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向黑人学什么
昨晚11点半06分到家,也就是周六打破了自己周五刚打破的个人长途驾驶记录。
周五上午 CA的OC出发=> 到达AZ的Phoenix 的酒店,全程359 Mile,用时 5小时20分钟(10:46am=>4:06pm);
周六下午返程,从Phoenix的赛场出发=>CA的OC, 全程365Mile,用时4小时56分钟(6:12pm=>11:06pm)。
两天往返700多英里,用时10小时多一点儿,开长途车什么的再也不怕了。就是导航显示5小时半的车程,也不晓得怎么开的,回程开出不到5小时。单程都是加完油一脚到底,中途无休无停靠。
如果我没记错,印象中5小时20分钟,正处于许多人首马完赛者的理想时间区间(5小时15分左右);4小时56分,处第二次马拉松完赛的理想区间(4小时45分 左右)。
只是我换了种方式,用驾驶的方式完成了长距离体能极限挑战。
有些行为,完全是被刺激出来的,比如我们队的黑人家长。之前有讲,我们的教练是攀岩和冲浪领域少有的黑人参与者。黑人擅长的项目都在陆地奔跑类项目,即不在水上,也不在山上。而我们教练不仅擅长执教攀岩,还擅长冲浪,且同样擅长执教。
我们队里有位黑人男孩儿,也是全国少有的高水平参赛者。立志做医生,被UCLA和USC双录, 最终选择USC。在攀岩赛场上,这孩子的母亲Mary对我刺激和影响非常大。
我们加入团队后第一次家长会议,我都没好意思参加。因为完全听不懂,就想着能逃则逃。那也是我第一次和各种族裔的人坐在一起开会。攀岩领域的人大家身材都匀称,就记得她的上身体积让我有压迫感,她的提问还比别人多,声音又大又豪爽,让我心生畏惧。在人种丰富的群体里,本来就赶鸭子上架杵在那儿装门面,这人一路导航式提问中,我更是没什么存在感,她的眼里肯定也没有我。
转眼队里经历了闭馆,户外攀(在风景秀丽的海边驴唇不对马嘴聊过几句,因为遭烂的英语不留痕迹被鄙视过了)。我第一次和Mary正式正面“交锋”是在赛场上。Mary的儿子最后一年参赛,也许是留恋,也许是爆发期缺席但未迟到,在教练投入的系统训练下,孩子的表现在同龄中碾压式领先。据说这孩子体操转攀岩,平衡能力底子非常好,上大学前那一年还有些稚嫩,但给自己的训练量非常大,发育也很好,仪态得体,那肌肉线条如雕塑般漂亮,初具精英的面貌。
那场比赛我做生平第一次助理裁判,格外新鲜,异常投入。就听见突然有人喊:“Good job son" 刺破了赛场的紧张感,让我分心去看了一眼。我看到Mary望向另一个角落里她几乎看不到的角度在给孩子加油。我在赛场做助裁,刚好是黄金位置,还能稍微走动,就赶紧抓拍了几张照片,也做了片刻录像。
“You got this son... ...Nice!!!, Nice!Awesome!Amazing!You got this,son...” 我意识到她踩着赛点在为她儿子加油,在非常安静专注的赛场里格外响亮。她用自己独有的节奏带动赛场气氛,那气势,孩子一定感受到了。母子连心,孩子一路领先,整个赛季完成一项项挑战,表现惊艳,为高中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那天赛后,我鼓起勇气过去和她打招呼,把抓拍的照片拿给她看。他儿子的帅照成为我们的桥梁,她感激不尽。我说你的加油声让我很振奋,你也很Awesome。她的话夹子就立刻打开了。她说,儿子说在艰难的时候想听到妈妈为他加油,听到妈妈就会让他感到有力量。所以,儿子比赛她都会在。如果不在,就请队里现场教练或者家长帮忙视频直播,让孩子感受母子连心,妈妈一直和他在一起。
这孩子很独立也很温和,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那种妈宝男。
最后她也对我的工作赞不绝口。她说,我看到你了,很了不起的进步,我看到你站在那里,干得带劲儿!
接下来随着我对赛事服务的增加,对赛场越来越了解,感受到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父母各种方式的支持,经常被一些画面深深触动,忍不住按下手机快门儿做记录。那每一个瞬间都是父母护送孩子,在共同经历中送雏鸟走向自己人生轨道的一次次训练。
每一次我都能注意到赛场上Mary的存在,即便不在喊加油,都能感受到她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到后来,只要看到她厚实的背影,穿过她的背影看到她的儿子,即便没说话,都好像能感受他们之间营造的独有的母子之间亲密而深厚的情感互动。
都是爱,我也不晓得为什么她家的爱让我感受更加浓厚。
进入秋季,队里11月组织去Yosemite NP攀岩。那时大雪纷飞,要挂雪链上山。我家娃生病,临行前取消行程。看大家共享的照片,发现Mary和他儿子也在。Mary居然独自开车带着儿子也上山了~ 我还不是很敢,她让我心生敬佩!
