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COVID-19;Omicron BA.4/5;疫苗
导言:
2022年6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专家委员会以19:2的投票建议:美国需要更新针对COVID-19的加强针,以增加对Omicron突变株的特异性【1】。6月30日美国FDA再次要求疫苗制造商继续改变其疫苗设计,要求更充分考虑Omicron BA.4/5亚型的特异性。已成为主流毒株的Omicron BA.4/5的哪些特征,使得美国FDA对目前的疫苗(包括新研发的二价疫苗)远不满意,甚至充满了担忧?使美国FDA恐慌的是,推动新冠病毒突变株成为主流毒株的因素已经发生了彻底改变,由之前以内在传播性(intrinsic transmissibility)为主的竞争变成了目前以免疫逃逸(immune escape)为主的竞争。纵观新冠病毒主流毒株竞争史,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早期新冠病毒突变株的胜出主要依赖内在传播性的增强,即新冠病毒通过增强受体结合及复制能力从而增加在易感宿主中引起感染的能力。可以用基础传染值(R0)进行量化。
最典型的是2021年7月时Delta突变株的胜出,将之前新冠病毒的R0由2.6(1.5-3.5)一下子增高到了7.5(5-9.5)。其次,是Omicron BA.2对BA.1的胜出,再次将R0提高到了9.5。但从Omicron突变株开始,新冠病毒成为主流毒株的竞争开始更多依赖于免疫逃逸。即新突变株的棘突蛋白结构发生了改变,之前人类通过疫苗接种或者感染诱导出的免疫抗体已经不能有效识别出这些突变株。最典型的Omicron突变株对Delta突变株的胜出,以及Omicron BA.4/5对BA.2的胜出(甚至BA.4/5的受体结合力还有降低),都是依赖免疫逃逸。
2021年年底到2022年年初的Omicron突变株疫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传播,最主要就是因为其免疫逃逸;而目前BA.4/5又逃逸了BA.1感染的免疫保护,难怪欧美各国又开始恐慌。
各国面临的难题是:秋季接种要不要等新的Omicron BA.4/5特异性疫苗?美国的做法是:先订购已有的二价疫苗(原始毒株+Omicron BA.1)。2022年6月29日,美国白宫再次以32亿美元订购了1.05亿剂辉瑞新冠疫苗,以应对秋季疫苗接种【2】。同时,白宫还保留了另外1.95亿剂辉瑞疫苗的优先采购权。针对 56 岁及以上受试者血清进行的活病毒中和试验显示,接种了辉瑞2价疫苗的受试者血清能有效中和 BA.4/BA.5,但滴度比 BA.1 低约 3 倍。2022年7月1日,美国疾控中心(CDC)主任更是继续通过CDC提供的数据呼吁,50岁及医生老年人接种第二剂加强针,因为第二剂加强可以在第一剂加强基础上再次把50岁及以上感染者的病死率降低4倍。
但CDC的这个呼吁也马上受到了科学家的嘲讽。Eric直接不客气地说:
我猜今天CDC今天刚在这事上清醒过来。
实际上,Eric只是批评对了一半,CDC还没有完全醒过来,因为这组数据是截止到4月份的数据,那时候还没有Omicron BA.4/5的蔓延。
到底是否需要继续研发针对Omicron BA.4/5的疫苗?尽管毫无疑问新冠病毒仍将继续进化,但新的毒株最大可能是在BA.4/5基础上进化来,所以针对BA.4/5特异性疫苗的研发既有必要、也有可持续性。
1,推动新冠病毒突变株成为主流毒株的因素已经发生了彻底改变,由之前以内在传播性为主的竞争变成了目前以免疫逃逸为主的竞争。2,这对于疫苗研发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有需求是因为,目前疫苗预防Omicron BA.4/5感染的保护力已经太低;有挑战是因为,病毒又在不断突变,谁能确定新研发的疫苗能够跟得上病毒突变的速度呢?
3,Bedford支持针对Omicron BA.4/5特异性疫苗的研发,他认为未来的主流毒株极可能是在该毒株基础上进化而来。针对BA.4/5特异性疫苗的研发既有必要、也有可持续性。对于身在疫区的我等,还是同意美国CDC主任的建议,继续把能打的疫苗打了。一方面是目前的疫苗安全性非常好,另一方面,目前的疫苗对于预防重症仍有效。最关键的原因是,新的突变株有更强的免疫逃逸,意味着会有新一波疫情、而同时我们既往抗体不足够,需要通过疫苗加强接种补充抗体。原文链接:
【1】 https://www.nytimes.com/2022/06/28/us/politics/covid-vaccines-omicron-fda.html
【2】 Grubaugh ND, Cobey S. Of variants and vaccines. Cell. 2021 Dec 22;184(26):6222-6223. doi: 10.1016/j.cell.2021.11.013. PMID: 34942096; PMCID: PMC8693473.
Hanson临床科研团队,由6位在美国的医生及医学科学家组成;目前在美国主要从事新药研发和临床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