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电子工程博士,美国认证心理催眠师,具有十几年马拉松参赛经历。目前居住美国波士顿地区,从事心理健康及公司管理工作。引言
清华校友们也许说不出历届校长都是谁,但几乎所有人都熟悉马约翰这个名字。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每年一度的清华大学校运动会被冠名为马约翰杯运动会。马约翰教授的全身石雕像就树立在清华体育馆的南侧。
马约翰先生是一位在清华工作了52年的体育教授。从1914年到1966年他言传身教培养出了几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清华人。笔者的父母是50年代的清华体育代表队员,耳濡目染过马约翰教授的谆谆教诲。他们同学之间都亲切地称他为马老。据他们说,当年全校新生都是从马老的迎新讲话开始校园生活。每年的毕业班也是由他老人家面授寄语送出校门。从小到大我常听父母提起马老传授给他们的体育迁移价值的概念,也能感受到他们对马老的无比尊敬,感恩和怀念。清华园给我们80年代校友们留下的深刻印象之一是每天下午4点半校园广播喇叭准时响起的锻炼号召:
同时图书馆和一些教室也会关门,将同学们都哄到操场上进行一小时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当时的体育代表队也全部从普通生源里选拔和培养学生运动员。清华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给校友们的一生带来深远影响。比如远在波士顿的华人社区都知道清华校友们在运动方面比较厉害。在这里著名的波士顿马拉松(波马)比赛中,每年都有半百左右清华人达到严格的报名标准来参赛。他们身穿清华跑服的身影已成为波马赛道上的靓丽风景,向全世界的跑友和观众展示着清华校友的矫健生命活力。今年一月,在与清华校友们交流冬季勇士赛跑的微信聊天中,笔者惊奇地发现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听说过马约翰教授“体育的迁移价值”这个理念。前几天有位学妹跟我聊起“无体育,不清华”的说法,但也表示并不清楚这个传统的来龙去脉。这让我萌生了溯源清华体育传统的好奇心。说到清华大学的体育传统就不能不提清华作为留美预备学校的前身,清华学堂。众所周知,清华学堂是美国退回庚子赔款时要求用于送中国青年去美国留学的产物。建校初期不仅中国校长都是留美出身,学校还聘请了美国青年基督教协会(YMCA)推荐的17位美国教师来授课。这批教师引进了全套的美国教育理念。在美国的教育体系里,除了开设五花八门的课外活动外,体育占有着其他国家少有的重要地位。毫不夸张地说,美国国民的体育事业是由美国教育系统一手开创和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美国体育仍然保持着100%民办的性质。就连美国奥运委员会也不用纳税人一分钱。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很多学校始建于荒蛮时代和偏远地区,远远早于美国建国的日子。比如哈佛大学始建于1635年,而美国的独立宣言则发表于1776年。美国第一届政府始建于1789年。8个常春藤体育联盟学校里有7所始建于建国之前。一方面,因为学生们集中住在偏远的校园远离聚居社区,作为课余娱乐需求,他们自发地发明,组织和参与各种体育游戏活动。美国人有句老话:“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的杰克不是有趣的人)。不会玩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缺陷。另一方面,健壮的体魄也是欧洲文化中对精英的一种品质要求,历来受到教育家们的重视。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做过如下的定义:“教育是在健全的身体中创造健全的心灵”。身体素质也是欧美享有盛名的罗德奖学金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从娱乐和素质教育两个方面的需求发展起来的校园体育比赛活动远在美国的年轻政府稳固之前便已初具规模。校内和校际间的比赛活动早在19世纪中叶开始自发地组织和普及起来。也因为这个原因,美国体育带有比其他国家更多的趣味性和开创性特点,跟国家政治关系较少。今天,美国各级学校里的体育比赛已经成为校园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学校声誉,生源乃至校友捐赠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很多项目中,大学生的运动水平直接代表着美国的最高运动水平。美国发明和改进的篮球,棒球和美式橄榄球等都是先在大学普及以后才发展出了以盈利为目的的职业俱乐部。
