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耗竭治疗后,产生自身抗体的B细胞克隆再次出现的机制
推广专业学术交流、促进诊疗流程改善。
关键词:文献精读;重症肌无力;FcRn
导言:
“领读者”专辑立足重症肌无力(MG)诊疗以及新生儿Fc受体(FcRn)靶点前沿,筛选国内外最新发表的文献,邀请MG领域专家解读分享和点评要点,传播最新学术进展,提高国内相关专病医生对MG前沿学术进展以及FcRn靶点的理解。
原文 丨 Kevin C. O’Connor(耶鲁大学医学院)
编译 丨 谢琰臣 博士(Healsan)/ Dr. Qi
点评 丨 奚剑英 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华山医院)
编辑 丨 Sophia Meng 博士(乔治华盛顿大学医院病理科)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主要由自身抗体介导、并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小部分MG患者(<10%)具有针对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的自身抗体。MuSK-MG患者对CD20介导的B细胞耗竭疗法(BCDT)反应良好,大多数可以达到完全稳定的缓解,但复发也很常见。
为了进一步了解复发的免疫机制,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Kevin C. O’Connor团队在Acta Neuropathologica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Reemergence of pathogenic, autoantibody-producing B cell clones in myasthenia gravis following B cell depletion therapy”的文章。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证明了MuSK特异性B细胞克隆在反复几轮BCDT中持续存在,并在临床复发前重新出现,这与自身抗体滴度增加有关。
由此,这项工作加深了对MuSK-MG复发的机制理解,并给出了复发预测的极有价值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研究设计及主要结果
研究人员首先开发了一种荧光标记的抗原来富集MuSK特异性B细胞,对来自9名MuSK-MG患者的12个不同样本的B细胞进行了MuSK特异性筛选,成功地从其中两名BCDT治疗后复发患者中分离出两个表达MuSK特异性IgG4亚类的浆母细胞,这些患者在BCDT诱导的缓解后正在经历复发。
🔺图1. 从循环B细胞中产生MUSK特异性人类单克隆抗体。
Kevin C. O’Connor教授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MuSK抗体分泌细胞研究。B细胞删除疗法(BCDT)为这一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时机。
2017年,该团队发现经过利妥昔单抗(RTX)进行BCDT治疗后复发患者中的存在MuSK抗体升高,这些抗体主要由循环CD27highCD38high浆母细胞分泌。
2020年该团队又通过单细胞测序比较同一MuSK-MG患者BCDT治疗前及复发后B细胞克隆的差异,在复发期间的MuSK自身抗原特异性的B细胞克隆在BCDT治疗前即存在,这些持久性B细胞克隆主要由抗体分泌细胞(主要包括浆细胞和浆母细胞)和低水平表达CD20的记忆B细胞组成。
本研究是上述两项项研究的延续和深入,更多地探索这部分MuSK自身抗原特异性的B细胞克隆在BCDT治疗周期中的变化:MuSK特异性抗体由浆母细胞分泌;在一例79月内接受6次RTX的患者中发现,B细胞克隆及其变体2E6持续存在,并且其在外周的出现与MuSK抗体滴度升高及疾病复发密切相关。
作者推测可能的原因包括:RTX主要在血液循环中分布,无法删除组织残存的带有致病性克隆的B细胞;这些带有致病性克隆的B细胞低表达CD20,RTX治疗无法将其完全删除。
该系列的研究结果提示:对绝大多数MuSK-MG,RTX治疗是有效的。
自从RTX被用于MuSK-MG治疗以来,MuSK抗体阳性不再作为难治性MG的标志。对于接受RTX治疗的MuSK-MG病人来说,外周循环中监测MuSK自身抗原特异性B细胞或浆母细胞存在很多的技术难度,但MuSK抗体滴度的可作为MG复发的重要标志物,用于疾病的评估和随访。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RTX对于治疗MuSK-MG的复发也同样有效,一旦出现复发,仍可以周期性使用,症状亦可随外周MuSK特异性B细胞克隆的删除而得到快速缓解。
未来的对MuSK-MG的治疗需聚焦于如何更彻底地特异性清除这些MuSK特异性B细胞克隆。
参考文献:
1.Autoantibody-producing plasmablasts after B cell depletion identified in muscle-specific kinase myasthenia gravis. JCI Insight. 2017, 2(17):e94263
2.Single-cell repertoire tracing identifies rituximab-resistant B cells during myasthenia gravis relapses. JCI Insight. 2020, 5(14):e13647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