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容易抑郁,就是吃苦吃太少!”,吃苦和坚强之间,真有啥联系吗?
现在的孩子,好像是特别“脆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病在青少年当中比例是越来越高。虽然对于这类心理疾病的科普很多,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之所以这么容易抑郁,就是因为“生活得太好了”“吃苦吃太少了”,你看看老一辈人多么坚强,那就是小时候吃苦吃得多了,所以什么困难都不怕。
所以一些父母喜欢给孩子刻意制造一些吃苦的环境,譬如说让孩子省吃俭用,让孩子上学长途通勤,让孩子做很多家务,等等。他们认为这样有助于让孩子变得坚强。正如我们小时候被教育的那个经典比喻一样:不要做温室里的娇弱花朵,要去经历风霜雨雪,才能成为挺拔的栋梁之材。
吃苦就会变坚强,坚强了就会有成就,这个推论看上去无比正确,孟子的那句经典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更是将“苦难”升华到了极致,感觉你不活的惨绝人寰一点,都没有资格让老天眷顾。
我们的传统里,似乎有一种“困难崇拜”的文化在里面,吃苦受罪永远是好的,享乐开心则永远是糟糕的,如果孩子有哪里出了问题,那要么就是享福享多了(惯的!),要么就是吃苦吃得还不够(缺揍!)。这俩药好像可以包治百病。
我真是但愿这世界的逻辑可以这么简单,如果吃越多的苦就越容易成功的话,我前半辈子痛经所带来的折磨就足够我成为亿万富豪了,毕竟比尔盖茨肯定没受过这种罪。
其实这个“吃苦有益论”完全是个歪理,它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逻辑谬误,叫做“倒果为因”,也就是把结果当成了原因:就好比你通过“人类都有两条腿”这个事实,是不可以推出“有两条腿的就是人类”这个结论的。
同样的道理,“坚强的人、成功的人大都吃过很多苦”,也不能推出“吃很多苦就会坚强,就会成功”这个结论。因为世界上就是存在大量“被苦难击垮的人”,和“吃过很多苦还很失败的人”(身边人还少见嘛?),以及没吃过什么苦就很成功的人(事实上贵族出精英的可能性要远大于草根),这些家伙又怎么算呢?
事实上,环境需要足够的宽松和富足,才容易出人才,越是聪明有才能的人越是敏锐独特,越是需要更好更多的资源来供养。就好像只有那些土壤肥沃、阳光雨水十分充足的热带,才会出现满地的奇花异草。而环境越是残酷,植物的种类就越少,到了极寒之地,就只剩下针叶树木和苔藓了,这两类植物之所以能存活也不是他们多坚强,而是他们恰好就是那个耐寒的体质,比较适应环境而已。它们其实是被严酷的环境“筛选”出来的,而绝对不是被“锻炼”出来的,要不然你可以在寒带“锻炼”一棵兰花试试看。
传统社会之所以会有“苦难崇拜”的思路,是因为那个时代环境是真的严酷,苦难本身客观存在,不想吃苦也没有其他选择,无奈之下只好自己骗自己,把吃苦这件事赋予高大上的意义,让吃苦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情甚至神圣的事情,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抚慰内心,感觉上好过一点。说白了就是个心灵鸡汤而已,和“这辈子受苦下辈子就能享福”的轮回之说,其实也没啥区别,受苦的人总得有点希望有点盼头吧。
但是到现在,已经有了好日子,还觉得这碗陈年鸡汤有营养,不顾又馊又臭的味道喝下去,那就活该生病闹肚子。
是的,别人家孩子可以是逆境赢家,就算爸爸赌博,妈妈生病,还有弟妹要照顾,还能一边挣钱一边做家务一边学习优异考上名牌大学,但这是千千万万个苦难家庭里筛选出来的“越困难越强大”的优秀品种。可咱们顶多就有那么一两个苗苗,根本就没有余地去筛选淘汰。放在尽量好的环境里精心的培养,争取种一颗成一颗,难道不是最好的策略嘛?
