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对话连界王玥:企业家永远要对抗焦虑,学会向死而生

对话连界王玥:企业家永远要对抗焦虑,学会向死而生

财经

与其担心产业链转移,担心熬不过寒冬,不如向下扎根做强自己。


作者 | 莫 莫

出品 | 投资人说(touzirenshuo)


对抗周期、对抗焦虑,获取反脆弱性、获取确定性,已经成为了动荡之下企业家们的必修课。


从凯洛格到连界集团再到由新书店,连界董事长王玥身上集齐了投资人、企业家顾问、创业教练 、书店创办人,创新战略学者等诸多标签。


连界创立于2017年,是国内领先的产业持续新增长的“创新服务+资本”平台。围绕连界创新和连界启辰资本两大主体,以产业服务综合体“创新飞地”为载体,为创新力量对接产业应用场景,为传统产业升级匹配创新技术。


截至目前,连界创新已发展100+上市公司和产业龙头会员,与多个企业家社群深度合作,链接千名全国各地龙头企业家,通过数百场产业创新相关的主题分享,搭建产业创新对接的桥梁与平台。

 

5月28日,连界董事长王玥与维犀财经创始人楚明在科创最前线会客厅进行了一场题为《企业家与其焦虑,不如一起搞事情》的深度对话。

 

在这场一多小时的对话中,玥堂主先回顾了自己在清华大学里的学习经历。

 

王玥提到自己从书中找到了指引未来方向的明灯,在清华读过的一本自传让王玥选择“弃理从文”,开始关注起创业和企业家这个群体。

 

1999年,王玥作为首批会员加入了清华创业协会,当年的清华创业协会名单中,有许多在今日星光熠熠的创业者在榜。

 

清华里读过的海量“杂书”,青葱岁月相识的创业挚友,都成了王玥后来创业的“基因烙印”。

 

在这场直播对话中,王玥除了分享自己在多领域的跨界创业经历以外,他还针对如何理解企业家精神、如何理解创新、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等问题进行了干货分享。

 

尽管极具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仍在为企业家们注入焦虑,但与此同时也在倒逼企业打好根基。

 

与其担心产业链转移,担心熬不过寒冬,不如向下扎根做强自己。

 

维犀财经针对本场对话进行了精选,以下为经维犀财经编辑整理的对话实录。

 

01

不想开书店的创新战略学者
不是一个好的投资人

今天我想先跟大家讲讲我的成长经历。清华大学是我人生很重要的起点。
 
在清华学习,你会发现所有人都比你聪明。总结在清华学习的过程,我有两个很大的收获。
 
一是我跑到图书馆看很多杂书。

从亚科卡的自传《拯救沉船》中,读到了一个企业家把濒临破产的大汽车企业带出泥潭、重焕生机的故事。

当时的中国,企业家这种物种太珍贵了,然后我就开始关注这一领域。
 
二是加入了清华的创业协会。

1999年清华创业协会成立,我是第一批会员。那里面,有好多今天星光熠熠的创业者名字。后来组织越来越大,成为了清华的代表性标签之一。
 
坦白说,在清华学习的东西到今天,专业课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当时读的杂书,认识的创业的朋友,对后面我自己创业形成了特别重要的基因烙印。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我和另外两个好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咨询培训机构。
 
做一家创业公司很重要的一点是你的愿景、你的标杆是什么?
 
虽然当时我们很年轻,但是我们想做一家中国专业的资讯培训机构,以麦肯锡为对标,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我们当时的话说就是,用折骨为刀的精神去面对社会。
 
做咨询的好处,是能够和很多在商界、科技界的真正的高人过招。
 
后来与哈佛商学院结成战略伙伴后,有机会接触了中国优秀企业、企业家,一下就把视野、层次、格局都打开了。
 
后来从凯洛格转身去服务初创企业,是因为我读得懂企业家的痛点。
 
企业家是非常孤独的。

当时我们给企业家做咨询服务的时候,我说谁能够进入企业家精神的后花园,谁就赢了。
 
我们带着当时中国最优秀企业家去哈佛商学院、硅谷、Wall Street去交流,他们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就是创新。听得不过瘾,我们就组织企业家们去看MIT的实验室,去硅谷看前沿的科创团队。
 
我发现,那个时候,很多已经人到中年的企业家眼里是发光的,像回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

我们在当时就看到一个生意机会,世界的未来就是技术,虽然痛苦,但这是必须选择。
 
所以当咨询业务成熟后,我们转型去拥抱创业者。通过创业邦做创业营,我做创业营的主教练,堂主这个江湖称号就来自于此。当然再后来做早期基金,也是因为接触了太多的优秀创业者。
 
当时老朋友都问我,你干嘛去了?

