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催不逼,这3招,让孩子从排斥到每天主动学英语!
问题来了
这是很多朋友一直在问的:
每次给孩子读英文绘本,娃就会连忙摆手,说“不要读这个,听不懂”。
为了给孩子英语启蒙,家长们又是囤资料,又是做功课,煞费苦心。但孩子就是排斥学怎么办?
为什么?
可以这样做
1、解读抵触情绪
孩子抵触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觉得,那是孩子畏难了。
一定是有这方面原因的,但对我来说,学龄前孩子的抵触下面另外两大原因更重要。
①缺少交流需求
语言,归根到底就是沟通交流的工具。那进行交流的前提就是要有需求。
我们经常在说给孩子进行英语启蒙,但其实我们并没有创造孩子需要表达英语的需求。
孩子可以用中文表达自己的所有需求,即使看英文绘本,也是让父母中文翻译。英语没了必须表达的需求,那么自然的,就没了动力。
②缺少浸润时间
就像我们的孩子从学会说话到能够用母语表达,也是经过了一两年的浸润时间。
英语启蒙也完全一样,要让孩子开口,就需要很多时间去练习。
都说启蒙是创造环境,我们作为“施肥者”,心态尤其重要。
浇了一次水,就守着这块土壤干着急,希望马上变成草原,这句话说出来好笑,但其实恰恰是很多父母的心态。
2、别在一件事情上干耗着
大部分对于英语排斥的孩子,其实只是对于英语绘本排斥,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英语绘本先放一放,换一些其他的方式。
任何语言学习都是听说读写,听说先行。而针对听说,英语启蒙除了绘本,还有三个方式:童谣、动画片和日常对话。
英语童谣是我首先推荐的,有韵律感、朗朗上口,而且日常生活中作为磨耳朵毫无压力。
童谣最好是父母自己先学会,然后边放音乐边带着孩子一起哼唱。如果你对于这个比较犯怵,推荐几首非常简单易学的。
比如《Roly poly》、《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Where is thumbking》,曲调简单,单词重复率高。
3、以兴趣为导向
那绘本就完全不能引入了吗?肯定也不是的,但这需要我们尝试。我的方法是:从孩子兴趣为导向,拓展新的领域引入英语绘本。
推荐两种方式,第一个是选择孩子非常喜欢、百读不厌的某个中文绘本的英文版。
另外一种就是选择一看画风和主题就知道孩子肯定喜欢的,但还没读过的全新原版绘本。
有的孩子偏谨慎一点的,就会愿意从自己熟悉领域拓展舒适圈(就是第一种方式),在那里积累了信心,有了正面体验后,就更愿意尝试其他的。
而另外一类孩子就是需求导向的,希望新鲜感,好奇心更旺盛,自己喜欢的东西愿意去研究搞懂(就是第二种方式)。
但不管哪种情况,我都建议父母在拿到绘本时,自己一定先要备课,要自己先读,读熟了之后再和孩子进行这样的互动。
4、挖掘“对我有用”
孩子进行了磨耳朵后,一开始只是蹦词,或者说几句特别简单的,从童谣、动画片、绘本里记住的短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英语交流。
这个初期阶段特别重要,它是决定了孩子是否还有动力继续学下去的关键阶段。
这里有个误区,很多父母对孩子的鼓励,都停留在了考孩子阶段,最常见的就是一问一答、把天聊死的考试模式。
无聊、受挫、看不到掌握这个新技能的意义所在,大部分人都会在学习开始最初的20%的时间里放弃了,因此这个脆弱的阶段,需要我们“刻意为之”一下。
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去提醒他们看到和自己学到的英文相关的东西,比如,有些妈妈爱海淘东西,尤其是孩子的玩具什么的,打开前带着孩子看一下包装上的英文。
在孩子知道的单词领域中,去建立一些自然的日常对话,还可以多正面强化告诉孩子,会说英语就好像我们会骑滑板车一样,我们就多了一种技能。我们可以走路,也能骑车。我们会说中文,也能说英文。
这一招,就是让孩子看到学习语言"对我有用、和我相关",并且把这些点滴不断放大,强化。
英语启蒙这件事,总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和摇摆不定的观点。尤其是很多人觉得自己花了挺多心思的,但是孩子还是不说,不喜欢,没兴趣。
我始终相信没有白走的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因为要观察孩子兴趣点,而更了解孩子了;我们因为要去帮助孩子创造运用机会,学会了如何化繁为简辅导孩子;我们因为要带着孩子共读,自己丢了好久的英语提高了。
有时候,做这件事的结果重要,但过程中收获的其实更加重要。
给云闺蜜的话:
话题索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