说回到清华学堂,学校于1912年成立了体育部,第一届主任是一个叫休梅克(Arthur Shoemaker)的美国博士。马约翰教授1920年在一篇文章里曾这样评价休梅克博士:“他为清华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他建立了各种良好的现代化的体育训练体系。这是目前中国别的地方所没有的。第二,他通过由他训练的一支强而常胜的体育代表队,为清华争得了荣誉。”根据校史资料[1][3][6],建校初始的1913年,中国、菲律宾、日本发起首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共派出36名选手,其中6人来自清华,均取得佳绩。其中潘文炳获十项全能冠军、五项全能亚军和跳远第三名,个人积分排名第一。因为中国队中清华人得分最多。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特意奖给清华一座银牌楼,4英尺(约1.22米)长,2英尺高(约0.61米),这座银牌楼后来奖给了潘文炳。1914年清华足球队,左1潘文炳,右1休梅克 (照片摘自[6])
相比体育代表队的好成绩,当时其他学生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并不是很理想,于是便有了“强迫运动”。在《北京清华学校近章》里明确规定:无论是文科还是实科,体操都是必修课,每周一小时。在第七章第二十四条每日体操里规定:“本校专聘体育教员一员,令各学生每晨体操十分时,每日午后运动一小时,习练各种体育技术。” 这就是后来学生回忆时津津乐道的柔软体操与强迫运动。清华学校时期柔软操(照片摘自[6]. 男生白衣也飘飘)
那时的下午4点半到5点半(冬季是下午4点至5点),大家把宿舍、教室及食堂一律闭锁,“全校学生均着短衣入运动场,做种种有益身心之运动”。据说“强迫运动”一直坚持到1919年清华体育馆竣工才结束。
跟据老校友们的回忆,强迫运动给学生们带来的并不是烦恼,而是难以忘怀的回忆和说不完的感谢。例如,梁实秋先生(1923级)写道:“……可惜到了高等科就不再强迫了。经常运动有助于健康,不,是健康之绝对必须的条件。”中国考古学先驱李济先生(1918级)说:“……因为学校的强迫运动,以及早晨十分钟的体操对身体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除了美国教师带来的教育理念对体育的重视,当时清政府也把大清国民形象大使的责任赋予在清华留美学生的身上,认为送出去的学生总得像样一点。甚至颜值曾经是挑选留美学童的标准之一。当时清华学校规定只有毕业前通过“五种运动”的达标测验,才具备毕业留学的资格。这五种标准具体内容如下:即100码跑(14秒);半英里跑(3分钟);推铅球(20英尺);跳高(45英寸)或跳远(12英尺);射箭(10分)或熟悉篮球、足球规则。据说很有几位著名校友只因为体育单项不达标而不得不推迟留美,直到达标为止的例子。据老校友回忆,体育教员马约翰常鼓励学生们:“你们要好好锻炼身体,要勇敢,不要怕,要有劲,要去干。外国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们也去打、去踢。不要出去给中国人丢脸。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别人一发狠,你就怕;别人一瞪眼,你就哆嗦。”马约翰先生毕业于著名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专业是理科和医科[5]。马老本人热爱体育,大学期间曾经在万国运动会和全国运动会上拿过中长跑冠军。1914年他来清华担任化学助教。他后来转任体育帮教并于1920年接任体育部主任一职。马老在体育部主任这个职位一直干到1966年去世,是当之无愧的清华体育教育的奠基人。从1919到1926年间,马约翰曾两次到位于美国马赛诸塞州的international YMCA college(现春田学院的前身)进修,并于1926年获得硕士学位。顺便说一下这个春田学院也是篮球的发源地。1891年YMCA college的体育老师 James Naismith发明了篮球
虽然早听说马约翰硕士论文的题目是《体育的迁移价值》(The Transfer Value of Athletics),但我一直没得到机会拜读。前不久终于从一位师兄那里获得了珍藏在春田学院图书馆的英文原版论文影印件。
长久以来,我一直对马老为何从理科助教转做体育教员很好奇。看到的介绍资料都说是因为他本人的体育爱好。看了他的论文我才明白了他的选择和一生执着于体育教育的真正原动力。
第一章,开宗明义,从教育的角度阐述了为什么说体育运动是一个有着独特功能的教育平台。
马老指出,教育的宗旨是用符合学生自然和本能的方式传授标准化的学说和信念。在实地调研了20所美国著名大学的基础上,马老结合自己深厚的学识,从生理和心理科学的角度论证了体育运动形式的如下特点:自然性。比起端坐在教室里,体育活动形式更符合学生天性也更有趣味性
体育活动平台具有塑造学生性格和道德品质的巨大潜力
体育活动平台具有为教育提供的社会因素的优势
这一章读下来,笔者感受到的是马约翰教授作为一个以育人为本的教育家襟怀和视野。马老的体育教育宗旨和内容完全超越了身体锻炼的维度。
