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纾困基金,够救全国的烂尾楼吗?
立即订阅▲收听音频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保交楼”行动。
全国各地数百个停工楼盘的“断供停贷”宣言,迎来了实实在在的回应。
7月初至今,超过10个省市、区县出台了各类“保交楼”的相关措施。其中,郑州、南宁、浙江、湖北、陕西等地设立了纾困基金。
8月初,郑州落地全国首个地产纾困基金,规模百亿。
就在前两天,郑州又有了新动作——大干30天,向烂尾楼宣战。在10月6日前,实现全面复工,领导分包、完不成通报批评。
与此同时,国家也出手了,专项用于“保交楼”的2000亿元全国性纾困基金启动,由央行指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现有贷款额度中安排,后续,中国进出口银行或也会加入。
郑州是目前烂尾楼现象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纾困基金能拯救烂尾楼吗?我们从郑州模式说起。
图源:浙商证券
郑州模式是如何运转的?
第一层母基金(纾困专项基金):由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下设,规模100亿元。该中心城市基金由多家城投公司入股,大股东实控人为郑州市财政局。
第二层子基金:子基金由母基金和市区两级机构、社会资本(央企、省级国企、施工企业、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机构等)组建,母基金比例不高于30%。
第三层项目盘活资金筹集:子基金投入不高于40%的资金,剩下的通过争取金融机构并购贷等方式筹集低成本资金。
举个例子,假设1个烂尾楼需要10亿资金,按照以上模式,分摊到母基金的资金为:10亿×40%×30%=1.2亿。如此测算,100亿母基金,将撬动833亿的资金规模。
当然这是最乐观的算法,实际的执行要复杂得多。
目前,郑州模式首个项目批给了建业集团的北龙湖金融岛写字楼项目,引发一片质疑。
“保交楼”不应该优先保住宅吗?但其实这个项目有一定的特殊性。
据经济观察网采访某头部房企郑州高管得知,实质上是郑州地产集团收购了建业集团100%持股的一个写字楼项目,只是正好利用了纾困基金的通道。目前,建业集团已经在这个写字楼项目上“全身而退”。
反过来说,这个项目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小巴查阅了《郑州市房地产纾困基金设立运作方案》,其中有一条很关键,纾困基金针对的是“未来销售收入能够覆盖投资的项目”。从这一点来说,上述写字楼项目符合要求。
当纾困资金注入到一个项目,盘活项目后,这家房企通过销售置换出资金,再投入到其他停工停贷的问题项目中。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郑州模式不救急,救的是较优质的资产,目的是起到杠杆作用,最终达到“能盘活一个,就能救活一批”的结果。
而那些已出售的烂尾项目,确实情况危急,关系民生,但这类项目即使一个被拯救了,也不会成为常规操作,只能算“救一个是一个”。
相比纾困基金,郑州近日发布的“大干30天”行动方案,力度更大,涉及面更广。这份文件还明确了三种复工路径:
1.资金情况较好的企业,督促他们尽快全面复工。
2.对于资产大于负债,短期资金困难的企业,通过纾困基金和并购贷等,由政府平台公司接手,先复工后清算。
3.对于资产小于负债的企业,采取让平台公司代建的方式,立即复工。
据财新报道,国家层面专项借款初期规模达2000亿元,将以城市为单位借入、使用、偿还,专项借款计入地方政府债务。
这2000亿不是无息贷款,并且地方政府借款期限不超过3年。借款前两年,利率2.8%,第三年涨至3.2%;若超过三年不归还,借款利率在第三年基础上翻倍。
跟郑州模式相比,国家层面的2000亿纾困基金最大的不同点是“救急救穷”。
监管高层明确提出,这笔2000亿元全国性纾困基金“不刺激房地产市场,不救助房地产企业”,资金最终严格限定用于各地已售、逾期、难交付的住宅项目建设交付,并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虽说是“救急救穷”,本质上这依然是一笔启动性的资金。
根据华泰证券评估,当前交付困难楼盘面积可能在2亿—4亿平米的范围,区区2000亿显然不可能拯救这么多的困难楼盘。
