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历】7 月 4 日,忌过眼云烟
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编撰记录了美国黑人三百年历史的《黑人之书》时,发现一则令她震惊的史料:一位黑人女奴在逃亡的路上,为了不被追捕者发现,亲手割断了自己孩子的咽喉。
这一故事被莫里森改编为《宠儿》,讲述一位逃往北方的黑人女奴塞丝在即将被重新抓住时,因不愿自己的女儿今后也沦为奴隶,将其窒息而死。
奴隶制废除后,塞丝过上了安稳的生活,而当年死去的婴儿的鬼魂却找上门来。
托妮·莫里森
《宠儿》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小说奖,被《纽约时报》评为“二十五年来最佳美国小说第一名”。《洛杉矶时报》也评论道:“不读《宠儿》,就无法理解美国文学。”
莫里森不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却是历来获奖的十位美国作家中的第一位黑人。
她不仅是作家,同时也是学者、老师和黑人青年作家的热心扶持者。莫里森活跃于讲大学讲堂和编辑室,撰写各个重要社会议题的评论文章,用不止虚构写作的方式为黑人争取本该获得的利益
“她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让全世界都体会到一个民族和他们所处的阶层的无奈、屈辱,她讲述着黑人的彻骨之痛,读者为之窒息,她却一如既往地平静,而黑人们模糊的朦胧若雾的艰辛的求生的路径,也在故事中隐隐约约地浮现出来,那些饥寒交迫的灵魂走进我们的脑海深处,久久不散。”
托妮·莫里森
对于莫里森而言,写作不是关乎形而上之美的创作,也无所谓纯文学的享受。写作是一种呼告,向整个社会表达作者所代表的群体的态度与诉求。
“作品必须具有政治意义,作品的力量必须在此。在当今文艺评论界中,政治是个贬义词:如果作品中有了政治、就玷污了作品;我认为,恰恰相反,如果没有政治,就玷污了作品。”
写作,就是发生在纸面上的游行。
拼贴诗盲盒
↓ 点击直达购买 ↓
单向历 灵感提示词
激活大脑通路
↓ 点击直达购买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