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懂懂骑山东》--临沂兰陵县

《懂懂骑山东》--临沂兰陵县

文化

兰陵。

这个名字,还不大适应。

因为,我们本地人更喜欢喊其苍山,兰陵是2014年刚改的名字。

改名,有多个原因。

A,那些年,苍山口碑有些污名化。

B,人家历史上本来就叫兰陵。

C,大理的苍山更有名,撞名了,关键是撞不过人家,一搜苍山,出来的全是苍山洱海,风花雪月。

临沂口碑污名化最严重的两个地方,郯城,苍山。

乃至,郯城人招呼苍山人时喜欢说这么一句:郯苍不分家,挨骂都一起。

污名化有个很重要的原因,跨省界。

容易形成三不管地带。

别说跨省界,有时跨市界都能形成黑色产业链,例如诸城的枳沟镇,位于日照、临沂、潍坊三市交界处,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卖淫地。

前些年,兰陵还叫苍山时,有读者找我帮忙,他交往了个沂水女孩,提亲时女方不同意,原因是他是“苍山人”,他希望我能陪他一起去说服女方。

我还真去了。

不过,没起作用。

放在今天的话,这些就不再是问题了,时代进步了,思想成熟了。

2013年,有个青年学者到山东来研究漕运文化,我陪他走了鲁中南段,济宁、枣庄,其中也包括苍山、郯城。

漕运就是水运的意思。

漕运文化对应的就是黑帮文化,例如我们常说的拜码头,就是漕帮仪式。

不要小瞧了漕帮,这是中国历史三大黑帮之一。

一提沂蒙山,人们想到的是民风淳朴。

而郯城、苍山给人的感觉却是彪悍。

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这两地历史上水运兴盛,有根深蒂固的漕运文化,所以,外地官员到了这两地任职,第一工作是先拜码头,有个传言,说副县长过去拜了100多个干兄弟。

否则?

工作没法开展。

也可能是段子……

那,微山湖附近的漕运文化更深,岂不是更凶猛?

绝对的。

苏鲁两地农民为了争微山湖,动不动就搞出人命。

那真是往死里弄。

拿刀拿棍不好使,直接上枪。

械斗持续了五十年!

到后来,不是村里组织人了,镇上,县里,规格越来越高,两边都架起了机枪。

根源还是经济问题。

仓廪实而知礼节。

如今的兰陵,那,反过来了,只有嘲笑别人的份了。

因为,大兰陵,崛起了。

要文化,有文化。

要经济,有经济。

我之前来过几次兰陵,感触不深,但是骑车转一圈,那感触就深了,兰陵的城市建设做的非常好,例如,有万达广场。

沂水,自称临沂九县里的经济第一县。

万达为什么不选沂水?

说明,不够格。

兰陵是蔬菜大县。山东貌似很多蔬菜大县,潍坊的寿光,聊城的莘县,尤其是莘县很自信的打出了蔬菜第一县。

寿光,人家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是老大。

兰陵,貌似蔬菜不怎么出名吧?

非也。

这么说吧,上海60%的蔬菜市场,控制在兰陵人手里,上海朋友们去菜市场买菜时,只要听到阿姨口音是山东的,你问问就行了,肯定都是兰陵人。

那么,兰陵的蔬菜发展模式就不同于寿光与莘县,他们是销售驱动种植,每天500万斤蔬菜从兰陵发往上海,我记得当地朋友跟我讲过,每天约3000辆蔬菜运输车直通上海。

在上海的兰陵人,也分三六九等。

有些人最初帮人卖菜,后来自己有了摊位,再后来有了一片摊位,再后来有了自己的蔬菜品牌,落户上海,买别墅,买豪车。

我这次骑车还遇到了一辆沪牌迈巴赫,车主正好下来买烧鸡,我跟他聊了两句,我问他是不是在上海卖菜?

他笑着说,曾经是。

这个回答,很有意思。

兰陵县貌似没有太多企业,老百姓收入也一般,为什么县城消费又那么高呢?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兰陵人是创外汇系列,兰陵外漂人口35万,就是这35万人支撑着当地的高消费以及高房价。

没有如此彪悍的性格以及抱团文化,不可能在上海打下一片天。

今年,上海疫情时,有位兰陵阿姨住在电话亭里,应该也是卖菜的阿姨。

兰陵接着派专车去了。

当地网友纷纷留言:我们的人,我们自己疼。

兰陵的农业做的很好。我们评判一个地方农业好不好,就看小麦种植面积,大家为什么选种小麦?

说明,种别的不赚钱。

兰陵这边,大片大片的大蒜。

兰陵是山东两大蒜乡之一:第一是金乡,第二是兰陵。

山东人喜欢吃葱姜蒜。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在任一家面馆,都有生蒜,一头一头的,随意吃,有多能吃呢?

