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心脏支架,单价从700元重新涨到30000元,真相到底是什么?
中华之声
家事、国事、天下事
家事、国事、天下事
从2020年11月开始,国家实施了首次心脏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将原来平均1.3万元左右的支架价格降到了700元左右,降幅达到了90%以上。
然而,就在人们为此欢呼的时候,一些医院却开始出现了新的问题。有报道称一些医院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滥用球囊扩张术,将原本只需要一个支架的病人,强行增加到两个甚至三个支架。加微信smz931,看更多内幕好文!
.......................................
而且这些球囊扩张术的费用高达2~3万元,远远超过了支架本身的价格。
.......................................
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手术风险,还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和再狭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一、心脏支架价格的大起大落背后的原因
心脏支架价格的大起大落,其实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心脏支架的市场结构和定价机制。
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功能,心脏支架可以分为普通金属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等几种类型。
其中药物涂层支架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它可以释放药物,防止血管再狭窄,提高植入效果。
然而药物涂层支架的技术门槛较高,市场垄断程度较高,主要由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几家大公司控制。这些公司通过专利保护和品牌影响力,对心脏支架的价格有着较大的话语权。
其次我们要了解一下心脏支架的医保政策和医院收费标准。在中国,心脏支架属于高值医用耗材,其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和卫生部门共同制定和监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地区的医保政策和医院收费标准不尽相同,导致了心脏支架的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不透明性。
一些地区和医院为了吸引患者和增加收入,会给心脏支架加价或提供回扣,从而推高了心脏支架的价格。而一些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信息,也难以判断心脏支架的质量和价格是否合理。
最后我们要了解一下心脏支架的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和实施效果。为了打破国外公司对心脏支架市场的垄断,降低心脏支架的价格和医疗费用,提高国产心脏支架的竞争力和质量,国家在2020年11月启动了首次心脏支架集中带量采购试点工作。
该政策通过统一招标采购、限定采购数量、降低采购价格等方式,实现了对心脏支架市场的有效规范和调控。据统计该政策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涉及到超过3000家医院,共采购了约100万只心脏支架。其中,国产药物涂层支架占比达到了70%,平均价格从1.3万元降到了700元左右,降幅超过90%。
二、心脏支架价格的大起大落带来的问题和风险
心脏支架价格的大起大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供需和政策调节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风险。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医院为了弥补收入损失而滥用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将球囊导管插入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部位,并通过充气将其扩张开来的手术方法。
它是心脏支架植入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然而由于心脏支架价格的大幅下降,一些医院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滥用球囊扩张术,将原本只需要一个支架的病人,强行增加到两个甚至三个支架。而且这些球囊扩张术的费用高达2-3万元,远远超过了支架本身的价格。
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手术风险,还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和再狭窄。
根据一项针对近万名患者的研究显示,多支架植入并不一定比单支架植入更有效或更安全。相反多支架植入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心肌梗死率、再介入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因此,滥用球囊扩张术是一种不负责任、不合理、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监管和惩罚。
三、心脏支架价格的大起大落如何解决和避免
面对心脏支架价格的大起大落及其带来的问题和风险,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和避免呢?这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首先要加强心脏支架市场的监管和规范,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建立一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合理定价的市场机制,避免价格垄断和恶性竞争。加强对医院的监督和考核,防止滥用球囊扩张术等不合理手段,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对患者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对心脏支架和球囊扩张术的认识和判断,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其次我们要促进心脏支架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国产心脏支架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大对心脏支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投入和支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水平的心脏支架企业。鼓励心脏支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开发出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的心脏支架产品。
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心脏支架采购政策和机制,保证心脏支架供应和需求的平衡。继续实施集中带量采购政策,降低心脏支架价格水平,并定期进行调整和更新。加微信smz931,看更多内幕好文!
根据不同地区、医院、病人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采购数量和标准,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建立一个动态调整的心脏支架采购机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