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冬英,郭于玮,鲁政委
10月疫情反复,新增病例数和涉及区域面均较9月上行。在此影响下,10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双双降至荣枯线以下,降幅均超季节性,经济复苏基础仍有待强化。
从供给方面看,10月供应商配送指数降至2022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折射在疫情影响下,物流效率有所下行。
从需求方面看,10月新订单下行而新出口订单小幅上行,内需回落是制造业PMI景气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对疫情变化较为敏感的消费需求回落,10月服务业景气反季节下行。
在供需双降的格局下, 10月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较前月下行,折射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依然存在。
需要指出的是,伴随前期下达的5000多亿元的结存专项债额度在10月底基本发行完毕,基建投资资金到位提振建筑业预期,10月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回升至2022年3月以来的最高值。
2022年10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为49.2%,前值50.1%,市场的预期值为49.7%;官方非制造业PMI为48.7%,前值50.6%。综合PMI为49.0%,前值51.7%。10月制造业PMI较前月回落0.9个百分点至49.2%,降幅略超季节性。同时,非制造业PMI较前月回落1.9个百分点至48.7%,降至荣枯线下。在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双双走弱的影响下,综合PMI降至荣枯线下。从数据格局看,10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均降至荣枯线下,这为2022年6月以来的首次,折射我国经济复苏基础仍有待强化。受工作日天数减少影响,10月制造业PMI通常较9月环比回落。结合近5年的数据看,10月制造业PMI环比降幅区间为0.1至0.8个百分点,降幅均值为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和新订单5年降幅均值分别为1.0和0.9个百分点。10月制造业PMI降幅为0.9个百分点,生产和新订单分别较前月回落1.9和1.7个百分点。整体来看,10月制造业PMI降幅超出了季节性解释范围。这或主要是由于扣除工作天数影响,疫情对经济的扰动有所上行。具体而言:
第一,疫情对生产的扰动上行。10月全国疫情呈散发状,疫情涉及的区域面增加。截至10月30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9338例,较前月增加2166例,疫情对工业生产活动的扰动增加。结合供应商配送时间看,10月供应商配送时间较前月下降1.6个百分点至47.1%,为2022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需要指出的是,从制造业PMI合成指标看,供应商配送时间下行将从读数上拉升制造业PMI。由此,如果剔除供应商配送时间的拉动,制造业PMI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下行0.2个百分点。第二,疫情对内需的扰动上行。受疫情散发影响,居民出行半径收窄,消费活跃度下行。10月外需回升而内需回落,内外需分化明显。其中,新出口订单较前月回升0.6个百分点至47.6%,新订单较前月回落1.7个百分点至48.1%,折射内需回落是本月制造业景气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10月国庆消费数据看,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10月国庆假期出游人次同比减少18.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7%;国庆假期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减少26.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4.2%。同时,受节假日影响,10月服务业PMI通常较前月上行。然而,10月对国内疫情较为敏感的服务业PMI反季节性下行,较前月下降1.9个百分点至47.0%,为2022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需要指出的是,8月以来我国出口降至个位数增长,外需对经济的支撑减弱。尽管10月新出口订单有所回升,但仍处荣枯线下,外需对经济支撑减弱的趋势并未扭转。分行业看,10月纺织、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景气下行,降幅均在5.0个百分点以上。而这些行业均为外向型行业,即营收对外需的依赖度较高的行业。第三,疫情对就业的扰动上行。伴随疫情反复,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仍然存在。10月制造业从业人员和非制造业从业人员分别较前月下降0.7和0.5个百分点至48.3%和46.1%,均为2022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10月建筑业PMI较前月回落2.0个百分点至58.2%,新订单较前月回落2.9个百分点至48.9%,建筑业景气度有所回落。需要指出的是,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较前月回升1.5个百分点至64.2%,为2022年3月以来的最高值,建筑业PMI现实与预期分化。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1]:“在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主要包括: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根据国务院部署,5000亿专项债将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以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0月全国新增专项债4279.1亿元,迎来下半年专项债的发行高峰期。伴随专项债资金到位,建筑业业务预期也升至近期高位。[1]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等》,2022-08-24,[2022-10-31],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208/t20220825_3835806.htm本报告内容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或估值分析,不属于证券报告,也不构成对投资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