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谣言尽头的国际化教育:百万学费游戏or中产家庭教育破局?

谣言尽头的国际化教育:百万学费游戏or中产家庭教育破局?

教育

就像每年都在说“最难申请季”,而下一年更难了一样,每年都在喊着国际化教育的“狼来了”,而“狼”似乎越来越多了。

今年,海外名校录取之难又创新高;又因为疫情,IB、AP、A Level部分考试相继取消“外教跑路”的传言更是火爆到“出圈儿”……

作为专业的国际化自媒体,我们做了很多辟谣文章,但似乎总是跟不上谣言传播的速度。直到,我一位平时很冷静、理性的朋友又一次拿着一张截图来问我们:“考试都取消了,是不是孩子那么多年出国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

很明显,面对谣言,让她无法调查研究、理性思考的是——恐惧和焦虑

先放下恐惧和焦虑,也不要盲目乐观,冷静地看一下“国际化教育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录取难度真的变了

哪怕你所有标化都考了,托福、SAT、GPA、活动都很优秀,仍然可能录取结果不理想。七八年前,托福110+,老SAT2200+,好的GPA,就可以申请到不错的学校;而现在托福115,SAT1550,GPA全A,获奖无数的学生,也有可能拿不到前30的录取;

疫情下,师资和出国的难度系数,真的发生了变化

短期内,某些区域外教的流失,可能在所难免;一段时期内,因为城市封控等原因,办护照、办签证的麻烦程度会增加,我们要有心理准备,要早做打算;

而对于已经在这条路上的家长来说,我们更要“风物长宜放眼量”,要找到国际化教育的“不变之锚”,才能不被恐惧和焦虑所左右,让脚下的路走得更稳更明晰。

八年来与您一路同行的“爸爸真棒”就一直在做这件事情。从去年11月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一场线上的直播,北上广深知名国际化学校的校长和在读学生、家长,在直播间里与焦虑的家长面对面,来探索两件最重要的事

  • 打破信息的不对称,充分了解申请过程的基本逻辑,以及这几年的留学大数据趋势,剖开现象看本质;

  • “以终为始”来思考教育,不被眼下热点迷惑,不以短期的成败得失做判断,而从整个人生的幸福和成功来思考教育。

本文整理了之前分享的精彩部分,我们和名校长们一起找到的国际化教育的“不变之锚”,而5月底至6月底,新的一批精彩分享也马上就来,我们直播间里见了!

扫描下方二维码

👇预约真榜线上教育展直播讲座👇

#01

不管考试如何变化

顶尖大学的申请逻辑不会变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疫情下部分考试的取消问题?

从技术层面看,类似的考试取消,在2020年疫情之初已经有过一轮,而今年并非全国的考试都取消,其中AP只是在北京、上海等9个城市取消了考试,且不再安排补考,而IB和A Level在中国大部分学校的考试仍在继续。

其次,要知道应对之道在哪里。WLSA上海的升学主任张楠在直播中透露,已经有藤校招办的老师给她发邮件,了解现在国内AP考试的情况:

你会发现这些招生老师非常在意中国学生,会主动来联系,当然我们也会主动反馈,告知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看如何共同协商去解决问题。他们会把这些调研信息反馈给招生委员会,得出对这些地区学生一个专门的评估方法,所以我觉得大家可以不用那么焦虑。

△截图自https://www.prometric.com.cn/pageap1568

她也建议如果学生拿到的是需要提交成绩的有条件录取,可以积极主动地和大学招办联系,说明情况

“有的学校如牛津剑桥,当学生遇到极端情况时,可以填写一个叫Extenuating Circumstances的表格,把家庭或所在城市的特殊情况汇报上去,作为申请材料的一部分。而招生官在看材料时,就会把这部分因素考量进去。每个学校、每个学院招办的应对政策都不一样,学生一定要主动去和招办沟通。”
△截图自“爸爸真棒”线上对话张楠的讲座

