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学院」是KnowYourself与糖心理联合开设的心理咨询培训学院,目前已经培训过13000+名学员。学院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分优秀学员通过培训后获得了KY兼职机会,甚至有学员被录用为公司全职工作人员,正式成为KY大家庭的一员。⚠️团购优惠中⚠️
⚠️优秀学员享全额奖学金⚠️
「萌芽计划」十二期正在火热销售中,原价4950元,现在报名直降1460元,立享团购价3490元(支持花呗分期付款哦)!
转发课程信息还有机会再减300元哦,添加下方课程顾问了解详情~今天要聊的不是佛教中的无我,而是一种抗打击、抗焦虑的良好心态。
人生的痛苦和烦恼,很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自我”在发挥作用,而发酵开来的——痛苦变得更大、更持久。而“无我”则能令我们少受损伤。Hayes和Smith(2005)提出:人们常常将痛感(pain)和煎熬(suffering)混为一谈,但实际上,痛楚感和煎熬是不一样的。痛楚感是对负面事件的应激性感受,它是伤害发生的信号。每当我们遭遇到伤害,我们的大脑和神经就会作出反应,让我们感受到痛楚感;而煎熬发生在人们感受到痛楚感之后。煎熬是一种持续时间更长的负面状态。在煎熬的状态下,人们会有一系列负面的感受,像慢性疼痛、情绪低落、失眠等。打个比方,在被分手的那一刻,我们会感到伤心、甚至胸口处出现酸痛,这些心理、生理上的痛楚感提醒我们: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爱人。被分手的过程很短暂,可在它结束后,我们依然会不断地回想前任、吃不下饭、或是感到愤怒。这些事后负面的思维、行为和情绪,就是我们处于煎熬状态的表现。所有人都有痛感,因为伤害总会发生。而且,人们不但无法回避痛楚感,人们也需要痛楚感。如果我们接收不到伤害发生的信号,我们很有可能无法避开危险、生存下去。但是,不是每次伤害都会导致煎熬。比如,一个人的父母总是批评ta,但ta通过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于是来自父母的否定虽然还会刺痛ta,但并不会造成困扰、阻碍ta交友和发展亲密关系,也不会经常想起这种否定,沉浸在反复回想造成的负面情绪中不可自拔。所以不难看到,回忆过去、沉浸于what if的思维、对负面情境的想象、对未来的担忧,这一切,都会加重痛苦,让我们长久沉浸于负面的状态里。这就是“自我”起的负面作用。抑郁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的悲伤,焦虑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险的恐惧。当我们的自我过多地让我们的思维留在过去和未来,负面情绪就有了很多滋生的机会。“过去如果不是这样,该多好啊”“未来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我可怎么办啊”,如果仔细想想,大多数人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时间,都超过自己的想象。对未来有太多担忧,让眼下的我们不得不焦虑,对过去有太多不甘,于是遗憾、后悔。这就让我们的思维沉浸在了负面的可能性中。当伤害发生时,自我会试图压抑或是否认自己的负面思想和感受。比如,有些人在失恋后会反复告诉自己:“不要去想了!不要为这件事难过了!”然而,思维和情绪都存在“悖论效应”:如果你试图压抑负面想法和情绪,它们可能会暂时消失,但很快会再次出现,或是转变为其他负面的想法和情绪(Hayes & Smith, 2005)。自我的另外一种负面的作用机制,是在生活中,很容易把一些本来和自己无关的事,联想到自己身上、感觉是针对自己的。比如,有些社交焦虑者在和他人沟通中,会将对别人的猜测当作事实。像是当社交焦虑者发现别人对自己冷淡时,ta们心想:“对方一定不喜欢我。”实际上对方只是因为困倦而反应较慢,并不是真的对社交焦虑者有恶感。但社交焦虑者坚信自己的想法是事实,于是感到痛苦。而如果一个人不觉得他人针对了“自己”,可能就连真正是针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也可以一笑而过。无我,也就没有自我用来被他人伤害。有些人习惯给自己“贴标签”,这些标签一般以“我是__”开头:比如低自尊者会告诉自己“我是个失败者”。Ta们没有意识到人是复杂的、可变的,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下作有不同的应变;ta们不相信自己能够改变,让自己只能依照僵化的自我认识来行动和思考。这些人会被自己的标签极大地束缚,比如相信自己不被人喜欢、或者相信自己必须是某一种样子等。每个人身上都多多少少地存在一些,关于自我的、僵化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会在无形中限制个人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你错过重要的人生机遇或搞砸人际关系。KY测评研发的【自我认知局限测试】,能够帮助你分析自己身上潜藏的不良惯性思维模式,帮助你突破自我认知局限,成为更有觉察力的自己。
