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看不见的苦孩子

看不见的苦孩子

其他

作者 | 南风窗高级记者 施晶晶


贫穷困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比以前更有保障;另一方面,我们很少直接听到他们的声音。


今年火了好多篇讲述自己走出大山、有所建树的论文致谢,我和一位前辈聊起这事,前辈回:“现在的孩子没见过穷人。”


《山海情》剧照


2017年,绥化学院的退休教师、作家艾苓找到了一群苦学生,和他们一一访谈,又征得他们的同意,以第一人称口述的形式,用并不长的篇幅,记录、集结出版了他们艰辛的成长经历。


这些学生都曾就读于黑龙江边远小城那所默默无名的二本院校:绥化学院。


他们的名字,常出现在助学金评选名单中;他们的面孔,会出现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的打饭窗口,他们举着牌子招揽家教生意的身影,则停留在学习机构周边。


原先艾苓给这本书起名《贫困生》,后来她改称他们为“苦孩子”。



我们很难对“贫困”进行界定和量化,但对“苦”,我们似乎更容易感知和接纳。


可接纳一点儿也不容易,苦难是那么痛,那么私密,以致于把它说出口,都需要莫大的勇气,而愿意让它落在纸上,供人阅读,更需要和解与释然。


他们当中,有人跟艾苓约好了时间“要聊一聊”,但临时又改变主意不愿意说,因为“这些年太疼了”;有的愿意讲出自己的故事,但又担心自己的信息被识别出来,对细节再三斟酌;有的原先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故事,但艾苓5年后回访,他们又乐意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转变。


这是一群苦孩子的故事,但每个故事的主人公其实都没有在诉苦,在我们以为他们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们还在想办法,撑下去,摸索那条通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路。



这不是一些励志和鸡汤故事,只是一群普通人平凡真实的生活过往。


南风窗和艾苓聊了聊这些故事的缘起,了解这些“苦孩子”曾经走过的路,追溯他们面对困苦的力量来源。



“从来没有人想来了解我们”

2016年,我在写《咱们学生》这本书,已经签约即将出版,我的爱人跟我说,你写绥化学院学生的故事,如果缺少贫困生,是不完整的。


他说的是对的,但要写一个群体,我了解的信息并不充分。我就在朋友圈、网上发了问卷,想要了解家境困难学生群体的经历和处境,梳理反馈后,我发现问题复杂,简单的问卷远远不够,只有面对面访谈和实地调查才能获取更有价值的东西,它应该是独立的另一本书。


艾苓


2017年1月26日,我写了一个访谈说明,寻找我想要访谈的、自愿受访的学生,一个是绥化学院在籍的贫困生,还有2000年以后毕业、经历过贫困的校友。


之所以选择2000届以后的毕业生,是因为在这之前有两件事,一个是大学扩招,一个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包分配制度取消,这对家境困难的学生影响很大,有两面性。


一是他们有更多机会上大学,这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契机;二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碰壁,在绥化学院这类二本院校更是如此。


访谈邀请发出后,微博上有人给我留言,他说我们这个群体特别需要被了解,但是从来没有人想过来了解我们,除了评选贫困生,其他时候就快把我们给遗忘了。


有学生就想开学和我好好聊一聊,讲讲他的经历,还有在外地的毕业生,想和我见一见,还有学生给我介绍比他更困难的贫困生,而对方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我就联系到了更多愿意受访的人。


还有反馈说,他很抵触贫困生评选。有当事人就告诉我,在同学前面说明家庭情况的时候,不敢细说家人得的是什么病,但私下就有同学追问,他只敢说是慢性病、不想多说,其实他家人得的是精神疾病,但他又怕说了之后,同学会歧视自己。


有学生不知道该怎么说,在大家面前哭了,评选老师不好问,给了名额,有旁观者就会觉得评选像表演;早期资助名额有限,如果一直只给一个学生,其他有需要的学生难免有意见……既要让评选公开透明,又要保护个人隐私、减少情感伤害,尺度很难把握。


