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滞留三亚的“史上最难暑假”,如何治愈这一代孩子的精神内耗?

滞留三亚的“史上最难暑假”,如何治愈这一代孩子的精神内耗?

教育

这两天,三亚、新疆、西藏等热门旅游地都出现了突发疫情,尤其是上海人扎堆的三亚,有朋友根本没来得及回来,就惨遭今年第二次“关禁闭”,真是见者落泪、闻者伤心……

那么,那些没出去玩儿,留在家里“鸡娃”的朋友,就过得更好吗?

很遗憾,也没有。

最近刚刚看到一个数据,实在扎心:“暑假有近50%的家庭,亲子关系会亮起红灯”。还有朋友晒出“暑假成才四件套”,朋友圈上海妈妈无奈转发,直言“原本以为三个月朝夕相处后,暑假还能出去缓和一下亲子关系,没想到疫情依然是最大拦路虎,只能继续在家逼孩子‘成才’了”。

段子归段子,但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一到暑假,家长和孩子的摩擦真的超级多,双方的心理状态屡屡面临崩溃

除了心理咨询,还有办法自救吗?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些“亲子自救方案”——武志红老师今年的新书《自我的诞生》

对于我们成年人自己,它像一名犀利的“心灵神探”,带你一步步抽丝剥茧,探查你内心的焦虑、恐慌、拧巴从何而来,并找到解决的反向,更关键的是,当孩子表现出“不听话”,我们能知道背后的心理原因,避免以暴制暴,知道如何平和地缓和亲子矛盾;

对于孩子,它还是一本“家庭心理教育指南”,手把手教现代家长,如何从小养出一个拥有强大自我、精神世界丰盈,且不内耗的孩子——

  • 他们情绪承受能力强,应对压力时柔韧性更强,哪怕遇到攻击也能迅速复原;

  • 有边界感,经常一副不好惹的样子,尊重他人的领地,也会在被别人入侵边界时勇敢维护、反击;

  • 能轻易识别他人的PUA,独立清醒,父母都不能将他们亲情绑架;

  • 总是满满的能量,有充分的自驱力,认准了一件事就能坚持,不会被轻易打倒;

  • 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尊重自己的感觉,忠于自己的内心,可以自然地拒绝他人,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而轻易动摇,更不会影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 积极勇敢走入社会,有强大动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善于和别人共处,敢于良性竞争,往往心怀他人和世界,有高远的志向和宽广的格局。

看到了吗?上面的每一项,都没有提及“考名校、挣大钱,成为人生赢家”,但成年人都知道,拥有这些特质的人,通常也更容易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就。正如书中的一句话所说:真正的成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些《自我的诞生》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精华,培养孩子自我人格的具体方法论,都在书里,建议大家去读整本书哦(👇👇下图是我自己做的思维导图,清晰图可以按照文末方法获取)。


#01

从小不停被要求“听话”的孩子,

为什么更容易输在起跑线上?

先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士,拿到了博士学位,在学校里教书。她有一个2岁的儿子,轮番由姥姥和奶奶照看。

她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发现:当孩子在姥姥身边生活一段时间,会变得内向封闭,而且出现各种问题;但回到奶奶身边一段时间,又会变得外向开放,也会开心活泼。她还观察到,在孩子一岁半前,姥姥和奶奶带孩子的差异并不大,这个差异在一岁半后开始越来越明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等会儿说,先科普一下“一岁半”意味着什么。

这个年龄“分水岭”,背后藏着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这是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特别喜欢说“不”,喜欢拒绝家长的帮助,说“我来”。

在成年人看来,这两句话没什么大不了,但对孩子来说,其实有重大意义——说“不”意味着在和妈妈划开边界,主动把妈妈从身边推开;说“我来”则表示“我”发出了动力和意志,我要自己完成。

当孩子能做到这一点时,意味着他完成了“外化”,也就是“外向”,一种“向外伸展手脚”的意愿。

这个意愿非常宝贵,家长一定要尊重,哪怕孩子当下做不好,也一定要控制自己要干预的欲望,像一个“容器”一样——当孩子把事情做好时,认可他,当孩子遇到挫败时,支持他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滋养他的自我。

倘若我们没有尊重孩子,总是替孩子解决问题,或者强力压制孩子,会发生什么?