孩子也许有可能是扛折腾的品种,就算摧残了也没大事,还获得了不少应对困难的经验。但是更大的可能性他就是个抗压能力一般的普通品种,生存环境恶劣只会让他枯萎凋谢,谁要拿自家这仅有的一两颗苗苗赌概率呢?
父母们也都不傻,实际行动上都不要赌,都牟足了劲儿给孩子提供好环境好资源,但是认知上依然是觉得“吃苦有好处,享福会堕落”,这种认知和行为之间的南辕北辙,会造成强烈的内心冲突。孩子一切顺利还好,只要孩子出现任何问题,就会觉得那是“没吃苦”“太享福”导致的。这样就一下把锅给甩出去了:这棵苗长不好,是因为他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绝对不是我培养他的方法出现了问题。
其实,就连“现在的孩子吃苦太少”这句话,也并不是个事实。一代人有一代人不同的苦,老一辈主要是在物质上受苦,精神上情绪上相对都是比较宽松自由的,现在孩子虽然物质上富足,但是在精神上和情绪上的苦真是多:竞争的苦,焦虑的苦,孤独的苦,压力的苦,迷茫的苦。这类苦很难言说也很难被客观衡量,但你不能否认它们的存在,实际上现在的孩子精神上的生存条件是十分恶劣的,精神类疾病在学生群体中大规模爆发就是个强有力的证明。父母觉得孩子长在温室,而实际上他正处于满天风雪中,只不过那些风雪父母看不到也不肯承认罢了。
之所以现在的孩子显得更加“脆弱”,恰恰不是因为他吃苦吃得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他不是不坚强,他是被严酷的环境摧残得太虚弱了:他的行为一直被否定,他的失败没有兜底,他的痛苦不被理解,他的努力被当成理所当然,他的普通是一种罪过,还有一堆超出他能力的要求和任务等着他达成,这么多苦也就算了,他甚至连休息休息舔伤口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你让孩子还有什么力气去坚强?
我自问,就当年高三那个每天不停学习毫无娱乐的状态我也就能坚持一年,再来一年我都会崩溃,现在的孩子恨不得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当年高三生的压力,他们根本不是不坚强,他们就是太坚强了,才能忍受得了这么多,好几年之后才崩溃。
其实真正让人坚强的,并不是“吃苦”,而是另外两件事:
一个是经验:经验让人知道这个困难该需要怎么解决,心理有数就可以自然从容坚定了。获得经验的过程可能需要吃些苦头,但更重要的是得从这个苦头里存活下来,还能去反思,才有可能获得经验。而且很多经验的获得根本不需要吃苦,有明白人指点帮带一下就够了。
另一个是底气:底气让人知道我就算搞得很糟糕也没关系,出错了也没关系,解决不了也没有关系,我依然有机会,我依然有价值,我依然有人爱有人支持,现在不好以后总会好的,心里都是这种想法,当然坚强了。没有底气的人每天走在悬崖边上,总怕一步走错万劫不复,能不脆弱嘛?
当你嫌弃孩子不够坚强,那我请问:经验和底气,你可以给孩子哪一个呢?
我一直很喜欢“孩子就像花朵”这个比方,这是个特别贴切的隐喻。一朵花开不好,打蔫儿,黄叶儿,那一定是它的环境出现了问题,无法满足这朵花的需要,而不是这朵花它不想开,它没有志气,它不够坚强。我们父母作为养花人,还是多多钻研养花技术,少抱怨花品种不好吧。品种再不好,你也只有这一两朵不是?
❤
姐妹们都知道橙子在温哥华,和大家有时间差,所以给大家推荐下我的专职话事人“大管家”,大家快来扫码加她!
(如果你已有大管家的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大管家贴心又靠谱,姐妹们有文章、育儿、商品等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她,包转达,包解决,包满意!
热文推荐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 教育 · 科普 |——
◆ 弹琴写作业做家务全都不用催,做事主动的孩子是如何养成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