在第二章里,马老进一步展开体育运动的教育潜能。他借用“玉不雕不成器”的比喻来解释教育的过程就是在实践和训练中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和提升生命基础。体育运动就是在生龙活虎的努力奋斗中“雕琢”着学生们对社会有益的体能素质和性格品质。敏锐的感官和时刻能顶上的矫健身体为基础的主动,果断,团队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
勇气,坚韧,自信,攻坚,坚持到底的道德和品质
公平,诚信,关爱,无私,忠贞,率真,合作和守则的群体社会品质
接下来马老用第三章从人体神经和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体育活动中养成的上述性格品质和行为习惯为何可以迁移到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比较学术的一个章节,因为跟我目前的研究兴趣一致,我则读得津津有味,很有共鸣,同时也深为马老的广博学识而折服。是的,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实,一个人在一方面活动中习得的性格品德和行思习惯,不论好坏都是会条件反射地在他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反应出来。
第四,五章里,马老引用了29位他采访过的美国有影响人士关于体育教育和迁移价值的认知和观点。多数具有共识。同时他也明确指出,体育这个形式和平台本身并不会自动达到前面提及的育人目标,就好比一个工具需要会用的人操作才可以做出有用功一样。用地不好是完全可能起到破坏作用的。马老犀利地指出了美国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着过度追求比赛成绩和商业利益的趋势,这会造成本末倒置的弊端。他认为以不惜代价赢得比赛的态度导致各个学校不择手段地收买未成年运动员或挖走竞争对手的明星选手。这种做法将对竞技比赛道德产生负面影响。训练也会在迷失志向中痛苦地进行。没有社会道德和性格塑造追求的体育训练必将产生出残酷,低俗和自私的人格。教练们也会变得粗暴和专制,缺乏民主作风。本来的友谊比赛逐渐变成了恶性竞争,运动员学生变成了学校的要钱树。最后完全偏离大学体育教育的初衷。马老认为校园体育活动不应该扰乱学生的学业或牺牲过多学习时间。体育教育界有掌握适度和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责任。他随即提出了如下具体的建议:学校运动队需对运动员的学业提出高要求。提升运动队的荣誉感,鼓励追求学业的风气。
限制体育运动时间,保证学习训练齐头并进。
教练应该是学校体育部的长期雇员,具有寓运动塑人格的教育理念。
学校需要设立一个由教师,主任,校友和在校生组成的委员会来管理学生运动员。
一切学校体育的财务归学校管理,避免商界对体育教育以盈利为目的的干预。(美国各种大学体育联盟掌握大学体育经费管理权)
这是马老对美国大学体育现状的清醒认识和真诚批评与建议,也是给清华乃至中国的体育教育事业指出了方向。
可惜的是,直至今日美国校园体育的现状在追求商业化和极端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NCAA等大学体育管理机构的腐败和弊端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社会有识之士的重视。体能运动敏锐感官,开发意识。意识是智能宇宙的根基和终极现实。体育运动刺激将来行为的意识。体育可以将性格品质迁移到社会生活中。
Athletics sharpen senses and develop consciousness. Consciousness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final fact of the intellectual universe. Athletics excite consciousness of acts for future work. Therefore athletics tranafer consciousness of character to social life. 体育是培养有效公民的最有效、最充分和最有趣的方法。Physical education is the most efficient, adequate and interesting method of producing efficeint citizenship.最后,马老作为清华体育部主任,用他对体育教员有如招聘广告一样的具体入职要求结束了自己的硕士论文:他应该是一个性格坚定、和蔼可亲的人。
他不仅要掌握所有的身体技能,还要成为健身的典范。
他必须对运动的生理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有非常清楚的了解。
他应该对卫生、公共健康和急救有相当的了解。
他应该精通教育(方法、教育学和统计学)。
他应该对社会问题有一个清晰而广泛的认识。
他应该有道德勇气来维护体育精神并惩罚恶劣的行为.
