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餐饮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如何依法落实职责,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 以案释法
中小学校餐饮外包现象备受关注,
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依法落实职责 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案件回顾
近年来,各地陆续曝光多起校园食品安全事件。2019年3月,成都某中学多名学生自述腹痛等症状,该校食堂承包及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引发家长不满。多名家长担心学校销毁证据,冲入学校冷冻库拍照。网上随即大量流传食材发霉变质的照片,引发舆论热议。调查机关介入后,事件出现反转,经查该校食堂食材没有问题,样品经检测均在保质期内。网传图片系家长伪造,相关人员因故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获刑。学校及相关管理人员因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化解调处矛盾不力被依法处理。
2022年3月,天津某校外配餐公司被曝光存在安全卫生问题。网传视频显示,该公司工作人员在后厨清洗饭盒,没有佩戴一次性手套,食物残渣随处可见。经查,该公司存在临时雇用人员无证上岗、食物加工间残渣存留、食物加工流程不规范等问题。相关部门依法吊销该公司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对经营者处以100万元罚款并禁止从事食品行业。相关管理人员因履行监管责任、属地监管责任不到位被依法处理。
专家释法
马俊彦 宁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东海研究院研究员
学校食品安全是触动社会神经的敏感话题,不容有失。如何切实贯彻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规章,将食品安全职责落实到管理的各环节,保障学生用餐安全,有效防范与化解食品安全隐患,无疑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的关键环节。
第一,从思想认识上明确学校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法定职责
部分学校后勤社会化运营后,权责界定不清往往导致学校对自身主体责任认识缺位。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学校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职责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对自营食堂承担全面管理的主体责任。学校自营食堂属于学校直接管理的服务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落实校长负责制,将食品安全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
二是对承包或者委托经营食堂承担全过程的监管职责。引入社会力量承包或者委托经营食堂的,学校作为委托方和管理方,应当在准入与退出、合规审查、经营管理等环节,切实履行监管职责,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如在合同订立和实施环节,与经营方依法签订意思表示真实的合同,明确双方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并履行甲方责任,监督经营方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三是对校外配餐或者外购食品承担日常的监督职责。很多地方由教育部门统一从供餐单位为学校订餐,学校作为使用方,没有直接与供餐单位签订供餐合同,但学校仍应对供餐单位提供的食品随机进行外观查验和必要检验,查看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存条件,核验食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资质、食品包装标签、外购食品有效凭证等。查验中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停止食用,并反馈至有关部门。
四是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场所承担定期的巡查职责。中小学校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确有需要设置的,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并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中小学校要定期对校园内和周边食品经营场所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无证无照、销售烟酒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报告主管教育部门或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合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协同共治,形成合力。
第二,从行动上积极落实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按照《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要求,学校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
一是保障食堂的原料安全。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特别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健全原料控制、采购配送、食品留样等制度,如实、准确、完整记录并保存食品进货查验等信息,确保来源可靠、问题可溯。
二是保障食品加工场所的卫生安全。全面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保证食品加工场所及用餐场所等符合卫生安全标准、信息公开透明。监督食堂建立健全并落实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维修保养检验、餐具炊具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三是保障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健康。无论是自营食堂还是承包经营的食堂,学校都要监督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必要时可以进行临时健康检查。案例中临时雇用人员上岗前既没有查验健康证,又没有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因而对于餐饮配送公司的处罚、对于相关人员的追责符合食品安全法及相关规定。
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对学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校外供餐单位和食堂应严把进口冷链食品等重点食品原料管理关,查验留存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合格证明及消毒证明等。可由政府协调推进“中央厨房+智能设备”等新型配送模式,集中生产,统一保供。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健康饮食理念的指导教育,开展食源性疾病预防和营养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文明用餐、杜绝浪费的良好习惯。
第三,从制度上健全依法处置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机制
学校食品安全事关重大,没有试错机会。学校应当围绕采购、贮存、加工、配送、供餐等关键环节,完善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健全并落实相关制度。
一是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制度。学校应当建立安全应急管理和突发事故报告制度,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有条件的学校应当组织安全预警、舆情应对、信息发布等必要演练,全面落实学校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依法开展安全自查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防范应对不力可能造成的“次生灾害”。
二是认真落实陪餐制度。校长是校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家长是对孩子“舌尖上的安全”最关切的监督主体。建立陪餐制度,无疑是形成有效监管的必要保证。学校可进一步将陪餐主体扩大到分管领导、相关负责人员及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建立分级陪餐制度,做好陪餐记录。学校可邀请符合健康条件的家长志愿报名,每月或每周自主选择陪餐时间,配合“食堂开放日”“周中陪餐日”等常态化陪餐机制建设,让家长全程参与陪餐监督,确保学校食堂关键点位、关键环节全程受监控。学校要及时研究反馈家长在陪餐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更换满意度低、认可度低的配餐企业。
三是畅通家校社沟通渠道。学校食品安全事件在自媒体时代往往会被放大,具有危害性高、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学校管理者需要以公开坦诚的沟通积累信任,以严谨及时的调查粉碎谣言。2019年的案例中,部分家长通过伪造证据、散播谣言等激烈方式表达对于学校承包食堂食品安全的担忧,逾越了法律红线。学校应当建立校园食品安全的民主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学生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的作用,同时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布机制,准确、及时、客观地发布相关工作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学校食品安全是民生热点,是当下民生更是代际民生,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更是国家的千秋大计,依法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任重而道远。
文章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22年5月25日第05版《校长周刊》
责任编辑 | 赵利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