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公司做出猛犸象肉丸,用的是真猛犸象的DNA?! 可惜,没人敢吃……
微信的规则进行了调整
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多点“在看”,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和赞
这样事儿君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才能继续跟大家分享每个开怀大笑或拍案惊奇的好故事啦~
这周二,荷兰NEMO科学博物馆里出现奇妙一幕。
几个工作人员把一颗巨型肉丸端上桌子,它的表面油光灿灿,底部石盘放着白色酱汁和浆果,看上去像高档餐厅里出现的菜。
把玻璃罩子打开,奇妙的肉香瞬间在展厅里扩散,勾得人想尝一口。
味道应该不错吧……
不过,等一下,为什么科学博物馆里会放盘肉丸啊??!
“这是我们公司烹饪的猛犸象肉丸。” Vow创始人蒂姆·诺克史密斯(Tim Noakesmith)说,“呃,这不是愚人节玩笑。”
Vow是澳大利亚专门研发培育肉(cultured meat)的科技公司。
所谓的“培育肉”是指用动物细胞制造的肉块,不需要宰杀动物。
这有点像快餐店售卖的植物肉,但培育肉是真正的肉食,不是用植物模拟肉的口感。
Vow公司喜欢制造新奇的肉类,他们已经研究了50多种动物,包括羊驼、水牛、鳄鱼、袋鼠、孔雀和各种鱼。
猛犸象肉是他们最新的点子。
他们和昆士兰大学合作,获取了猛犸象肌红蛋白的DNA序列,将其放入绵羊的肌肉干细胞里。
这段DNA能决定肉的气味、颜色和味道,让绵羊肉吃起来像猛犸象肉。
因为DNA序列中存在一些缺口,Vow用非洲象的基因去填补。
然后,一步步培育细胞,让它们复制到200亿个。
最终Vow得到了包含绵羊、猛犸象、非洲象DNA的肉块,一番烹饪后,做成肉丸放到博物馆里。
整个过程只用了几周时间,比养一头象快多了。
诺克史密斯说,猛犸肉的香味闻起来很像鳄鱼肉。
可惜,不能真的去尝。
“这个蛋白质有4000年历史,人类已经很长时间没吃过猛犸象了,不确定会对人体造成何种影响。总之,如果我们要把这种肉投放到市场上,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
Vow做猛犸象肉丸主要是为了搞噱头,引起人们对培育肉的关注。
“人类需要改变肉食消费习惯。我们的目标是,让数十亿人从吃传统动物肉到吃研究室里做出来的培育肉!”
人类对肉食的喜爱已经对环境造成可怕的伤害。
2018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称,如果想在2050年让全球温度增长低于2度,西方国家需要少吃90%的牛肉,少喝60%的牛奶,少吃50%的鸡蛋。
放在全球,所有人平均要少吃75%的牛肉和90%的猪肉。
这是因为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实在太多了。
按重量计算,地球上60%的哺乳动物是家畜,36%是人类,仅有4%是野生动物。庞大的畜牧业造成全球14.5%的温室气体,远超其他食品产业。
这些气体近一半是饲料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另一半是家畜消化产生的(也就是打嗝和放屁)。
加上畜牧业经常砍伐森林、污染水域、过度消耗水资源,简直是环境杀手。
与此同时,人类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这意味着肉食消耗量会变得更大,畜牧业继续扩张。
为了解决这个困境,全球150多家公司已经开始研发培育肉。
培育肉不需要建养殖场,也不会屠宰任何动物,既环保又人道。早在2011年,美国食品公司Eat Just就开始研究这个领域。
他们花了十年时间,开发出一种培育鸡肉。
通过从鸡身上提取细胞,然后给细胞喂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让细胞在生物反应器快速变多。
Eat Just说这个过程很像酿酒。
生产一块培育鸡肉只需要14天,而养鸡场养鸡需要45天。
2020年底,新加坡政府确认培育鸡肉是安全食品,批准他们销售。在高档会所里,Eat Just端上培育鸡肉馅的包子、枫糖鸡块、千层鸡肉酥等菜肴,味道都很不错。