我说我去给创业者做教练去了。他们说你也拉我们去看看。
 
我还记得,有一位大概四五百亿市值的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他们很关注创新,看完了创业营毕业路演后,他很激动,觉得创业者的想法和技术跟自己产业场景和需求是能够充分结合的。
 
就那一瞬间,我做连界的火花啪一下打开了。所以2017年,成立了连界。
 
连界——连接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产业世界,一个是科技世界;连接两类人群,一类是企业家,一类是年轻科技创业者。
 
如果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来讲,我们连接的是成熟期的企业和青春期的初创企业。
 
青春期的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充满着活力;成熟期的企业,已经是成年期、壮年期甚至有点官僚期。
 
让产业方和创业者双方互相携手合作的图景很美,但做起来很难。中间最大的挑战,是去说服产业方去做难而正确的事。
 
喊口号很容易,去落下那一步棋很难。

大家都知道下一波增长是技术驱动带来的增长。但是让你把你原来的技术、产品底层的标准,换成新的技术,不是每个产业公司都可以接受的,每个组织都有惰性和惯性。
 
另外,创业公司都是做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有很先进的算法。但你问他银行的门从哪开?他不知道。
 
他不知道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图,不知道采购流程、决策流程。同样的,对于银行而言,也不懂创业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应该如何在内部进行应用。
 
怎么能够让他们成为一家人,形成更紧密的合作?

我们觉得,中间需要一个翻译,所以我们做连界创新,做连界启辰投资,做由新书店,其实都是围绕这两个世界的连接在做服务。
 
做由新书店的时候很多人也问我,为什么要开这样一家书店?是因为你爱读书吗?其实不完全是因为我喜欢读书。
 
我们天天给别人辅导商业模式,我们都知道最差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如果你喜欢炒菜,你就想开一个餐馆,一定错了。

很多朋友喜欢看书,那么如果把书店做成一个单纯的生意,它肯定是一个坏的商业模式。
 
当你发自内心喜欢看书,你希望书店成为一个平台,成为一个道场,用对的环境读对的书,进而带来对的人,这件事就对了。
 
所以并不要把书店变成一个特别强大的商业模型,我们希望通过由新书店这个平台能够作为一个道场,成为能够链接产业、资本、人才、技术各种创新要素的路由器。
 
一方面,我们通过连界创新把产业方和创业者拉在一起,为他们互相翻译;另一方面,陪伴创业者一起成长,用投资的方式加入到他们之中。
 
当一个成熟的传统企业,愿意大面积采用一个新兴的技术去改造它的传统产业。这就是连界最有成就的事情。
 
并且我相信,在未来中国的产业中,这样的场景接下来会越来越高频发生。
 

02

企业要学会“无中生有,向死而生”

从2001年创立凯洛格开始,我一直在与企业家打交道。

今天人人都在讲企业家精神,100个人去定义企业家精神,可能会有100个定义。
 
但在我看来,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8个字——无中生有,向死而生
 
无中生有,即能够创造出产品,创造出商业模式,创造出优秀的组织
 
爱迪生发现了电,但企业家却能够把它变成电力公司。
 
也就是说,企业家是一个发明者、创造者,同时也得有无中生有的能力。
 
另外,无中生有是需要很大的好奇心、勇气和资源组织能力的。
 
怎么理解向死而生?
 
每个人都知道死亡是终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到100岁,但世界上有谁能活100岁?
 
中国人有个词叫寿终正寝,寿终叫无病而终,正寝是在自家正房的床上安静的死去,今天有多少中国人能做到寿终正寝呢?
 
几乎没有人能做到。
 
但是,想到死亡,人们就不乐观生活了吗?
 
人们会因为80岁可能会病死,就天天就缩在家里害怕哭泣吗?不会的。人是乐观的,即便知道死亡,但依旧希望能够拥有高质量的人生。
 
企业也是如此。
 
企业家在创办企业时就知道,他注定死去。
 
我们经常说希望组织能够百年长青,但世界上100年企业有多少?
 
企业家是明知不可而为之。
 
明知这个企业有一天会消失,还是希望在过程中做出有意义、有意思的事,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当然,创新是我认为企业家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品质。
 
我是怎么理解创新二字的?