这中间还有很多偶遇, 每一次她都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做到让人无法忽略这份母爱。
他们的家庭非常成功,是我知道的最成功的家庭之一。父母亲工作高尚稳定,三个孩子全部进入名校接受精英教育,家庭和睦,互助友爱,与外界的衔接也非常顺畅。
上周五我与儿子单独前往赛区凤凰城参加赛事。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只有我和儿子。Mary的儿子是队里大师兄,我儿子是队里原生的最小的孩子,时常被团宠。儿子下一年就要进入属于自己的正式赛季,我鼓起勇气带他多走几个赛场熟悉环境,以便让他判断自己是否要沉浸在这一项目里。
不得不说加州的整体实力非常强,这次比赛相对简单。儿子还没开始发力,基本还是原生状态初级训练,远没有到他的花期。但居然在不到一半儿的时间里,一次性满分完成5项中的前4项,一度遥遥领先,锁牢了前三。这在他有限的比赛生涯加州的比赛里还没有出现过。我就和他讲,比赛有两种:一种是和别人比,还有一种就是自己和自己比,Try your best。
大概是求胜心切,也有可能前面冲的太快,最后一项卡住了。以他的能力稍微用心可以一次性完成,一半儿没到掉下来了。休息一阵子之后感觉好些了再上,卡在倒数第二个得分点。还有1/3的时间,我要求他做战术休息。此时孩子难免有些沮丧,神色也有些疲惫,没了一开始的兴奋。需要的是时间,做心理调整~
我想起Mary,居然想起Mary。记得Covid后重启赛场,一开始家长不能进赛场,只能在门口等待。她就搬来大大的户外椅,安坐在赛场大大的玻璃窗外隔着反光的玻璃往里看。攀岩不是足球那种项目,几乎看不到这种名场面。看着她的样子我觉得好土,也好难为情,巴不得绕行,否则还得想着要不要上前打招呼。他儿子在里面比赛,中场拿出三明治补给,她说他太聪明了,自己知道平衡体能... ...
我问儿子要不要补给,想方设法带离他的情绪。他说只想抱抱,我们就依偎着看别的孩子比赛。过了一会儿情绪缓和,他自己做赛道分析,做赛况分析。大概心理有谱儿了,说想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他一如既往不仅给自己买,也给赛场里新认识的小朋友也准备一份儿。
这时我的裁判经验累积的信息发挥了作用。轻轻对他聊起妈妈裁判过那么多比赛,有两种印象最深刻。一种是一流选手,刚上场时模拟完成,之后上墙。所有的步骤像定制完成一样,用时和动作都非常精准,这是大量练习的结果。还有一种:10次机会,前面9次零分,最后一次满分。这第二种往往比第一种要激动人心。最后一刻能做自我调整,有能量发力做到完美,同样振奋人心,甚至更加鼓舞人心。生活中,也许许多人都没有机会体验第一种,但大部分人都会遇到第二种情况。
他准备上场了,我说have fun就好,妈妈已经看到你做得很好了。
当他即将到达第二次衰落的那个点时,我也学着Mary的样子给孩子做Cheerleader,我的眼里只有他,开了5个多小时就是为了让他多体验。我要让他感受到这份气场,这份支持。我要让Mary和他儿子的那份互动长在我和我儿子的气场里:每一个点我都为他喊Nice, 简短有力,即将触碰到的每一个点我都大声喊“你处理的太好了,就这样干” 。我知道自己的气场也一定感染到周边的人,人们的视线聚焦我儿子,身边的人和我一起看向他,有人和我一起喊着孩子的名字一起给力他。
You got this Flash, Nice Flash!Yea!!!,
很多孩子都在第七个得分点不得不放弃,我看到他避开了第七个得分点的难点项,借助得分点小小地跳跃,飞到Top那个点,牢牢地扣住了最终的得分点(技术+心理)。
Yea!!!,Yea!!!,Flash!!! Yea!!!
周边报以掌声,我迫不及待去迎接他。他做到了,他做到了!!!
眼泪如决提的大坝一样,赶紧把录像发给教练和孩子爸爸共享,和队里大家长共享。
这是孩子第一次满分完赛。虽然第五项没有一次性完成,但在试错后,调整状态,总结经验,寻找方案。最后,稍有冒险地突破自己的极限。这不就是成熟的参赛心态,完美的比赛体验吗?!
我把录像发给队里大家长,说你看,像Mary吧?
她回:Definitely have some Mary vibes!! but for great reason!
那份在公开场合对爱的直线表达,我是跟Mary学会的。爱,就是要说出口,做到位,让孩子感受到最直接的支持。
4/2/2023 尤其开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我们能向黑人学什么 那些华人无法涉足的行业 创业在路上 从攀岩队场地危机看小留的情绪管控 #关于攀岩那些事 有点像大裁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