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黄石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走出三个误区,做好三种储备
黄石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全球性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我国已经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从财富积累、服务体系建设、科技进步、社会环境等方面做出系统安排。社会民众对于人口老龄化的认知也越来越积极,越来越重视健康,越来越注重学习和参与社会,但也存在一些普遍的认识误区,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把60岁退休当成是分水岭。很多人认为退休前就应该拼命工作,退休以后再去享受人生。在他们的人生规划中,总是在考虑退休前怎么样、做什么,退休后怎么样、做什么。事实上,老年期不是割裂的,衰老是渐变的,退休被认为是一种过程,早在它实际发生前已经开始(Atchley,1976)。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早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发达国家,就提出职业生涯、闲暇活动和退休生活的管理将是贯穿20世纪90年代的主题。也就是说,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处理好工作、休闲、退休的关系,要培养终身的爱好兴趣,为退休生活做准备,在年轻时就要为养老做好准备。
二是认为健康就是不得病。很多人只有在得病(甚至是大病一场)以后才想到健康的重要性。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健康老龄化被定义为:发展和维护老年健康生活所需的功能发挥的过程。也就是说,只要是不影响正常的功能发挥,就是健康的。“没有纯粹意义上的老人,也没有纯粹意义上的病人”。不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家庭和个人,“健康被认为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耗”。“健康”≠“没有疾病”,“健康服务”≠“治病救人”。
三是把养老和养生割裂开来。康养并不是周末或假期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去休息疗养。全球康养理念提倡,康养是贯穿在每一天生活中的理念,包括工作场所康养、居家康养、社区康养。比如工作场所康养就是要创造更为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场所增加体育健身等设施,实行弹性工作时间表,既提高工作的效率,也减少生病的概率,从源头上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社区康养就是要通过居住社区设施的适老化改造和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
2015年至202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6.34岁提高到77.93岁,《“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展望,到203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0岁以上。老年期在人生历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如果以60岁退休计算,退休以后的老年期可能要占到人的生命历程的近三分之一。老年期的价值和价值发挥就变得尤为重要,而健康的老年期生活则更为重要。
因此,从个体角度,每个人都要重新认识老年期的生活和价值,自尊、自爱、自我实现。要做好三种储备:知识储备、财富储备、健康储备。
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好知识储备。每一个人都要树立积极老龄化的理念,要正确认识老年期,正确认识老年期的生活,正确认识老年人的价值。老年期是可以大有作为、也必须大有可为的时期。从社会而言,要完善政策支持,充分激发和运用好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建设“人人平等、人人共享”的老龄化社会。
二要顺应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政策,做好财富储备。在财富储备上,国家政策明确提出,要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合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有序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务;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养老保险和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险,引导全社会树立全生命周期的保险理念;加强涉老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严禁金融机构误导老年人开展风险投资。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目前,我国的社保养老金替代率为60%左右,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国际公认合理水平在70-80%,国际警戒线是55%。也就是说,退休后如果仅靠基本养老金的收入,比在职时的综合收入要下降4成以上,因此,要想在退休以后维持在职时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则必须通过综合的财富管理来做好准备。
三是树立全生命周期理念,做好健康储备。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您的健康您做主。老年人提高健康素养,开展自我照护是成本最低的,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照护、社会参与,还可以从源头上减少照护需求。与此同时,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家庭成员维持良好的代际关系,掌握一些健康知识和技能,“一老一小”互相照顾,成本最低。当然,政府要完善政策,推动家庭友好型社会的建立,比如,对家庭成员提供免费照护培训,对“老带小”给与资金补贴,对多代家庭同住的购房和租房行为给与优惠,等等;通过政策支持解决家庭“有心无力”的问题。
文稿来源:人民日报
微信编辑:马晓琴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现任院长为校长林尚立。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国家高端智库综合评估中入选第一档次梯队,是唯一入选第一档次梯队的高校智库。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新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