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92岁最牛“瓜奶奶”:扎根新疆62年,她发誓让中国人“吃瓜自由”

92岁最牛“瓜奶奶”:扎根新疆62年,她发誓让中国人“吃瓜自由”

财经

中国人有多爱吃西瓜?


国家统计局专门就西瓜算过一笔账:如果按一个西瓜10斤计算,中国人每年要吃掉160亿个西瓜。


而世界粮农组织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西瓜年产量近8000万吨,大约占世界的70%,并且大部分都“内部消耗”了。


可很多人不知道,就在几十年前,我国的西瓜还皮厚肉质粗、瓜瓤空腔大,白筋多、甜度低,跟现在的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而扭转这一局面的,是“甜瓜女王”吴明珠。


吴明珠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蚕业界泰斗向仲怀同是西南农学院的学生,被并称为“三剑客”。


虽然不像袁隆平一样家喻户晓,可大部分中国人,都吃过她选育的甜瓜品种。


早佳8424、红心脆、小青皮、香梨黄、皇后、郁金香、芙蓉、火洲一号、伊选……


瓜果的育种工作极为艰苦,培育一个新品种需要8-10年,有的科学家一生只能培育几个品种,吴明珠却在62年中培育了30多个品种。


为了收集和保护濒危瓜种,她3年多时间走遍吐鲁番300多个生产队,在戈壁上遇到土狼险些丧命,夜晚睡在窑洞;


为了向瓜农推广种植技术,她跟有着几十年种植经验的当地高手“打擂台”,一大批农民因为种上她选育的瓜而脱贫致富;


为了“多结几个瓜”,70多岁时,她还在和时间赛跑,新疆、海南两地跑,天天在瓜地做实验;


……


在吴明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代人为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如今,我们不妨走进她的故事,从中汲取一些追求理想的力量。


作 者:于启章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西南农学院的“女剑客”,

不到机关到田间


上世纪50年代,西南农学院出了3位享誉世界的著名农学专家,一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是中国蚕业界泰斗向仲怀,还有一位就是专门研究甜瓜的吴明珠,他们被称为“三剑客”。


吴明珠不仅是“三剑客”中唯一的女性,也是吴家那一代唯一的女孩子,1930年出生在湖北武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教育家,祖父是博物学家,从出生起,她就在整个家族中备受呵护。



但吴明珠的童年称不上安定,由于抗日战争,原本世代居住于汉口的吴家举家迁至重庆,1948年又定居于南京,在此期间,吴明珠度过了自己的小学和中学生活。


或许跟那时年轻人的普遍志向有关,想必也少不了教育家父亲的引导,吴明珠初中时就曾在作文中写道:“长大后要为人类做贡献。”


看到女儿如此认真,父亲便启发她:“你靠什么为人类做贡献?”


当时吴明珠正因为苏联电影《米丘林》而沉迷于园艺,便想了想说:“我喜欢花草树木,这些可以吗?”


童年的记忆在心底埋下了种子,19岁那年,吴明珠考上了梦寐以求的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从此开始了她与瓜果的不解之缘。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数青年为了实现梦想而奋斗着,吴明珠那时只是万千中的一员,天天在试验田里播种、施肥、挑大粪,做着最脏最累的工作也依旧乐在其中。


21岁生日那天,她在日记中郑重其事地写下了一句话:“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都能为人民服务。”


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1953年5月,毕业在即,到了要填写志愿分配表的时候,她选择了新疆。


对于她的想法,学校有些许不解,毕竟早些时候就曾有老师告诉她,校方有心留她在校任教。


可是,当老师再一次喊来她,她却说:“我很向往基层、农村、边疆,我需要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历练。”


见吴明珠如此坚持,老师也不再多加阻挠。


毕业后,她如愿被分配到了西南农林局工作,可没过多久,西南农林局被取消,她也随即被调到了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