而与短期应对相比,更重要的是要看清楚英美大学的申请逻辑是什么,才不会为几个考试的取消而迷茫焦虑。 

拿美国大学举例,张楠告诉我们,学校主要考察的就是5个维度:

  • 校内成绩;

  • 标化考试成绩,包括英语语言测评(托福、雅思、多邻国等),SAT/ACT,还有IB、AP、A Level考试的成绩;

  • 文书;

  • 课外活动;

  • 推荐信。

△截图自“爸爸真棒”线上对话张楠的讲座,红框圈起来的是“积极的社区贡献”


这些维度都很重要,其中,永远最重要的就是校内成绩,“它记录了你在高中学了什么?学得怎样?选择的课程难度如何?有没有上过大学水平的课程?对大学来说,这些都是预测你进入大学后的学习表现的维度。”

其他维度如果有缺失,比方说标化,那么就用其他的因素来替代

我们发现,和疫情之前不一样的是,学校考量的因素增加了‘积极的社区贡献’,重要程度仅次于校内成绩。尽管一些考试取消了,大学希望知道,学生有没有在极端情况下,还能做一些事情为社区带来改变,越挫越勇,朝着自己的目标持续不断的努力。所以与其焦虑考试,倒不如把时间花在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归根到底,学校希望看到的是,学生在学习之外,还会做什么?对什么事情是真正感兴趣的?这些东西展示出来后,才是学校想录取的“人”,而不是一台机器。

申请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帆风顺是不存在的,那就见招拆招,对孩子也是一种锻炼。

#02

不管政策、升学难度有何变化

留学仍是中产必须考量的多元化路径

确实,这两年似乎出国留学变得越来越难,一路的不确定都让已经或正要做出路径选择的家长担心。那么,如何判断出国留学是否真的是适合自己家庭的路,是对自己孩子更好的路?

这次我们试图换一种角度,用大数据来说明问题:

今年上海中考人数创下6年新高,共计11万学生参加,比去年增长了37%,由于2007年到2012年为国内出生人口高峰,预计5年后,中考人数或将达到18万人。中高考将越来越内卷。

与此同时,在国内要上名校,你算过几率吗?虽然现在各大高校都在扩招,但真的能上清北复交等名校的学生却寥寥无几。

拿2021年清北录取率举例,除了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浙江、吉林、青海的录取率为千分之1以上,其余都低于千分之1。更何况各省市重点中学的尖子生,已经包揽了大部分名校的名额,轮到普娃或普通学校,几乎是不可能上所谓的名校了。

哪怕你家孩子已经是百里挑一,但他在高考时,真的能确保成功吗?不一定。人生只有一次,我们应该选择的是自己更能把握得了的道路,而不是走相当于中彩票概率的路。”

说这话的是剑桥物理化学博士、科学家,也是北京凯博外国语学校的校长刘煜炎,他曾经把几百名中考成绩一般、国内考一本都费劲的中等学生,送入世界顶尖100强大学,甚至牛剑等名校。

在他看来,出国留学是更多元化,且相对更有保障的路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9年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虽然超过70万,创下历史新高,但和高考动辄1000多万的人数相比,仍是小众。

“就好比测核酸排队,如果大家都挤在一条道,就会很拥挤,且不存在超越的可能性;但如果出国,世界名校不止100所,每个名校专业也不止100个,每条赛道上就不会太拥挤,也会更有把握。”

我们曾看到很多国际化高中,学生能100%申请上TOP100以内的学校,确实比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有更多元的选择。

▽滑动看最新世界TOP100大学排名▽

看到那么多大数据,应该如何做出是否留学的选择?

