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广发策略戴康】春季资本论坛演讲—破晓迎春,优选△g

【广发策略戴康】春季资本论坛演讲—破晓迎春,优选△g

公众号新闻

戴康  CFA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SAC S0260517120004,SFC CE No. BOA313


全文摘要


1、2023年A股盈利周期会缺乏弹性;估值驱动力来自于中美的“此消彼长”(中国复苏,美债利率下行),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的ERP下行至接近2010年以来的历史中枢;都需要等待“此消彼长数据确认”。春季进入了“中美共振不弱”,“此消彼长”方向未变,因此维持A股“破晓”修复市的看法


2、此消—我们判断去年10月份10Y美债利率4.3%大概率是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的顶,相比当前的3.95%,未来1到2个季度我们预期波动中枢是3.5%附近,其作为风险因素已经被市场较充分吸收


3、彼长—历史上地产强复苏=经济强复苏,反之就不太容易。我们判断:23年的地产链修复力度预计将介于12年与15年之间,地产销售端修复到投资端启动一般需经历8-10个月的滞后期(除非09年政策强刺激),即便一季度地产销售“量价”数据有改善,地产投资改善也需等到Q4以后


4、去年10月美股大概率已是底部区域,当下估值性价比不高。我们复盘了从70年代以来典型的美股见底特征是:盈利的逆风持续,但是随着实际利率顶部确认,股市触底回升。去年10月美国实际利率确认见顶,但美股这轮反弹后前瞻估值接近历史均值+1X标准差附近


5、作为本轮港股牛市旗手,我们去年11月10日领衔全市场call港股“天亮了”指出“这是我们2019年以来做出的第三个最重要判断。”提示港股牛市是万点行情,当前港股赔率空间已经凸显,我们预计随着国内复苏渐入佳境,后续有望接力港股牛市第三阶段


6、港股建议继续把握港股“三支箭”:(1)稳增长:地产龙头及地产销售竣工链(家电/家具);(2)疫后复苏“扩内需”:可选消费(黄金珠宝/服饰/免税)、必选消费(啤酒/超市)、医疗保健(医疗服务/器械/创新药);(3)“重建”&海外流动性反转:互联网经济


7、A股拉长时间看并没有持续稳定胜率的交易因子(例如16-19年高DCF—深港通后外资重定价中国优质蓝筹股、20-21年高g景气投资—新冠疫情后美联储无限量宽松吹泡沫、22年低PEG—熊市积极防御等)。2023年作为盈利回升首年,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23年的交易因子是买景气g,还是买环比△g


8、A股历史上的熊市底部,往往对应着大多数行业的“估值底”,比如08、12、18年底,但是以22年10月的指数低点来看,本轮“市场底”并非所有行业的“估值底”,估值劈叉程度是历史几个底部中比较高的位置,这与16年初“熔断底”时期较为相似。在这种背景下,A股在阶段性会继续兼顾赔率的修复。


9、23年参考历史上经济底部回暖的四年会更有价值(09/13/16/19年)。09年和16年:从【强预期】走向【强现实】,经济有活力、市场买弹性,也就是高△g 行业(偏价值风格)。13年和19年:从【强预期】走向【弱现实】,经济缺乏活力、市场买景气,也就是高g 行业(偏成长风格)。“4月决断”的核心矛盾是地产基本面的复苏;地产强复苏=强现实,反之则反。


10、当前仍处于“强预期”阶段,配置仍是△g占优,优选低估值△g;(1)“强预期”阶段,布局低估值△g的开工复工链、消费修复链及科技景气修复中的机会;(2)“4月决断”后,观察估值比价,探索从高△g向低估的高g的切换;(3)同时,全年我们建议持续关注贯穿始终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政策主线的投资机会。



广发证券2023年春季资本论坛暨上市公司闭门交流会【复苏温度与政策脉络】于3月1日在成都举行,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参会并发表演讲《破晓迎春,优选△g》,以下为演讲原文:



今天会议的主旨是“复苏温度与政策脉络”,是关于中国疫后复苏力度的评估和新一届领导班子上来后的政策讨论。这有待于“4月决断”,将成为全年市场风格的一次定位,如果我站在机构投资者的视角,更多地是观察和等待。投资是由预测和应对两部分组成的。我今天把已经形成预期差的部分做个分析和展望,对未来会亮相的部分做个假设和应对,主要和大家讨论三个核心问题:1)A股“破晓”和港股“天亮了”的主要逻辑是什么?如何定位去年10月底的底部?2)市场停在这里等待什么?哪些调整因素已经被市场充分吸收,4月决断的核心矛盾是什么?3)A股历史上缺乏持续稳定胜率的交易因子,去年底以来的市场风格符合我们的前期判断配置△g,在4月决断前如何优选“△g”?何时转向“高景气g”


去年10月底中国权益市场迈过熊牛切换拐点,信用底、盈利预期底、估值底、国内政策底、海外政策底“复合政策底”已经在22年11月依次确立。23年是A股罕见脱离外需的盈利上行周期(类似13年、19年),A股盈利周期会缺乏弹性;估值驱动力来自于中美的“此消彼长”,中国风险溢价下行+美债利率回落对应估值修复,因此A股更多的是由贴现率下行驱动的修复行情。“破晓”行情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风险溢价下行”的拔估值之后,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的ERP已下行至接近2010年以来的历史中枢;都需要等待“此消彼长数据确认”。“此消彼长”指的是中国复苏,美国浅衰退。



“此消”首先讲一下美债:我们判断去年10月份10Y美债利率4.3%大概率是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的顶,未来1到2个季度我们预期波动中枢是3.5%附近,其作为风险因素的讨论可以适度淡化。一是期限利差,我们看下面这张图,历史经验当美国政策利率与10Y美债利率倒挂之后,长端利率确认见顶。去年10月10Y-3M期限利差倒挂后,标记4.3%的利率顶。二是通胀顶对美债长端利率的指引。过去半个世纪的经验是,每轮周期,美债利率顶与通胀顶时间大致相齐或滞后。去年10月开始美国核心通胀迎来高位连续改善,后续美国通胀缓解是比较确定的。



“彼长”对于中国经济和A股盈利来说,经济仍在“强预期”阶段,静待“4月决断”。我们讲“4月决断”的核心矛盾是地产基本面的复苏情况;历史上地产强复苏=经济强复苏,反之就不太容易。我们判断:23年的地产链修复力度预计将介于12年与15年之间,地产投资修复动能较弱,仍待“4月决断”强政策加码。我们看这张图,16年末“房住不炒”政策提出以来,地产消费的“量价”数据,已经趋势性回落6年以上,即便23年地产消费“量价”数据改善,修复斜率也会相对较低,较难V型反转,原因在于——



当前地产销售“量价”数据均底部(负增)改善,历史上来看类似于09年、12年、15年——(1)09年有“4万亿”强刺激,和现在的可比性较低;(2)12年上半年地产政策边际放松,但房价上涨之后,下半年地产政策又边际收紧;(3)15年初就开始降准降息、降低首付比例,尤其是二套房政策持续放松。本轮“房住不炒”基调下政策力度目前弱于15年;但由于本轮地产链“稳增长”迫切性明显强于12年,预计力度又将强于12年。因此我们判断:本轮地产修复力度或将介于12年与15年之间。12年和15年的经验显示,地产销售端修复到投资端启动一般需经历8-10个月的滞后期(除非09年政策强刺激),即便一季度地产销售“量价”数据有改善,地产投资改善也需等到Q4以后,短期内如非大级别政策强刺激,地产投资预计将对经济拉动有限


我们判断23Q1将为盈利底,A股23年将步入新一轮盈利回升周期,A股非金融的全年盈利增速将在10%左右。23年盈利复苏早周期,多数板块盈利具备高弹性(Δg)。根据分析师重点跟踪公司一致预期,预计中游材料、TMT、地产链、消费服务业具备业绩高弹性(Δg)优势
春季进入了“中美共振不弱”区间。美国中期当前低失业率及相对健康的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形成浅衰退的“缓冲垫”。中国短期复苏斜率有所提升,生产端数据起步慢、恢复快;工业品库存及价格呈现开工后的回暖迹象。整体上,我们认为中美“此消彼长”方向未变:即本轮中国经济复苏和海外经济浅衰退美债利率下行的中期趋势未变,因此维持A股“破晓”修复市的看法。
对于争议比较大的美股:我们判断,去年10月美股已是底部区域,当下估值性价比不高。我们看右边这张图,上方是美股表现,中间是美国实际利率,下方是美股盈利。历史经验,美联储加息周期中的实际利率顶对应美股市场底。我们复盘了从70年代以来典型的美股见底特征是:盈利的逆风持续,但是随着实际利率顶部确认(右图T0时刻),股市触底回升。去年10月美国实际利率确认见顶,美股随之确认底部区域。但美股这轮反弹后前瞻估值接近历史均值+1X标准差附近,性价比不高


