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政策吹风:“德尔菲式”还是“奥德赛式”?
”
在6月13日晚,《华尔街日报》刊出了一篇奇怪的文章,说美联储“可能会考虑”在6月15日的会议上加息0.75个百分点。这篇文章对消息来源异乎寻常地守口如瓶。事实证明,它的先见之明令人不可思议——两天后美联储确实加息了75个基点,为28年来最大的幅度。许多投资者认为,美联储利用了媒体来提前警告金融市场它将采取的行动。这将让《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成了“前瞻性指引”的一个非常规范例——市场已经将其称为“新美联储通讯社”。《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文章表示,美联储官员已经暗示,可能将于本月26日—27日的会议上连续第二次加息75基点。
央行对于自己的下一步行动提前放风的做法,有研究者曾经区分过“德尔斐式”指引与“奥德赛式”,它们有何不同?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经济学人·商论》本月连续推出央行策略转向系列文章,欢迎前往App浏览全文。
《经济学人·商论》2022-07-14
The case for strong and silent central banks
《央行沉默是金的理由》
对于自己下一步可能要做什么,央行常常会提前放风。根据前英国央行官员威廉姆·布特(Willem Buiter)的说法,这种前瞻性指引的历史与央行体系本身一样久。它至少和通胀目标制一样有年头。新西兰央行(在1990年第一个采用正式通胀目标)很快就发现它可以通过话语(所谓的“张口操作”)来影响市场。现在它会公开预测自己的决定。如果想知道它认为未来的政策利率水平会如何,不必在媒体上寻找来源秘而不宣的报道,直接去下载这家央行的电子表格就行了。这种指引不过就是基于央行对经济的很可能出错的预判而发出的预测。这种指引有时被称为“德尔斐式”指引(借用了古希腊德尔斐神谕的典故)。
如果经济没有如预判的那样运行——一般都会如此——央行就很可能不按它对自己的预测行事。在201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时任芝加哥联储官员的杰弗里·坎贝尔(Jeffrey Campbell)与合著者将德尔菲式前瞻性指引与“奥德赛式”做了区分。奥德赛式指引不仅是预测,它包含了某种承诺或保证。央行官员用它来绑住自己的双手,就像奥德修斯把自己绑在船的桅杆上一样。
央行为什么要那样做?正如这篇论文所说,其目的是改变公众对央行未来行动的预期,从而改善当前的经济状况。在经济低迷期,央行可能没有足够的空间充分下调短期利率来重振经济。(利率不能轻易降到零以下。)它可能转而承诺会在较通常情况下更长的时间里把利率保持在低位,即使在听到经济复苏如海妖塞壬般发出魅惑的召唤之后。如果公众相信央行的承诺,通胀预期就会上升。即使央行的政策利率没法再进一步下调,这也会神奇地发挥降低实际借贷成本的作用。
《经济学人·商论》2022-07-08
People’s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re rising—and will be hard to bring down
《人们的通胀预期正在上升——而且会很难降低》
富裕国家的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超过9%,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令人担忧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公众开始预期通胀将持续居高不下。显示美国人中期通胀预期上升的数据助推了6月初的市场动荡,最终以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收尾。各国央行迫切需要让人们相信它们在努力降低通胀。但一系列证据表明,要改变公众的想法可能会异常困难。
专家和外行群体的观点分歧已经越来越大。三位经济学家伯纳多·坎蒂亚(Bernardo Candia)、奥利维尔·科比恩(Olivier Coibion)和尤里·格罗多尼琴科(Yuriy Gorodnichenko)研究了美国四个群体的通胀预期。专业预测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预期仍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但消费者的看法与此偏离得越来越远,他们预期接下来一年里价格将上涨5%以上。而面对大宗商品、工资和其他投入成本的飙升,企业预期通胀还会攀升到更高。
美国以外的通胀预期也在上升。由克利夫兰联储、咨询公司Morning Consult和布兰代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的拉斐尔·舍恩勒(Raphael Schoenle)汇总的一个数据集衡量了各地的公众通胀预期。2021年5月,中等富裕国家的受访者认为之后一年的通胀为2.3%。现在他们的预期为4.2%。
🔍欢迎下载《经济学人·商论》App搜索“央行”直通更多往期精选文章。完成订阅更可享受无间断畅读体验,品味精彩评析洞见。
扫码下载商论APP
订阅获取全文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
与全球百万精英同步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