能去北京的大机关,吴明珠的同学纷纷投来羡慕的眼光,然而,吴明珠本人却有些苦恼。


这不是她的理想所在。


1955年,刚解放的新疆急需各类人才,吴明珠知道那里很适合瓜果的培育,便想前去实地研究,于是找到领导软磨硬泡,主动申请调往西北。


终于,25岁的吴明珠和很多青年干部坐着卡车来到了乌鲁木齐,起初,她被分配到了乌鲁木齐地委农村部,但仍然不满足,没过多久便一头扎进条件最艰苦的鄯善县农技站工作。


吴明珠后来说,自己报名到新疆是瞒着父母的,听嫂嫂说,她走了,妈妈在床上连躺3天。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她才第一次回去探亲,父亲竟然没有认出又黑又瘦的吴明珠,“爸爸心疼的眼神,现在还如影历历”


愧疚是必然的,可一回到新疆,吴明珠心里就只装得下两件事了:一是改良和推广种植技术,二是寻找、繁育更加优质的瓜种。


城里来的女大学生,

跟瓜农“打擂台”


哈密瓜在新疆有1000多年栽种历史,改良育培最大的问题就是习惯民间栽培技术的瓜农信不过吴明珠。


当时,附近的村民听说来了位女大学生,纷纷过来看热闹。


有的老乡说:我赌她熬不过1个月。


还有的老乡说:一个月太长,我赌她熬不过10天。


后来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娇小的女子,却把根扎在了这里,一待就是62年。

说回刚到新疆的时候。虽然瓜农普遍不太信任这位城里来的女大学生,但他们都尊敬当地的一位种瓜能手,摩沙大爹。


摩沙大爹在火焰山附近种了几十年的瓜,经验丰富且待人宽厚,幸运的是,当时初来乍到的吴明珠正是被安顿在他们家,学习当地的种瓜经验。


据摩沙大爹介绍:“新疆的瓜品质好,但易生病、产量低,这里的每家每户都会种瓜,但大家并没有学习过专业系统的种植技术,另外,大家经常看到一种新瓜就拿回去种,导致瓜的品种非常杂乱,结出来的果实形状不一、口感各异。”


这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致使鄯善县的瓜很难规模化量产,更不用说远销其他地方了。


跟摩沙大爹学习的日子里,吴明珠掌握了不少本地瓜农的种植技术,但两人也因为传统和科学的种植方式发生过争执。


为了一较高下,吴明珠在东湖的沼泽地边开了3亩荒地,利用课本上的先进理论,亲自动手栽培,与这位当地有名的“瓜把式”打起了擂台。


最后,虽然摩沙大爹种出来的瓜甜脆可口,可相较于吴明珠的成果,无论是产量还是甜度都远远不及。


这下摩沙大爹彻底服气,两人开始齐心协力钻研种瓜技术。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当地的农民们也对这个年纪轻轻的女技术员刮目相看了。而在日常相处中,他们渐渐把吴明珠当成亲人一样对待。


据吴明珠自己回忆:

“有一次,因为急于去城里开会,忘了跟乡亲们说,当我第二天早晨一进家门,10几个维族老乡立刻高喊“阿依木汉”(吴明珠的维语名字,意思是月亮姑娘)回来了!然后就高兴地跳起舞来。


原来他们昨天晚上见我不在家,就打着火把四处找我,以为我被狼吃了,今天看见我回来了才这么高兴的。”



在吴明珠看来,自己对事业的热爱其实与长期以来跟农民相处所产生的感情是分不开的,也就是从在鄯善工作开始,吴明珠真正爱上了新疆,也爱上了新疆的农民。



“瓜痴”是个倔脾气

一脑袋扎进“火洲”


改良和推广种植技术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可收集、繁育瓜种的任务无疑要难上许多。


当时,新疆当地的甜瓜品种不少,只是大多四处散落,有些甚至濒临绝迹。现存品种是繁育新瓜种宝贵的资源库,吴明珠当即下定决心开始了收集保护工作。


从1958年开始,头顶烈日风沙在戈壁上到处搜寻瓜种,几乎成为了吴明珠每天的工作。


吐鲁番地区素有“火洲”之称,火焰山附近更是常年40度以上的高温,吴明珠却经常和同事一起,每人带着一块馕、一壶水就出发了。


记得有一次,吴明珠骑着一头毛驴走在戈壁滩上,她要去看一个农民家的西瓜品种,在路上毛驴突然惊慌失措。


不到100斤的吴明珠被狠狠甩在地上,远处一看,竟是一只土狼。好在一个当地的农民碰巧路过,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从那时起,吴明珠每次出门都得带上“武器”防身。有时赶路得一两天,晚上没处去的吴明珠会偷偷睡在窑洞的旁边。


