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场】美元指数短线料“利空出尽”—全球宏观与汇率焦点2022年(第24期)
全球宏观:美国7月CPI数据回落,市场紧缩预期回调带动美元指数贬值。受益于美元走弱及A股外资流入,美元兑人民币下行,收于6.74下方。三大人民币指数下行,期权隐含波动率回落。境内外远掉期点数回落,价差走阔。境内外美元、人民币利差(境外-境内)走阔。
一、全球宏观概览
1.1 疫情追踪
本周全球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进一步回落,除亚洲外其余各洲疫情均有所缓和。亚洲地区,日本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维持在20万例以上,死亡病例数快速上升,已连续三周成为全球新增病例数最多的经济体;韩国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仍处于上行周期。美洲地区,美国疫情出现好转,周内单日新增病例数中枢较8月初小幅下移;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的新增病例数逐步走低。欧洲地区,除俄罗斯外,其余主要经济体疫情形势进一步好转。澳大利亚新增病例数也有所回落。国内方面,本周疫情略有反弹,主要集中在海南、西藏、广东等地。此外,全球猴痘确诊病例数继续增加,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万例。
1.2 外汇市场回顾
G7汇率方面,美国7月CPI数据意外回落叠加7月PPI指数自2020年末以来首次下降,市场紧缩预期回调带动美元指数显著贬值。不过,多名美联储官员的坚定紧缩立场限制了美元指数的下行空间。受益于此,主要非美货币纷纷上涨。本周欧盟对俄煤炭禁运正式生效,加之德国“父亲河”莱茵河运输不畅使能源危机雪上加霜,欧元区较美国更大的衰退风险压制了欧元的涨幅;英国第二季度GDP环比落入负值区间拖累英镑兑美元表现;美债收益率暂缓升势对日元构成支撑;商品价格上涨支撑澳元及加元走高。
人民币汇率方面,美元指数走弱叠加股市资金北上提振人民币汇率,美元兑人民币收于6.74下方。除欧元外,主要非美货币及港币相对人民币贬值。三大人民币指数下行,期权隐含波动率回落。境内外远掉期点数回落,价差小幅走阔。
1.3 重要利率追踪
美元流动性方面,本周离岸市场美元流动性表现分化——发达市场收紧、新兴市场边际宽裕。受外资流入影响,3M境内掉期隐含美元利率回落,向同期限Libor及SOFR利率收敛,境内外美元利差(境外-境内)走阔。
人民币市场方面,本周央行累计进行了100亿元逆回购,共有1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投放完全对冲到期量。市场利率方面,3个月Shibor下行7.70bp,NCD下行15.18bp,CNH Hibor下行4.33bp。境内外人民币利差(境外-境内)小幅扩大。
二、G7走势分析
2.1 美国通胀高位回落,联储官员不改鹰派立场
根据美国劳工部8月10日公布的数据,美国7月CPI同比(非季调)为8.5%,低于预期的8.7%与前值9.1%;核心CPI仍为5.9%,与前值持平。分项来看,能源对CPI同比贡献率大幅下降,是7月CPI同比高位回落的关键因素,体现原油价格回调的影响开始显现;核心商品同比延续跌势;核心服务同比增速略有放缓;食品价格同比再度加速。
尽管通胀出现见顶回落迹象,但单月数据不足以说明美国通胀回落节奏。本周美联储多位官员针对通胀和加息的回应均偏鹰派。
2023年FOMC票委、芝加哥联储总裁埃文斯表示,当前的通胀水平未加速是美联储开始收紧政策以来价格压力方面的第一个“积极”数据,但目前的通胀率仍然“高的令人无法接受”,美联储可能需要在今年将其政策利率目标区间提高到3.25%-3.5%,到明年年底提高到3.75%-4%。
2023年FOMC票委、明尼亚波利斯联储总裁卡什卡利支持美联储今年再加息150bp,并在2023年加息更多,即使这么做会导致经济衰退。同时他表示美联储在通胀方面“离宣布胜利还很远很远”。
2024年FOMC票委、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表示,通胀压力有一定缓解但仍然太高,美联储将不会在明年突然转向降息,且不排除在9月的政策会议上连续第三次75bp加息的可能性。
2.2 英国二季度GDP环比收缩
英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GDP在6月环比下降0.6%,好于预期的-1.2%,不过还是拖累第二季度英国GDP表现。第二季度英国GDP环比下降0.1%,高于预期的-0.2%;GDP同比增速已经下滑至2.9%,略好于预期的2.8%,但远低于前值8.7%,为2021年以来的最低值。英国统计局表示,6月GDP下降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庆祝英国女王“白金禧”年,6月公共假期增加导致当月工作日减少,社会活动降温对GDP造成一定拖累。
分项来看,第二季度私人家庭消费支出环比下降0.2%,批发和零售贸易在第二季度下降了1%。此外,英国6月商品贸易逆差扩大至228.5亿英镑。经济数据大幅转弱加大市场对英国经济的衰退担忧,这限制了英镑在美元走弱背景下的涨幅,其总体表现弱于欧元。
2.3 欧元区通胀压力高位不减
8月10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德国7月HICP同比终值上涨8.5%,持平预期和初值,仍处于上升通道。同日意大利公布7月HICP终值数据,同比上涨8.4%,低于前值8.5%。8月12日,法国统计局公布的7月HICP同比终值上涨6.8%,创数据记录以来最高。