《一个都不能少》剧照


这种公开说明情况、唱票的情况,随着三级贫困证明和诚信承诺书的落实后有所改善,但农民工进城随迁子女有时还是会被漏掉。


我想,既然有那么多人想要表达,就有了《我教过的苦孩子》这本书。


退休前的那些年,我一直在讲写作课,我基本上是让他们从写自己的故事开始,这既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也是我们看见、听见他们真实想法的机会。写这本书,也是一样的。


2017年,这本书初稿完成,出版遇到了波折, 2022年我才把它捞出来,时隔5年又做了回访,有学生想要隐去自己的经历,也有人提供了精彩后续,最后变成了50个故事,56个人。


他们是下岗职工、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来自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农村、林场、农场,家里多子女、单亲或者有病人,有的遭遇过校园欺凌。来绥化学院上大学,很多人第一次坐火车或第一次出远门。



他们自卑、敏感、朋友不多、坐在教室角落,很少主动跟老师互动,内心时常纠结。他们纠结的可能是囊中羞涩,可能是自己的方言同学听不懂,可能是别人的某句话刺痛了自尊心。


我和一个女生聊到择偶标准,她很自卑,觉得自己“条件不好,只要对方朋友圈干净一些,不太挑剔我就可以了”,她还觉得自己有个弟弟会是她在择偶时的劣势。


还有个女孩子,我给她拍过一张照片,照片里她伸开双臂、闭上眼睛,她说那是多年来,她第一次打开自己,我告诉她“你有发现自己很漂亮吗”,她说以前从来没发现过,那也是她第一次发现自己“好像还可以”。



穷孩子不只有眼泪

我教过一个女生,课上她写了一篇练习作文,文字很美,我们点评的时候给了她很多肯定,但她说大家看到的是我的文字很优美,大家看不到我内心的痛苦,她提到自己有轻生的念头。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我私下给她我的电话,知道了她体弱多病一直在吃药,我还找到她的班长,让他多照顾、多留意这个女生。


再过了一些天,课堂上,她主动讲述自己的发现,她说,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注意到了,从我们二楼的西窗往外看,非常美。那时候是冬天,下了一场雪,窗外的草地被白雪覆盖,下面的草有些颜色还很绿,漂亮极了。我们给了她掌声,我稍稍放心了一点。


她特别不容易,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她用勤工俭学的收入还清了自己的助学贷款。



还完贷款之后,她手里还有点余钱,她就拉着闺蜜上街买鞋,那是一双几十块钱的布鞋,她很满足,她说“我终于穿上合脚的鞋了”。婚后她又命运坎坷,现在是一名乡村教师。


越和他们交流,我越发现,原来我并不了解我的学生。


他们最谨慎提及的是家庭隐私,家里人患病的情况、还有微妙的亲子关系,那些被忽视、被险些遗弃,被拒之门外的瞬间,留给他们挥之不去的阴影和恐惧。


他们其实更愿意绕开伤痛,讲述自己的成长。


有个同学,原先不愿意出现在书里,回访的时候,他和妻子一起通过视频给我拜年,浑身上下洋溢着幸福感,我问他们,你俩的故事希望出现在我的书里吗?他俩说愿意。


当年我和他聊的时候,他说将来家里一定要有一个工作室,我鼓励他好好奋斗,准备首付,他很惊讶地问我:老师,什么叫首付?


我没有解释,只是说你现在不需要了解,将来你会知道的。回访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已经付了2次首付了。



他和妻子是这部书稿的亮点,也刷新了我对这一群体的认知。


原来我们认为贫困生的生活里好像就是伤痕和眼泪,其实他们也有甜蜜,也有仪式感。夫妻俩都是贫困生,他们一起北漂奋斗,找到了幸福感,不时过着有仪式感的生活。


每个新年,两个人会讨论新一年的计划,手写张贴在两个人一抬头就能看到的地方。


在合租房二十几平米的主卧里面,他说找到了工作室的感觉,阳台是手工区,电脑附近是数码区,书架下面铺一个地毯是直播区,规划了很多分区。


原先男生在互联网大厂工作,他总会把下午茶蛋糕带回家给妻子,有一天,他带回来一个有冰淇淋装饰的蛋糕,但回到家的时候,冰淇淋造型已经化掉了,他就给妻子讲冰激凌是什么样子的,妻子就告诉我,讲完之后,她好像真的看到小蛋糕原本的样子。


