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口诀新解
(纯属个人经历,仿效后果自负)
新冠病毒无疑是无敌变形金刚,尤其是后来的迅速复制潜伏期极短的变种。对于强敌,打了几千仗的中国人都明白原则上不要硬碰,除非有制胜法宝。为此我总结了几句口诀:“上策远离,中策阻挡,下策对抗”。 这些招数可以双管齐下,三管齐下的。分为上中下只是为了区别一下作用大小。就算下策,它也是策,能管点用的。
在具体执行上,“上策远离”,指的不是躲在深山孤岛,当然能躲到深山孤岛肯定没事。有道是”大隐隐于市”,远离不是指的距离远近,而是避免,减少病毒靠近。一个最显而易见的措施就是不要去人多的地方,2020年初美国一些蓝州城市的大游行就是活见鬼的动作。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本县会追踪各个邮编的中招率。我们村的中招率只有周边最差村的十分之一。我买菜和生活必需品基本上在本村解决。贵就贵点,反正这些在总开销里占比不大。另外尽量早去,避开人多的时候。
保持社交距离也是远离的一种,按点源来算,距离增大一倍病毒暴露量就可以减少到四分之一,和距离是个平方反比的关系。这相当于75%的“阻挡率”,普通口罩都很难做到。当然条件允许的话自然是越远越好。
要想达到与距离成平方反比关系,应该是在无限空间;室外或者超大超高的建筑才接近于这种情况。在空间狭小的室内场所,保持社交距离的好处会大打折扣。
在有明显的定向空气流动时,情况会有所变化。室外通常比较安全,但是有风的时候不能站在别人下风。我们公司不少人抽烟。有风的时候,站在下风二十米都还能闻到烟味。烟能跑到你鼻子里,带病毒的气溶胶也可以。所谓六呎社交距离,那应该是指没风的时候。
空气定向流动不一定是坏事。平流状态下,横向几乎没有空气交流。几周前LD疑似中招我就是把房子两边的窗子打开造成定向流动,我们和LD隔着一堵墙。虽说有门洞,两处的空气交流仍然应该很少。尽管我们都不戴口罩,我们没被LD传染上。
减少室内病毒量的最有效手段应该是通风换气。在大热天大冷天的时候,大量通风换气费用会很高。这时可以考虑吸附病毒。有中央空调的可以把过滤器换成MERV13的。这种过滤器与N95口罩相当,而且不用在高湿环境工作,效率只好不差。除此之外,市面上现在有很多小型HEPA 过滤器。我儿子的钢琴老师来上课的时候只戴一个布口罩,我儿子戴一个level 3的。我和LD在另外房间,不戴口罩。我在他们左右各摆一个HEPA过滤器,开在低档以减低噪音。同时开着空调扇让室内空气循环过滤,等她走后半小时再关掉。这个半小时是以前在有山火时候家里除烟需要的时间。疫情期间钢琴老师得过新冠,但是我们没受感染。
病毒看不见闻不到。最容易让人上当的是有人刚刚离开的地方。因为没有人在,总给人一种没有病毒的错觉。但是病毒在空气中显然会逗留很久。象加油站的厕所之类人流量很大的狭小空间只怕最能让人莫名感染。
气溶胶的吸附能力其实并不是很强。一个抽烟的人在抽完烟之后十几分钟内都会呼出大量的微粒。这就是为什么我去Mall里接LD他们的时候都是戴着口罩的。因为他们在那里呆了几小时肺里可以有不少气溶胶会在回家路上持续排在车里。
“中策阻挡”很好理解,就是戴口罩,还可以加面罩。面罩对气溶胶无用但是可以挡住喷射的飞沫。如果有人在你上风打喷嚏,面罩只怕很有用。
市面上的口罩多数有带静电的熔喷布,效率本该是不错。但是多数封得不严,而且不容易戴好。反而是N95容易正确佩戴,可惜不少人受不了高阻的N95。
我用的最多的是3M的带阀N95。它的头带很紧,型状也很符合我的脸型,密闭性非常好。有人说呼出空气里的水汽会很快屏蔽或带走静电。我觉得这言过其实。我买这些口罩是有山火的时候防烟用的。要是很快失效我不可能不知道。另外这些本来是油漆工们磨砂时候用的,怎么可以很快失效?再者,口罩上的单向阀也可以便于水汽不经过滤直接呼出。 这样就不会让水汽降低过滤效率。
这种口罩自然不是只用一次的。我在里面再衬一个一次性普通口罩用来阻挡N95上可能滋生的细菌进入呼吸道。
不久前我开始改用一种薄薄的猪嘴状N95。它的设计很容易封紧也很容易拉上拉下,方便戴着口罩吃喝。
“下策对抗”方面我是注重于保养身体和临时服用VC等药物。网友推荐脂溶性VC的时候我就试了一下,发现可以立止流鼻涕。于是去年春天就给家里寄过去了。国内放开时我妹中招了,我妈每天一颗脂溶性VC,没被感染。几周前LD疑似中招,我是用网友推荐的另一款药物Immune24+,每天一颗。再加上其他措施,也没被感染。至于疫苗,当然是属于对抗。这个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