对于港股的投资机会,我们怎么看?作为本轮港股牛市旗手,我们去年11月10日领衔全市场call港股“天亮了”指出“这是我们2019年以来做出的第三个最重要判断。”11月18日《港股牛市三阶段》我们提示港股牛市是万点行情:一阶段主权风险溢价下降,二阶段价值重估,三阶段盈利兑现。近期港股市场出现了“牛回头”的调整,当前港股赔率空间已经凸显,恒指远期PE回落至很少逗留的均值-1STD以下,胜率改善方面,首先看上面这张图,一是消费者信心指数谷底回升对港股盈利向上驱动的确定性,中间这张图,二是信贷劈叉后的收敛居民信贷迎来改善,下面这张图,三是库存周期视角对港股盈利动能的逐级带动。我们预计随着国内复苏渐入佳境,后续有望接力港股牛市第三阶段。





我们建议继续把握港股“三支箭”:(1)稳增长:地产龙头及地产销售竣工链(家电/家具);(2)疫后复苏“扩内需”:可选消费(黄金珠宝/服饰/免税)、必选消费(啤酒/超市)、医疗保健(医疗服务/器械/创新药);(3)“重建”&海外流动性反转:互联网经济。关于港股,明天上午港股“天亮了”分论坛有精彩的嘉宾分享和圆桌论坛



回到A股配置层面,我们在去年就一直强调,A股拉长时间看并没有持续稳定胜率的交易因子(例如16-19年高DCF—深港通后外资重定价中国优质蓝筹股、20-21年高g景气投资—新冠疫情后美联储无限量宽松吹泡沫、22年低PEG—熊市积极防御等)。


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23年的交易因子是买景气g,还是买环比△g?


首先,我们从赔率的角度解释,为何今年以来市场行业轮动较快,且市场触底以来反而有一些行业在挤压估值?先看这张图,我们在《23年买景气g,还是买环比△g?》曾作出详细拆解——本轮“市场底”并非所有行业“估值底”,因此存量资金优先进行的操作是填平“市场底”的“估值沟”。A股历史上的熊市底部,往往对应着大多数行业的“估值底”,比如08、12、18年底,但是以22年10月的指数低点来看,本轮“市场底”并非所有行业的“估值底”,估值劈叉程度是历史几个底部中比较高的位置,这与16年初“熔断底”时期较为相似。在这种背景下,A股在阶段性会继续兼顾赔率的修复,也就是规避高估值品种、优先筛选低估值方向。



其次,我们从胜率来看,23年作为经济触底复苏的拐点年,“预期照向现实”的强弱决定指数弹性和风格(参考09/13/16/19年)。23年春季是经济急冻后复苏的验证期,23年总量层面的复苏是较大概率,因此参考历史上经济底部回暖的四年会更有价值(09/13/16/19年)。09年和16年:从【强预期】走向【强现实】,经济有活力、市场买弹性,也就是高△g 行业(偏价值风格)主导了当年市场表现靠前的板块。13年和19年:从【强预期】走向【弱现实】,经济缺乏活力、市场买景气,也就是高g 行业(偏成长风格)主导了当前市场表现靠前的板块。


落脚到23年,今年是“强现实”还是“弱现实”?23年的判断更加复杂,外需有压力、内需有潜力,我们认为有待4月决断。

一方面,23年海外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外需有压力,这与13/19年“弱现实”的背景更加相似,这张图可见,罕见脱离外需背景的A股盈利上行期,就落在13年、19年,盈利周期缺乏弹性;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地产信用”和“疫情”出现了过去2-3年未有的大级别拐点,消费及地产产业链释放的内需动力尚不明确,因此内需有潜力,等待4月决断


