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关于“厌童症”,我今天想说点不一样的

关于“厌童症”,我今天想说点不一样的

育儿



这两年大家可是都憋坏了。随着暑假到来,最近带孩子出门旅游的家庭越来越多,“厌童”这个词的热度也开始居高不下,甚至衍生出了一个词,叫“厌童症”


之所以厌童风越来越盛,估计是因为大家都“苦熊孩子久矣”。因为家长的不作为,调皮捣乱的熊孩子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小到制造噪音、影响心情,大到拆家烧车,破坏性超强。


不过,这股风吹着吹着,常爸就觉得不太对劲了。


先是有店主贴出告示,“3-13岁儿童谢绝入内,店主厌童”:


然后又有网友发帖,说高铁上的孩子刚哼唧了两声,就被乘务员要求把孩子带到车厢连接处哄,避免打搅别人休息。


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一众父母愤怒到极点——环球影城有个小男孩在室外拉臭臭,被人拍下来传到网上,指责孩子和家长没素质。


有一说一,孩子在路边嗯嗯肯定是不对,但俗话也说,人有三急,小孩子更急,上一秒说要尿尿、拉臭臭,下一秒可能就控制不住了。这时候没有谁比家长更想找到厕所了,也没有谁比家长更希望文明体面地解决这个问题。


当找不到厕所而孩子又等不了时,家长大都也只能选在草丛里、树底下、犄角旮旯这些地方。视频里的孩子看着不大,而且妈妈还特意垫了纸巾并在事后收拾干净,虽然狼狈却也看得出是在尽量减少孩子造成的影响了。


但这么毫不掩饰地直拍、暴露孩子的隐私部位,并发到网上供网友公然“处刑”,这网友的格局也真是够呛。


再看看评论区,就一个感觉——一些网友,是不是过于冷漠和苛刻了?大家都是从婴儿期过来的,从小你们的父母也是要求你们每天乖乖在家,闭门不出吗?


前几年大家经常讨论“熊孩子”“熊父母”,对此我也多次发声,在我看来,孩子行为不当本就是家长教育缺位,没有公共道德、自私自利的行为都应该被批评。尤其事后如果家长不仅不道歉,反而对受害人出言不逊激化矛盾,那就更恶劣,更应该被社会教育了。


但是“厌童”发展至今,我发现对孩子无理由、无底线的莫名恶意和攻击开始变多了。看个电影被后排的娃踢靠背当然神烦,但现在如果演变成了看见孩子就觉得讨厌,遇见孩子哭闹就忍受不了,听到孩子说话就心里烦躁……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厌童背后,可能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每一个社会现象背后,都折射着社会问题,“厌童”也不例外。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不少国外学者关注到“厌童”这一现象。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伊丽莎白·扬-布鲁尔(Elisabeth Young-Bruehl) 说:“成年人越感到‘被围困和没有权力’,他们就越会对孩子感到愤怒,因为他们没有感到被重视、尊重,甚至被爱。”


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疫情三年再加上不景气的大环境,很多年轻人备受打击、屡屡受挫,在巨大的不安全感下,他们很难对“带娃难”这件事产生共情,也没有办法容忍别人的孩子给自己带来的丝毫麻烦。


那为什么同为父母,对陌生孩子的忍耐度就高很多?一是因为自己带孩子,感同身受,明白带娃有多不易;二是对未来尚有憧憬,今日我善待别人的孩子,日后别人也会善待我的孩子,所谓“与人玫瑰手有余香”。


而对于既不打算结婚也不打算生育的年轻人来说,既对孩子、孕妇、父母等群体无法共情,对未来也没什么期盼,“今朝有酒今朝醉”“活在当下”,自然不认为自己有义务去忍耐。


“厌童”背后,其实是很多人生活中面临的重重压力。


当然,厌童之风盛行,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无良媒体/个人的蓄意引导。


2022年,杭州一个女网红发视频,说自己被一个男孩性骚扰,摸胸了。


视频里她的配文是:


我的胸被砸了,现在还是很疼,谁规定成年人一定要情绪稳定……


她说自己被一个年龄“较大”的男孩摸胸了,而且男孩家长的态度很不好。


未成年人、性骚扰、熊家长……可以说每个词都踩在流量爆点上。


不出意外,这条视频发出后点赞量高达14万,留言量5万多,而她平时视频的点赞量和留言量只有几百个。


女网红火了。而就在很多人为她的遭遇愤愤不平、对熊孩子和熊家长开骂时,事情反转了。


女网红口里“较大”的孩子只有3岁,“故意摸胸”其实是孩子非要挤着坐,不小心碰到了她。而且当事家长批评了孩子也道了歉,压根儿就算不得是什么熊家长。


尽管反转之后,女网红又受到了流量的反噬,被网暴到下架视频,但不得不承认,熊孩子、熊家长、厌童,早已变成了一些人牟利的工具,变成了获取高关注、高曝光率的流量密码。


因为很多人都对熊孩子有一股子无名火,批评熊孩子能激活人们内心的愤怒情绪,在愤怒情绪的驱使下,人的判断能力会下降,从而开始评论、转发。


而当批评熊孩子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时,加入其中不仅安全而且会获得认同感。


不管我们是为厌童感到担忧还是愤怒或者拍手叫好时,可能早已掉进了谋利者的陷阱。


当我们厌童时,我们厌的究竟是什么?