就欧元区各国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欧元区总体面临着较大的通胀压力,且各国高通胀的集中领域较为相似,但程度差距悬殊——核心国物价水平远低于边缘国。具体而言,食品和能源相关分项物价增速高企是欧元区各国通胀上行的主要推手,服务业通胀压力虽然低于食品和能源领域,但也处于历史高位。分国别看,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等边缘国面临巨大的价格压力,7月HICP同比均超过20%,但德国和法国等核心国HICP同比低于欧元区总体水平。
俄乌冲突之下,欧元区通胀上行压力有增无减。当前俄原油通过乌克兰输欧困难重重,而欧盟就禁止进口俄罗斯煤炭设置的120天“过渡期”也于8月10日期满结束,欧盟对俄煤炭禁运正式生效。此外,高温使得欧洲大陆的河流水量正不断被蒸发。德国“父亲河”莱茵河因高温导致水位下降,目前水位已跌破197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将使运输成本增加从而进一步推高物价。更令人担忧的是,根据德国国家气象局(DWD)的模型,干旱的状况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持续。
2.4 后市展望
美国通胀同比增速虽已出现回落迹象,但核心通胀仍旧维持高位,通胀的顽固性不容忽视,市场押注美联储放缓加息为时尚早。短期内美元指数面临“利空出尽”,预计将在目前60日均线附近止跌企稳,且后续仍存反弹契机。
与此同时,近期欧元区大量的经济数据转弱与美国形成反差。伴随俄乌冲突的持续,欧元区比美国更大的衰退风险将对美元指数构成支撑,欧元将保持偏弱运行。
其他主要货币方面,英镑将继续因英国衰退压力及政局不稳定性而承压;美债市场暂别衰退交易,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上修,长端美债收益率上行将使日元延续贬值。
下周聚焦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纪要及欧英日7月通胀数据。此外需继续关注欧洲能源前景。中期内关注英意政局变动及日本内阁改选后日央行转向可能。
三、人民币汇率研判与策略建议
3.1 7月外储吸收美元流动性
2022年7月,以美元计价,我国外汇储备31041亿美元,环比增加328亿美元,前值减少565亿美元;以SDR计价,我国外汇储备23452亿SDR,环比增加321亿SDR,前值减少43亿SDR。
2022年7月,欧元兑美元贬值贡献了负向估值效应,全球债市价格上涨贡献了正向估值效应,经剔除后,外储实际增加309亿美元。受美联储紧缩以及陆股通流出的影响,境内掉期隐含美元利率在7月快速上行。
3.2 央行公布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8月10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同2022年第一季度相比,出现如下变化:
全球经济方面,《报告》指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转弱,金融市场震荡和部分经济体硬着陆的风险值得关注”,并将可能面临的经济金融风险由“地缘局势、发达经济体加速收紧、全球复苏分化”改为“通胀攀升、经济放缓、债务积压、货币贬值以及食品和能源危机”。
国内经济方面,《报告》指出“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具体来说:“国内消费恢复面临居民收入不振、资产负债表受损和消费场景受限等挑战,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还存在一些难点堵点,服务业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青年人就业压力较大,稳经济还需付出艰苦努力。”《报告》指出下半年CPI中枢较上半年抬升,可能阶段性突破3%。
货币政策方面,《报告》删除“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表述,强调“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这或意味着在经济恢复基础不牢的情况下,央行可能不会因下半年结构性通胀压力而收紧货币政策,但市场仍可能炒作第四季度通胀预期,详见《兴业研究宏观报告:兼顾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20220811》。
汇率方面,《报告》继续强调“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调整的溢出影响,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并指出“坚持底线思维,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
3.3 后市展望
行情研判方面,短期内外资流入A股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后续需密切关注境内美元利率的变化。趋势方向上,本轮人民币修复高估的大周期启动约6个月时间,历史上前两轮修复高估的周期——分别是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持续时长约2年,尽管趋势行情中会出现阶段性的背离波段,但在国内库存周期尚未筑底反弹之前,人民币修复高估的周期往往未能结束,详见《兴业研究汇率报告:人民币运行周期剖析——纪念“811汇改”七周年20220811》。
对冲策略方面,我们维持美元结汇敞口可继续观望的建议,对于欧元、日元等非美货币购汇敞口,第四季度可择机进行一定比例的锁定。产品方面,普通远期搭配期权组合能够改善价格,刚面世的美式期权和亚式期权也有助于丰富套保方案。
本报告内容仅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不包含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投资评级或估值分析,不属于证券报告,也不构成对投资人的建议。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