会不断压缩孩子的伸展空间,破坏他生命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外化”,他们会慢慢进入封闭、退缩的心理状态,就像缩进一个安全但拥挤的壳,只给自己留出小小的空间。

所以,上面案例中的孩子,在姥姥家表现出了自闭,就是因为姥姥会在孩子叛逆的时候,锲而不舍地强力压制,或者直接粗暴逼迫孩子按照她的方式来;

而在奶奶家,她虽然也会诱导孩子听自己的,但没那么执着,会用有趣的方式,诱导孩子听自己的,而且还有耐心,会愿意等着孩子自己来,做错了也很少不高兴,总是变着法子逗孩子。

就拿“穿袜子”这件小事来说,孩子想自己穿,奶奶会接受,而姥姥会不耐烦甚至生气,有时候会对孩子说“看你笨的”,更多时候干脆上手帮忙。这时候孩子会哭闹,而姥姥更不高兴,孩子更加害怕。

姥姥的这种强制性育儿,不仅让小孙子出现自闭,连她女儿,也就是孩子的妈妈,其实也深受其害。

当看到姥姥和孩子的相处方式,她想起了自己可怕的童年,可以说在任何事情上,她都会被逼迫放弃自己的意志,然后按照她母亲的方式来,动不动遭受辱骂和暴打。而父亲总是不在家,所以只有她和母亲两人的“二元关系”,一点点逼迫和不高兴,就会变得非常窒息、有压力。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这位妈妈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自我”,一直是一个乖乖女,不敢违逆母亲的任何意志,就连在生活、工作中,也是极度内向,太考虑别人,唯独考虑不了自己。如果再不坚定拒绝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压制,难免还会重蹈覆辙。

讲这个故事,有什么用?

因为在《自我的诞生》这本书中,整本都在讲,一个人的“自我”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被剥夺、被消灭的,而上面故事中的“外化过程被压制”,就是其中一个可怕“杀手”。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我孩子已经大了,错过了这个叛逆期,而且我们成年人自己,其实也是从小被压制长大的,“外化”就没有做好,现在还来得及吗?

有。

那就是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边界意识,在孩子表现出无害的个人意志时,减少逼迫,趁还没有太晚的时候,帮助孩子实现分化。研究发现,从小被逼迫得少的孩子,就会更外向;被逼迫得多,就会变得更内向。严重的话,这种内向就会被视为自闭的一种表现。

我们总在讲“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生命一开始,就被教导“顺从”,那才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输在起跑线上”。

#02 

因为无法对父母说“不”,

他们选择攻击自己的身体

怎么培养孩子的边界意识?

实际上,“边界感”如今在网络上已经是很老生常谈的问题的,很多人觉得,无非就是“不要随便干涉我”,粗鲁一点还有两个万用金句“关我P事”、“关你P事”。

也有人写了攻略,教大家在别人催婚、催生、打听私事或随便替你做决定的时候,如何优雅地“怼”回去。

但实际上,一旦涉及到家庭关系,拥有边界感就会变得很难,尤其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在《自我的诞生》中,就专门有一章,帮大家识别家庭关系中的“浆糊逻辑”,相信每一条大家都看见过、亲历过:

1
我的事也是你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我的事是所有人的事,所有人的事都是我的事

家里所有成员,都在互相干涉对方的事。

2
所有关系都是我的事

我是A,却非要干涉B、C、D相处得怎么样。

3
你们=你,我们=我

你们家任何人让我不爽,你都要负责;你让我不爽,我就要找你们家的麻烦。

4
把二元关系中的问题归咎于对方,也就是“你”

离婚时因为“你”不够好,而不是我自己有问题。

5
把二元关系中的问题归咎于“他”

A和B之间出了问题,归咎到C身上,常见案例就是“打小三”。

6
绕弯沟通

A对B不满,不直接说,而是说给C听,让C告诉B。

7
找一个人怪罪

老人在路上摔倒了,醒来后怪罪扶他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心理水平发展比较低,接受不了“我老了,我控制不好自己的身体了”这个事实,既然不是我个人原因摔倒,那一定有个外力击倒了我。

在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里,边界感的建立,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咱们既要管理孩子,又要尊重孩子,边界的度怎么把握?

武志红老师的建议是:

首先,父母要适当保持家里的权威,毕竟这是父母主导建设的空间。

其次,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地理空间。比如进孩子房间要敲门,或者给孩子一个可以上锁的抽屉,将那作为孩子神圣不可侵犯的空间,大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进入,同时也让孩子知道,他同样不可以随意侵犯父母的空间。

还有,不要打孩子。无论出发点是什么,这都不能被称之于“教育”,当父母对孩子行使暴力,就等于在说“我可以侵犯你的身体”,那么以后别人想侵犯孩子身体的时候,他还能第一时间抵抗吗?

一个经常被侵犯边界的孩子,很有可能学习父母,习惯于入侵别人的空间,也在别人入侵的时候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更令人心疼的是,他们的身体可能真的会生病,也就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躯体化”。

因为没有一条清晰的边界把其他人隔绝开来,身体就不能由自己做主,一个身体只能住下一个灵魂,如果你的身体里住下了别人的灵魂,受别人掌控,你的身体就会不认账,进而生病。

举几个关于“吃饭”的例子。

一位网友曾经在武志红老师的微博下留言:

我在家不能决定自己吃什么、吃多少,一顿也不能在外面吃,必须忍着我妈做的难吃至极的菜。我说了不喜欢吃某个菜,让她别弄了,她也不听。我不吃鱼头,她非逼我吃。每顿饭都在吃之前给我夹满菜,我吃得差不多了再继续夹满,我不能自己边吃边夹,吃饭对我来说变成了酷刑。”

