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宏观经济】降准或至—10月宏观经济指标预测与11月政策前瞻

【宏观经济】降准或至—10月宏观经济指标预测与11月政策前瞻

公众号新闻
作者:鲁政委郭于玮,蒋冬英,程子龙,张文达张励涵,蔡琦晟


2022年10月的主要宏观数据将在2022年11月10日前后陆续发布。我们在此对相关宏观数据进行前瞻,并以此为基础对2022年11月的政策情况给出研判。


数字格局:内外需双双走弱。在增长方面,疫情反复影响消费与工业生产,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与工业增加值同比或回落;海外需求转弱或带动10月出口增长继续放缓。在物价方面,受高基数影响,PPI同比将转负;但CPI同比将因基数而回落。在社融方面,10月融资需求先强后弱,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有所下降,社融同比或小幅下行。 


情绪预期:疫情反复扰动市场情绪。10月下旬,新增新冠病例数再度回升,牵动市场神经。


政策预期:央行或降准置换MLF。11月MLF到期量达到1万亿,央行可能降准置换MLF。10月末流动性一度出现紧张,然而,房地产领域融资需求仍弱,外需回落后制造业融资需求也可能下降,流动性暂不具备持续转紧的基础。不过,在存量留抵退税基本完成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下,如疫情没有明显反复,年内短端利率中枢难以回到7、8月的水平。


工业增加值同比:5.6%,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

受疫情影响,10月PMI生产分项回落至49.6%的较低水平。历史数据显示,PMI生产分项与工业增加值环比正相关。由此来看,10月工业增加值环比可能偏低,带动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预计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可能下降至5.6%,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


出口同比:4.0%,较上月下降3.1个百分点
进口同比:-1.5%,较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

在出口方面,伴随海外需求下行,10月出口增速或继续下行。从外需看,10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和欧元区制造业PMI分别降至49.9%和46.6%,均为2020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结合港口数据看,八大枢纽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较好地跟踪了我国出口数量同比,而10月上旬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降至-9.4%,较9月均值下降9.3个百分点,折射10月出口数量同比将进一步下行。


在进口方面,国内疫情反复叠加价格涨幅回落,10月进口同比读数下行。从进口数量看,受疫情扰动,10月制造业PMI降至荣枯线下,降幅超季节性。其中,进口PMI较前月回落0.2个百分点至43.9%。由此来看,我国进口需求放缓或带动进口数量下行。从进口价格看,CRB现货指数较好跟踪了我国进口价格同比。10月CRB现货指数同比跌入-1.1%,进口价格同比读数或进一步下行。


固定资产同比:5.9%,较上月持平

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预计录得5.9%。在基建投资方面,中国电建新签订单累计同比高位回落,电热力投资增速或有所下行。同时,10月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较9月小幅下行,反映本月基建动能或小幅回落。在房地产投资方面,基数走弱,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降幅或收窄。在制造业投资方面,第四季度设备购置税收抵扣优惠政策、设备更新再贷款将对制造业投资有一定的支撑。结合基数来看,预计10月投资累计同比录得5.9%。


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0.7%,较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

受疫情影响,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或进一步回落。在餐饮消费方面,10月日均新增确诊和无症状病例数量较9月上行,主要城市的地铁客流量再度回落,带动餐饮消费动能再度回落。在网购方面,10月在购物节的带动下,实物网购和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动能预计有所回升。10月25日,天猫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24日晚天猫“双11”开启预售一小时内,3000多个品牌预估成交额比去年同期翻倍增长[1]。在限额以上零售方面,汽车消费增长有所放缓。根据乘联会披露的数据, 10月1-23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06.3万辆,同比去年下降3%,较上月同期下降6%。


PPI同比:-1.4%,较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
CPI同比:2.2%,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10月工业品价格涨跌互现,当月无明显趋势特征。原油价格在连续几个月持续下跌后,在OPEC超预期减产的驱动下出现阶段性反弹,但反弹幅度相对较弱。黑色系商品内部出现分化,螺纹、焦炭、铁矿环比-1.9%、1.4%、-3.3%。有色金属整月涨跌幅度不大,维持窄幅震荡走势。综合来看,基数效应或为10月PPI同比的主要影响因素,10月PPI同比预计录得-1.4%。

10月主要消费品价格涨多跌少。猪价于9月环比上涨6.0%后在10月涨幅进一步扩大,环比达到11.8%。受到海外禽流感叠加通关放缓的影响,种鸡引种量面临持续不足压力,鸡蛋价格10月环比1.5%,目前已达到近5年峰值。10月蔬菜价格在气温下降后价格出现显著回落,环比-5.5%。综合基数来看,预计10月CPI同比或为2.2%。