为何4月决断?两个原因:1. 穿越疫情之后,居民的“报复性消费”和“疤痕效应”到底哪一方面的影响更为深远?由于海外经验与中国实际情形有差异,因此市场需要更多的验证信号;2. 两会前的“政策真空期”,今年或延续至4月政治局会议前后,一方面疫后的需求复苏势头良好,另一方面政策的重心或更重视“提效”而非“加力”,复苏成色以及政府换届影响会带来政策的观察期被延长。


决断的核心矛盾?23年核心矛盾是地产基本面的复苏;地产强复苏=强现实,反之则反。目前23年春季仍处于“强预期”阶段,配置仍是△g占优,优选低估值△g;下一阶段等待强弱现实验证或估值比价失衡,风格向g切换。


我们根据22-23年各行业业绩增速的不同组合做了一个坐标轴,纵轴Y轴自上而下是23年盈利增速行业打分排序,横轴X轴从右向左是22年盈利增速行业打分排序。右上方第一象限就是22和23年业绩增速都高的板块我们称之为高景气高g行业,左上方第二象限就是22年业绩增速低而23年业绩增速高的板块我们称之为高弹性△g行业。目前根据分析师的盈利预测:高弹性△g行业主要包括疫后复苏服务业、地产产业链、医药子行业、电子子行业等(第二象限),高景气g行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及先进制造业领域(第一象限)


最后我讲一下行业配置建议:从△g到g,主题投资 “中特估值”

当前A股“强预期”阶段,低估值△g占优,待“4月决断后”,观察估值比价,寻找从△g向g的切换,同时兼顾政策主线,积极布局“中特估值”主线——(1)“强预期”阶段,布局低估值△g的开工复工链、消费修复链及科技景气修复中的机会;(2)“4月决断”后,观察估值比价,探索从高△g向低估的高g的切换的泛新能源技术创新带来的景气延续及高端制造业的景气韧性;(3)同时,全年我们建议持续关注贯穿始终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政策主线的投资机会



简单展开来说就是——

1. 低估值△g仍是“强预期”阶段首选。看下这张表,当前高△g行业经历上涨后估值较去年底有所修复,但仍大多数PB分位数低于50%以下、23年动态PE大多小于30倍。目前低估值△g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开工复苏链、消费复苏链、科技景气改善。



对于地产复苏链△g:我们判断数据回暖带动产业链景气改善,重点关注消费建材、家具等细分行业。22年市场博弈地产政策放松,但产业链传导存在梗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地产股价表现优于地产链。但是23年数据改善预期有望验证,地产链弹性有望体现。一方面,23年初已可初步观测到二手房等地产销售复苏,有望传导至地产链的订单及收入预期改善;另一方面,部分行业中观数据亦可观测到积极变化信号。例如1月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连续2个月实现降幅收窄。


对于生产复苏△g :国内开复工修复斜率抬升,我们认为地产、基建、制造业投资链条需求有望复苏,重点关注自动化设备、工程机械、重卡。近期我们观察到,国内节后恢复斜率持续抬升,目前各项数据在正常的修复轨道上。比如返乡迁徙、劳务到岗率持续恢复;生产端的开复工数据起步慢、恢复快。一方面,开复工加速对应终端需求复苏,叠加去年低基数,工程机械、重卡销量有望改善,同时工程机械还受出海逻辑拉动、重卡也受库存去化及更新率预期抬升驱动;另一方面,信贷条件回暖、制造业投资抬升拉动下,自动化设备订单也有望继续改善。短期来看,企业中长期信贷增速是自动化设备复苏的前瞻观测指标,22年中旬以来持续好转,指向23年复苏预期。中期来看,自动化设备也有国产化、高端化的成长性逻辑


对于消费修复链△g:我们判断出行链修复预计只是“填坑”,医药调整后长期向好。一方面,从消费修复的空间来看通过国际比价横向借鉴,我们可以观察到全球消费行业在防疫政策优化后,其基本面和市场表现最大能够修复的程度;通过国内纵向比较,我们也可以测算国内消费行业在防疫政策优化后,其基本面和市场表现已经修复的程度。因此我们可以综合判断出国内有修复空间的消费行业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化学制药)、食品饮料(休闲食品/调味发酵品)以及休闲服务。另一方面,(1)从出行链消费修复的时间来看,借鉴防疫措施同样偏紧的越南和新加坡的经验:之前较紧的防疫政策导致消费数据“砸坑”,随着防疫政策优化,消费数据大概会经历5-6个月的“填坑”过程,带来出行链消费品的超额收益,后续行情需要观察消费“扩内需”政策力度。(2)借鉴海外经验,医药行业的超额收益能够长期持续,原因在于“延迟性流行”和“免疫债”能带来疫情防控放开后医药行业基本面数据的提升,这体现在了美国连锁药店药店单季营收同比在22年明显上行