还有一次,她听说底坎乡有一种哈密瓜非常甜,就找来农技站的朋友一起出门寻找。


他们在中午地表温度达到80度的戈壁上走了两天才到达底坎乡,要到了这种哈密瓜的种子,而这瓜就是后来市场上大受欢迎的红心脆哈密瓜。


回去的路上,吴明珠又意外发现了一种特别软香的瓜,一行人就开心地带着两个新品种往回赶。


路上几人又累又渴,吴明珠突然想道:“真傻!明明手里就有两个瓜,为什么不吃呢?只要留下种子就可以研究了呀!”于是,几人兴冲冲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吃起了瓜。


吴明珠后来回忆说:“那个味道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又香又甜,我当时就想着这么好的瓜一定要让全国人民都吃到。”


最终,1958-1962年这4年间,吴明珠走遍了鄯善县以及附近的300个生产队,将该地区共计44个瓜种全部收集到手,并从中系统选育提纯了红心脆、小青皮、香梨黄等优质瓜种,不仅为新疆瓜建立了第一份珍贵的甜瓜资源档案,还挽救了一批濒临绝迹的品种资源。



这些瓜种后来都成为了国内最佳的育种亲本,吴明珠的努力,为日后新疆、乃至中国的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只是,为了做到这一切,吴明珠的付出也是巨大的。


由于常年在外奔波,居无定所,所以这一行的很多人都落下了胃病,常常半夜胃疼得睡不着觉,吴明珠也是如此。


她怀第一个孩子时,当时正在火焰山的吐峪沟蹲点,外面的温度高达50摄氏度,她热得受不了只能把双脚放进凉水里解暑。


那段时间,她孕吐得厉害,加上身体本就孱弱,一度瘦到了70多斤,后来生孩子时差点要了她的命。


尽管如此,谁也劝不动她多休息,大家都知道吴明珠是个“瓜痴”。


步履不停,“一瓜封神”


收集和保护瓜种只是基础,繁育新瓜种是更浩荡的工程。


当时的选种技术不像现在这样先进,发现一个好的瓜种,少则8年,多则10年。跟吴明珠是同届校友的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就用了7年时间。


1965年,吴明珠开始对红心脆“下手”,她觉得红心脆虽然够甜,但外观不好看,没有网纹,颜色也不鲜艳。


她尝试将红心脆与花皮金棒子品种杂交,用了11年,才培育出新品系“红巧系”。


这是国内第一个杂交育成的甜瓜优质新品种,1983年,被国家认证,命名为“含笑”。


之后,吴明珠又把含笑甜瓜与几个不同品种的瓜进行杂交、多亲杂交,育出了皇后、郁金和芙蓉3个品种的甜瓜。


1983年,吴明珠又培育出了两个西瓜的优质品种:“火洲一号”和“伊选”。


1984年,吴明珠“一瓜封神”,成功培育出“早佳西瓜”。


由于它是在1984年的第24组试验中培育出来的,所以吴明珠给它取名为“早佳8424”。这也吴明珠至今不忘的时刻,其中的辛酸或许只有她自己能懂。


而早佳8424的知名度,恐怕上海人最有发言权,有句俗话说,“上海人不吃杂瓜,只吃8424”。


同一年,一位领导来鄯善视察,研究所请这位领导品尝甜瓜新品种时,吴明珠要求大家一定把瓜子留下。


视察结束时,研究所一位好客的同志即兴送给来宾一个甜瓜,吴明珠得知这件事后,马上派车去追。


有人说:“不就一个瓜嘛!只有她做得出来。”


可身为研究员的责任心让吴明珠无法弃种子于不顾。


她的助手冯炯鑫说:“几亩大的瓜棚,少一个瓜她都能知道。”



生活中的吴明珠慷慨无私,唯独在种瓜这件事上,她出了名的“小气”。


随后1986年,早熟优质西瓜面世,1988年则是新疆厚皮甜瓜,1992年,吴明珠又培育出一系列甜瓜新品,她的瓜一个接一个,品种繁茂。


硕果累累,吴明珠很快就有机会提交院士申请,可她竟把这事忘记了,有人问她说,这么重要的事情你怎么都忘了,她只说:农忙,我走不开!


