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马亮: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营商环境“内外兼修”
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同时强调,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制度型开放”这个说法,并非是二十大首次提出,但是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特别强调,足见其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尽管全球经济受到单边主义、保守主义等的威胁,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可以与世隔绝而“独善其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全球化、投资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仍然是大势所趋。
在此背景下,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制度型开放,不仅坚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信念,也为进一步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注入了信心。
实际上,无论是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还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抑或是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都是制度型开放的典型体现。
因此,制度型开放对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强调制度型开放,体现对外开放的决心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制度型开放,要求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2020年下半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深圳和上海浦东新区时,再次强调要加快推动制度型开放。此次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予以明确,在凸显其重要性的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
制度型开放要求在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实现程序、标准和规则的国际接轨,并和国际相关通行规则对标。制度型开放,不仅指跨境投资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还包括涉及各类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的整体制度环境。
与此同时,制度型开放要求对标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加大对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这包括对国际企业一视同仁,进一步放宽境外投资领域和范围。
2013年以来,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先后6次扩容,总数增至21个,不断拓展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探索贸易投资的“最佳实践案例”,推动各类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制度型开放意味着要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稳步扩大中国和国际的对接与对标,并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经贸组织和规则方面的话语权,参与国际商贸规则制定和修订。
制度型开放要求我国积极参与世贸组织(WTO)等国际组织,参与制定全球规则和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加强双边和多边贸易合作。比如,今年正式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使中国同亚太地区10个国家共同构筑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
制度型开放也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条件,这意味着营商环境的“三化”是相辅相成的,都服务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营商环境优化,则需要在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协同推进,并通过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来带动国内营商环境的市场化和法治化。因此,制度型开放也必然促进国内市场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扩大制度型开放,也助推国内市场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经济体中的排名持续提升,但是还应向营商环境最佳的经济体看齐。制度型开放有助于我国走出营商环境优化的“瓶颈期”和“高原期”,持续推进国内营商环境优化,使营商环境和国际接轨。
营商环境既服务于国内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又服务于国际投资贸易,因此需要“内外兼修”。营商环境的国内优化和国际化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双向互动关系,因此不可偏废一侧。否则,不考虑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可能同全球营商环境发展趋势渐行渐远,并由于国内营商环境的“固化”和“内卷”而积重难返,使后期营商环境国际化的成本、代价和难度都将难以承受。
制度型开放要求打破经济体之间的各类有形和无形壁垒,为跨境要素流动提供制度型基础设施,使包括资本、货物、服务、人才、技术、数据等在内的各类要素和产品服务跨境自由流动。
具体来说,制度型开放意味着在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人才居留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各类服务的便捷高效程度,实现贸易、投资跨国人才流动等的便利化。
对外贸易的高效便捷,主要反映在通关效率和成本,要促进进出口通关效率提高、进出口企业减税降费。近些年来,我国进出口通关效率稳步提升,在跨境电商方面发展迅猛,有力带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制度型开放。
外商直接投资的便捷高效,主要是企业开办方面的审批程序、成本和效率,即实现外商投资兴业程序的便利化,完善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规章和政策,在境外企业投资、企业开办、工业用地获取、商业纠纷解决等方面深化改革。
扩大制度型开放,意味着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取消针对外资的准入限制,实现市场准入内外资标准一致。这无疑也将大大助推国内市场的提质发展。
制度型开放是双向对等的,既涉及境外企业来华投资贸易,也涉及境内企业出海投资贸易。未来特别需要考虑如何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境外投资服务和管理,加快构建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助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文稿来源: 新京报评论
微信编辑:马晓琴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林尚立。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