科技改善△g数字经济,将迎来政策和技术的双轮驱动。政策方面,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党政信创率先发力、行业信创紧随拓展,沿“2+8+N”体系逐步拓展。技术方面,AI技术应用场景落地速度呈现分化,根据技术成熟度曲线,AIGC应用(如ChatGPT)尚处于期望膨胀期,关注率先落地的算力


科技改善△g半导体设计:库存、产能、产品三周期预期改善,我们认为半导体设计有望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21Q3半导体进入下行周期,至今已持续6个季度。23年产业有望困境反转。库存周期方面,22Q4行业库存现回落信号,23年中有望恢复至健康水平;产能周期方面,晶圆代工环节的产能利用率在23Q1有望持续松动,且当前代工厂整体价格策略已在调整,“以价换量”有望改善设计环节成本压力;产品周期方面,下游消费电子、工业等复苏及行业新品渗透有提振需求。历史来看,半导体设计股价往往领先基本面复苏1-2个季度而触底反转,因此当前时点可逐渐开始布局


科技改善△g传媒,受益于政策边际转好、行业精品化推进、疫后复苏三重利好。如政策对于游戏方面的边际宽松趋势渐趋明朗,同时国内IP改编游戏逐渐成熟,进一步促进国产游戏精品化与游戏出海。广告与影视院线方面受益于23年经济回暖与影片审批边际放松等


未来可能的切换。我们看这张表,目前高g行业经历下跌后,估值较去年底有所下修,但目前PB分位数仍多在50%以上,难言回到合理位置。不过比价差距缩小,一些高g行业23年动态PE回到20-30X,也预示着市场在下一阶段或走向均衡或切换。因此待“4月决断”后,我们可以密切跟踪估值比价,观察从△g向g的切换。当前来看,有几个潜在的切换方向——



一是泛新能源技术创新,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下半程,围绕“续航里程+安全性+低成本”三大痛点,关注结构性技术发力,如电池、轻量化和碳化硅。另一方面,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储能技术沿安全性、经济性、大型化方向突破,关注储能电池和控温设备


二是高端制造景气韧性,一方面,智能算力需求扩张及数据流量爆发是大势所趋,将会进一步刺激超算基础设施扩容,另一方面当下千兆宽带网络正处破壁渗透期,至2022年底渗透率尚不足16%。通信设备(光模块、光纤光缆)等在23年有望持续受益


主题投资方面关注政策主线,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去年底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如何理解“中特估值”是当下非常重要的投资命题,“中特估值”本质是对“中国优势资产”进行重估,我们通过纳入非财务因子、弱化外围因子等路径,沿国央企、科创、ESG、港股四条思路重塑估值体系。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国央企迎来估值重塑,一方面,国央企改革确定性高,“一利五率”经营目标提升业绩预期,建议关注航空航天为首的军工领域专业化整合加速;另一方面,国央企产业转型受政策加持,向“卡脖子”、数字化、绿色化三大方向转型,建议关注运营商新兴业务、电网企业绿电交易提速。


最后,我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中美“此消彼长”方向未变:即本轮中国经济复苏和海外经济浅衰退美债利率下行,维持A股“修复市”港股牛市的判断。本轮A股“市场底”非系统性“估值底”,板块赔率分化。23年为经济触底复苏的拐点年,“预期照向现实”的强弱决定指数弹性和风格,强预期→强现实偏向高弹性△g ;强预期→弱现实偏向高景气g 。4月决断,核心看地产基本面。地产强复苏=强现实,反之则反。当前“强预期”阶段△g继续占优;待强弱现实验证或估值失衡,H2风格向g切换。