对于2000亿纾困基金的启动效应,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分析道,当前烂尾楼的资金困局在于,烂尾楼的母体房企出现爆雷,甚至已经躺平,而施工尚未完成,因为没有新的工程款到账,所以施工企业选择了躺平。
烂尾停工的楼盘
“面对这个死结,需要先投入一笔资金,而商业银行通常是已经深陷其中,无论是他们的信贷纪律,还是对市场的判断,都很难指望他们再投入。”丁建刚老师指出,这笔启动资金来自政策性银行是合理的,因为政策性银行的首要任务是完成政策任务,其次才是盈利。
这背后的逻辑是,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注入烂尾项目,项目开始出现资金回流,让商业银行看到国家纾困基金撬动的缝隙和希望,且已经有确切的现金回流,这时他们会愿意继续投入,最终共同盘活整个项目。
无论是国家层面的2000亿,还是各省市推出的纾困基金,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给了烂尾楼业主们一线希望。
但具体到操作层面,可谓困难重重。
综合研报和咨询,小巴发现,郑州模式和全国2000亿纾困基金要落地,至少面临以下三大难点:
1. 纾困基金主要集中在“保项目”,而不是“保房企”,操作难度更大。
南京工业大学天诚不动产研究所所长吴翔华教授分析,政府选择“保项目”,或是考虑到:第一,如果直接救助房企,容易让房企形成依赖;再者,直接救助房企,未必代表就能救活房企下面的各个项目,也难以平复购房者的不满情绪,所以政府出面选择拯救项目更有利于维稳。
住进烂尾楼的购房者
但从结果分析,“保项目”增加了梳理债权债务的难度,因为开发商的诸多项目的资金调配往往交织在一起,并不容易梳理清楚。“保房企”反而更好操作,房企内部测算即可,以“保交楼”作为承诺向政府贷款。
2. 要想发挥最大的撬动效应,极其考验纾困基金对问题项目的评估和选择。
吴翔华教授分析,纾困资金是国有资金,如何转移到房企手中,或者将房企手中的资产收购回来,再进行续建,这都是具体操作时会遇到的问题。
“这个环节不打通,纾困资金就很难落实到位。”他表示,首先是对目前所有烂尾项目进行债权债务的清理,评估出资产价值,单这一项,就十分花费精力,且很容易出现互相扯皮的情况。
3. 纾困基金能发挥多大的撬动作用,最终得看楼盘后续的销售情况。
“纾困基金要介入的是有资产的项目,相当于放水养鱼。”吴翔华教授坦言,从各省市的实际情况看,符合这类条件的项目占比并不大,大多数是“已销售未建成”的项目,换句话说就是负资产。
丁建刚老师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如果烂尾楼盘的销售情况不错,理论上这类楼盘基本不会烂尾,正是因为房子卖不动,才导致烂尾。当然有些特殊情况另当别论,个别开发商的情况是,项目已经售罄或接近售罄,但对上下游的供应和施工企业,却有大量的资金拖欠,又通过种种非正常手段,抽逃或挪用了监管账户中的资金。
如此一来,若纾困企业基金注入项目,施工企业仍不可能继续完成后续工程,而且已经没有销售回款,意味着纾困基金无法安全退出,最后还是陷入死结。
纾困基金的实际效果有待验证,整个房地产的危机形势,已经刻不容缓。
丁建刚老师表示,房地产危机始于去年,当下仍在持续,随着爆雷房企的持续增加,以及爆雷房企躺平项目的增加,烂尾楼还会继续增加。
“阻断这一趋势,确实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他说到,纾困基金解救的是当前的烂尾楼,但并不能完全改变目前整个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危机。
“现在所面临的危机,实质是整个楼市的信心和预期的危机。”丁建刚老师如此说道。
说到底,“保交楼”仅仅是破局之战。更关键的是,需要拯救整个市场的预期和信心。
如预期和信心得不到恢复,救了旧的“烂尾楼”,新的“烂尾楼”还会持续冒出来。
参考资料:
1.《支持“保交楼” 2000亿元全国性专项借款启动》财新
2.《银行地产:破局之道Ⅱ——保交房的资金缺口与风险化解路径》浙商证券
3.《郑州房地产纾困基金让建业先走》经济观察网
4.《破局!郑州百亿元级楼市纾困基金启动》中国房地产报
2022年中产业经济大课
9.10-9.14,返场活动来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