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名14岁抑郁症女孩的自白:“我从出生开始,就在赎罪”

一名14岁抑郁症女孩的自白:“我从出生开始,就在赎罪”

健康

在这些年的咨询里,我发现: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察觉到,自己在养育孩子时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比如,很难直接向孩子表达爱意;明明为孩子高兴,一开口却泼冷水……

可还有一些情况,却没那么容易察觉。

比如这些话: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
“你放心,我哪怕把房子卖了都会供你上学!”
“你自己吃好就成,不用管我,我凑合下就好。”

这些苦情式的话语背后,也许藏着更为隐秘的攻击。

所以,在征得来访者彤彤的同意后,我借着她的故事与你分享,藏在这背后的“内疚式教育”。

希望能帮你开启一些觉察,学会疗愈自己,更好地爱孩子,以及爱自己。



彤彤是和她的妈妈一起来到咨询室的。

14岁的小姑娘,没有一点生机,听到问话也只是微微抬眸,不予回答。

她的妈妈有些尴尬,告诉我,彤彤得了抑郁症,希望能帮忙疏导。

了解彤彤的基本情况后,我将妈妈请去了休息室,和彤彤单独地谈一谈。

一开始,彤彤一动也不动,我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可能是感觉到过于安静,她抬起了头,跟我对视后慌忙躲开,然后,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没开口。

我告诉她,在这里,她想说什么都可以,我不会做任何评判。

她怀疑地看着我,说:“没用的,你们大人都一样。转头你跟我妈说了,我更难受了。”

我再次和她解释咨询的设置和保密原则后,她看着我,终于说出她的一些经历。

在她的描述里,一个虽无形但窒息的养育环境逐渐浮现。

她父母的关系并不好,凑一起要么大吵,要么冷漠。

妈妈把所有心思放在她身上,为她付出了很多,比如:

为了给彤彤一个完整的家,咬牙维系着这段并不幸福的婚姻; 


彤彤嘴馋想吃价格并不便宜的草莓,妈妈也会给她买; 


为了更好地照顾他,妈妈辞去了自己待遇很不错的工作……



可伴随着付出说出的话,却让她越来越有负罪感:

“要不是因为有了你,我早和你爸离了。”
“妈不吃,钱就够给你一个人买的,你吃了好好学,努力点。”
“我都把工作辞了专门照顾你,你可得争点气,别让我失望……”

为了配得上妈妈的这份“爱”,她拼了命地努力,可数学成绩却一直只在及格线徘徊。

这对妈妈来说,更是如临大敌。

给她报了补习班,每天陪学到半夜,早上6点又把她喊起来,风雨无阻地接送她补课。

在这样的环境里,彤彤下意识地压抑自己的需求。

就连在学校里被欺负了,也不敢跟妈妈说,怕再增加妈妈的负担。

同时,她还无意识地剥夺了自己快乐的权利。

她认定是自己的存在造成了妈妈的牺牲和不幸福,妈妈过得不好,她也不配开心。

所以,常常无意识地给自己制造一些麻烦,自我惩罚,让自己和妈妈“站”在一起。

在负罪感的驱使下,刚开始她确实越来越乖了,不用妈妈提醒就自觉去学习。

但慢慢地,在过度压抑下,她开始不对劲了:

开学后一坐到教室,彤彤就出现胸闷气短,喘不过气的躯体化症状。

去医院后,医生建议去心理科看看,可妈妈觉得,她只是太累了,休息几天就好。

直到利器、窗边突然对她有了莫大的吸引力,把妈妈吓坏了,才去看了心理科,被诊断为中度抑郁。

听着她的描述,我不自觉地也感觉到胸闷气短。那些感受,都是彤彤经历过的痛苦挣扎。

这些话,成年人听到都会有很强烈的负罪感,更别说小小的孩子。

这是典型的“内疚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还没开始自己的人生,就在赎罪。

生活中,这样的原生家庭并不少见。

一方面,这些父母不断地为孩子牺牲;另一方面,他们又因牺牲委屈,索求回报。

孩子只能一边被动地接受他们的付出,一边愈发为自己的存在自罪。



当然,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知道现在的来之不易。

但其实,这跟不要让孩子因此感到过度内疚,本身是不冲突的。

不是所有父母做出牺牲的家庭,都会让孩子有内疚感。


牺牲行为本身,会让孩子更多地感觉到爱、理解和感恩。
 
但牺牲行为+委屈+以此索求,才会用过度的内疚将孩子困住。

一旦牺牲中糅杂着父母的委屈与痛苦,孩子就感受不到“爱”了。

问题来了:

为什么在一些父母认为自己的付出不算牺牲,是应该做、自愿做的同时;

还有些父母却总把自己的牺牲挂在嘴边,以此来“驱使”孩子呢?