如果不特意说,食客感觉不出它们和普通鸡肉有差别。
同一时间,Upside Foods研发的培育鸡肉获得美国食品药监局的批准。
这是食品药监局首次给培育肉开“绿灯”,意义重大,Upside Foods创始人激动地说:“这将是人类食品史上的分水岭……全球肉类消费市场将迎来大变局。”
他们的鸡肉也是在生物反应器里生成的,做出来的鸡肉三明治和鸡肉沙拉都很美味。
除了鸡肉外,做牛肉、猪肉和鱼肉的公司也很多。
Wildtype公司在制造培育鱼肉。他们从银鲑鱼身上提取细胞,在容器中让它们大量增殖,最终变成一片片鱼肉。
美食家们说,Wildtype公司的培育鱼肉是寿司级的,与普通鲑鱼肉不相上下。
BlueNalu公司专注制造蓝鳍金枪鱼和黄条鰤。他们的鱼肉直接供给高档餐厅。
做猛犸象肉丸的Vow公司推出过培育鹌鹑肉,它已经在新加坡餐厅中售卖。
可能是调整了其中的DNA,这种肉散发出“烧制的鲜香味和芬芳的海鲜气息”,让菜肴别具风味。
培育肉不止用在菜品里,也可以用在零食里。
2018年,Geltor公司提取出乳齿象胶原蛋白的DNA,将其变成乳齿象动物胶,然后做成小熊软糖。
和Vow公司不同,Geltor公司的创始人真的敢吃。他们说味道不错。
培育肉行业不会产生甲烷,需要的土地和水也比传统畜牧业少很多,可以说是潜力无限。
投资公司纷纷入场,Vow拿到5600万美元的资金,Eat Just拿到3亿美元,Wildtype拿到1亿美元,BlueNalu拿到8460万美元。
专注食品技术的风投公司Blue Horizon估计,到2030年,全球培育肉市场将达到1400亿美元。
未来听上去很美好,但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虽然培育肉消耗的环境资源少了,可人类实际投入的钱比畜牧业多。媒体估计,每公斤培育肉的成本在400到2000美元之间,只有富人吃得起。
很多公司不愿意透露生产培育肉的成本,只说目前还在亏钱。
难以大规模生产也是一个问题。
Vow公司拥有自己的工厂,全年只能生产30吨的培育肉,有时一天都产不了1公斤肉。
他们说正在建造第二家工厂,它比第一家大100倍,不知到时候会如何。
其他公司的产量要大一些,但和传统畜牧业比起来,也是九牛一毛,几乎无法撼动分毫。
当然,科技还在进步,谁知道未来会不会有突破?
继续研究下去,也许哪一天,
人类的餐桌上会摆满廉价美味的培育肉,动物和大自然也不用遭受折磨……
ref: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3/mar/28/meatball-mammoth-created-cultivated-meat-firm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giant-meatball-extinct-mammoth-unveiled-netherlands-2023-03-28/
https://www.greenqueen.com.hk/upside-foods-fda-gras-status-cultivated-meat/
https://techcrunch.com/2018/03/12/making-mastodon-gummies-geltor-is-recreating-a-truly-paleo-diet/?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CpWGC_sXboiZpmNcoGh6W9KugFQG8pouQ1mJ4e6-J_3YgX-Drfr6axog_RMXhtGxU9nrAqN9eC8APxTkfN634RfzxBiE5t9ca1VueJNgjBZjQV6Lsr0j8VwO25Cq-g1CDvlaQqa7wI120KikUx6nT1PJIbwy0TTtxTtGkUIiTSY
--------------------
各位小伙伴们
微信公众号规则又进行了调整
事儿君也不得不跟大家求个三连
希望大家多多点击“在看”
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和赞
这样事儿君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
与大家继续分享每个开怀大笑或拍案惊奇的好故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