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历】8 月 3 日,宜落笔
距离第一部彩色电影的出现,已经将近一个世纪。
但如果追溯影史中首部赋色彩以情绪和象征意义的电影,还要往后再推三十年,那就是意大利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
导演开创性地将色彩作为语言来使用:代表工业文明的灰色沼泽地,象征情欲的粉红色墙纸,以及充满警示意味的黄色有毒烟雾。
这部影片在六十年代的先锋性,使安东尼奥尼享有“将电影改变了的目光”之盛誉。
《红色沙漠》电影海报
安东尼奥尼一生获奖无数,包括威尼斯、欧洲电影与奥斯卡的终身成就奖。他的摄影机不止在欧洲拍下一部部影史经典,也曾涉足遥远的中国。
在中意刚刚建交的历史背景下,1972 年安东尼奥尼带着拍摄中国纪录片的使命来到北京。出发前,他往北京寄去了一封“意向书”,其中写道:
“我计划关注人的关系和举止,把人、家庭和群体生活作为记录的目标。我意识到我的纪录片将仅仅是一种眼光,一个身体上和文化上都来自遥远国度的人的眼光。”
抵达中国后,安东尼奥尼却发现意向书中所写的拍摄意图难以实现。不仅被允许拍摄的地点极少,甚至拍摄内容也大多被限制在官方安排妥当的积极向上的生产建设场景。
不过导演总有导演的法子,更何况是安东尼奥尼这样的大师。他不听安排,擅自前往集贸市场、荒废的农田和市井间的房舍拍摄。在哪里感受到了真实的生活气息,安东尼奥尼便打开摄影机。
“我没有坚持去寻找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而是把自己交付给了能看到的现实,我觉得是做对了。此外,把中国人而不是他们的建设和他们的风景作为影片的主角,是我到达中国后马上就作出的选择。”
安东尼奥尼在天安门拍摄
这部“不听指示”的纪录片一经出世便遭到了大量批判,被禁播了整整三十年。一直到 2004 年,才在意大利使馆文化处、意大利影城和北京电影学院共同举办的安东尼奥尼作品回顾展映上首次放映。
安东尼奥尼说:“中国在开放它的大门,但它仍然是一个遥远的基本上不为人所知的国度,我们只是看了它一眼。”
拼贴诗盲盒
↓ 点击直达购买 ↓
单向历 灵感提示词
激活大脑通路
↓ 点击直达购买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