刘煜炎博士建议,对孩子未来的规划,一定要以终为始,先想清楚你希望孩子这辈子到底要干什么事儿、有什么成就、要做什么人的远期目标,再倒推过来规划怎么培养孩子、选择道路。

“要说困难,我当时出国更难,办护照都要十个八个章,现在已经好太多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股票投资,其实追求成功的路,就是少有人走的路。你可以走主路,但那条所谓的‘康庄大道’早已经挤满了人和车,你要是顺着走,根本很难超越。所以我的态度是,越内卷,越要向外发展,越要坚守目标,而不是按照三五年的短期事件来进行计划,比如英美有疫情我就不出国了。”

如果确定要留学,我们会发现这几年来确实申请的难度在增加。原本能上藤校的标化分数、活动,现在可能只能上TOP30、50。应该如何应对?

留美理工科海归博士、深圳博纳学校校长陈晓民博士分析,今年美国有330万高中毕业生,这是有史以来的一个高峰,未来两三年,还会继续增加,直到2025年达到高峰,约350万。

这就导致美国本土的大学首先要照顾更多来自美国的高中毕业生,变相加剧对国际学生名额的压缩。

与此同时,中国一批从K12甚至幼儿园阶段开始就在国际化学校的学生,终于到了高中毕业申请海外本科学校的这一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国际化程度最高、读国际化学校时间最长、英语水平最高的一批高中生。 

两个原因共同作用造成了这几年的“最难申请季”。好在据陈博士预测,2025年后,整个美国本土出生的高密度人口会下滑,到2028年左右,录取难度会恢复到2010年左右。

“这个情况下,也迫使国际化学校的升学指导、顾问以及家长要去思考,在充分竞争的海外升学环境下,应该怎么去做更合理的升学安排。”

而除了英美,欧洲的德国、法国、荷兰,亚洲的日本、新加坡,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都有很多好的大学,有很多世界领先的专业可以选择,不要忘了,选择国际化本身的初衷之一,就是多元化的升学路径,不要走着走着,就把自己的路走窄了。


#03

不管短期政策有何变化

国际教育本身的价值不会变

进入一所全世界范围内的好大学,只是很多家庭走国际路线的目标之一,回到起点,我们选择了这条路的初心,是对这种教育理念本身的认可。

现在民转公、民办在校生要控制在5%等政策发布,让家长对民办国际化教育的前景如雾里看花。而面对这些政策变动,我们的基本思路仍然是以终为始,思考清楚你想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再来看什么样的教育能帮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而之所以国际教育有越来越多家长选择,陈晓民博士认为,就在于它孕育着很多可能性,以及很多个性化培养的机会

“如果说高考好比所有的学生在做且只能做规定动作,那么出国留学、国际教育就是用自选动作去取胜的一套游戏规则,同时不会让‘规定动作’耗尽我们所有的能量。”“不仅注重学术,也注重身心培养,尤其是孕育学生在未来人生中的后劲和加速度。”陈博士说。

比方从去年到今年的双减,就是从一味强调补课和学术中退一步,认识到每一次补课都有隐形代价,少补一些课,多让学生做一些爱做的事情,阅读也好,兴趣活动也好,才艺活动也好,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激情、兴趣和后劲所在,这也是全人教育的根本。

而国际化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一直到中学,都在创造大量机会让学生尝试不同领域,让他们有见识、有经历,慢慢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

像天津惠灵顿这样的学校,有80个社团和课外活动供学生探索:喜欢音乐的学生,有机会在学校里主演原版音乐剧《悲惨世界》;喜欢航空航天的学生,有机会到空客的整装厂去实习,由高管带着讲解……在这种全人教育的环境下,孩子们总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和特长。

“这是一所学校最大的价值所在。”天津惠灵顿执行校长杨洋这样说。

我们一些特别成功的孩子,就真的是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价值和为什么要努力的原因。当自驱力很足的时候,你就成了永动机,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为了别人,哪怕再忙,也会心甘情愿。”

此外,在走访了北上广深那么多国际化学校后,我认为国际教育另一个突出的优势在于,对于社会服务精神的强调。我经常听到孩子们从小到大、一年到头,都会参加各种志愿者、慈善活动,这不仅是出于一些国际课程的要求,慢慢地已经成为他们价值观的核心部分。

