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贸易新格局 | 经济复苏后,中国出海机遇加速增长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寻求跨国扩张的机会。除了传统的北美和欧洲的发达国家市场,越来越多的目光转向了新兴市场。亚洲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经济区之一,其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吸引着众多中国企业的目光。
图片来源:搜狐网
2023开年,出海贸易往返的航班、港口就变得忙碌了起来。距RCEP(区域贸易协定)生效一年多来,推动东亚主要经济体加快形成统一大市场,给各成员国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政策的重大利好下,RCEP的直接红利包括在区域内进行贸易的90%的商品享有零关税的优惠,揭开跨境出海的“黄金时代”。
2023年4月,胡润百富发布《2023全球独角兽榜》,亚洲共有463家独角兽企业上榜,仅次于北美。亚洲等地区正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焦点和宝贵机遇,从电商巨头到金融科技公司,中国企业正在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力量,积极参与和塑造这个地区的商业格局,从而越来越凸显在亚洲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前主任柴海涛表示,中国的海外投资已远大于引进外资存量,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与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硕果的体现。当前企业出海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亚洲的产业链重塑和布局,尤其是东盟的崛起,中国与东盟之间合作加强,展现出亚洲供应链的超强韧性;二是重点解决“一带一路”企业遇到的问题,宏观上要考虑到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摩擦和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从微观上推动经营合规、技术创新及金融体系完善。
东北狂飙,中俄贸易交好
根据近日海关总署官网发布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44号《关于进一步拓展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的公告》,俄开放海参崴将成为中国内贸中转口岸,吉林又增加一条货物出海通道。这将改变吉林和黑龙江因没有出海口,需要从辽宁大连港口中转海运货物的局面,今后将大大缩短陆路运距,并且从海参崴港装船转运将免于出口关税及其他税费。此次中国东北重新获得出海口,或许有助于促进区域发展。
事实上,今年中俄贸易额暴增已经备受关注。一季度东北GDP增速居全国第一,吉林增速超8%拔得头筹,黑龙江、辽宁也赶超全国平静增速水平。对俄贸易的狂飙突进,为此次东北振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海关发布”,多年以来,由于黑龙江、吉林等地区缺少出海口且陆路运输能力有限,东北地区的物资难以及时运往南方。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解决东北商品运输困境,海关总署决定开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试点,部分内贸货物可以“借道”国外港口,通过海运方式运往中国南方进境,销往国内。这样不仅解决了运力问题,而且缩短了陆路运输路程,也可以节约不少运费。如将货物从黑龙江绥芬河运往江苏太仓港,相比传统运输方式,每个集装箱大约可以节约运费2000元。
图片数据:中国海关
由此看来,占据地缘优势的东北三省将迎来史无前例的一次贸易大跃进。但目前东北的双边贸易还是以进口为主,作为重工业基础发达的东三省,与俄双方产业有一定同质化,从长远来看,急需产业转型升级。在此之下,全国经贸体系的格局,都将重新书写,东北也将全力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
海南自由贸易,辐射东盟国家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步伐的加快,政策红利的释放,海南的发展蓝图和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海南自由贸易的窗口“走出去”。背靠大陆14亿人口市场,面向东南亚6.5亿人口市场,海南打造的是双循环经济,未来志在超越香港、迪拜、甚至新加坡,打造世界级别开放程度最高、最大贸易港。
作为自由贸易港的规划,将意味着是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区,通关、货物管制,申报手续等流程将大程度简化。并允许外方船只、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规定区域也可自由往来。对普通人来说,海南自贸港是继深圳特区之后的又一大机遇。零关税低税率减税制这三大优惠,使海南成为免税购物天堂。在保税区注册的企业即可合法经营免税商品,并可以获得一条龙服务,以极低的投入做跨境免税贸易。
图片来源:DT财经
疫情经济复苏后,要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张名片,其亮点优势就必须力争在现有国际自贸港的水平之上,其软硬环境必须同国际接轨,是毋庸置疑的客观需要。今年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在3月份同比增长了35.4%。为了吸引东南亚企业的投资发展,最近海南又推出“两个总部基地”建设的核心政策。其中包括,支持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外资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15%优惠政策;支持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公民、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外资企业工作人员享受个人所得税15%优惠政策等系列政策。
