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方厚彬:幼儿教育的“慢童年”

方厚彬:幼儿教育的“慢童年”

教育

方厚彬按

Editor's notes



前段时间听到某位滑雪运动员的成功经历,尤其是其母亲说要让自己的孩子“睡足10小时”,让我想起“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句十分流行的口号,以及我们常说“穷人孩子早当家”这样的言论。这里,我想谈谈儿童大脑过快开发对成年人生影响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可能会让我们重新思考“赢在起跑线上”这样的问题,重新认识婴幼儿大脑发育,以及我们需要怎样的童年?


在整个脑科学的发展史上,有一个瑞士心理学家十分重要,这个人就是Jean Piaget(让·皮亚杰),Piaget教授1929-1975年之间一直工作在瑞士日内瓦大学,这里也是他做出几乎所有贡献的地方。他对于教育的贡献在我看来在很多地方超越了杜威,尤其是他对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这些研究成为了很多今天我们称之为脑科学的基础。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不仅仅解释了儿童早期发展的过程,为应对早期儿童教育的方法给与指导,还解释了人类一生的发展过程,目前这是心理学专业最重要的一门课程。Piaget生前游历各国,经常各处演讲,当他在美国做演讲的时候,也会遇到观众类似的提问 “但是皮亚杰教授,我们怎样才能让儿童更快地发展他们的思维呢”?皮亚杰的答案是:“慢童年”,简单来说就是“童年越长,成年越有可能幸福”。这与我们正在做的“赢在起跑线上”的策略恰恰相反。


“大脑年龄”


大脑过早开发、过快发展(快童年),会使人们过早失去“好奇心”与前进的动力。



我们的父母其实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幸福的人生,希望他们都能“赢在起跑线上”,这不仅仅是中国人,还包括韩国人,日本人等亚洲国家,也包括美国人,英国人等西方国家,我相信非洲的父母也有相同的愿望。这也是为什么高发展地区往往会带来对教育的 “高投资”,也会带来更多的父母焦虑地追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里程碑,“伤仲永”并非只会发展在古代。即使现代很多时候你也会发现,我们做父母的意义好像就在于尽可能加快孩子的发展。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幼儿园越来越像小学。这样的“教育”让孩子的童年越来越短,越来越快,大脑发育也越来越提前。

我们知道超过80%的人类大脑功能在孩子三岁以前形成,所以“三岁看大”并非没有根据。然而催生的童年,大脑过快成长,更早在物理结构与思维层面形成定式,会给成年以后的身心健康以及思维创造等能力带来负面影响。宾夕法尼亚大学Mackey博士团队研究发现“贫困、压力或者其他童年不良经历极有可能会使儿童的大脑发育过快”。同时新晋富裕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是认为越快开发大脑越能“赢在起跑线上”,所以很多额外教育活动的安排,使孩子长期处在压力之中,过早失去童年,也会造成大脑过快发展的后果。

Mackey及其团队研究发现“过快发育”的大脑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大脑物理特征”的变化,即看得见的大脑构造变化。比如“大脑皮层的或神经元的密度”变大,这给后期发展留下的“空隙”变小,所以我们在成年以后更趋于“固定思维”,不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不再适应“开放性思维”等。另一方面则涉及大脑区域间相互连接的方式。大脑的正常发展顺序会被打乱,比如正常情况下人类在婴儿期,大脑皮层与额叶会增厚,到了青春期则会变薄。Mackey研究团队发现,这个过程会在低收人家庭、或者童年遭受过长期压力等不良经历的儿童中展开得更快,也就是说他们的大脑会提前进入下一个年龄段。这说明他们实际年龄可能只有十岁,但是思维已经到了15岁的年龄,这不是说他们变得更聪明,而是会更早的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类似于脑发育方面的“少年老成”。因为是“催生”造成的发展过快,所以这会使大脑的灵活性,可塑性,他们的创新能力、生活情趣、享受人生乐趣的能力受到负面影响。

从这个角度我们看,人类除了实际年龄(身体方面的发展),心理年龄(心理成熟度),还有一个叫“大脑年龄”。大脑年龄一方面指心理年龄的功能,还有一个方面便是大脑的物理发展与构造形式。大脑的物理构造形式是大脑内在功能的外在表现,如果说“一个人的大脑控制了这个人”,那么大脑的物理结构则“决定了人的思维模式”,即“控制”这个人,而影响大脑物理结构的则是广义上的教育,尤其是童年时期的教育。


“育雏期”