还曾有来访者,也是类似被逼迫吃饭的情况,在描述完自己是怎么吃饭的后,突然痛哭流涕:

我每次吃饭都是一场战争,只能偷偷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表达我的抵抗,看得见的地方我都输了。我在家吃了二十年饭,这意味着我遭遇过两万次酷刑。”

说这是“酷刑”并非夸张,而是真实的体验,还可能导致与消化系统有关的一系列身心疾病。就是因为,当某种情绪不能在心理层面流动,也不能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就有可能会通过身体症状来表达。

所以,还可以更直接地说:在吃这件事上逼迫孩子,相当于在给孩子“下毒”

孩子会产生负面情绪,会感到愤怒和恨意,以及被打击的羞耻感。被逼迫的程度越强,“毒性”越大,孩子的这些负面情绪越强。所以,养育者可以问自己一句话:我看得见孩子吃的需求吗?特别是在孩子如何吃的事情上,我看得见孩子的感受吗?

从“吃”这件事延伸开去,诸如此类的还有穿什么衣服、选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在哪里安家、和什么样的人结婚,以及孩子如何教育他的下一代。

尤其是我们天天焦虑的学习问题,当我们壮志满心地去鸡娃,催孩子上很多课,刷很多题的时候,孩子反倒成绩下降、情绪失控。

这背后的解释就是:当孩子不能说出“我不想”的时候,他就会默默表达“我不行”。久而久之,他忘了这是怎么发展而来,也忘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于是就会真的变得很“不行”。

如果现在你在读这篇文章时,想起了自己或孩子没守住边界的情况,怎么办?

其实很难有统一的方案,不过可以好好对自己,或教孩子对自己的身体说一段话:

“过去我虚弱时,谢谢你,身体,你一直在帮我承担情绪上的痛苦。现在我发誓,不管情绪上的挑战有多大,我都会努力觉知我的情绪,并努力在关系中表达出来,我再也不想让你受这份苦了。”

「 写在后面的话 」

相信每个父母都会看很多心理学书,除了权威的《儿童心理学》,我真的很建议多读武志红老师的作品。

我至今记得,在几年前第一次读到《为何家会伤人》时,那种强烈的“被理解、被看见”的感觉。那些中国家庭亲子关系中的拉扯、控制,以及特殊文化背景下“大家庭”对个体的侵犯、逼迫,都在武老师的书里有鲜活的案例,而国外的心理书籍鲜少提及。

你会终于明白,藏在自己人性深处的某些阴暗、拧巴从何而来,也能够有机会在自己孩子长大之前,有机会做得更好。

这本《自我的诞生》也是一样,会让生活中自认为“没有自我”的人,明白从什么时候丢掉了自我,又可以从哪些小小的事情中,一点点把自我捡回来。更实用的是,学着培养出比我们还勇敢、还外向、还有自我的孩子。

期待你的阅读分享

本文配图自 | 电影《楚门的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

可以直接购买

武志红老师的《自我的诞生》

👇点击下方链接预约👇

8月19日听协和医学院心理学专家

30年接诊10万“问题儿童”的杨霞老师

独家讲座


本期福利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领取作者制作的培养孩子自我人格的具体方法论思维导图pdf版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不搬家不知道家里东西多黄昏的脚步当螺蛳粉撞上lululemon,夏天治好了品牌精神内耗?|中国案例8万游客滞留三亚:我们活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里,过着一种非必要的基本生活周家与“二舅”互为因果,是最高级别的精神内耗8万人滞留三亚,7天确诊超千例!病毒源头竟是一艘越南渔船….资讯|疫情突如其来,约8万游客滞留三亚滞留三亚后,他们行动起来了二舅没治好的精神内耗,被月入8万的中金员工加重了加拿大的野,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独行月球》能治好你的精神内耗吗?雷军的低谷,治愈不了年轻人的精神内耗。。。大话三国86:孙策的奋斗之路,二舅治好了他的精神内耗你有精神内耗吗?你猜精神内耗能治好吗?北京上海这些教育新政,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滞留三亚的8万同胞,不该被嘲笑二舅治愈不了的精神内耗,飞鹤做到了今年500名移民新加坡的中国人,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Costco本周门店实拍:二舅治不好的精神内耗,逛超市可以~全网刷屏的二舅,为什么没有治好我的精神内耗?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走资派用高考的取消和恢复耍牌8万游客滞留三亚,回程机票暴涨,“就很离谱”二舅治不好的精神内耗,挪威或许可以1937年的卡伦·霍妮看透了我们今天的精神内耗 | 同读一本书能挣钱的孩子, 非你所想专业关于精神内耗的 5 个真相:内耗不是矫情,是真有问题二舅被翻车,加重了我的精神内耗网红副业,加重了我的精神内耗揭开8万人滞留三亚的疫情源头之谜:一艘越南渔船的非法交易用枪杆子来解决的邻里纠纷为什么你总是容易精神内耗?“回村三天,闰土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别人的基准,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骂二舅三天,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一个佩洛西,治好了14亿人的精神内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