看多能种就行了。

山东每年大蒜种植接近400万亩,是排名第二的江苏两倍还多。

赵德发老师写的《白老虎》是金乡题材,是大蒜的期货交易。

莫言也写过大蒜题材,是他的第二部作品,1988年写的《天堂蒜薹之歌》,
蒜薹时效性非常强,储存时间不超过5天,当时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时期,蒜薹只能卖给政府,结果呢?蒜薹滞销,类似股市跌停了,蒜农收了蒜薹卖不出去,暴动了,把蒜薹拉进了县政府,后来引发了打砸事件,兰陵很多档案、文献就在这次事件中被毁坏。

1987年7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消息:《山东通报处理苍山“蒜苔事件”责任者:犯有严重官僚主义错误的县长李常存被撤职,县委书记杨国胜停职检查》。这是对造成数千蒜农血本无归罪魁祸首的最终判罚。

莫言,就写的这个事。

悲剧是从何而来呢?

第一、县政府盲目扩张,未能充分评估所能消化的市场容量,硬性摊派,要求农民种蒜薹,1987年苍山大蒜比上年增加了1.2万多亩。

第二、没有对应容量的冷库。

兰陵现在有座蒜薹塔,就是纪念这个事的。


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政府操纵了价格,不允许真正的市场化,例如让那些有冷库的蔬菜批发商来自由收购。类似的剧情,最近又上演了,据地产商讲,原本恒大命不至死,可以通过低价甩卖快速回血,但是地方上不允许降价,最终,他们资金链断了。

一提兰陵,我们立刻就能背出李白那首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兰陵酒业若是做不好,那太可惜了。

李白,亲自代言。

也说明一个问题,兰陵足够老。

的确。

兰陵是全山东,第一个建县的。

这两年,兰陵广告投入也不小,高速上到处都是:兰陵王酒,王者归来。

我小的时候,兰陵酒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

若是谁结婚用兰陵陈香?

那,有面儿。

里面还有副扑克牌。

我结婚用的也是这个酒,我记得是28元一瓶,这已经很奢侈了,一般随礼就是三五十,还有给五块的,喝起来酒呢?一人一瓶不够。

真有给五块的?

真有!

兰陵的农民很有钱,我微信上有个兰陵农民,我卖什么他买什么,买的我都替他很心疼,你这一年在我身上花个十万八万的,你能攒下钱吗?

为此,我专门见了他一面。

他在兰陵批量种大蒜、搞大棚养蚂蚱,很时尚的一个小伙,还开了辆大宝马,那我就不用担心了,说明不差钱。那次我还学到了一个知识,蚂蚱怕饿,一饿了就自相残杀,若是长期不喂?最终只剩一个蚂蚱。

我非常喜欢他。

简单,豪爽。

当然,他的生意模式不仅仅是种地,还搞电商……

所以,这次骑车,一看到漫山遍野的大蒜,我立刻就想起了他。

兰陵,这个名字真性感。

谁给起的?

说是屈原。

兰是兰花的意思,陵是高山。

近百年,兰陵改名很频繁。抗战时期,这里是鲁南区委驻地,国民党突袭了这里,掠走并杀害了区委书记赵镈,这里一度改为了“赵镈县”,解放后又改为了“苍山县”,因境内有苍山……

终于,现在又恢复了兰陵。

使我想起了我写历史系列时,找老师指点一二,老师提了一个观点,研究一个地方的历史,一定要掌握四把钥匙,一是职官制度,二是历史地理,三是年代学,四是目录学。

是一个多维网络。

而不是单维平面。

兰陵能被李白写进诗里,就说明历史上的兰陵是有名气的。

兰陵历史上,谁最有名?

肯定是荀子。

荀子名气大吗?

大不大,看徒弟就行了,韩非和李斯。

荀子是儒家代表。

咋培养出了俩法家人物?

这要看荀子是什么样的儒家思想。

这要先从孟子说起。孟子他娘是个环境派,认为人有高低之分,一定要跟优秀的人做邻居,所以孟母三迁。

孟子呢?

反他娘。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你若是问孟子,孟老师,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人才?

他会来一句:跟着感觉走,发展你的本性即可。

因为,他认为,人天生就是好的,遵循本性就能成为优秀的人。

荀子呢?

正好相反。

他认为,性本恶。

在荀子看来,如何才能成才?

核心在于后天为学。

你学了什么,决定你会成为一个什么的人,这个有点类似西方文化里的七宗罪: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

人是有原罪的。

人性本恶怎么办?

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这就是俩徒弟后来搞的法家的理论框架。

所以,如何评价荀子?

一个有科学精神的人文主义者。

荀子在儒家学派里属于另类,他也不怎么认同墨子,例如墨子提倡节约,不能享乐,荀子认为,大家都节约不享乐会使大家变穷。但是呢,荀子不敢当面跟墨子理论,因为墨子剑法比他好。

荀子有句话,我们上学时都学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有印象不?

文学圈里,兰陵还有位大佬,王鼎钧,学文科的基本都知道,为什么外人很少知道?

看他履历里的这句话就行了: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

他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为什么呢?