很多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多着眼于考编、考研,这当然合情合理,但是他们俩对自己的定位是,最终成为自由职业者。现在他们结束了北漂,回到了呼和浩特。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两个人想幸福的话,什么都拦不住,谁都拦不住。



面对苦难的力量

我原来想当然地认为,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走近他们的生活,我经常觉着自己被感动、被教育,被自己的学生教育。


家庭负债、父母患病残疾,他们要自己赚学费和生活费,做很多份兼职,节衣缩食,他们的承受力也让我特别惊讶,感觉好像要压垮了,但是他又挺起来了,百折不挠。如果换了是我在他们的处境里,我不一定做得更好。


一个80后的孩子,父母先后去世,留下他们4个兄弟姐妹,和爷爷奶奶挤在三间破烂的茅草房里,他们硬是要让家里考出一个大学生,大哥辍学打工,向人借钱供养弟弟,他终于考上绥化学院。



饯行当晚,大哥让大嫂炒了4个菜,把叔叔、姐姐、姐夫都请来,为他送行,他说当时端起一盅白酒的时候,他大哥泪眼朦胧,四下环顾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咱家终于有大学生,他就感觉那一天晚上,那些离开的亲人好像都在身边、都参加了这次团圆饭。


到了学校以后,拿到了助学贷款,他再没有从家里拿过钱,靠做家教、做服务生、发传单赚钱。后来他考上公务员,但最开始租房子的时候,他一度拿不出3800元的年租金。后来日子才好了起来,他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


他们的起点悲凉,但慢慢地柳暗花明起来,这是他们自带的能量,自己拼出来的。面对苦难的力量从哪里来?有时候来自身边人的温暖,很多人都有念念不忘的人,有的是相互扶持的家人,点拨的老师、要好的同学,有的是偶然间帮忙办助学贷款的陌生人,这是外力。


但他们心里就有向前走的内在动力。他们总是在想办法,并不是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了。没有生活费,我就去找兼职,也节约着花,哪怕我现在一分钱都没有,没有饭吃,我去学校食堂勤工俭学,直接去敲办公室的门,说我有这样的困难,想在食堂打工,对方就解决了他吃饭的问题,还说你不仅可以在我们食堂免费吃饭,我还可以每个月给你150块的工资,问题是可以一点点解决的,哪怕只是一小步。



原来我以为网贷和贫困生没有关系,但就有学生陷进去了,利息滚利息欠了18万,但他最后还是走出来了。


他一个人在特大城市里工作,月生活费控制在500元,早饭不吃,中午吃包子,只有穷孩子才能知道为什么吃包子,因为不用再买菜了,包子连饭带菜都解决了。晚上吃大米饭拌酱,天天这样吃,一点一点地攒钱走出来,他爸爸替他还了5万块钱。我们聊起这些事的时候,正好是今年的除夕,他没有回家,我就在绥化这边的鞭炮声中听他讲过往。


苦难对这些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想那是他们回避不了的一个东西,是他们成长的底色,他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生活的底色,只是在这种无奈中,相比其他孩子,生命的韧性得到了更鲜明的呈现。


但有学生就说,我不感谢苦难,它带来伤害和屈辱,不经历那些,我一样可以成长。




什么才是优秀

条件好的家庭考虑的学区房、择校、清华北大,和这些学生没什么关系,有的人都没有上过幼儿园,有的人中途辍学,后来又重新回到学校或者是自学,拼尽全力才考进了绥化学院。


学习的过程中,有学生告诉我,“不是穷让我难受,是专业积累上的差距让我难堪,好像我就算拼尽全力,也只能做到不挂科”。


有个词叫“小镇做题家”,但我的学生很多都没有机会成为“小镇做题家”——它是有前提的,得是学霸,靠自己的勤奋走进名校。现在大家能够看到“小镇做题家”,大家也应该看到没有机会成为他们的这些“苦孩子”。


