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历】9 月 28 日,宜轻盈
在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中,诗人痖弦回忆与杨牧的结识:
“那时候他已经有点名气了,当时的朋友谁写的最好就找谁,通过书信见面,完全通过诗来会友。我说,我最喜欢你两句诗:‘我从海上来,浪声满袖。’”
而在多年后发表的半自传性质散文集《奇来前书》中,“从海上来”的杨牧又渴望回到海上去,做一名承风载雨的水手。
“我是要出海了,请你不要为我悲伤。”
杨牧 via.《他们在岛屿写作》
杨牧在内陆的知名度,远远比不上他在台湾诗坛的地位。
他被诗人陈黎称为“台湾第一人”,也是奚密教授口中“台湾现代诗的 Game- Changer”,在台湾诗坛内部常常作为至今难以超越的“诗神”被提及。
而对杨牧来说,最重要的身份不是诗人,而是老师。年轻的杨牧在东海大学读书时遇到了徐复观、牟宗三两位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师。一个带领他潜游古经,细读东方蕴美,一个为他引介西方的存在主义,帮助杨牧寻找“一种与众不同的机杼,更雍容,和谐,由内而外,一种音色,属于我的意象系统”。
留学爱荷华大学的时光,也帮助杨牧更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学以及思考自身的创作:
“那里除了辽阔的风景外,对我影响最深的,便是上课的方式。譬如古英文,老师并不是直接翻译给学生听,而是反问学生,这句话该如何解释?文法又如何分析?”
杨牧 via.《他们在岛屿写作》
受益于教,成名的杨牧复回报于教。
他回到家乡花莲,创办东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并进行超前的学制改革来使有文学才华的学生不被埋没。他还成立了“杨牧书房”,举办文学奖,来为青年作者提供更多的资源。
他早期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并未消失,而是将这一理想投注于教育的实践:
“浪漫主义并不像在书上通常讲的那样。我整理出来的结论就是,浪漫主义是有社会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对淳朴的、原始的社会有尊重。即使是现代化,也有理想在里面。”
↓ 点击直达购买 ↓
单向历 衍生周边
拼贴诗盲盒
↓ 点击直达购买 ↓
单向历 灵感提示词
激活大脑通路
↓ 点击直达购买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