他什么都体验过。

对日抗战时,他在日本军队的占领区生活。

内战时期呢,他是国军,还被解放军俘虏过,在解放区生活过。

不片面。

就因为不片面,所以他的作品很难进来。

我举个例子。平津战役他被俘虏了,一群俘虏被关在一个地窖里,有人来把他们身上贵重物品收走,手表、大衣之类的,告诉大家:会还你们的。

东西收走后,地窖里被扔进一颗手榴弹,滚了几滚,没有爆炸,他幸而逃生。

王鼎钧可能也意识到了自己多层经历的价值,于是把自己的人生写成了回忆录,帮中国人了解真实的历史。

我比较感兴趣的还是与兰陵有关的,毕竟离我近。

例如,他写到日本鬼子打到兰陵,他们一家和老百姓一起趁着天黑逃难,“空中无月,还怕前途不够黑暗,恨那几点星”,即使没有月亮,也怕星星的光亮会让日本人发现自己。写的真好……

他在书中写,为什么兰陵历史比较悠久?

是因为,在黄河下游里,兰陵镇属于一个方形的高台。他是这么写的:想当初汉族漫行黄河下游觅地求生,先民忽然发现这天造地设的家园,必定欣喜若狂。

高台有什么好处?

风湿和疥疮都是稀有的疾病,安葬死者,事后也很少发觉棺材泡在水里。土匪来了,乡人居高临下,防守占尽优势。

所以,兰陵建城比较早。

他书中说,兰陵不出土匪,沂蒙山出土匪,但是呢,这些土匪有自己的哲学,不杀人,不奸淫妇女,只要财物,这些土匪认为盗亦有道,要给老百姓留下好印象,这样才能和谐共处。

我根据他的年龄来推算,他差不多正好能遇上沂蒙山第一匪刘黑七。

莫言说自己写《天堂蒜薹之歌》与苍山蒜薹事件没有必然的联系,纯属巧合,他最初就想写这么一本书,在苍山那边采风结束时,正好赶上了这个事,有点类似赵德发赶上了董刚入狱,突然觉得一部小说出现了。

我在想,莫言在苍山采风时,会不会想起王鼎钧呢?!

他们俩属于英雄所见略同,王鼎钧也写过很多与高粱有关的内容。

例如打高粱叶子。

目的是让高粱下半截透风。

高粱叶用来喂牲口。

我小时候,的确如此,但是,我们那边高粱不属于主要粮食,一般都是附带着种一点,很少有大面积的高粱。

所以,我看他写的打高粱叶子的一些风俗,我都觉得难以理解。

例如,打高粱叶是光着身子打。

因为太热了。

所以,要分男区与女区。

严格分开,绝对不相往来。

我摘抄一段吧。女人不可单独进入高粱田,还有一个理由:保护自己的贞操。高粱田是现代的蛮荒,里面可以发生任何事情。一个男子,如果在高粱田里猝然遇见一个陌生的女子,他会认为女人在那里等待男人的侵犯,他有侵犯她的权利。那年代,如果一个女子单独背着一捆高粱叶子回来,村人将在她背后指指点点,想象她与男人幽会的情景。

只是,莫言写的是小说,王鼎钧是写的回忆录。

很牛逼的一件事是,王鼎钧现在还活着,快100岁了。

这次到兰陵骑车,我提前搜了一下华住会,看看有没有旗下酒店可以住,我发现没有,我心想,兰陵这么穷?

后来,我骑车转了一圈才发现。

兰陵不缺大酒店。

各式各样的。

要么是本土品牌,要么是省内品牌。

这是我骑车路上感叹比较多的一个点。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点,我在乡间小路骑车时正好遇到了本地蒜农灌溉,我旁观了他们的灌溉方式。

地头有水井,水井里有潜水泵。

管道已经预铺进了地头,一合电闸,水自动就来了。

感觉真科学,真方便。

我老家目前还没有这么高级的水利项目,倒是做过很多类似的立项,多是用来骗补贴的。例如我前面写到我们村的板栗园,曾经上过一个风力抽水项目,利用风力把水抽到高地的水池,然后利用势差来灌溉农田。

据说,花了100多万。

一天都没运转过。

验收那天,是找村里抽水机用传统方式把水池灌满的。

验收完两天,风车让人偷走了。

古代,兰陵主要是指兰陵镇,我是离开兰陵县时特意去兰陵镇打了个卡。兰陵酒厂就在兰陵镇。我发现一个细节,兰陵镇竟然离枣庄如此之近,我从兰陵酒厂拐弯出来竟然就进了枣庄地界,比兰陵镇离兰陵县近多了,难怪枣庄一直在抢“兰陵”这个古名,从历史角度而言,若是以兰陵镇为中心,那么枣庄肯定有很大一片土地归属兰陵,枣庄自称古兰陵貌似也没错。

只是,这玩意,抢是抢不走了。

(完)

相关图文在相册,扫二维码查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