真实的生活里,并没有太多的励志时刻,多数人的生活都是现实、务实、平淡的,想的多是:有能力我就反哺家庭,没有能力我先自食其力,让家里人少操心。



我们习惯用“成功不成功”来评价一个人,把成功物化为各种指标,人就被这些标准绑架: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年薪多少。有的学生就跟我说,很想跟我聊聊,但他觉得自己很不成功,有顾虑。


绥化学院即将迎来70年校庆,学校想要联系优秀校友,有人问我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我就问“优秀”的标准是什么?很难讲。


我们学校没有过富豪,校友做到厅级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在那些名校看来,这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有人在农村教了一辈子书,有的为了回农村教书放弃在县财政局的工作,我认为他们很优秀,但是别人不太会认为这是优秀校友。


选择优秀校友回校园是有问题的,但校庆基本都是这样,不成功的也不回来,只是默默地生活。


很多事情,似乎都和这些苦孩子没关系,他们虽然曾经贫穷,或者如今依然清苦,但是他们内心并不缺少善良。他们会觉得自己上了大学已经是幸运儿,会觉得总有人比他们更需要帮助,很容易有小确幸。



有学生就讲自己搬家的时候,把原先掉了柄的旧锅终于扔掉了,搬到新家以后,夫妻俩没有买菜,就用新锅煮清汤挂面,吃得很幸福,这是别人无法理解的,如果知道他们吃过的苦,就会理解他们,终于住进了自己的家,吃什么都是香的。


我们对这个群体想当然的东西很多,其实他们也是丰富多彩的,不走进这个群体,你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编辑 | 苏米

排版 | 文月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newmedia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在科索沃,有西方‘看不见的手’”那些“看不见的教育”让我越来越坚定我教过的苦孩子:奋斗20年,才抵达别人的起点多读读大人物,有太多看不见的好处李沁脸上的苦相怎么一夜之间消失了???缓解孩子看不见的慢性压力腾业创投孙敬伟:看不懂,看不清?新能源早期项目可以这样投这届年轻人在直播间尝尽了爱情的苦 | 互联网相亲观察报告首发一位被拐卖大山28年的苦命女人,成了感动中国的「最美乡村女教师」…看不见的女性:为什么女厕所总是在排队?父母买的房子,他死后归谁?“难以下咽的苦果”:澳洲果蔬价格太高卖不掉,一车车橙子白白丢弃腐烂...做一个真正的男人“落荭都没有,还敢说自己干净。”她大吃一惊:“你不是看不见吗?”某人勾唇:“怎么?你还要装傻子吗?”尹哥评书 | 暗物质与恐龙:看不见的物质如何引发恐龙灭绝?“高铁上该不该卖卫生巾”背后,那些看不见的女性需求狗狗帮看菜摊遇顾客露假笑,顾客:笑得和面前的苦瓜一样 | 冷兔小报 No.785孩子变聪明的"黄金5年",有远见的父母都在逼孩子做这件事!看不见的好妈妈即将进入4D模式!万众期待这道「看不见的风景」,没人能逃过它的真香定律!我,15岁辍学当厨师,吃尽生活的苦,大病之后转型做播音,靠讲故事月入两万在听不见的世界里,人们在怀念什么?新西兰一海域的150多条鱼中75%含微塑料!看不见的微塑料,正在威胁人类健康原创 | 看不见的战场:西方水军发起的新式舆论战突破人类感官极限:你看不见的,听不到的,他带来了|青年 100龙卷风健康快递 195人与人最大的差距:不是被动吃无用的苦,而是主动吃有价值的苦毒教材,吴啊萍,夏日祭...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文化暗战!一次又一次的“被淘汰”成就了我的今天!预警:体感温度超 60 度!南方人的苦,北方人真的不懂行业剧变中的吴亚军:龙湖更警惕“看不见的冰山”西方传媒「看不见的宣传」骗全球那些你视而不见的微小因素,往往能产生意料之外的巨大影响内卷下的真理:一个人能得到的最好教育是来自生活的苦难与挫折,族群也是一样畅游法国(4)-鏖战欧罗巴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