“我们发现一个成功的孩子,一定是有追求的。当他们不会为了物质发愁时,可能就会思考,更高的追求到底是什么?个人价值体现在哪里?如果说我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就是希望我们的学生以后能推动人类进步,能改变世界,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也是学校的教育希望渗透给孩子的。”杨洋说。

在这些校长看来,所有的孩子都具有牛娃的潜质。喜欢刷数学题的和喜欢裁衣服蹬缝纫机的娃儿,没有什么两样,只是选择的方向不同,难度挑战都会是一样的。

“国际教育是尊重个性的教育。而且确实出口方向那么多,尽管可能大家都在力争名校、力争TOP10、TOP30,依然可以做到错位竞争;并且也并非只有进到前10的名校才意味着成功,只要学生有自己的创意,每个人的未来都会非常精彩。”陈博士总结。

而在对国际化教育有了充分了解后,这样的教育是否符合家长想培养孩子的方向,相信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做出判断。

一些家长可能要问,虽然向往民办国际化教育,但现在政策多变,一会儿民转公,一会儿民办学校集体改名,一会儿要控制民办在校人数在5%,是否意味着民办教育在萎缩?意味着在国内的国际化教育要完?

这里我想说的是,过去民办教育确实经历过无序发展的时期,挂羊头卖狗肉的有之,无资质办学的有之,所以进行民办教育的规范化,是必经之路,大浪淘沙下来的才是精华,经过规范、改革后的民办国际化教育,对家长和学生来说是利好。

而虽然今年的幼升小和小升初还未启动,我从几所热门校那里得知,目前仍然有大量家长对民办校感兴趣,此前民办高中的招生季,呈现井喷的状态,也说明国际化教育仍然在健康、有序发展。

#04

不管是一条腿还是两条腿走路

知识框架搭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变

如果确定了想要走国际化路径,还有一个问题是,到底什么时候是进入或转轨的最佳时期?

有的目标明确的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浸润在国际幼儿园,一路坚定向前;有摇摆不定的家长,选择“两条腿走路”,在小学或初中阶段,同时保留体制内外发展的路径,既上好中国国家课程,同时也不拉下国际的融合内容。

在北京新英才常务副校长、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刘炜看来,小初阶段因为学校采用的都是中国国家课程,所以最重要的是搭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注重学科能力(如数学的计算能力等),培养良好的、专注的学习习惯,这样无论将来走国际、国内路线,都能够打好扎实的基础。

这一点,他认为中国国家课程在经历过三轮课改后,已经做得十分规范了。

“家长在择校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学校的校本课程,比如国家课程要求小学每周两节英语课,肯定不够,那么校本课程是否强化了英语部分?比如我们有专门的数学思维校本课程,将数学拓宽到理解背后的思维是怎么来的,能和别的学科产生怎样的交叉融合,等等。”

北京凯博的刘煜炎博士也表示,他在小初阶段坚定的是打造孩子的“本质能力”,包括科学思维能力、科创能力、语言能力等,“无论是中国课程,还是国际课程,其核心无非就是培养这些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不管体制内高考,还是体制外的海外升学,其实都是共通的。”

而到了大约8年级,刘校长认为,就应该是最后和家长、学生确认未来发展方向的窗口期,虽然有人认为九年级结束和十年级结束也有两个可以转轨的窗口期,但难度太大,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备考的时间,都已经非常紧张了。

“所以我对家长、学生都说,要谋定而后动,选择的时间可以长一点,一旦决定了,就不要在想东想西,尤其要杜绝把另外一个课程当备胎这样的想法。比如有家长觉得国内课程太难,就决定换到国际课程,其实国际课程一样也难,竞争压力也很大;也有家长认为孩子英语不好,想转国内课程,结果发现高考对于英语的要求同样很高。”

