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笔刘怡曾在 19 年前往阿富汗,为了报道当时的一场总统大选。他说:“可能有 1000 个记者写过美国总统是怎么选举产生的,但是很少有记者去报道阿富汗的总统是怎么选举产生的。”
出于相似的动机,当听闻秘鲁正在进行一场大选,并且有接触选举阵营的机会时,吕晓宇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好友的邀请,只身前往秘鲁。
“说句实话,这场选举如果在亚非拉的任何一个地方,我基本上都可能会去,所以当时不是说,我一定要去拉美,只是正好碰到这个机会。如果事情发生在东南亚或者发生在非洲、发生在中东,有这样的机会的话,我都会飞过去。”
吕晓宇
在这场不期而遇的秘鲁之行中,学习与研究政治学多年的吕晓宇第一次领略到了“现场”的魅力和“行动”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吕晓宇正处于对人生与学术道路的迷茫状态:“我在博一之前,都觉得自己要做学术,一直在读书,读到博一的时候,突然间对这个体系发生了幻灭,可能就像你一直想要工作,当你进入大厂之后,对这个体系突然开始幻灭。在那个年纪,幻灭的过程非常普遍。”
千万条理论,敌不过一次真实的目击。在秘鲁首都利马的大街上,吕晓宇看见一场场游行与演讲,人民在此刻聚集起来一齐为共同体的未来摇旗呐喊。他清楚地感知到内心的转变:再也无法忍受只待在文本世界中,不触及任何真实。
吕晓宇
吕晓宇将对这次秘鲁之行的记录手稿整理成册,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利马之梦:晓宇的拉美笔记》。虽然那场秘鲁大选结束了,而他才带上这一经历开始上路。
“某一个细小的冲击,每次的伏击点有所不同,带来的改变,也并非能合并在一面旗帜下。我至今准备着秘鲁经验随时的再次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