在我看来,创是一种修行
 
创字,是创业的创,同时也是创伤的创。因此对于个人、企业来说,创新创业都是一种修行。
 
而新指代的是增长。新是天天不一样,是每天有成长。
 
创新就是在修行中成长,在修行中增长。

03

焦虑是企业家进化的动力
要抓住周期转换的机会

当下,创业的环境是极具不确定性的。
 
中美脱钩加剧、全球动荡不安的大环境和起伏的疫情下,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大家普遍都有一些焦虑。
 
焦虑也是一次企业家群体更新换代的机会。
 
我在这里想要送给企业家们三句话:
 
第一句话,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
 
悲观者总是能够说出许多理由来证明今天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他们基于中美的对抗、俄乌的战争、疫情的反复等等原因,选择躺平。
 
乐观者往往能够抓住周期转换中的机会。
 
第二句话:在新的周期里面,与其焦虑不如行动。

拥抱下一个科技周期,甚至是在中美大对抗主轴下,抓住科技创新的机会。
 
每一次不确定性的时代,都是一次新企业家迭代的时代。
 
过去我们组织中国企业去哈佛交流,让教授们去点评我们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
 
当时我们很希望人家夸咱们,我们总是去介绍我们企业多好、规模多大。

比如我们是China Mobile,在中国有60万员工;比如我们是Bank of China,是第一个在纽约设办事处的中国银行;比如我们是Air China,是挂着国旗飞行的航空公司……
 
但是很多教授给出的点评却犀利,他们会认为,你们是非常优秀的公司,但不是创新公司。
 
什么是创新公司?
 
在他们眼中,有自己原创性的技术,有自己独特创新精神的企业(才是创新公司)。也就是说他们更关注技术的原创性。
 
创新1.0时代的企业家,可能是靠资源、靠信息红利起来的,现在可能不得不躺平了。
 
我认为,下一波创业红利就是中美对抗带来的红利。
 
今天的时局其实是一个好机会,中国要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中国未来一定会奋起直追,诞生中国自主科技体系。
 
第三句话,也是巴菲特说的一句话,“任何一个投资者都是爱国者”。
 
前两句话是给企业家的,最后一句话是讲给投资人的。
 
一个投资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紧紧捆绑的,你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满战乱的国家,诞生如巴菲特这样的投资人,动荡的国家土壤里面长不出优秀的企业。
 
只有跟国家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中国出现100家甚至1000家优秀的像华为一样的企业出来,中国才有机会长出自己优秀的投资人。
 
当然当下焦虑是必然的,但是每个人都有对抗焦虑的方式。
 
我个人安放焦虑的方式有三招。
 
第一招,看书。

一本好书,作者会蹦出来跟你对话,他用他的人生经验跟你交流,你把自己的思想暂时留白,换到一个境界以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事情。
 
第二招,有至少一个到两个忘年交好友。

他们已经经历过很多次周期,多跟他们交流、学习。
 
第三招,有一两个狐朋狗友。

在他眼里你不是玥堂主、玥老师、投资人、董事长。你是一块玩的哥们儿。在他们面前可以放下标签、铠甲。
 
当然,这些都是很个人的安放焦虑的模式,大家各不相同。

关于企业业务层面,如何对抗焦虑,我也有三个小建议。
 
第一,在今天这种大的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评估自己生意的商业模式,评估自己的极限现金流。
 
极限现金流是我造的词。怎么理解这个词?
 
打个比方,上海当下lock down的状态,企业都动不了,但依然有一系列成本支出,如员工成本、房租成本、供应商成本等等。
 
去算算这些成本,你账上的现金还能够撑几个月?
 
第二,去评估你的商业模式离核心资源的距离。
 
这背后有一个关键的因素——核心资源在改变。
 
做生意中,有一个比喻很有意思:

两个小孩,一个放羊的、一个砍柴的,两个小朋友玩了一天,放羊小孩在玩的过程中羊也吃完了草,很快把KPI完成了;砍柴小孩因为玩没砍到柴KPI没完成,回去以后被妈妈揍了一顿。
 
这背后其实讲的是,商业模式的高低。
 
评价商业模式很重要一点,就是离核心资源的距离。

一些拥有核心资源的企业,比如说矿产 License、比如说国有银行、国有石油公司等等,其商业模式一定相对更高级。
 
很多企业现在之所以觉得难,觉得焦虑和彷徨,背后原因之一是你离下一步核心资源比较远。
 
企业要通过评估离核心资源的距离来判断你的商业模式,以及抗击打能力背后下一个核心资源是什么?
 
是要拥有特殊资源?是和政府搞好关系?还是说要拥有核心技术?
 
我认为下一个核心资源应该是,你离核心技术近,你的商业模式可能就会更高级。
 
第三,收缩、布局。
 
不赚钱的业务可以把它全砍掉,聚焦到你现在比较擅长做的事情。
 
布局新的趋势,在新的趋势来临时,组成新的技术团队,通过合作或投资的方式,跟它连接。
 

04

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IN³链接场景、技术和钱

连界是如何陪伴企业家度过这段相对艰难的时期的呢?
 