现在国际课程非常多元,IB、AP、A Level,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艺术方向等,最近我们还获悉,上海的德英乐引进了IBCP,是学术能力和职业技能并重的IB课程……在选择过程中,刘校长强调,一定要和孩子进行充分平等的交流。

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家长可以做主,其实像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学生,思维的复杂程度以及掌握的信息量已经远超于我们的想象,而且他们处于青春期开始构建独立人格的阶段,一定要和他们聊聊理想、聊聊未来,在充分理性交流的基础上,参考老师对于学生学科优劣势以及学习习惯的意见,共同确定目标,做出最适合孩子的方向和课程选择。”

「 写在后面的话 」

入行以来,我采访了上百位国际化学校的学生和家长。

其中有很多在公立学校的“小透明”,转轨后焕发出强大的自信;也有一些虽然不是“学霸”的孩子,但保持着强大的好奇心,在中学阶段经过各种探索,最终找到自我,找到喜欢的领域,不断拓展边界;还有各种高中生,思考成熟,和他们对话完全不觉得他们是学生,“爸爸真棒”的很多实习生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读者都来问,居然是高中生吗?

而一些在国外的学生,因为在国内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寄宿的经历,直接和大学无缝衔接,交到了来自各国的朋友;有本科去了一般的学校,但因为后劲儿足,最后在研究生阶段申请上哈佛、斯坦福、MIT等名校……

每每和他们对话,都会让我深深感到国际教育和留学的意义。而这些收获并不会因为任何考试的取消,部分外教的离开,或者短期形势的变化而改变。

在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上,只要我们始终抓住“不变之锚”,出国留学和国际化教育的价值一直都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穿透短期迷雾、穿透意识形态,不在乎眼下遇到的困难,坚定地达成目标。

扫描下方二维码

👇预约真榜择校节直播讲座👇


懂教育的家长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蒸发1500亿!曾让苹果低头的国际巨头,为何沦为反面教材?性教育:我如果是白雪公主,可能不会嫁给王子国产首创陆续获批,百亿市场破局之道是单品突破还是全治疗链布局?“北约”扩到家门口?如何破局?家庭教育促进法处罚了家长,然后呢?IT环境日渐复杂,企业IT运维如何破局?德州枪击案(1)与禁枪无关,与家庭教育相关,与暴力犯罪相关,与左派左媒体相关供应不足波及全产业链,行业厂商如何破局?又有券商研究所所长跳槽!卖方研究竞争加剧,中小券商频现人员流失,如何破局?15岁少年飙车撞死人不担刑责,判案法官释疑:家庭教育令管用吗?外教难留,网课没环境,陷入“瓶颈”的双语教育如何破局?你应该知道的死亡教育:与光同尘 我心安宁(二)人生的最大豪赌之二:赌儿女性教育:男孩子第一次性冲动,家长应该怎么办?Alipay+:蚂蚁集团的国际化道路性教育:姐姐正在换衣服,弟弟走了进来……关闭三个月,上海终于要复工了,未来中国企业如何破局?《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一个人的强大,从摆脱他人的期待开始寻找最受同行认可的中国国际化学校 |《2022胡润百学·中国国际化学校排行榜》重磅发布哈哈哈哈,我必须把这个说一下关于你的回忆当名校录取率成为“不能说的秘密”,美本申请该如何破局?关键时刻,中国经济如何破局?全奖学霸来了!被“土豪校”NYU阿布扎比录取,还省下百万学费!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教育圈黑天鹅事件频出,中产家庭何去何从?谁能拿到奥斯卡中诚信托产品 “踩雷”世茂 地产信托风险化解如何破局?你应该知道的死亡教育:与光同尘 我心安宁(四)2022加国大学国际生学费又狠涨!平时省钱不如早早毕业!(含各校学费对比)泣血 ◇ BMO称房价或连调15年!大温年入26万才配叫中产家庭!你应该知道的死亡教育:与光同尘 我心安宁(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改变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现状,迫在眉睫。厚德载物,格物致知-海投公益支持华人传统文化教育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要提速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