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所“招人难”——“差异化”或是解决之道
作者 | 智合研究院 陈元
一
内忧外患,法学生选择去向何处?
法学生毕业后究竟去向何方?总结下来,律所当前大致面临以下“外患”和“内忧”两方面的竞争:
法学生“求稳”,人才流向行业外
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2019-2021年的《就业质量报告》[2]可发现,2021届本科生和研究生中,以律所作为就业单位的比例较上一年度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无独有偶,西北政法大学2021届毕业生中,选择法律专业人员作为工作的比例也出现大幅下降[3]。
律所再涨薪,人才竞争“内卷”严重
二
追根溯源,法学生想要什么样的雇主?
三
另辟蹊径,“差异化”打造律所软实力
对外增加高校合作:
对内优化人才制度:
上述措施各有效果,但逐一尝试并不是最理想的方式,因此关键自然落在:雇主品牌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优先重点?此处分享一个方法论,品牌建设专家哥舒曾提出AUDD雇主品牌建设法则[7]:
简言之,雇主应当将员工所处的真实工作环境,一致地展示给员工和求职者,并重点突出自身与其他企业的差异,以形成有效传播。真实性、一致性、传播性,此三者是大部分律所做到的,而吸引人才的关键恰恰在于“差异性”。
上海申同律师事务所
愿景:“打造最幸福的中国律师事务所”
申同文化活动现场(图源:申同文化手册)
结语
时代在快速变化,如今年轻人的需求早已与上一代不同。律所亟需认识法学生在后疫情时代对稳定、幸福的渴望,并着手建设真正满足其需求的制度,积极宣传自己差异化的雇主品牌。
申同以丰富的文化活动,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幸福文化”,但对发展阶段不同、所内情况各异的广大中小律所,盲目模仿并不可取。务必牢记,抓住法学生的核心需求,才是打赢人才争夺战的真谛。
注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