Qualification of a physical educator :-
He should be a man of firm and amiable character.
He should not only acquire all physical skills, but also be an example of physical fitness.
He must have a very clear knowledge of physiology,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exercise.
He should have a fair knowledge of hygiene, public health and first aid.
He should be well versed in education (Method, padagogy, and statistics).
He should have a clear and broad idea of social problema.
He should have moral courage to uphold sportsmanship and to punish insidious acts.
马老的著作让我理解了他一生贡献于体育教育事业的胸怀和执着。马约翰先生不是一般意义的体育教授,而是怀揣育人是教育之本信念和志向的教育大家。笔者在羡慕父辈学长得以聆听他老人家亲身面授的同时,心里也升出一股温暖和感恩。我感恩80年代清华园保留了建校初期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初衷的体育传统,更理解了这个传统从建立到传承背后承载着几代像马老一样的恩师们对学生的殷切关怀和期望。我们当年入学时,体育部里一批曾经跟马老一起工作过几十年的教授和老师们,比如夏翔和王英杰先生等,都还健在。他们大多是国内体育一流名师。看过马老对体育教员资质的严格要求后,我再回想起那些印象中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体育老师兼教练们心中更加感恩和肃然起敬。马老的论文也拉近了我与从清华学堂开始的几代学长们的距离,明白了为什么他们身上都拥有一种气宇轩昂,顶天立地的骨气和品质。一个传统是否可以得到长久的传承取决于其承载的人文精神。失去灵魂的传统就像一个空壳终会消失在迷途中。我对在有生之年有缘拜读记载清华体育奠基人思想精髓的原版论文感到幸运,认为这篇论文中的思想对我们校友实践清华体育精神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所以写下这篇读书笔记跟感兴趣的清华同学们分享收获。
最后,笔者衷心希望母校清华大学能够把清华历代教育大师们的思想精髓继续传承下去,为祖国和人类培养出更多出类拔萃的栋梁之才。
https://news.sina.com.cn/c/2021-03-24/doc-ikknscsk0715918.shtml
https://oikonomia.it/images/pdf/2017/giugno/02-Crosthwaite.pdf
https://www.visitbeijing.com.cn/article/47Qkpj8qJWs
https://xsg.tsinghua.edu.cn/info/1003/1228.htm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7%BA%A6%E7%BF%B0
http://www.wenqujingdian.com/Public/editor/attached/file/20180327/20180327155105_58795.pdf
线上催眠心理治疗详情: www.mindliv.com
跑步知识
如何养成蔓跑习惯讲座与问答(ppt与视频)
清华校友冬季跑步勇士赛助你战胜疫情
第四届清华跑协冬季勇士赛半程更新战报
清华跑协冬勇赛体验及建议调查
跑步已成为医生防治骨质疏松和关节炎的首推良方
长跑是一生触手可及的健康扶手
夏天高温对跑步有多大影响?答案也许让你吃惊
长跑的四个窍门(一)
从零跑起来的窍门(二)
睡眠与肌肉健康
冬季跑步装备及注意事项
为什么跑鞋有这么多种类
跑鞋选择指南
民间偏方揭示肌肉抽筋奥秘
给第一次参加全程和半程马拉松比赛的同鞋们
原创跑步歌曲:《绽放在路上》
清华跑协冬季勇士赛的组办回顾
抽筋与缺钙是否相关调查
从200米到21000米我是如何跑起来的
2019年清华跑协冬勇赛体验调查
体育教授长跑训练知识讲座(视频)
回顾我的马拉松经历
催眠心理学
心理科普:什么是地雷情绪?
五一话题:劳动与身心健康
母亲节聊聊亲子沟通
讲座视频:青少年心理与亲子沟通
催眠与冥想有哪些共性与区别?
处处有知音
人的意念体系与心理健康(视频一)
科学探索:大脑跟意念到底什么关系?
催眠案例:前世回忆与心理健康
什么是意念健康,亚健康和病症状态?
你的情绪完全由你所杜撰,与他人他事无关
杂谈
美联社: 美国国会将如何统计选举团的选票
重大历史时刻科普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选举团制度
2020美国大选后一个邻居的肺腑之言
抗击新冠疫情的两种策略
Lilly Wang译文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