目前连界服务两类群体,一类是产业会员,一类是初创企业创始人。
 
针对这两个群体,各有不同的方式。
 
产业会员方面,连界主要帮他们做一系列的研讨和技术对接,为其研讨下一个新商业模式。
 
如离技术越来越近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如哪些技术能够应用到产业会员的产业场景中去?
 
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产业会员完成一次商业模式升级。
 
创业者方面,主要帮助他们快速地评估其极限现金流,同时帮助其寻找对的产业方和可能的下一波投资人,以帮助他们去度过新周期的挑战。
 
近期连界在筹办的IN³大会,就聚集着连界平台中最主要的三种力量。
 
第一个是产业方industry,即我们服务的产业者、成熟企业、A股上市公司。第二个是创新者innovator。第三类人就是投资人,investment。
 
IN³大会的主题是共性科学创新增长。
 
共性科学区别于基础科学,它是基础科学进入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很多基础科学在实验室里要做几年甚至几十年,最后也不知道在哪个场景里面会爆发。
 
共性科学指的是能够马上跟产业方对接的科学技术。我们把产业方、做共性科学的研发团队和投资人一起聚集到IN³当中。
 
那么谁应该来参与IN³大会?
 
第一类是需要引进创新理念的产业方,其高管层、战略部门、创新部门、投资部门甚至人力部门等关键部门负责人都可以参加。
 
第二类是创业者,我们鼓励创始人和团队来参加,IN³中很多产业方会来讲自己的需求。

如全国可能有上百万亩的耕地,需要引进无人机技术;如油田希望能够跟AI数据去结合;如中国mRNA疫苗企业可能希望和人工智能结合……产业方提出需求,创业者也能够听得懂诉求。
 
第三类人是投资人。投资人可以在看到这些产业场景和技术碰撞的过程中,判断和选择其中值得投资的机会。
 
总结一下,这三类人在IN³中能得到什么样的价值?
 
产业方,能够发现自己的第二曲线的实践者。
 
创业者,能够发现自己很重要的客户。
 
投资人,能够发现真正的投资机会。




合 作 对 接


寻求报道、商务合作、投融资对接、媒体互推、开白、投稿、爆料等……

扫码添加投资人说运营者微信,备注「商务合作」详细沟通。



超 级 社 群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


关注【投资人说】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进群」,与各行业精英直接交流,共同进步。

视 频 推 荐



旗 下 媒 体




发现在看了吗,戳下看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宋志平: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周航:企业家精神不是什么?早餐吃4个鸡蛋被质疑搞体重焦虑,女明星排骨胸想增肥还成原罪了?VR陀螺对话伯宇科技CEO陈烨玥:电致变色材料如何解决AR眼镜“光学痛点”男人的心,海底针流浪汉和懒汉的消失是件大工程那些用自律对抗焦虑的年轻人如何缓解焦虑,这里有22个普通人的建议睡前焦虑,为什么会要了年轻人的命? | 写社会这样的产业园,终将走向死亡!鹦鹉为什么你总是动不动就焦虑,动不动就迷茫?这事让孩子变丑变笨,不能大意!不走弯路不焦虑,科学解读“口呼吸”“我以为自己没有年龄焦虑,原来我只是不想面对”丨茶会34城售票中学会“向死而生”:个体与组织如何从告别仪式中重获尊严?云学堂祖腾:企业增长范式面临新变革,学习发展成为企业增长新动力企业微信对话陈春花: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是实现客户价值【开营首发!】向死而生: 创业的“失败”与“成功”亲家交往时,学会闭嘴,这四种话永远不要说!5.8 向死而生研究说:大龄单身越是焦虑,越难找好对象!外网30岁危机引热议!十万网友怒吼:别焦虑,70也年轻华夏文明是人类智慧的起源与未来的希望只会防守的企业家,永远难以拿冠军永远不要对孩子做这3件事,除非你希望他厌恶学习对话脉脉林凡:企业和员工博弈的实质是话语权之争“一个国家永远地改变了”人民日报推荐:拒绝焦虑,能解决人生80%的问题(建议永久收藏)疫情中的创业者,最真实的焦虑,压力,与温柔神秘儿童肝炎,此地无银三百两 - 本来不太焦虑,直到CDC开始“借人头”越是感到焦虑,越要关注你的心理韧性“奥斯卡”圆食:“蘑菇天地”,“花环披萨”倪光南:企业家要相信创新舍得创新AP考试的取消,引发了中国众多家庭的升学焦虑,标化成绩真的这么重要吗?疫情终将过去,与其焦虑,不如一起搞事情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