三:数据洞察驱动“产品+服务”体系


纵观全球寿险发展大势,未来产品与服务体系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挖掘客户综合价值,而非仅关注单一产品价值率。国际领先的寿险公司通过开发模块化产品解决方案、基于客群分类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体系。


“以客户为中心”要求寿险公司设置常态化的客户洞察机制,包括数据埋点追踪、渠道合作、KYC、客户调研、第三方合作等,持续积累有价值的用户数据,并追踪和挖掘客群需求,包括健康状况、关键生命周期事件、渠道偏好等。同时要尽量细化数据颗粒度,以支持个性化的服务。


在打造“产品+服务”体系时,首先,覆盖维度要广,应覆盖售前售中售后、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避免只注重交易与售后权益环节。在辅助销售外,还需考虑客户体验提升与一体化风险管理。


其次,险企应回归本源,思考保险客户的真实需求,以及如何为客户提供长期保障服务。寿险客户往往更加注重风险和资产规划管理、养老、就医等长期服务,且对于长期服务质量与多样性要求高。


为了满足客户的这些要求,寿险应积极布局服务生态,与第三方服务商深度合作,建设贯穿价值链的能力。进一步完善数据收集与治理能力,强化定价、风控、精准服务等核心能力。


最后在实操中,险企在服务交付上要做好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所提供的服务要可持续、可规模化,避免各部门自己分头行动、浪费资源。要树立明确的对价机制,前期要对新的服务项目进行审核、做好预算,运营中需要实时收集销售、体验等数据以进行投产效能管理。


通过数字化转型破局产险行业挑战


近年来,中国财产险市场在结构上正向成熟市场靠拢,非车业务占比上升。随着2020年车险费改的落地,车险业务增速预计将进一步放缓,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不过,产险整体盈利性持续下降,综合成本连年上升,2018年后持续破百。同时,财产险玩家格局也在不断变化,保险经代、互联网平台和外资玩家不断抢占中小险企的市场份额。


在各险企寻求多元发展模式的背景下,我们观察到产险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下:


  1. 销售场景单一,产品创新能力薄弱:场景以车险为主,非车场景欠丰富,但车险市场面临增长放缓及利润走低的挑战,变得不可持续。

  2. 传统渠道依赖性强,费率居高不下:销售费用与运营费用偏高,侵蚀利润;客户数据及关系管理都落在渠道上,自身掌控十分有限。

  3. 风控能力有待提升:非车产品风控能力有待提升,缺乏跨产品线的专业风控能力。


破局之道一:切入数字经济等多元场景,定制化产品创新


车险市场近年来面临增长放缓及利润走低的挑战,财产险以车险场景为主的局面难以延续。产险企业应增强自身创新能力,面对新趋势、新场景、新业态快速推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场景、新业态快速诞生,嵌入场景的责任险需求也顺势而生。比如,网约车相关的犯罪与日俱增,产生了对公众责任险的需求,以防范网约车司机造成的人身伤害。再如,与电商平台销售假货有关的纠纷日益频繁,包括因销售假货及仿品造成的人身伤害。能保障电商渠道产品品质的产品责任险获得消费者青睐。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高速发展,新能源车险也是险企不可忽视的一块业务。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将占车险总规模的25%。险企应提前做出布局:


  • 重构产品:以降低用户的总体拥有成本为出发点,明确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设计保障更有针对性、种类更丰富的车险产品。


  • 积极积累风险数据:收集各品牌、各车型、各新能源类型的出险情况、主要风险点、产品质量等数据,完善内部智能定价和风控模型。


  • 建立品牌关系:大批新势力品牌的诞生已对传统汽车品牌造成一定冲击,提前和领先新能源品牌建立关系,合作开拓新市场。


另外,产业数字化也为保险产品持续创新带来新的机遇。例如数字化技术发展为运费险承保提供了场景,包括对运输中的货物进行数据画像、移动跟踪、温度监测、气味监控等多方面技术数据收集。


破局之道二:构建线上直达的数字化客户旅程


当谈及客户旅程时,传统险企往往关注购买与理赔等核心交易环节,而忽视了核心交易环节以外的隐形旅程。例如,如今的客户在真正产生购买意向前,越发倾向通过多种线上渠道研究比较产品,而该环节最易流失客户,被竞争对手捷足先登。


我们建议,产险公司应重新审视与塑造端到端的客户旅程,完善面向新老客户的数字化触点渠道,加强在官方线上渠道的营销,尝试在线上渠道发布保险知识软文,并通过私域数据精准提升品牌知名度,抓住客户心智。


