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发布 | 《2022年离岸中资资产管理行业报告》
2021年离岸中资基金行业繁荣依旧,尽管面临新冠疫情的持续扰动,但仍然较上年增长21%。该行业将借助之前打下的牢固基础,面对接踵而来的三重波动:中国新冠疫情卷土重来、乌克兰危机加剧全球通胀压力、能源动荡在过去几个月不断酝酿。
挑战之外,香港继续加强作为东西方资本交汇地的能力,为海外投资者寻宝大湾区和内地资金投资外国资产提供了丰富的机会。
彭博2022年《离岸中资资产管理行业报告》深入探究大湾区这一快速发展地区的最新动态,评估近期政策动向对陆港两地资管行业的影响。
报告精彩内容节选
权益类资产
去年,主要受美中战略对立以及监管打击部分行业的影响,恒生指数暴跌16%,而美欧主要股指平均上涨逾20%。此外,2022年初股票遭遇大抛售,而中国坚实的经济基本面和低估值,为长期投资者增加配置中国权益类资产提供了良机。
我们预计更严的监管将会持续,但不太可能进一步升级。另外,这些监管将有助于形成更加有序、健康的市场,从而推动未来的增长。
固定收益类资产
去年中资企业离岸美元债表现较差。许多高净值投资者乃至机构投资者都受到债市疲软的困扰,特别是内地房地产板块。
截至2月14日,中资企业离岸美元债存量为9600亿美元,其中内地房地产板块占 22.8%(见图表1)。内地房地产板块表现不佳,主因是政策和信贷收紧以及销售疲软。惠誉评级预计,今年中资企业离岸美元债市场的违约率将高于2021年。投资者应当关注可能触发违约的信用风险因素。
大湾区孕育良机
大湾区在深化经济融合、推动创新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港交所和深交所将在机制、监管和金融产品方面进行合作,吸引境内、外投资者。2021年9月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的推出,预计将带来更多投资机遇,从而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的跨境流动和使用。广东、深圳和香港长久以来引领着制造业、进出口、科技和金融行业的发展。大湾区内部人才交流频繁,为这些行业的专业人士合作创造机遇,孕育了创新和投资机会。
此外,大湾区不乏科技巨头和顶尖的全球资产管理机构,风投和私募股权投资也将利用大湾区优越的科技和金融资源,加速创新。
作为大湾区最有竞争力、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香港一直面临疫情、市场高波动和地缘政治紧张的巨大挑战。然而,香港市场仍然展示出非凡的韧性和稳健,在促进东西方资本双向流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港交所2021年年报,北向通和南向通全年成交量分别达到创纪录的人民币27.6万亿元和9.3万亿港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1%和70%。日均成交量分别达到人民币1,201亿元和417亿港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2%和71%。
更多企业高管独家观点,请阅读完整报告内容。
驾驭 ETF 机遇
2021年,香港、深圳和上海的股票交易所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协议,允许基金在陆港通平台上交易,此举对中国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市场带来利好。
陆港通于2014年推出,将香港与上海交易所直连,深圳交易所后于2016年加入。这些互联互通计划(包括债券通和跨境理财通)允许合格外国投资者将资本投入各个交易所的1,400多家中国公司,而之前只有中国国内市场参与者才能参与交易。
投资者自2016年以来一直期待的陆港ETF通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交易。ETF的加入不仅将提供低成本的投资选择,还有望拓宽ETF的投资者群体,推动这一领域的交易活动、流动性和跨境资产配置。
ETF为中国内地投资者打开香港市场的大门,料将使香港ETF投资者的构成更加多元化,为在港上市ETF提供南下资金和流动性。
衍生品的关键作用
衍生品帮助市场参与者管理风险,提高价格透明度,促进流动性和效率,为促进金融稳定发挥关键作用,而金融稳定是中国2021-2025年五年计划的重要优先目标。近期的改革,如扩大外资参与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以及取消期货公司外资所有权限制,表明当局加速推动国际参与,履行旨在优先发展国内消费、同时对外国贸易投资开放的“双循环”战略。伴随需求上升,中国有望加快推出新品类的大宗商品期货和期权。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在研究天然气期货合约以及其他绿色能源期货产品,包括电池用钴、氢和氨能。上海国际能源交易所正考虑推出航运指数期货合约。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和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在合作开发集装箱运力期货等航运衍生品。郑州商品交易所表示正在研究禽类、钢坯、烧碱和PX期货。
彭博Bloomberg享有对本文的独家版权,未经许可,请勿直接转载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您可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完整报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