新增人民币贷款:0.68万亿,较上月减少1.79万亿
新增社融规模:1.06万亿,较上月减少2.47万亿

在信贷方面,10月中下旬票据利率下行,票据冲规模需求显现。结合季节性因素,预计10月新增贷款为6800亿,对应的贷款同比增速为11.1%。

在社融方面,人民币贷款方面,票据利率走低以及季节性影响,10月人民币贷款规模可能下降。政府债券方面,10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将再次回落,地方盘活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已经基本发行完毕。企业债券方面,由于设备更新再贷款以及票据利率较低,部分企业可能通过贷款而非债券满足融资需求,债券融资规模可能维持低位。综合来看,10月新增社融预计为1.06万亿,对应的社融同比增速为10.4%。


M1:6.4%,与上月持平
M2:12.0%,较上月降低0.1个百分点

在M1方面,尽管融资环境依然较为宽松,但10月疫情反复,导致本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降幅较9月扩大。因此,10月M1同比可能与上月持平。

在M2方面,10月M2同比在季节性因素下可能下行,叠加10月社融同比增速预计有所回落,M2同比预计小幅下降。


11月DR007:1.68%,较上月高3bp
11月NCD 3M:2.06%,较上月提高11bp

10月下旬,在税期推迟、隔夜回购规模偏高、货基集中卖出NCD等因素叠加影响之下,银行间流动性一度出现紧张。对于未来一个阶段的流动性,我们可以分两个角度来认识。一方面,随着大规模留抵退税的基本完成,财政支出对流动性的补充力度弱化,如疫情没有明显反复,年内短端利率中枢难以回到7、8月的水平。另一方面,央行调查结果显示,第三季度居民房价上涨预期进一步走低,房地产领域融资需求仍然不旺。随着出口增速的回落,制造业领域的融资需求也可能出现下降。由此来看,流动性难以出现趋势性的收紧,年内流动性更可能呈现出较7、8月边际收紧但总体依然宽裕的特点。此外,由于11月MLF到期量达到1万亿,央行可能降准置换MLF。

注:
[1]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双11”预售火热开启 四季度消费市场有望持续回暖》,(2022/10/31),[2022/10/27], http://www.cinic.org.cn/hy/xf/1369884.html


🔝特别提示
本报告内容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或估值分析,不属于证券报告,也不构成对投资人的建议。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宏观经济】从市场份额看我国出口前景【弗兰兹 Frantz (2016)】豆瓣评分 8.3【宏观经济】跨境电商:现状及其金融服务【宏观经济】贷款改善可能只是开始—评2022年9月金融数据【宏观市场】防疫优化与新一轮疫情如何影响2023年经济预期—宏观经济与政策月报【宏观市场】“预期-现实”轮动下的攻守互换—宏观经济与政策月报【宏观经济】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地理格局及未来发展方向【宏观经济】楼市逻辑的两个新变化—宏观经济与政策月报【宏观经济】猪油价格分化加剧—评2022年9月物价数据山东德州某大学6男生轮奸1女生……在美国219.钱丢光,看展览【宏观经济】宏观一周:消费回暖【宏观经济】宏观一周:汽车销量增长显著【宏观经济】进入增长动能切换的关键期—宏观经济与政策月报【宏观经济】宏观一周: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继续下行【宏观经济】复苏仍有扰动—评2022年10月PMI数据【宏观经济】专项债动用结存额度,国债发行留有余地—2022年第四季度政府债供给展望【宏观经济】进入政策密集发力期—9月宏观经济指标预测与10月政策前瞻德国和瑞士都没有大学录取的平权逆向歧视【宏观经济】宏观一周:猪价涨幅回升《鱼之子》观后感:家有万金不如一技随身【宏观经济】居民消费需求疲弱,非银存款大幅走低—评2022年10月金融数据【宏观经济】宏观一周:黄金周出行表现如何?【宏观经济】宏观一周:节后生产持续改善【宏观经济】全球贸易新格局:“三个世界”和“两个体系”【宏观经济】欧美坚持紧缩,日本维持宽松—全球贸易动态追踪2022年第33期【宏观经济】RCEP推动中国与东盟科研合作—全球贸易动态追踪2022年第36期【宏观经济】如何用高频指标预测出口—基于量价的视角【宏观经济】下行斜率将放缓—评2022年10月进、出口数据【宏观经济】MLF缩量操作透露了什么信息?—11月15日公开市场操作点评【宏观经济】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国际经验与我国镜鉴【宏观经济】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内涵与战略部署—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宏观经济】财政两本账收入分化—评2022年9月财政数据【宏观经济】结构分化—评2022年9月进、出口数据【宏观经济】工业复苏之源:汽车与基建—评2022年9月增长数据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