其次,可通过进一步掌握客户的静态数据与动态数据,实时了解客户的特征、需求及变化,因人施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和精准定价。同时,这也有助于将风控前置于销售核保环节,而不是完全依赖后端理赔环节,进一步优化整体风控能力与理赔体验。


另外,我们发现在数字化客户旅程中,产品购买嵌入的场景已较丰富,然而务所嵌入的场景仍有待加强。并且在线上流程的设计时,也需考虑尽量减少客户的动作,让操作更直观、更便捷


与此同时,通过业务流程的线上化和智能化,险企可以有效实现降本增效,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实现对销售管理人力、理赔作业人力的精简。


破局之道三:建立跨产品的专业化风控能力


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底层风控能力的提升。险企应通过完善客户风险数据模型,构建跨产品的风险评估与服务体系,以实现风险预防流程化及标准化,优化服务体验。


首先,客户的保险需求逐渐多元化,拥有多张跨产品的保单将成为常态。原先以保单为中心的做法应将升级为以客户为中心,险企应提供跨产品的一体化理赔服务。跨产品的风控中台建设必不可少。企业需要从客户出发,根据个性化需求,从理赔中台调用相应的组件,进行跨产品的一体化风控与服务标准。


其次,随着非车业务的占比逐步提高,非车产品的风控能力也亟待提升。险企需通过作业、完善风险模型、建设数据中台等前中后台一体化操作,来提升整体风控能力


随着跨产品专业风控能力的建设,客户的理赔服务体验将得到进一步的升级优化,切切实实体验到省时、省心、省力。“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赔服务将成为辅助销售的关键场景之一。


最后,我们提出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八步走”方法论


关于作者

胡莹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保险专项中国区负责人。


程轶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


陈蕾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


邓俊豪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


罗健泺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


陈威震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


徐刚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


张莹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


Carsten Schmidt-Jochmann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兼副董事。


张丁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经理。


葛彦玮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咨询顾问。


如需联络, 请致信[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布局数字时代,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解读保险行业数字化洞察报告


BCG视频号开通了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BCG视频号


快来关注我们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再訪都蘭山餐饮店在“花式自救”,老板们修“私域秘籍”?“金融数字化”高频出现,数字化转型下金融科技迎来新气象近年超热门的数字化转型是做什么的?一场特殊的性行为?布局医药企业数字化转型,「戊戌数据」获数百万元pre-A轮融资|早起看早期CTO下课CDO上位,只懂技术撑不起数字化转型「卓唯智科技」获数百万天使轮融资,自主可控工业操作系统赋能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36氪首发消费类企业如何避免数字化转型陷阱结婚十几年,我算是悟到了老夫老妻的“通关秘籍”今日直播 | 一号位如何制订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揭秘华为数字化转型架构蓝图(多图详解,建议收藏)迈进贸易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孪生时代明天高考,特仑苏连夜送上稳赢“秘籍”!医疗数字化转型:不断“格式化”的曲毅,与技术赋能的奈特瑞穿越危机风暴:探路数字化转型下的组织与人才突围从零开始申请美高,2023FALL你该知道哪些通关秘诀? | FS系列讲座【鹧鸪天-江南离绪】大消费企业怎样做数字化转型?为什么数字化转型是所有企业的必由之路?保险员买自家保险,居然也不“保险”,平安人寿保险:她未告知!从数字化转型到数字化经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美国5月CPI爆表,“通胀见顶论”破产,华尔街惊恐下周加息75个基点;俄4架苏-57猎杀乌防空系统;猴痘确诊超千例|一周国际财经揭秘华为数字化转型框架:1套方法、4类场景、3个平台能力医从健康3款医药数字化产品发布,杏仁医生原班人马“抢滩”医药数字化赛道中小企业如何摆脱数字化转型的恶性循环?直播预告 | 一号位如何制订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别等娃贫血才想起它!几分钟就能学会的补铁“秘籍”,一次性就安排上一文讲透!企业搞数字化转型,老板要注意些什么?【宏观经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寻路2022.03.10 我的心柔软一些了吗?活动预告 | 科创系列活动:楼宇清洁的数字化转型应用实例布局保险中介,又一新能源车巨头拿下保险经纪牌照!这一大市场迎来新机遇?【微报告】灵活用工数字化微报告:数字化加持下的新时代劳动力资源配置丨甲子光年智库乌克兰历史的六个时刻(ZT)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