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盛唐时农业有多强?
导读:盛唐时中国的农业,就是老美目前的芯片。
1、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中,每当高适被李白所蒙骗,他总会选择回归梁园,种菜种地。为什么呢?可以说盛唐时期,农业占据了“天时、水利、技术”三个要素,领先于世界,农业才是开元盛世的基础。
电影里,高适有很多在水利设施边上的镜头。这真不是导演随便给的,在水利上,整个唐朝共修建了264项水利工程。还第一次设立了管理水利、灌溉和航运的官员。出现了第一步全国性的水利法规《水部式》。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福建最大的蓄淡水拒咸水的工程。就是唐代的大型水利工程福清天宝陂,这个可是绵延千年的治水智慧。
2、天时、地利、人和
(1)天时:唐朝刚建立的时候恰巧避开了从东汉开始600年的相对寒冷期,迎来了100多年的温暖湿润的时期。
(2)地利:由于气候湿润,使农牧业的分界线,北漂了,新扩展的可耕区域,既可以驻军屯田,又可以作军事防御。同时也因于温度提升的原故,农田一年两季,牧区水草肥美。有学者研究,中国在元代之前的粮食单产最高的就是唐代,最高超过亩产334斤。
(3)人和:皇帝也非常重视农业,设了个“农桑节”,还招聘了农业部部长,把农业放在了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要求全民“耕读传家”。
杜甫在《忆昔》中描述了盛唐时期的“开元盛世”,里面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意思就是因为稻米丰收,社库和厂库都满了,普通人家的稻米也放不下了,突出一个供大于求。
3、均田制
唐朝前期沿用了北魏的“均田制”,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这个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300多年,为后续的封建王朝奠定了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均田制让每个农民都当自己的“地主”,而不是为别人打工,也促进了民间农业技艺的快速发展。
比如早稻、油菜、蚕豆、花生等作物的引种,深耕细作、夏季休耕、轮作等生产技术,还有铁犁的农机具的应用等,都在这个时期获得了快速的普及。
4、盛唐的“芯片”
盛唐的农业技术,就相当于现在老美的芯片。不仅出现了最新式的农业生产工具,还出现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车和筒车。比如说,唐代发明改进的曲辕犁,直到当代机械化之前,曲辕犁的造型都没有改过。
唐代也是历史上有记录以来,第一次利用温室来种植反季节蔬菜。《新唐书》就记载,用温泉及蕴火来增温的温室种植。
所以说,长安三万里展示的农业画卷,才是盛唐最牛的地方。
唐韵(东亚期货首席分析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