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公众号:罗玲的空间。作者罗玲,旅澳学者,儿童教育专家,著有《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
转眼间,孩子们的假期已经接近尾声。
在这个长假里,相信大家都帮助孩子们安排了各种精彩的活动。不知道有没有家庭将家务也作为孩子的一项必做之事去安排呢?
如果平时孩子一直有帮忙做家务,那么希望他能继续保持,如果有些孩子很少做家务,我们希望他们能在这个假期的尾巴,开始参与到其中来。
毕竟对孩子而言非常重要的自我管理机会,就藏在最简单的家务之中。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兰曾做过一项长期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
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其长大后的就业率为15:1,前者的收入也比后者高出约20%,并且婚姻更幸福,也更不易患上心理疾病。
我们拆解一下家务可能在孩子成长中起到的作用,就会发现这样的研究结果并不奇怪。一个人是否拥有动力、自信、学习迁移能力,对未来的学习和就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这些要素,其实孩子都能通过简单的家务获得。
斯坦福大学的威廉·戴蒙教授在讲述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找到目标和动力时提到,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教会孩子负责任。例如,家里有宠物,孩子也愿意和宠物一起玩,那么相对的,他也要对宠物的喂食、散步等认真负责。如果他还没有做完这些,朋友就邀请他去一块玩玩具,那么我们就可以告诉他,「照顾小狗是你的第一任务,做完了仍旧可以跟朋友出去玩,这是你的责任。」
若要让孩子看到不负责任的后果,那么一盆植物不浇水会枯干、会死,这些都是孩子能在家务中体验到的。
很多孩子会在生活中出现畏难情绪,表现得不自信。这种恐惧情绪家长很难通过「你一定能行」、「你最厉害啦」这类言语鼓励化解。因为产生自信的一个基本来源是孩子对事情的成功体验,如果孩子这方面体验少,他的内心就很难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反之,成功体验越多,孩子就可能越能放手去尝试,认为自己能做到。
一些简单的家务活上手之后,会让孩子对自己的做事能力拥有掌控感,即使没有得到言语的表扬,孩子也会在逐步学会的自我照料过程中,愈发觉得自己能干,从而受到鼓舞,成为孩子的自信来源。在有些家庭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所有应该自己负责的事情都被家长包办了,从穿衣服、喂饭到整理书包。
原以为这样做能帮孩子节省时间,用到读书学习上去,实际上没有生活体验的孩子,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被剥夺了。很多家务能让孩子实际体验到归纳、总结、顺序先后、分类等概念,如果孩子没能在生活中获得这些体验,上学后也很难迁移到抽象知识中去。这些小事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放手给孩子自己去做,最终从生活和小家务上获得应有的学习能力。
此外,家务活对低年龄孩子而言,还是一种很好的手部精细动作锻炼。并且孩子是会很喜欢这些活动的,就像过家家一样是种好玩的游戏,对孩子而言非常有益。
我们可以先从孩子应该自己负责的事务上着手,一步步培养孩子管理自己生活,同时帮助成人分担一些家务工作的能力与意识。
《人人都能做到的便签整理术》一书中提到,只对孩子说「你也不收拾收拾」太过笼统,孩子会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以及怎样做。
于是作者在孩子自己的事务上也用上了自我管理的法则——「细分化」。要给孩子下达具体的指示,比如「把画册放到右边的书架上」、「把堆在地板上的积木收进红色箩筐里」等等。
我们还可以多给孩子共同参与家务的机会,例如让孩子帮忙一起收拾碗筷等。同时也要牢记当孩子做的不完美的时候,不要急着收拾残局,给孩子一些指导,等待他越做越好。通常而言,几岁的孩子就已经可以把家务做得很棒,拥有超出大人想象的能力。下面附上10岁前孩子的参考家务表,其实他们已经能独立完成很多事情了:
幼儿园前是家长引入负责概念的好时机。爸爸妈妈可以像做游戏般引导孩子做简单的家务,多鼓励赞美孩子。
幼儿园时孩子就可以做更多具体的任务了。爸妈做家务过程中可以邀请孩子加入,这也是亲子互动的过程。当孩子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应当放手让孩子独立做更多事情。孩子二年级时,就可以在之前的家务基础上教孩子使用一些电器,当然最重要还是要提醒孩子安全使用。到孩子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多参与到家庭中,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孩子做家务,除了上述诸多好处外,也是一种让孩子在家动起来、每天强身健体的一项活动。
目前我国孩子的运动时长普遍不足,而运动对于增强孩子身体素质、提升孩子专注力、释放焦虑与压力都有很好的效果。
◇◆◇◆◇◆◇◆◇◆◇◆◇◆◇◆◇◆◇◆◇◆◇◆◇◆◇◆◇◆◇◆◇◆◇◆◇◆◇◆◇◆◇◆◇◆◇◆◇◆◇◆◇◆◇◆
“英国养娃那些事儿”诚意推荐
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