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别离复旦时之十一
内容提要:真挚的情感与活泼的语言,使得7811的毕业赠言别具特色。在这些赠言中,我们看不到充斥于世的套话与空话。每一篇赠言都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他的表达方式又因人而异,彰显个性,尽展才情。历史典故的随意联想,风土人情的仔细体察,机智而幽默,自由而豪迈,7811的赠言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耐人咀嚼,回味无穷。
复旦四年多少事,最是依依别离时
作者/齐传贤
十一,机智洒脱——7811文学素养的随意展示
这些题词,既体现出一种放荡无羁的自由与豪迈,又显示出我们文化底蕴的丰富与深厚。随意驰骋的文学的想象力,任情表达的心灵的幽默感,形成了一种别有趣味的语言风格。
吴迅赠齐传贤:
“树子美之风,立摩诘之气。”
1990年,我的一部《奥运风云录》,便是吴迅作为责任编辑助我出版的。那是我的第一部用电脑排版,胶印的著作。
奥运风云录 齐传贤著
叶公觉的赠费向野:
我们的故乡在清代曾有过联系:宰相合肥,军机常熟。古人已矣,且看今人。你我都希望干一点事业,然而家室之累使我们步履艰难。艰难中也要奋飞啊!
老费是合肥人,合肥是李鸿章的故乡;老叶是常熟人,而常熟则是翁同和的老家。叶公觉题词中的那种深沉与无奈,惟有这们这些老三届同学才能够体味。十二年时光的白白流失,于我们人生是何等的损失。不是个中人,谁能体悟出?
叶公觉要照顾家庭,选择回家乡常熟工作,但是又对那些分配到北京的同学们,不免又有几分羡慕。于是白俊杰在给他的赠言中,半是戏谑半是鼓励地劝勉道:
归去来兮,安可为燕国大馍折腰;
澄湖美哉,岂不是现成锦绣文章。
夏锦乾赠齐传贤,对仗严谨:
老谋深算,有大将风度;
简约质朴,留父老本色。
四年的复旦校园生活,我们如饥似渴地倘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浸润着中国文化的乳汁,吸收着世界文化的精华,同学们在题词中将各种历史、文化、时政、地理的知识信手拈来,巧妙融合,显示出一种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学者风范。语言文字的功夫异常了得,文学的底蕴随意展露。
贺国伟赠邵剑武:“韶箭此去舞北国。”将邵剑武三字谐音为“韶箭舞”,此三字语出《左传》:见舞《韶箭》者,曰:“德至矣哉!大矣!”
这种对于古代典籍的信手拈来而又恰到好处,可不是容易作到的。
贺国伟赠邹平:
如再早些与你相识,我也许会当个才子;
如再晚些与君别离,我一定会成为君子。
这“再早”、“再晚”的骈偶两句,贺兄的才气尽显无遗。邹平帅哥一枚,的确是个才子。后来,他为《雷雨》创作出续集,上演后获得好评。
同是7811帅哥的张振华题白俊杰:
“你笑的时候,墙上的画儿都会颤动。”
这种夸张的描述,让我们立刻就能感受到这位白兄的开怀大笑该是何等的声震屋瓦,酣畅淋漓!
诗歌是7811题词中最常见的形式。这些赠言诗既有古典的律绝体,也有现代的自由体。各种诗歌样式的信手拈来,反映出各自的兴趣爱好。
孙晓刚赠齐传贤:
如果我是诗人,就会歌颂你,象歌颂一块厚实的土地,象歌颂一棵苍劲的苦楝树,象歌颂一块放射融融日光的天空。
孙晓刚参与了复旦诗社的筹建,并成为其中重要的诗人。当我们在1995年回母校庆祝复旦百年校庆时,他负担了整个7811同学的费用,还送给我们一本他新出版的诗集。
裴高的诗人气质,在题词中随处展现。
裴高赠齐传贤
裴高赠费向野,虽暗合着他的名字,却是一点也不牵强:
是农夫,
走向原野,
走向生活。
脚印的轨迹,
记载着希望。
高恬赠白俊杰,亦是用他的姓名作题材:
最挚的俊友,最醇的白酒。
有酒有友,
走遍天涯无忧愁。
任放轻舟,
豪逸随我游。
而赵颐枫赠白俊杰,依然是从他的名字作出生发,却是别样的解读:
“俊而不媚,杰而不凌。谦虚老诚,你永远是我的老大哥。”
孙小刚与裴高,乃是复旦诗社的最早的发起人。并成为复旦诗社中最重要的诗人。
那位调皮小秦才华横溢,性格豪爽,但是他赠李祥年的诗却是朦胧得一塌糊涂。然后又将一枚“诗朦胧”的闲章,煞有介事地钤在右上角,以为标榜。
修长的腿
是沙坑里蹬碎了流金晚霞
铁圈悬挂在树梢
贮满了杏黄的太阳
桌上摆满切碎的烧鸡和蛋瓣
你把白衬衫束进腰带,
屋梁上流泻着迷人的歌唱。
当柳条被编成混园的轻莹
红楼的影子被晚风吹淡
单词本和双脚开始休息
隔壁的电流又开始和你作伴
飞翔的征兆抑制住温梦的盘旋
枕上的热汗又浮起你的头颅
在别人梦幻的边缘上
开始了超人的运转……
秦继东赠李祥年