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海南自贸港的布局,一方面固然要扮演好它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角色,另一方面它作为中国与东盟,乃至RCEP对接互动的前哨,它的“双总部基地”布局与东盟和RCEP的经济深耕面向是不能切割的。海南自贸港作为“走出去”、“迎进来”的亚太枢纽,其所背负的不仅是整个RCEP的经济机遇,同时更是“藉经济保和平”的定海神针。
一带一路在中东
中国是中东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之一,是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东地处连接亚欧的关键位置,又占据全球石油总储量的六成之高,5亿人口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市场,使得中东长期以来都是全球各国经贸往来关注的“掘金热土”,蕴藏着电商、物流、社交和金融科技等赛道的机遇。
随着中东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5G、物流仓储体系的建设完善,已为电商产业奠定了基础,即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中东国家也正在寻求从资源型经济向数字化经济的转型,并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数字支付等电商模式。
我国对中东海湾六国的出口优势产品集中于电机、机械器具、钢铁、汽车等工业制成品、零部件等,以及家具、服装等消费品,弥补中东制造业欠发达的瓶颈。曾经,往来中东的贸易货物80%经过阿联酋迪拜进行中转,能辐射非洲和海湾市场。阿联酋长期保持中国在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地位。2022年中国商品出口阿联酋增长27.47%。未来五到十年,俄罗斯、东南亚、中东是国际贸易主要的出口方向,这些市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量大廉价,并在跨境电商产业繁荣的趋势下需求不断增速。
图片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出海,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说,正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走出去”的前提不是建立在企业完全把自己的国内市场架空到国外去经营,而是做增量市场。现阶段企业“出海潮”中,大部分中小企业异业联盟,通过海外当地渠道巧妙借用政策风口,把产品“送”到客户手里。
作为民营企业,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国际大变局中努力壮大自身发展。只有不断提高,在全球经济各行各业的供应链中掌握更强的话语权,更高的主导地位,才能在国际博弈中居于不败之地。
从破局者的角度来看,东南亚已是最大贸易盟友,而中东也日益偏向我国。在全新格局下,中国在产业布局中不但要基于市场的选择持续产业升级转型,而且还要维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续。而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未来如何更好地保持出口优势?将是未来值得不断构想的问题。
资料来源:财经早餐、深涧资本
❖ END ❖
往期推荐
全球独角兽达1,361家,比一年前增加303家 |《2023全球独角兽榜》重磅发布!
2023开年,出海贸易往返的航班、港口就变得忙碌了起来。距RCEP(区域贸易协定)生效一年多来,推动东亚主要经济体加快形成统一大市场,给各成员国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政策的重大利好下,RCEP的直接红利包括在区域内进行贸易的90%的商品享有零关税的优惠,揭开跨境出海的“黄金时代”。
2023年4月,胡润百富发布《2023全球独角兽榜》,亚洲共有463家独角兽企业上榜,仅次于北美。亚洲等地区正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焦点和宝贵机遇,从电商巨头到金融科技公司,中国企业正在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力量,积极参与和塑造这个地区的商业格局,从而越来越凸显在亚洲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前主任柴海涛表示,中国的海外投资已远大于引进外资存量,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与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硕果的体现。当前企业出海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亚洲的产业链重塑和布局,尤其是东盟的崛起,中国与东盟之间合作加强,展现出亚洲供应链的超强韧性;二是重点解决“一带一路”企业遇到的问题,宏观上要考虑到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摩擦和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从微观上推动经营合规、技术创新及金融体系完善。
东北狂飙,中俄贸易交好
根据近日海关总署官网发布海关总署公告2023年第44号《关于进一步拓展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的公告》,俄开放海参崴将成为中国内贸中转口岸,吉林又增加一条货物出海通道。这将改变吉林和黑龙江因没有出海口,需要从辽宁大连港口中转海运货物的局面,今后将大大缩短陆路运距,并且从海参崴港装船转运将免于出口关税及其他税费。此次中国东北重新获得出海口,或许有助于促进区域发展。
事实上,今年中俄贸易额暴增已经备受关注。一季度东北GDP增速居全国第一,吉林增速超8%拔得头筹,黑龙江、辽宁也赶超全国平静增速水平。对俄贸易的狂飙突进,为此次东北振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海关发布”,多年以来,由于黑龙江、吉林等地区缺少出海口且陆路运输能力有限,东北地区的物资难以及时运往南方。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解决东北商品运输困境,海关总署决定开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试点,部分内贸货物可以“借道”国外港口,通过海运方式运往中国南方进境,销往国内。这样不仅解决了运力问题,而且缩短了陆路运输路程,也可以节约不少运费。如将货物从黑龙江绥芬河运往江苏太仓港,相比传统运输方式,每个集装箱大约可以节约运费2000元。