行业配置:从低估值△g到低估的高g,主题投资政策主线“中特估值”。(1)“强预期”阶段继续配置低估值△g:地产链中的消费建材、家具;复工复产需求抬升的自动化设备、工程机械、重卡;疫后消费修复链中的生物制品、创新药、中药及休闲食品,科技链条的半导体设计、信创、AIGC、游戏、广告和影视院线;(2)“4月决断”后,观察估值比价,探索从高△g向低估的高g的切换:新能源车链的电池、轻量化及汽车电子,储能链上的储能电池、控温设备,以及景气韧性的通信设备;3)“中特估值”政策主线:受益央国企改革及产业转型的航空航天、信创、运营商、绿电



本报告信息

对外发布日期:2023年3月1日

分析师:

戴康:SAC 执证号:S0260517120004,SFC CE No. BOA313

郑恺:SAC 执证号:S0260515090004

曹柳龙:SAC 执证号:S0260516080003

韦冀星:SAC执证号:S0260520080004

倪赓:SAC 执证号:S0260519070001

吴迪:SAC执证号:S0260523020001

李学伟:SAC 执证号:S0260522070010




团队成员介绍


戴  康  CFA: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硕士生导师。十三年A股投资策略研究经验。2019年初提出A股熊牛转换,金融供给侧慢牛开启,2021年12月转向慎思笃行,2022年11月率先提出港股万点牛市开启,备受市场认可。包揽2017-2022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金牛奖、水晶球奖、新浪金麒麟最佳分析师等所有重要奖项。
郑恺:联席首席分析师,8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
曹柳龙:资深分析师,7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
韦冀星:资深分析师,4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
倪赓:资深分析师,4年A股策略研究经验。
吴迪:资深分析师,2023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李学伟高级分析师,2022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杨泽蓁:研究员,2022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徐嘉奇:研究员,2022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侯蕾:研究员,2022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杨藤:研究员,2023年加入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感谢您的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广发策略戴康】港股牛回头的原因和展望——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十戴康:港股“天亮了“论坛演讲:千金难买牛回头【广发策略】基金四季报配置:从配置景气g,到配置弹性△g【广发策略戴康】香江水暖多少度?—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六【广发策略戴康】四大视角把握港股牛市“位置感”——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九【广发策略戴康】SVB事后: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十二【广发策略|“破晓”系列重温】防疫政策优化的全球比较——“破晓”系列报告(三)(首发于22.11.30)【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春季躁动”助力“破晓”——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月第2期)【广发策略】高景气g与高弹性△g,当前比价如何? ——周末五分钟全知道(2月第3期)【广发策略戴康团队】央国企重估:盐铁和涌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猜想系列(六)邓小平向中央保证《永不翻案》全民催眠曲印象夏威夷【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思•变”Δ三重奏之AI科技牛起点——周末五分钟全知道(4月第2期)【广发策略戴康团队】寻找“低拥挤”和“高景气”的交集——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月第1期)【广发策略】“4月决断期”,优选低位“困境反转”——“破晓”系列报告(十)重磅!戴康:破晓迎春,优选△g—23年春季策略展望【广发策略戴康团队】一元复始——2023年十大判断【广发策略戴康】“中特估值”的港股优势——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十三【广发策略】春季资本论坛演讲PPT—破晓迎春,优选△g【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春季躁动继续推荐低估值△g——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月第3期)【广发策略戴康团队】23年买景气g,还是买环比△g?—“思·辩”系列(一)【广发策略戴康】大涨过后,AH 股怎么比较? —— 港股 “ 战略机遇 ” 系列之八【广发策略戴康】千金难买牛回头——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十一【广发策略戴康】“扩内需”引领港股牛市二阶段 ——港股“战略机遇”系列之五【广发策略戴康团队】“中特估-央国企重估”系列合集【广发策略|“破晓”系列重温】23年买景气g,还是买环比△g?(首发于23.1.19)【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数字经济·AI奇点时刻”系列合集娄岩一周诗词五首【广发策略】一张图看懂23年买景气g,还是买环比△g?岁末文学城,竖起一道哭墙!【广发策略|“破晓”系列重温】地产产业链:信心筑底,从分化到扩散(首发于22.11.17)重磅!【广发策略】消费修复还有多少“时间&空间”?——“破晓”系列报告(八)【广发策略|“破晓”系列重温】“春季躁动”助力“破晓”(首发于23.1.8)【广发策略|观点重温】“4月决断期”,优选低位“困境反转”——“破晓”系列报告(十)(首发于23.4.14)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