邵建武则以诗人的气质,书法家的潇洒,展示他的赠言风格。
邵建武赠李祥年:
是风中唱歌的槐花和蔷薇,
是雨里沉思的门庭和石碑。
只要在那故乡的小巷里走走,
不管是一夜,还是两夜,
都会醉。
四年啊,我只看到
阳光的颈背,
然而,我不后悔。
邵建武赠齐传贤:
翻吧,翻吧,冲上那红白相间的栏杆。带着女儿的花结,带着儿子那滚动的铁环。当田野吐出紫云英,沙器笼起碧水一湾。擦一跟火柴,把哲理的香烟点燃。沿着弯曲的河道,丛生的橡树的虬枝,滑过一条默然的小船,载着醇人的酒一坛。
邵建武题祝鸣华:
流吧,流到桃花点染的小村口
风会吹来的
榆树的横枝牵着小牛犊
一个少女皱着细细的眉头
说到底,没有一点愁
于是,她沾起一滴桃溪水
洗那双明眸
童音一曲
半个金秋
邵建武差不多为7811每位同学都题赠了他的朦胧诗。在我们的班级群中,我们可以经常地欣赏到剑武的新诗、新画。他把他的诗作用那龙飞凤舞的草书一挥而就,再钤上一枚闲章,诗书画印俱佳。
即便是那些以同学姓名、地域为对象的题词,也显得异常的机智。显示出对中国文学、文化的深刻了解与理解。如曾果伟题赠齐传贤:“传君,见贤思齐。”又如费向野赠齐传贤:
见贤思齐,
贺国伟赠亞明:
“横竖横竖兄,日月日月君,治学尔为式,分袂盼佳音。”
你看,这位语言学专家对“亞明”这两个字的构架作出如此的分析,有趣极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贺国伟赠陆鹤龄:
到寒冬腊月,热心依存;
待皓首鹤龄,稚气仍留。
贺国伟赠吴迅:
“斗嘴,口在天上——吴;做事,足在凡下——迅。”
这字拆得精彩,也很是符合人物性格。这位吴年弟雄辩滔滔,风风火火。贺兄的赠言,真是字如其名,名如其人。
贺国伟赠李祥年:
吉年祥瑞十八子,风华流韵李家才。
贺国伟赠汪洋:
“报上将常见两个汪洋,一个我已相识。”
果然,后来这位汪洋同学成为中国一家最大的金融报纸的掌门人。
贺国伟赠时巨涛:
“时氏嗜诗始施示,是式释奭世识师。”
这是一则围绕“时”卷舌音的绕口令。
贺国伟赠叶公觉:
公而觉也叶家才,常研熟文汝真龙。
叶公觉常熟人。开头二字叶公又与好龙联系在一起。此赠言将姓名与籍贯、典故巧妙联系,天然凑泊。
信手拈来的拆字,于不经意间足见贺兄的才气。
自称“会稽太守”的马根富用篆书题赠王均熙:“难得君稀”。
这一同音偕名的题词妙极了。这位专攻词典的语言学家王均熙后来发表的许多文章,便署名“君稀”。这君稀的笔名,竟然是因了毕业时的赠言所致。
王均熙以君稀为笔名发表在上海新民晚报上的文章
徐维源题王均熙
你比我们大家多一双眼睛,一副耳朵,一张嘴巴,因此,你比我们大家多拥有整整一个世界。
这题词用一种形象的描述将见多识广、消息灵通,能说会道的意思曲折表达,行文狡狯而夸张,耐人寻味。
王均熙的确是一位眼光敏锐的语言学专家。每隔几年,王均熙便将新出现的词语进行收集整理,推出一部词典。我从网上随便查阅了一下,他就编辑出版了几部新词词典。2003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当代汉语新词词典》,收录90年代以来产生的新词新义。2006年,他又编辑出版了《新世纪汉语新词词典》,收录新词5000条。
贺国伟的题词别具一格:
课堂上你提出了不少?
球场上你爆出了无数的!
生活中你留下了不尽的……
这标点符号用的别致新颖吧!余音袅袅,尽可想象。
於仁涵题王均熙:
会有那么一天,你把四十国语言的语法同时比较研究。
王均熙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汉英语法比较”,於仁涵的题词因事而发,决非虚妄。
高恬赠李小玲:
“你给人的印象是‘怡然’,我很惭愧,我并不‘恬然’。”
这是拿自己的名字来打趣。“怡”和“恬”可是很相象的两个字哩。
夏剑钦赠齐传贤:
南北异地,共湖隔江。刚刚聚首,又各一方。
湖南、湖北的地理位置不正是隔着洞庭湖,共饮长江水吗!
同样是夏剑钦的题词,虽然这祝福的四句话意思很普通,但是读起来却是很有韵味。
真挚的情感与活泼的语言,使得7811的毕业赠言别具特色。在这些赠言中,我们看不到充斥在其他学校毕业赠言中的套话与空话。没有什么祝贺,期待等等的习以为常的正确的屁话。每一篇赠言都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他的表达方式又因人而异,彰显个性,尽展才情。这样的赠言,才耐人咀嚼,回味无穷。
【未完待续】
鸣谢:感谢原创作者和本贴原发布平台的辛勤付出。以上内容不代表本号观点,版权属原拥有方。
广告/合作
电话:13651708875
微信:JedeButterfly8875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