首先,是未完成的分离个体化。

在我们本身的文化里,比起独立,更强调集体与关系的依附性,所以我们往往哪怕成年后,彼此间的依附性还是很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父母本身自己的人格就没有完成一个特别好的分离。

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很容易界限不清。

比如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将自己未竟的心愿或是自认应该被达到的成功标准,推着孩子去实现。

却忽略了,孩子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喜好、追求。

其次,是无意识的责任转移。

这里用“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和你爸/你妈离了”来分析。

一般来说,说出这句话的父母他内心对这个婚姻是不满意的,本身是想离开的。

但他没有足够的勇气承受离婚的风险,但要承认这份恐惧和不安是非常挫败的。

这种挫败感会让他无意识地将责任转移:

是因为孩子更需要这个婚姻,自己是为了孩子才牺牲自己留在婚姻里。

这样的说法会让自己更舒服:我不是弱的,我是因为照顾孩子,是牺牲者,是强大的。

最后,是对重要他人的情绪转移。

还是以上文的话来分析。

当父母因婚姻感觉到痛苦时,他们非常希望最亲近的人能理解自己的感受。

那怎么让对方能完全理解自己的感受呢?

那就是也让他体验到这个痛苦。

而孩子,作为家庭里的最弱的一方,常常就成为了情绪的“容器”。


在带着枷锁的“牺牲”里成长的孩子,不仅在当下难以专心学习,满足家人的期望。

连长大后的内心,可能也会一片荒芜:

要么带着强烈的负罪感,认定没有自己,父母一定过得比现在好;

要么不断地驱使自己努力去成功来赎罪,自己不配过得好一点;

要么没法适度地对别人好,要么“用力过猛”,要么不敢付出。



内疚式教育的“加害者”,该怎么去停止这些无意识的输出;“受害者”又该如何去修复创伤呢?

对此,我有以下三方面的建议。

a. 父母方面:先照顾好自己

我们虽然是父母,但我们首先,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所以,我们在付出,在做出牺牲前的一大重要原则:自己也要快乐

只有照顾好自己,自己也过得快乐,我们才能有更饱满的热情和好的状态去带给孩子积极的影响和养育。

其实,孩子需要的、想要的,未必有父母想象的那么多。

每个孩子真正想要的,也是父母快乐,而不是父母委屈地牺牲。

b.孩子方面:在好的关系里去治愈

被负罪感困住的孩子,常常会攻击自己“不准也不配过得舒服”。无论做得多好,都还是会陷入自我批判。

在关系里受的伤,往往要在好的关系里去获得滋养。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段关系:

你跟他待在一起的时候,能觉得自己是很好的,是有闪光点的。而他也会发自内心地欣赏你、鼓励你,持续不断地给你正面反馈。

那多和这样的关系保持长期的互动和交流,它是你滋养自我价值感的土壤。

当然,这个过程从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像长歪了的牙齿,它不是一下就掰回来的。而是要长时间戴着牙箍,才得以慢慢矫正。

c.父母和孩子:完成属于自己的分化

客观上来说,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带着自己的创伤在前行,而且我们曾经历的一切是无法完全修复的。

但我们可以在完成分化的过程中,去逐步完成自我修复和整合。


分化水平,可以通过理论的学习、教育知识的掌握或是心理咨询来提升,然后在生活中去实践。

比如,自我成长。

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在其中激活自己的内在动力,形成分化的意识,察觉自己的行为与方式,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

再比如,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如果你在生活中,也在这样的无力中感到痛苦迷茫,可以来到我们的咨询中。