图片数据:中国海关
由此看来,占据地缘优势的东北三省将迎来史无前例的一次贸易大跃进。但目前东北的双边贸易还是以进口为主,作为重工业基础发达的东三省,与俄双方产业有一定同质化,从长远来看,急需产业转型升级。在此之下,全国经贸体系的格局,都将重新书写,东北也将全力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
海南自由贸易,辐射东盟国家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步伐的加快,政策红利的释放,海南的发展蓝图和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海南自由贸易的窗口“走出去”。背靠大陆14亿人口市场,面向东南亚6.5亿人口市场,海南打造的是双循环经济,未来志在超越香港、迪拜、甚至新加坡,打造世界级别开放程度最高、最大贸易港。
作为自由贸易港的规划,将意味着是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区,通关、货物管制,申报手续等流程将大程度简化。并允许外方船只、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规定区域也可自由往来。对普通人来说,海南自贸港是继深圳特区之后的又一大机遇。零关税低税率减税制这三大优惠,使海南成为免税购物天堂。在保税区注册的企业即可合法经营免税商品,并可以获得一条龙服务,以极低的投入做跨境免税贸易。
图片来源:DT财经
疫情经济复苏后,要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张名片,其亮点优势就必须力争在现有国际自贸港的水平之上,其软硬环境必须同国际接轨,是毋庸置疑的客观需要。今年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在3月份同比增长了35.4%。为了吸引东南亚企业的投资发展,最近海南又推出“两个总部基地”建设的核心政策。其中包括,支持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外资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15%优惠政策;支持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公民、东南亚等境外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外资企业工作人员享受个人所得税15%优惠政策等系列政策。
格局决定布局,布局决定结局。海南自贸港的布局,一方面固然要扮演好它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角色,另一方面它作为中国与东盟,乃至RCEP对接互动的前哨,它的“双总部基地”布局与东盟和RCEP的经济深耕面向是不能切割的。海南自贸港作为“走出去”、“迎进来”的亚太枢纽,其所背负的不仅是整个RCEP的经济机遇,同时更是“藉经济保和平”的定海神针。
一带一路在中东
中国是中东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之一,是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东地处连接亚欧的关键位置,又占据全球石油总储量的六成之高,5亿人口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市场,使得中东长期以来都是全球各国经贸往来关注的“掘金热土”,蕴藏着电商、物流、社交和金融科技等赛道的机遇。
随着中东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5G、物流仓储体系的建设完善,已为电商产业奠定了基础,即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中东国家也正在寻求从资源型经济向数字化经济的转型,并纷纷出台政策鼓励数字支付等电商模式。
我国对中东海湾六国的出口优势产品集中于电机、机械器具、钢铁、汽车等工业制成品、零部件等,以及家具、服装等消费品,弥补中东制造业欠发达的瓶颈。曾经,往来中东的贸易货物80%经过阿联酋迪拜进行中转,能辐射非洲和海湾市场。阿联酋长期保持中国在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地位。2022年中国商品出口阿联酋增长27.47%。未来五到十年,俄罗斯、东南亚、中东是国际贸易主要的出口方向,这些市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量大廉价,并在跨境电商产业繁荣的趋势下需求不断增速。
图片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出海,对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说,正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走出去”的前提不是建立在企业完全把自己的国内市场架空到国外去经营,而是做增量市场。现阶段企业“出海潮”中,大部分中小企业异业联盟,通过海外当地渠道巧妙借用政策风口,把产品“送”到客户手里。
作为民营企业,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国际大变局中努力壮大自身发展。只有不断提高,在全球经济各行各业的供应链中掌握更强的话语权,更高的主导地位,才能在国际博弈中居于不败之地。
从破局者的角度来看,东南亚已是最大贸易盟友,而中东也日益偏向我国。在全新格局下,中国在产业布局中不但要基于市场的选择持续产业升级转型,而且还要维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续。而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未来如何更好地保持出口优势?将是未来值得不断构想的问题。
资料来源:财经早餐、深涧资本
往期推荐
全球独角兽达1,361家,比一年前增加303家 |《2023全球独角兽榜》重磅发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