我相信世界上的确有打心底里厌恶孩子的人,但我相信那只是少数。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所谓“厌童”,只是对熊孩子的忍耐度偏低;而厌童的表象下,归根结底是厌恶家长的不作为。


毕竟,的确有一些家长以“他还只是个孩子”为由,放任孩子在公众场合作妖而坐视不管,一旦有人表示不满,家长还会护犊子、出言不逊,这种情况下叫人想不发火都难。



记得有一次我在美国飞回中国的飞机上,边上坐着一对父母带着几个月的娃,真的是一路哭,哭到我生无可恋,但是飞机上无论是中国乘客还是外国乘客,都没有恶言相向。一是因为几个月的娃,他的行为的确是不受控的;二是只要娃一哭,父母就会把他抱到卫生间附近去哄,而不是任由他在座位上哭。


看到没?大家对于小娃娃特有的不可控因素真的是足够包容的,再加上父母并非不作为,而是积极配合、努力控制,所以基本上并没有人真的会去计较。


所以,如果真的想要遏住“厌童”这股风,对公众来说,需要有基本的常识和对小孩子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宽容度;对父母来说,更要有良好的态度和修养。如果这两方面都做到位了,我相信这股厌童风气就可以日渐消弭。


尤其是当我看到很多人这样评论那个环球影城室外上厕所的男孩时,就更加坚信我的判断了:


妈妈的做法没毛病,小孩子那么小憋不住的。


有人详细列出妈妈带男孩上厕所的困难。


有人认为更应该批评的是随地小便的成年人而不是孩子。


“厌童”现象的出现,有不可改变的社会原因,但也有很多可以改变的人为原因。当公众都能换位思考、试着去感同身受、尽量理解和包容时,问题就迎刃而解。


比如:


为什么婴儿爱哭?

因为这是他们表达感受的唯一途径。


为什么孩子总是发脾气?

因为这是他们学习界限的方式。


为什么明知孩子烦人,还非要带娃出门?

因为孩子的成长要社会中进行,他们要去见识真实的世界,去修正行为,去学习社会规则。


为什么尊老爱幼能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因为这个社会是由婴儿、幼儿、儿童、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共同构成的。爱护弱小,给他们最大的善意,构建他们内心的安全和富足,可以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未来更值得期待。


孩子们都有招人烦的时候,但我们大人扪心自问下,能保证自己每时每刻都可爱吗?孩子们的这些不可控的阶段,恰恰也是他们学习融入社会、增长技能的必经之路。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世界现实性的一面,既充满魅力又充斥着烦恼。


而我们做父母,尤其是小年龄段孩子的父母,要做好两手准备:


适时引导孩子,行为举止得当,不侵犯他人的权利,懂得有礼貌、知进退。


维护孩子的正当权益,如果孩子受到恶意攻击,保护孩子。



每个孩子都属于我们所有人,他们将为我们带来明天,这与我们对他们所承担的责任直接相关。


作为一名父亲,我希望每个孩子都不会被视为困扰,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正确引导,每个孩子都能出门在外收获善意。


他们是我们的明天,我们释放的点滴善意,将成为照亮他们前行的熠熠星光。而只有他们体会过什么是推己及人、什么是待人友善,才会在成年后愿意为他人释放自己的善意,为一个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参考资料:

https://ideas.time.com/2012/03/02/does-america-hate-children/

https://www.reddit.com/r/Mommit/comments/11f7oua/why_do_people_hate_kids_so_much_now_a_days_has_it/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and-all-jazz/200910/why-does-our-society-hate-children


1

END

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一个得了“厌童症”的社会,还会好吗? | 编辑部聊天室十一假期,带娃做点不一样的!去看火箭发射,去做护林少年...寓教于乐!二十 交公粮一样的山火,不一样的百姓:烧死百人的夏威夷山火,想让某国来背锅?今天,看点不一样的!月潜,愿意聊聊吗?冯仑:过日子讨生活,还是挑战命运改变生活?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带俩娃出游,我所经历的“厌童”和“出行羞耻”这一次的VIP晚宴,我们整了点不一样的对于“中国航天员”,中外媒体英语用词不一样,突显话语权争夺之激烈!得“厌童症”的大人们,请宽容曾经的自己。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越来越“厌童”了“厌童”的年轻人,与寸步难行的父母我们为什么会“厌童又恐育”?十九 合作化决定了,暑假这么长,今年让娃玩点不一样的!这计划快整理吐血了......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厌童”了?厌童症的背后,东亚父母为什么总在走极端?“厌童症”这顶帽子,年轻人不认被刷屏的“厌童” 到底厌的是什么?Meatless Monday,吃点不一样的“儿童与狗不得入内”?爆火的“厌童症”,真的够了!胡须“嫌麻烦” 的北京人周末以及周一出发啦!康州火车+渡轮赏秋,还能摘苹果,这个秋天,来点不一样的可好?厌童症到底是谁的问题?开渔季!就得来点不一样的海鲜,焦脆香酥,咬开比豆腐还鲜嫩决定了,暑假这么长,带娃玩点不一样的!这计划快整理吐血了......Popeyes重新在中国开张了!这次,他们决定来点不一样的该怼一怼“厌童”这股歪风邪气了!40岁,刚被裁,想说点啥。从“厌女”到“厌男”:不断被创造和被阐释的性别主义词汇Popeyes倒闭之后重新在中国开张了!这次,他们决定来点不一样的...与其说他们“厌童”,倒不如说是“厌弱”Popeyes重新在中国开张了!这次,他们决定来点不一样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