在咨询关系里修复自己的创伤,在咨询师这面“镜子”中,看见更客观、更积极的自己。

就像来访者彤彤和她的妈妈。

彤彤的妈妈也在认识和理解到这些知识后,察觉并反思自己和女儿的互动方式。

也理解了,自己未处理的创伤被她无意识地传递给了彤彤,也把自己的委屈、未竟心愿都投射到了女儿身上。

在我的建议下,她也开始了自己的成长性咨询,而彤彤也慢慢理解了妈妈的想法和行为。

在彼此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下,彤彤的抑郁逐渐好转,躯体化症状也越来越少了。

这就是心理咨询的科学之处。

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更客观、真实地看到自己,看到自己需要分化的部分,更有力量地成长。

从而,将自己从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情绪困境中脱离出来,完成自己的分化。

到那时,我们就能把过去的刀子变成钥匙,给旧的关系开出一扇新的门。

你也更能肯定自己,坦然接受爱与幸福。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心理咨询师秦艳鸿 
编辑:小西 
图源:Unsplash
注:来访者故事已授权,隐私部分已做文学化处理

本文的观点和素材来自秦艳鸿老师的直播讲述。

如果你有相关的心理困扰,都可以向秦老师寻求帮助,她会用耐心、沉稳给你温暖、坚定的咨询体验,陪你一起迈向前方。

为了鼓励求助意愿,秦老师特地开通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7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350元

如果你愿意,不妨来聊聊
点击立省350元↓


为了向更多人普及心理咨询,鼓励更多人面对困惑时向外求助,壹心理还甄选心理咨询师,推出半价心理咨询。


点击下图,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


↓↓也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老师详细资料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36岁常青藤女孩确诊癌症,可她却说:“我从没像现在这样快乐!”营地日记(29)Bisti 2一个抖音探店达人的自白:一个月最多赚10万,红利只有两三年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白:“我没有病,病的是藏在校园的魔鬼”女孩抑郁率竟是男孩的2倍多!我找到了原因,所有女孩家长都要看看你有抑郁了吗?建议可以自测一下! 有一种抑郁症,非常隐蔽, 自己可能不知道她那么爱笑,为什么还会得抑郁症?警惕“微笑型抑郁”北大首封本科录取通知书,送给一名14岁少年一位绝望妈妈的自白:女儿抑郁一年,我才知道做父母最重要的是什么仅隔一周,纽约又一名14岁少年“地铁冲浪”坠亡抑郁症女孩跳楼:很多时候,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个霸凌者维州西部Hamilton车辆撞树导致4名年轻女性死亡,另一名10多岁女孩命悬一线李玟抑郁症去世,真正抑郁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向着清风 ---- 作词 / 作曲:66的山梁悲剧!澳洲一名14岁变性男孩在无法获得心理援助后了却余生知名歌手李玟因抑郁症去世,面对抑郁症患者,千万别说这8句话《给我,你的大脑!》(7)——情敌不再【教育】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自白:爸妈,这就是我不想回国的原因!抑郁症等于心情不好?专家解读: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如何治疗和干预?歌手李玟因抑郁症轻生去世!抑郁症有两个发病高峰,一多半都是女性!一个哈佛妈妈的自白:不要去搬别人的经验,做最好的自己!时隔7年因涉“医疗事故罪”的厦门温红医生,终于被判无罪!“医疗事故罪”该取消吗?一个AI怀疑论者的自白:我为什么对AI炒作不买账七绝 月亮高球醉花阴 · 几多愁(词林正韵)女孩抑郁率竟是男孩的2倍多!各种原因女孩家长都要看看父母注意!南加河滨县一名10岁女孩差点在家门口被绑架!“隐匿我的情绪”:4名微笑抑郁者的自白48岁抑郁症的李玟轻生离世细节曝光!40秒告别遗言太催泪!网友大喊:为啥不去趟菜市场看看再决定呐?!李玟去世,看起来很乐观的人为什么会抑郁?抑郁症是否有药可救?杨振宁妻子翁帆自白:为了丈夫的身体,我16年来都是早睡早起歌星李玟患抑郁症轻生去世,“微笑型抑郁症”在留学生中这么常见?!​歌星李玟患抑郁症轻生去世,年仅48岁!“微笑型抑郁症”在留学生中这么常见?!一位17岁留学生的自白:我因“勤奋”被美国寄宿妈妈逼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的自白:爸妈,这就是我不想回国的原因!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