童年是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越聪明的动物越需要更长的育雏期。



在动物界的观察则发现,那些童年时期经历丰富,与同伴有更多时间嬉戏,或者拥有更多玩具的动物们,则会拥有更长的大脑发育的时间,而大脑也会在更长的时间里保持可塑性。Mackey更是指出频繁重复的经历会最坏的加速效应。多样化和良好经历极其有可能让大脑保持开放的学习状态,即“慢童年”才更有机会塑造更出色的大脑。所以应试教育中的重复无意义的做题,或者早期不以兴趣,而以升学为目的的一切辅导,事实上在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Gopnik在最新的文章中提到了,Willem Frankenhuis 和Daniel Nettle最近在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的发现,“漫长而缓慢的生活史”造就又大又聪明的大脑。在这里我以鸟类为例,公认的最聪明的鸟类为渡鸦(种类繁多),其可以主动呼叫野狼帮助处理动物死尸,替其撕开腐肉,以利于自己食用,还可以储藏食物,迷惑敌人等手段。渡鸦幼鸟会随父母生活半年以上才会离开(7个月以上),这样长的“育雏期”明显高于一般鸟类,也是渡鸦比一般鸟类聪明的一个原因。相对来说一般动物越聪明其对于婴幼儿的照顾时间也就越长,所以一般来说哺乳动物的婴幼儿时间最长。当然,在以前的漫长时间里,人类的生命没有今天这样长,资源稀缺、生活恶劣所以育雏期没有今天这样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反复练习从而迅速专注于一些有效的生存技术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古人也说“一技在身,一生无忧”。然而,在现代社会,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灵活的大脑是成年以后取得成就与幸福生活的基础,而保持较长的育雏期则让这一可能变得更大。

同样的道理,过早发展的大脑会体现在后天学习能力的下降,以及思维固化上,可能预示着一种“活的快,死的早”的一生。其实在日常生活里面我也有这样的经验,即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学习效率高,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然而到了中老年的时候则会有明显的下降。同样,我们也见过太多小时发展一般,成年以后不断开挂的例子。大脑刚开始发育的时候更加具有可塑性,对经验更开放,学习能力更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高效但灵活性降低,更善于利用但不善于探索,更善于有效行动但不善于做新事情。我们常常讲要保持好奇心,也是希望维持大脑可塑性,延长童年时间的意思。


“慢童年”


“赢在起跑线上”本无过错,

只是我们做了“输在起跑线上”的选择。



“慢童年”不是无为而治,任其发展,而是不要过度开发,过早发展,拔苗助长,而是顺势而为,给予童年足够的时间去发展。童年需要丰富多彩的童年教育生活,不同环境的经历,不同人物的互动,即使简短的“15分钟的玩耍能够在孩子的大脑中建立成千上万条神经元连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同时,慢童年需要物质基础,不是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持。我们中国人在上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贫穷中度过的,所以很多人对童年的经历都离不开对食物的印象。然而,这种童年经历不仅仅是个人或者某一地区的现象,而是整个世界的问题,而且即使在今天,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没有完全杜绝,在不发达国家则更加严重。

世界上,伴随贫穷的还有正在加大的世界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各种天灾或者战争,这在疫情之前已经十分严重,疫情的到来加重了这种变化与差距。是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网课,不是每一个地区都有网络,也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足够的食物。然而作为发展较好的地区,教育更需要关注幼儿教育的“慢发展”,这才是赢在起跑线上的正确方式。


编译:M. Shi

排版: S. Zhou

审核:Y. Hou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最新!中国幼儿园500强,你家孩子幼儿园排第几?外国小孩为什么都很开朗自信?是天生的还是能后天教育的?方厚彬: 通用学习设计(UDL)如何改变教育?大龄高考生:重新起跑的“少年”“毁掉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毁了她的童年”:在打击和冷漠中长大的孩子,如何爱自己?这个世界本来挺美好从外教面试看目标国际教育的小学生如何长线准备新技术集中亮相, 维信诺奋力开启“新十年”蒙台梭利教育的独特之处——全人教育每年50万人因它去世!这个“慢性毒药”就藏在零食里,少给娃买!“女孩穿嫁衣寻亲”引关注:幼时被卖过3次一首反映战争的乌克兰民歌百威VS奥兰:“穿越百年”的对话,传统品牌与新锐品牌从彼此身上学到了什么?说好的“隔离1天能领200元,一杯奶茶钱保障一年”呢?赔付压力升级,理赔纠纷,“隔离险”为啥“理赔难”?最难约的正畸大夫做了一家“慢”诊所,他说:看牙不是暴利,要从医而非经商微博《出圈》:以“闪光青年”洞察 玩转“定制”内容营销柳倩月教授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耻辱!谁能拯救你的“老年”?现在的青年能称得上“新青年”吗?致青年节:一个“保守主义青年”的自白跑步训练的进展30岁高考,35岁恋爱,40岁生娃 | 那些“慢半拍”的人,后来都怎样了?有一幅是临潘天寿的教育的目的,只有两个“我花了大半辈子,来治愈童年”:不被爱的孩子,如何逃离童年创伤?拜登语出惊人,美国人的“有生之年”!00后“慢就业”:他们看上去不紧不慢,是真的吗?幸好还有雪可以妄议教育的核心不是爬藤,是培养孩子的意志能动 - motivation爱了60年的“童年英雄”,今天离世了奋斗者·正青春 | “大冶新青年”引领智能制造新浪潮汇丰晋信陆彬:做时代先锋,为平民理财读书|手握这张成长地图,让你在养育的路上不再慌张(4-5岁篇)Ken Robinson: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知名教育家、从教40年的“校长奶奶”龚德辉:要看准国际教育的未来,必须要认知升级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