几十年间,吴明珠培育的瓜覆盖新疆北疆,吐哈盆地主要商品瓜区的80%份额,创造经济效益数十亿,很多地区因为种上了她的瓜而脱贫致富。


在新疆,年轻的孩子们每次见到她都要喊一声“瓜奶奶”。


42岁持续创新,从此成为“候鸟”


前期在新疆的成功让吴明珠充满了信心,支撑她向更进一步的梦想出发,“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吃到哈密瓜,要让哈密瓜走出新疆,走向全国!”


1973年,42岁的吴明珠踏上了自己的创新之路,像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玉米育种专家戴景瑞以及我国著名棉花专家郭三维他们一样,选择了去海南“南繁”,进行甜瓜的南部育种工作。


这是新的机遇,但也是新的挑战。




从项目一开始,就有人发出质疑的声音,认为植物的生长不应该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像春秋时期齐国名相晏子所说的那样“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可吴明珠想得很清楚,她就是要利用海南秋冬季节气温暖湿、光照充足的特点进行种子繁衍、种质研究、新系加代扩繁、杂交制种、种植鉴定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她要以海南为试点,提高育种速度与效率,让南方长出北方的瓜,实现甜瓜一年三熟甚至四熟的梦想。


换句话说,吴明珠就是要打破这句“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当时的南繁基地设在崖城(三亚)的一个部队农场,杂草丛生的荒地,简陋的干打垒房就是这些科学家的实验室。


但吴明珠并不怎么在意,她说:“与其说是为了南繁育种,不如说是为了科研事业而奉献,既然是奉献,也就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啦。”


自那以后,秋冬在海南育种,春夏在新疆播种养瓜,吴明珠像是一只候鸟。


最终,吴明珠利用生态差异,创造了一年四季高速育种的成功实践,还在世界上首先转育成功单性花率100%的脆肉型优质自交系,建立了甜瓜育种和无土栽培的技术创新体系,她将大陆性气候特产——哈密瓜成功南移东进,种植区域拓展到海南、江浙、上海等省区,使哈密瓜种植走出新疆,服务全国。


北瓜南移,大获成功。


虽然我国并不是甜瓜的起源中心,但吴明珠穷其一生让中国成为了甜瓜次生起源中心之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甜瓜强国,让新疆的瓜走向了世界。


而在这背后,吴明珠说出了“窍门”:


工作的关键就是要创新!我在工作岗位上要创新,就要把我们原来推出去的,还有那些不足的,通过最新的育种方法经行改良。


而我现在还有两个愿望,第一是要培育出适合肥胖病和糖尿病人群适合的低糖型酸甜瓜;第二个愿望就是要培育出外观更美丽,让人更有食欲的‘花条’瓜。”


她总说,年龄不应该是阻碍人生事业发展的障碍,要是没有了创新精神,没有了对事业的热爱,那么人的生活也就会变得暗淡苍白。


通常一年里,9月是吴明珠唯一不在地里工作的时期,那时天气已经转凉,甜瓜也过了采收期,她只能不太情愿地坐在办公室里,十来平米的办公室被两张办公桌和一摞摞厚厚的研究材料塞得满满当当。


吴明珠的办公桌在窗户下面,她总是习惯性背朝着太阳:


“面朝黄土背朝天习惯了,所以就是在办公室里我也喜欢打开窗帘让阳光照着我的脊背,这样舒服些。”


结语


1999年,69岁的吴明珠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了感谢她的卓越贡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奖励她50万元。


吴明珠前脚接下了奖金,后脚就用得差不多了,一半投入培育工作,一半分给了同事。


之后,吴明珠继续培育瓜种,此时她又多了一项任务,她要不断培养人才,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培育瓜种的事业中。


吴明珠在瓜田里奋战了62年,所有的人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这片瓜田。就连政府给她的奖金也都用在了培养新一代的人才上。


2017年,87岁的吴明珠因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而退休,从此离开了瓜田。


如今,这个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经常会把儿子儿媳当成同事,也会时不时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但只要回到新疆农科院,老人还是能够熟练地为甜瓜授粉育种。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下:“即便我身处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