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无我」时刻,就在专注的状态中。此时,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存在在我们的思维和感知中。在这一刻,所有的伤害和负面情绪似乎不存在(当我们无法感受到它们的存在时,也可以说它们就是不存在的)。在儿时就养成良好的专注能力,真的是会让我们受益终身的礼物。自我的一个负面起效机制,就是抵抗/防御。对抗现实,苦苦挣扎。尼采曾经写过人性的伟大就是对命运的热爱,不去想改变任何一件事,无论是过去的事、未来的事,接纳、热爱命运对自己的安排。无我就是敞开自己,允许一切对自己发生。虽然依然会遭遇创痛,那就让痛苦像水流一样从自己身体里流过,忍耐、等待。不去人为制造更多的折磨,比如苦苦追问“为什么”“凭什么”。不执着一方面指的是,无我的状态下,不会有执念。顺应自然,让要离去的人、事离去。有时,执念会成为一个人的心魔,让人不计代价、随意抛掷自己的生命。此外,有时候我们执着的东西,并非明确的外部的事物。我们可能执着于对他人甚至是对自己的错误看法,可能执着于一些不良的思维模式,可能执着于对美好生活的一些想想,等等。这些执着困住了我们,也限制了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越执着于拥有那些想法的自己,越不容易明白真实其实还有很多个不同的角度。其实,自我的思维是唯一能够穿越时空的东西。身体是只能存在于此时此地的。而一生中,发生痛苦的事件的具体的时刻是有限的;只要我们自我的思维不去穿越时空与它们相见,当下此刻的我们就可以是无痛的、平和的。过好每一个微小时刻,就是我们能做的,最为善待我们自己的事。5. 不敏感(求生欲:没有说敏感不好的意思,可以看最后一段)无我的状态里,即便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一些攻击,也更容易去关注这种攻击和ta之间的关系。一瞬间的痛苦过后,更容易关注到ta为何在此时此刻以这种方式,对“我”发起攻击。而不是很长时间受此影响难以调节心情。在一些模棱两可的时刻,ta们也会有更少的关于“自己被害”的幻想。不太容易被人际间的一些不确切的信号刺痛。在这里我特别想跟大家说一点,用尼采举例子吧,他的理论里,有像热爱命运(Amor Fati)这样的观点,也有大量推崇自我能动性、人要积极主宰自己命运的观点——这是因为他(和每一个成熟的心灵一样),明白生活的真理和自我的真理一样,必然包含大量矛盾的部分,在不同的情境中适用不同的真实。所以无我,是用来应对一些生活困境的真理,而在另一些困境中我们仍然很需要自我的力量。你可以把这些矛盾的真理,收藏在自己的工具库里。在不同的情境、语境里,灵活调用不同的生活哲学,来智慧地应对。
人是要先感受过「有我」才能感受「无我」的。先去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再把自我放下。否则你会被空虚感吞没。
冥想练习,锻炼专注力和像陌生人一样观察自己的感觉,看清那个「我」。(想要实践无我,点击查看:谷爱凌信佛?其实信的是“无我”(内含冥想练习音频))
经常提醒自己要接纳。尤其在不舒服的情绪冒出来的时候,允许自己有负面的感受,告诉自己接纳这种负面的感受。
找到共通人性(自己是世界上千万个普通人之一)的感觉,找到自己很渺小的感觉,明白这样渺小的自己,没有能力控制很多事,有助于放手和放下。
永远投入于此时此刻在做的那件事,让自己能快速集中注意力,并让自己能够产生心流的感觉。(需要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点击查看心流 相关科普)
今天就说这些了~
今日互动: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有什么想法吗?来评论区聊聊吧~点点「在看」,了解“无我”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