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专访 | 孙艺红教授:传承中创新,基于指南和AI技术做好房颤全程管理
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GW-ICC 2023)暨亚洲心脏大会(AHS 2023)在北京隆重开幕,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盛会,共襄盛举。今年会议在日程设置方面有哪些亮点和特色?特邀学术日程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医院孙艺红教授进行详细介绍。
Q1
作为本届长城会日程委员会主席,您能否介绍一下今年的长城会在日程设计上有哪些特点和亮点?准备了哪些不容错过的精彩?
孙艺红教授:
今年是第三十四届长城会,日程设计秉承着传承与创新的理念。长城会一直以国际联合论坛为重要特色,今年是第三年跟亚洲心脏大会(AHS)作为联合的年会,将有更多的来自亚洲地区的专家参与到学术论坛中,内容涉及到预防、冠心病、电生理、基础研究等各个领域,以促进亚洲整个区域的心血管领域的学术合作。此外,今年学术内容在以临床问题为主导的论坛基础之上,扩大了创新领域论坛,包括药物创新论坛、器械创新论坛、AI与穿戴设备论坛以及国内原创研究论坛。长城会历来以学术为主导,注重临床与创新结合。
Q2
近期中国首部房颤诊治指南《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重磅发布,请您介绍一下指南提出了哪些新建议?
孙艺红教授:
中国首部《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已全文发表,也获得心血管同道的广泛关注。作为指南执笔人之一,我全程参与了指南的撰写。首先,我们充分检索和综述房颤领域的临床研究,尤其纳入了中国学者的原创研究。其中有几点值得关注:第一,房颤的整体管理策略包括三大方面,卒中预防、心律失常管理以及综合管理。在卒中预防中,首次提出CHA2DS2-VASc-60评分,这是基于亚洲人卒中发生率高、风险高的证据提出,与经典的CHA2DS2-VASc评分相比,年龄切点进一步下调,这样将有更多卒中高危人群从抗凝治疗中获益。第二,在抗心律失常的管理中,强调节律管理的重要性,因为在欧洲指南发布时,很多导管消融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相结合的重磅研究也未公布,如EAST-AF研究证实早期节律管理能改善心血管结局。在ESC指南之后,这些研究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临床实践。很多患者会选择节律控制,也可选择导管消融,结合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为最重要的房颤管理策略。
此外,在导管消融围术期的影像技术使用和围手术期的治疗管理,指南也做了重要更新。房颤治疗最重要的是综合管理,包括心血管疾病危险,如何更好的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筛查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并给予关注等,这些都是此次房颤指南与既往指南相比重要的更新。
Q3
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房颤诊断、治疗和预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孙艺红教授:
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已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管理带来巨大变革。未来,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管理带来推动力。在房颤领域中,例如通过患者体表心电图预测房颤的发生,利用可穿戴设备对房颤进行筛查,甚至通过一些影像学策略,可早期识别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快速进展。房颤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它的长期管理也离不开大数据监测,包括可穿戴设备。与很多心血管病一样,房颤管理未来也将与AI技术、大数据有机结合,使医生能在临床中更有效的早期发现房颤患者,进而给予早期干预,更好的进行全程管理。
登录长城会官网(www.gw-icc.com)进行注册缴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