吴明珠也曾描述自己:“此生没做什么大事,只是没有背叛理想。”


有所追求的人,不会因外在条件而限制自己的追求,为信念奉献一生,便是最震撼人心的伟业。


(最后:我在空调房里,吃着西瓜敲完这篇文章,突然觉得幸福其实很微小、却又很宏大,微小到每一处都来之不易,宏大到有人替你默默前行。


祝福92岁的吴奶奶,身体健康,多多吃瓜。)



参考资料:

[1].《吴明珠传》陶红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2]. 中国“西瓜之母”——吴明珠,重庆广电全媒体

[3]. 袁隆平的同学吴奶奶,曾驻守新疆,一辈子为了“吃瓜群众”,脑洞时史

[4]. 中国“西瓜女王”吴明珠,扎根新疆62年,全心全意为吃瓜群众服务,子牙童趣任务纪

[5]. 吴明珠:吐鲁番盆地的一颗明珠,光明日报


好文推荐:

排版 | 七雨
审校 | 张启玉   轮值主编 | 徐悦邦
正和岛新媒体
(ID:zhenghedao)

面向中国商界决策者的新媒体,解析商界大势,聚焦商业价值,助力企业家持续成功,让新商业文明的曙光温暖世界。

关注正和岛,和280万企业家、管理者一起,看透商界大势与大事。

《任正非:面子是给狗吃的》

《马化腾凌晨4点看产品,马云一年飞行1000小时:成年人的牛逼谈何容易》

《王林:此次疫情,对所有企业都是一场倒逼》

《张瑞敏,自以为非》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言论自由”还是传播谣言?美国社交平台走向哪里?虎课读书会丨八十年前的“吃瓜群众”如何扭转一桩复仇案的审判?快看看孩子舌头,出现这种情况,请立马就医!(3-7岁最易感染)老张是这样炼成的世界最强打工人 !92岁老奶奶在同一家公司任职66年:上班让我快乐!还能这么干?在实现“财务自由”之前,硅谷年轻人先做到了“打工自由”陪堂哥“做游戏”的第7年,她发现了被猥亵的真相 | 人间她发个订婚照,怎么就成了全网睡过的8号技师?五月底的时光澳媒:莫里森卸任,达顿将成下一任自由党党魁!这两人将争夺自由党领袖副手,自由党面临严峻挑战...何以“雪糕自由”?知名教育家、从教40年的“校长奶奶”龚德辉:要看准国际教育的未来,必须要认知升级舍弃最强编制只为实现"吃瓜自由”,袁隆平这位女同学才是真女神人物专访15 | 揭秘娱乐圈热搜的“吃瓜法则”—访星娱乐法创始人李振武生猪价格连涨3个月,打工人还能否实现“吃肉自由”?梅根新采访引爆外网!再揭王室丑闻:儿子被骂"黑鬼",哈里与查尔斯彻底决裂“自由”走火,美利坚又响起了枪声澳超市未来新品“合成奶”:味道和普通牛奶一样,还更便宜环保!外乡人 - 台阶上的血迹其实应该这么说。。。露下体、摸胸、画错国旗…小学生课本插图引众怒:谁在绑架我们的“审美自由”?39元一颗的茅台冰淇淋还能“雪糕自由”么冰淇淋再涨价,我们还有“雪糕自由”吗?一年蒸发300亿!让中国人上瘾17年的“鸭王”,人财两失了四川最牛“卖鱼王”,1年挣620亿元,逆袭成首富失去“雪糕自由”?便利店的雪糕价含有便利的溢价丨南周快评买了个遗产屋B面羽生结弦,失败后她发誓和母亲老死不相往来...“钻石自由”来了?河南老乡挑战国际珠宝巨头!培育钻石赛道突然爆火,机构高喊:“下一个新能源车”……失去“子宫自由”的女性,在公海的船上偷偷堕胎写完许家印的“见识”,我被嘲讽连“财务自由”都没能实现(中秋感怀)卧谈会III:靠吃瓜当上参议员,吃瓜群众有力量女子因奶奶病危请假,却被要求证明“是亲奶奶”获天图、壹叁等投资,月销超千万,HeyBetter以“爱、勇敢、自由”创立儿童生活方式品牌“36岁女子当奶奶”引热议,民政局回应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