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溢着内在热情的正始文学,你了解多少?
从《诗经》而下的古体诗,原本多四言为主,不事对仗,较口语化。但自三曹及建安文士开始,五言大兴,渐由散漫趋向工整,由质朴进入雕琢,诗开始成为文学主体。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死,齐王曹芳即位,改元正始(240年)。从正始十年(249年)到甘露五年(260年)二十年间,曹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进行了六次政治、军事方面的较量,每次斗争都以曹魏集团的惨败而告终。
这场斗争的特点是:它主要发生在上层集团内部,但依附于各个集团的文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介入;斗争的双方都在维护名教的名义下,行剪除异己之实,手段异常残酷。名教的虚伪性因此暴露得淋漓尽致。
△ 截图自纪录片《中国》第7集
由于司马氏借名教杀人,依附于曹魏集团的人士往往以「自然」对抗「名教」,从而导致玄学的兴起。又因为政治上的高压,汉末以来的清议脱离时政,演变为清谈。
清谈与玄学结合,进一步推动了玄学的发展。魏晋之际,玄学既是政治斗争的思想武器,又是文人明哲保身的手段,更为文人纵欲任情提供了口实。但无论出于何种动机,玄学的普及使老庄哲学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完成了它对于古代文人的思想启蒙。
面对严酷的现实,士人很自然地发展了建安文学中表现「忧生之嗟」的一面,集中抒发了个人在外部力量强大压迫下的悲哀。建安文学中占主导的、高扬奋发、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正始文学中幵始消失。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前有正始名士王弼、夏侯玄、何晏,后有「竹林七贤」。
△ 截图自纪录片《中国》第7集
在「七贤」之中,阮籍的诗「颇多感慨之词」,从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由于周围环境危机四伏,也由于哲学思考的盛行,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观察事物、讨论问题。或者说他们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而关于「七贤」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嵇康,《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称:「康所著诸文论六七万言,皆为世所玩咏。」嵇康的作品思想新颖,好标异说,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富于批判精神,说理缜密透彻。
其文代表作《声无哀乐论》《管蔡论》《难自然好学论》《与山巨源绝交书》,诗代表作《忧愤诗》《赠秀才入军》《游仙诗》《答二郭》《五言赠秀才诗》《述志诗》等,颇得木心推崇,他称「嵇康的诗,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唯一阳刚的诗」。
「中国的文学,是月亮的文学,李白、苏东坡、辛弃疾、陆游的所谓豪放,都 是做出来的,是外露的架子,嵇康的阳刚是内在的、天生的。后世评嵇康,各家各言,最好的评语,四个字:兴高采烈。」
这两首诗「天生丽质」,在木心看来,最有嵇康风范,在整部中国诗史上也显得非常卓越。李白、杜甫,总给人「诗仙」「诗圣」之感,屈原、嵇康给人的感觉是「艺术家」。
「艺术家」是什么?木心的定义是,「仅次于上帝的人」,「第一流的艺术家,非常自爱(不是自恋),会自我观照,自我脱离,以供自我观照,用神驰的眼光对待自己。」
另外,「竹林七贤」中,刘伶作《酒德颂》赞美纵酒任诞、蔑视礼法的生活;向秀作《思旧赋》抒发思念故友之情,全篇不足二百字,情感悲凄、沉重,欲言难言。
知中ZHICHINA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我们花了两年,为世界众神画像!
点击👇阅读原文 👇
快速获取《太喜欢历史了!给孩子的简明世界史》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